油改气汽车火灾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67.81 KB
- 文档页数:3
CNG汽车加气站火灾分析与预防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展和车辆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也进一步加剧。
随着自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改善汽油、柴油燃烧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缩自然气(CNG)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压缩自然气(CNG)汽车加气站也随之建立,以满意自然气汽车燃料的需要。
然而,自然气具有火灾爆炸危急性,尤其是高压运载与储存、油气双燃料站等平安技术问题,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CNG汽车加气站的工作原理及类型1.压缩自然气加气站的工作原理加气站的工作原理是将通过管线输送到加气站的自然气,先进行净化处理,再通过压缩系统使其压力达到25MPa,最终由高压储气瓶组和售气机将压缩自然气加入车辆储气瓶。
压缩自然气加气站通常由六个系统组成,即调压计量系统,净化干燥系统,气体压缩系统,气体储存系统,设备掌握系统和售气系统。
2.类型压缩自然气汽车加气站按其使用功能,通常分为:自然气汽车加气站,油气混加站,子、母加气站等几种形式。
单一的自然气加气站只能为汽车加自然气燃料,油气混加站可加注油、气两种燃料。
子母站设计,母站是与输气管道相连的站,在母站内完成自然气的净化、压缩等主要工作,自然气被增压至25MPa,给气瓶或气瓶拖车充气;子站不需要连接供气管线,依靠母站来的气瓶拖车供气;子、母站都可以完成给汽车加气的工作。
子、母加气站式节约建站资金和土地,有利于母站集中净化,子站的火灾危急性较低,可建在交通枢纽四周,便于使用。
从设备结构上来分,加气站可分为开放式结构和撬装式结构。
开放式结构是将加气站全部设备安装在厂房内,按工艺流程凹凸压管道和各种阀门将这些设备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开环工艺系统;撬装式结构是将加气站的主要设备(净化、压缩、冷却、掌握、储气等)集中在一个撬装的底座上,形成一个可闭环掌握的整体设备系统。
从平安性上讲,撬装式结构要优于开放式结构。
二、CNG汽车加气站的火灾危急性分析1.自然气具有危急性自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急性,爆炸浓度极限为5~15%,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集中系数为0.196,极易燃烧、爆炸,并且集中力量强,火势扩散快速。
浅析引发汽车火灾的常见原因及正确预防措施入夏以来,车辆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从成都6·5公交燃烧事件到重庆6·13公交自燃事故,公交车、客车频频变“火车”。
每一起车辆火灾事故,轻则使车辆报废,重则造成伤亡,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因此,研究发现汽车火灾成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已成为当前汽车消防安全工作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汽车火灾常见的原因(一)燃油系统故障引起的火灾。
燃油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将燃油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供给发动机气缸燃烧后产生动力。
汽车燃油系统故障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供油系统容器破裂或输油管松动引起漏油,遇到静电、火花就会起火引起火灾;二是输送给发动机汽缸内的混合气体比例失调,使化油器回火引起火灾;三是气缸内汽油燃烧不充分引起火灾。
(二)电路系统故障引起的火灾。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内部电气线路短路引起火灾。
电源线相接或相碰撞、电气线路接触电阻过大发热将绝缘层引燃起火引起火灾;二是线路接点接触不良,局部电阻过大发热使导线或接点受热熔化,引燃导线或周围的可燃物引起火灾;三是蓄电池内的电流倒回发电机,使发电机线圈产生高温引起火灾。
(三)夏季高温引起的汽车火灾。
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高温易使一些车辆的橡胶部件软化、储液密封容器内的压力加大,易造成汽车机油等液体泄漏,遇到静电、火花就会起火引起火灾;二是夏季汽车在阳光下暴晒时间过久,车内温度最高能够达到50℃~70℃,这时车内的一次性打火机或装在压力容器里的喷雾剂等物件,都很可能因高温发生爆燃,从而引起汽车燃烧。
(四)违章用火引起火灾。
驾驶员或乘客不注意安全,在车内吸烟时,吸烟者常在烟头或火柴未熄灭的情况下乱抛乱扔,若烟头接触易燃的坐椅、坐垫,或烟头直接掉落在可燃物或可燃装饰材料上常会发生火灾事故。
二、预防汽车火灾的发生措施(一)预防汽车火灾的发生须消防宣传教育先行,增强汽车驾驶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汽车火灾原因及对策分析汽车火灾原因及对策分析汽车火灾是指在汽车运行或停放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高频率使用,汽车火灾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会造成财产损失,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汽车火灾的原因及引起的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1、短路问题:电气短路一直是导致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汽车电路系统中,电线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损坏、线路接头松动、密封不严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短路现象的出现,从而引发火灾。
2、机油问题:发动机机油泄漏或燃料泄漏相当常见,而这两种液体很容易发生燃烧过程,一旦接触到发动机的高温部分,就能很快引起燃烧,产生火灾。
3、燃油泄漏:燃油泄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会因挥发物聚集在机舱里,等待着一丝火花就会引发灾难性的火灾。
4、电池问题:因电池电量不足,出现充电异常等问题,容易导致起火;如果长期不使用还可能导致电池短路,进而引发火灾。
5、留意仪表灯:注意各种车辆异常情况的预警灯,包括发动机故障、冷却系统等出错信号,应及时检查维修,避免火灾发生。
二、对策分析1、检查维修:部件建议定期检查,如电缆接头、发动机油泵、冷却系统、燃油系统、火花塞等,及时维护和修理,确保部件充分可靠。
2、储油方式:避免储存大量易燃易爆的液体,比如燃油和油漆等,一旦机床发生事故,大量储存的易燃易爆液体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3、加油方式:汽车在加油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火灾。
因此,在加油时,要保证够通风,不要在车内吸烟并关闭好点烟器。
此外,在冬天加油时,应注意避免采用易燃容易挥发的加热系统,以免引发火灾。
4、保持整洁:车辆内部和引擎室内的杂物、残液等都可能是火源,因此要保持整洁。
5、注意机油:车辆保养,更换机油的时候,应使用高温高压机油,并勿购买劣质机油和二手机油。
同时,也要留意发动机机油的泄漏问题,及时清理机箱里残留的油物。
汽车火灾预防和应对策略随着汽车的广泛应用,汽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汽车火灾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汽车火灾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汽车火灾原因汽车火灾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电器系统故障:电器线路老化、电路短路、电器元件损坏等故障可能导致过电流、过热等问题,引发火灾。
2. 机械故障:发动机漏油、冷却液泄漏以及制动系统故障等机械故障可能导致部分零部件过热,从而引发汽车火灾。
3. 加油不当:在加油时,因为操作失误或油箱密封不严导致溢油、滴漏,进一步引发火灾。
4. 违规改装:未经合格机构检测认证的改装和不当安装电器设备可能引发过负荷、电路短路等问题,导致火灾发生。
5. 聚集性问题:车内烟头未熄灭、车厢内大量可燃物质等都可能成为发生火灾的诱因。
二、汽车火灾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汽车火灾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定期对汽车进行维护保养,包括电器线路、机械系统以及油路等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2. 规范加油操作:在加油时要确保油箱密封良好,加油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油料泄漏和溢出,防止引发火灾。
3. 合规改装:如有改装需求,应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检测认证,并确保改装符合相关标准与法规。
对于不懂车辆改装的人士,应尽量避免进行随意性的改装操作。
4. 禁烟和禁止聚集:车辆内禁止吸烟,切勿将烟蒂乱扔。
另外,在车厢内避免聚集大量易燃物质,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三、汽车火灾应对策略当汽车发生火灾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保持镇定:在发生火灾时,车主和乘客要保持冷静,切勿慌乱。
2. 就近疏散:如果发生火灾无法控制,及时采取安全疏散措施,尽量远离火源。
3. 使用灭火器:当火灾刚刚发生时,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尝试使用车载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但要确保自身安全,灭火器使用方法熟悉。
4. 寻求帮助:如果火势无法控制或者无法自行扑灭,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求助消防部门,并提供准确的位置和事故描述。
汽车火灾的原因分析报告范文关于“汽车火灾的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汽车火灾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发的火灾现象,其极易造成扩散和危及乘员安全的危险,而且一旦车辆着火,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将会十分严重。
因此,对于汽车火灾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的避免和降低汽车火灾的发生率,提高车辆自身和行驶安全性。
本文旨在对汽车火灾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行驶质量。
二、汽车火灾产生的原因1.电气故障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电气部件往往容易出现短路、断路、线路老化等故障,造成线路过热或者电子元件着火燃烧,从而引发车辆着火。
除此之外,电池也是造成汽车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电池短路、腐蚀等问题都可能使电池过热并引发火灾。
2.机械故障汽车机械部件的故障也会引起车辆着火,如发动机、制动系统、变速器等部件出现故障,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车辆的起火。
3.加油加气过程汽车在加油和加气过程中,油气往往会溅到车辆的热源部分,如引擎排气管和发动机等部分造成火灾。
另外,加油填满油箱会产生汽油蒸气,这些蒸气在接触热源时也会引发火灾。
4.过度负荷行驶汽车在过度负荷行驶的情况下,其所产生的热量较大,容易引起车辆起火,如车辆的过载、长时间行驶等因素,都足以对车辆的安全性造成重大影响。
5.外部因素汽车的着火原因也可能来源于外部因素,如烟瘴天气、煤燃气爆炸、电力设备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对车辆的安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汽车火灾的防范措施1.车内安全保持车内整洁、不乱堆放杂物、常开车窗透气,这些习惯都可以有效的保证车内的通风、排气,从而避免车内油气等易燃气体的积聚。
同时,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备也是有效防范汽车火灾的措施。
2.车内检查定期检查车辆的电气系统、机械部件、加油加气系统等,并及时对存在隐患的部分进行维护或更换,以避免因机械故障或电路老化等因素引起火灾。
3.行驶过程中防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车速的控制,避免长途超载,确保车辆在正常状态下行驶。
汽车火灾隐患分析报告近年来,汽车火灾频发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汽车火灾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述。
一、汽车火灾的原因1. 短路和电器故障:在汽车内部,存在大量电气设备和线路。
如果这些线路接触到易燃物质或者发生短路,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此外,电器故障也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汽车火灾的原因之一。
2. 燃油系统故障:燃油系统是汽车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部件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或者制造缺陷等原因,燃油泄漏或者喷射不当会导致燃油系统失效并引发火灾。
3. 机械损坏和过度加速:在长时间高速驾驶时,机械部件可能会出现过度摩擦或者超负荷运转而产生高温。
当温度过高时,易燃材料可能会自燃并引发火灾。
4. 人为失误:这是汽车火灾的另外一个常见原因。
例如,抛弃烟蒂、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或者擅自改装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汽车起火。
二、汽车火灾的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保养: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查和保养,包括电路系统、冷却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检查。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相关零部件,并确保所有配件符合标准要求。
2. 不乱丢乱倒可燃物品:在驾驶过程中,不要将易燃物品随意丢弃或者倒放在车内。
烟蒂和打火机等易引发火灾的物品也绝不可以乱扔。
3. 合理改装和使用电子设备:合法合规地进行汽车改装,并确保专业技术指导下完成。
同时,在购买和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和安装。
4. 安全停放与周围环境注意:在停放车辆时,应尽量选择安全的停车场。
避免在易燃物质附近停放,并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
三、日常维护与火灾隐患排除1. 注意电气系统:定期检查和清洁电池及电缆接线端子,防止因腐蚀和松动引起短路现象。
同时,注意汽车发电机和线路的正常工作状态,不要使用过老或者劣质电器设备。
2. 即使处理燃油泄漏:如果发现燃油泄漏,应立即停车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
车辆火灾原因分析报告概述车辆火灾一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车辆火灾事故的发生,对车辆火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车辆火灾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电气系统问题1.1 电瓶短路电瓶短路是导致车辆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电缆或连接器受到损坏或老化时,容易导致线路短路,产生高温引发起火。
此外,不正确的电线连接也可能会导致电瓶短路。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的电缆和连接器,并确保正确安装和连接。
1.2 充电系统故障充电系统故障也是火灾发生的常见根源之一。
例如,当发电机驱动螺旋桨带动皮带轮时出现故障,会引起过热并点燃附件区域油料。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充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和皮带的磨损情况,确保及时更换故障零件。
1.3 电子设备故障现代车辆配备了大量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短路、过电流或设计缺陷而引发火灾。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电子设备的故障风险更高。
解决方案:加强对车辆电子设备及线路的监测与维护,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进行温度监控以防止过热。
二、机械故障2.1 燃油泄漏燃油泄漏是车辆火灾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油箱或供应管道损坏时,会导致燃油泄露并与热表面接触产生引火源。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燃油系统,包括油箱和供应管道的完整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修复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2.2 制动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也可能导致车辆发生火灾。
刹车蹄片的卡滞、制动液泄漏等问题都可能在摩擦时产生火花,引燃发动机舱内的油料。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和维护刹车系统,确保制动蹄片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2.3 动力总成故障例如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冷却系统失效等都可能导致车辆火灾。
这些问题通常是长期使用和缺乏维护所引起的。
解决方案:加强对动力总成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零件,并严格执行厂家推荐的保养周期。
三、外界因素3.1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是促使车辆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气站车辆着火处置方案加气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加油机构,在加油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情况。
其中,车辆着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站内员工迅速处置。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探讨加气站车辆着火的处置方案。
一、加气站车辆着火的原因车辆着火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发生原因也有很多。
一般来说,以下原因可能导致车辆着火:1.机械故障:车辆的机械部件出现故障,导致摩擦过热、电路短路等情况,从而引发着火。
2.燃油问题:车辆使用的燃油质量不佳或使用方式不对,可能导致燃油进入车辆的不良状态,引发着火。
3.车辆碰撞:车辆被碰撞或撞到其他物体后,可能出现燃油泄漏和电路短路等情况,从而引发着火。
针对以上原因,加气站方面需要定期检查车辆的状况,及时排除潜在的问题,预防车辆着火的发生。
二、车辆着火时员工应该采取的措施1.驾驶员先行撤离:当发现车辆着火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并撤离车辆。
2.员工撤离加气站:一旦发生车辆着火,加气站内的员工必须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离开着火车辆附近。
3.关闭加气站的设备:员工撤离加气站后,应立即关闭加气站的设备,包括加油机和压缩机等。
4.拨打紧急电话:员工撤离之后,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并告知车辆着火的情况,确保上级部门及时派专业人员处理。
三、应急处置流程1.开启加气站的灭火系统:加气站应配备灭火系统,员工在拨打紧急电话之后,应立即开启灭火系统,并对着火的车辆进行灭火。
2.利用沙袋或棉被等材料进行包覆:在进行灭火的过程中,员工可以在着火车辆周围摆放沙袋、棉被等材料,控制着火的范围,保护加气站的其他设施。
3.防止油污污染:如果车辆着火的原因是燃油问题,员工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燃油污染地面和水源,以减少环境污染。
4.安全撤离:在车辆着火的同时,员工也要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配戴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撤离。
四、防范措施1.及时检查维护:加气站应定期检查车辆的机械、电器、燃油等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预防车辆着火。
油气火灾与防控在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油气是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
然而,油气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之一就是油气火灾。
油气火灾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火灾的防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油气火灾的原因、防控措施以及应急救援方面进行论述。
一、油气火灾的原因油气火灾的发生通常存在着一系列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不安全的操作在油气的开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安全的操作可能包括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操作程序的不规范、设备的维护不当等等。
这些因素的累积会增加油气火灾发生的概率。
1.2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是导致油气火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设备的老化、损坏或者缺乏维护都会增加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而故障的设备容易引发爆炸或者火灾。
1.3 环境条件恶劣油气火灾的发生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高温、干燥和风力较强的天气有助于火势的蔓延。
此外,氧气含量过高或者通风不良也会增加油气火灾的风险。
二、油气火灾的防控措施为了减少油气火灾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防控方法:2.1 安全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方面的培训十分重要。
培训内容包括熟悉操作规范、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流程以及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疏忽造成的事故。
2.2 设备维护与更新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更新也是防控油气火灾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备检修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防止设备失效引发火灾。
同时,老旧设备应及时更换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2.3 防火安全措施在油气工作区域内,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例如,使用防爆设备、安装防火墙、进行防火隔离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火势的蔓延,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4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油气火灾防控的基础。
包括明确责任、完善的操作规范、规定的应急响应流程、安全巡检等。
2008年4月武 警 学 院 学 报Apr.2008第24卷第4期 JOURN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ACADEMYVol.24No.4 收稿日期:2008-01-12作者简介:邵峥亚(1976— ),女,浙江镇海人,工程师。
油改气汽车火灾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邵峥亚(上海市消防总队,上海 200002)摘 要:介绍了“油改气”汽车的概念及分类,从改装工艺、关键零部件质量、监督验审、燃气质量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油改气”汽车的火灾原因,重点就控制燃气泄漏,提出了完善法规体系、严格监督、驾驶人员自觉履行各项安全规程、提高燃气质量等火灾防范措施。
关键词:油改气汽车;火灾原因;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08)04-0053-03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激增,石油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同时汽车有害排放物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促使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清洁汽车。
多年来实验研究表明,综合环保、价格和储量等方面的因素,在众多的清洁能源中,天然气是公认的首选代用燃料,其次是液化石油气。
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12个城市和地区已率先成为我国“油改气”试点地区。
虽然目前我国“油改气”的技术已相当成熟,“油改气”车辆也已大规模进入公路运输,但是由于改装及使用等诸多环节的人为因素,造成了火灾的多发。
本文就“油改气”汽车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油改气”汽车的概念“油改气”汽车属于燃气汽车的范畴。
“油改气”汽车一般是对燃油汽车改装后,使之成为可以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替代燃油(或可以在燃油及燃气间互相转换使用)的汽车。
因“油改气”汽车是在燃油汽车基础上加装一套燃气系统进行改装,一般不会拆除原燃油系统。
“油改气”汽车根据其使用燃料不同,常见的有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气汽车。
天然气汽车一般指除燃油外,仅以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燃料,不再使用其他燃气的汽车。
液化石油气汽车一般指除燃油外,仅以液化石油气作为发动机燃料,不再使用其他燃气的汽车。
“油改气”汽车根据燃料使用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单一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及双燃料汽车。
单一燃料汽车一般指仅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一种作为发动机燃料,不再使用其他燃油或代用燃料的汽车。
两用燃料汽车一般指具有两套燃料供应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使用,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的汽车。
双燃料汽车一般指具有两套燃料供应系统,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按预定的配比向气缸供给燃料,在缸内混合燃烧的汽车,如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汽车,或液化石油气-柴油双燃料汽车。
二、“油改气”汽车的火灾原因“油改气”汽车因由燃油汽车改装而成,与燃气汽车在结构原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故也会因电路、油路以及机械等方面的故障引起火灾。
但又因其结构设计、气体燃料使用及储存等方面兼具燃气汽车特点,其燃气系统故障引发火灾的案例与日俱增。
一旦气体大量泄漏,很可能在顷刻间演变成爆炸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2004年12月·53·《武警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总第142期)·防火技术·24日,海口市一辆“油改气”出租车在行驶途中发生火灾,消防部门认定起火原因为出租车所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遇发动机室内火花引起火灾。
本文仅就改装后的燃气系统故障所引发的火灾原因进行分析。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系统改装不合理一是进口车型改装设计合理性有待论证。
按规定“油改气”必须由汽车生产企业对各自车型研究相应的改装技术方案,确认关键的改装零部件,并负责向改装点提供改装图纸和工艺。
相对于国内大规模的“油改气”现象,国外燃气汽车多是直接针对气体燃料性质进行设计的,对改装技术研究投入不多。
所以许多进口车型根本无法取得汽车生产企业的改装技术方案。
由于对车型不熟悉,国内技术部门即使进行了改装方案设计,在先天上也必然存在缺陷。
二是非法改装点技术质量难以保证。
按照规定“油改气”改装点的改装资格必须由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加以认证,关键零部件生产也应实行产品认证制度。
然而我国至今未建立起一套燃气汽车改装技术标准体系,现行改装的燃气汽车缺乏技术标准监控,致使许多改装点自行其是,在改装技术上不过关。
其实表面看来简单的燃气系统安装过程包含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如燃气系统的联接部分的密封性以及配件的隔热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
从事改装作业的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操作,但这一点非法改装点是难以满足的,甚至还存在将报废汽车“油改气”的现象。
同时,非法改装点在关键零部件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般所选用的零部件均非正规厂家生产,有的竟直接将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安装在“油改气”汽车尾箱,当做车用燃气储气罐使用。
(二)关键零部件市场销售鱼龙混杂,自行选择良莠难辨,造成“油改气”汽车安全性难以保证一是关键零部件生产地分散,给非法制造提供可乘之机。
目前,我国燃气汽车专用装置来自十多个国家,有几十种品牌,特别是作为重要装置和改装技术难点的燃气气罐,其组成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检验环节薄弱。
这些产品分布在全国各地,其制造用材、工艺技术以及产品认证无法统一标准,质量难以保证。
而非法制造商正是利用了这个机会,通过制假售假、提高产品等级、以次充好等手段,使“油改气”关键零部件销售市场混乱不堪,从而降低了改装质量。
二是自行选配关键零部件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燃气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必须同时兼有防泄漏、耐腐蚀、抗高压的良好性能,要求十分严格。
因没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在车辆改装或维修时,车主或改装点如不严格按照改装要求选择配件,往往会因选用了不合格或不匹配的产品而存在隐患。
市场上销售的零部件也由于监管的不力而鱼龙混杂,其质量的优劣也是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判断的。
一些零部件未到正常使用寿命便已失效或报废。
如车用天然气储气罐的耐压性必须达到20MPa,而车用液化石油气储气罐的要求就低许多,如选用错误或不合格的储气罐,很可能使之成为“油改气”汽车随车携带的流动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诱发爆炸事故。
2004年7月,一辆“油改气”出租车在成都加气站内爆炸,这一事故使出租车上的气罐在一夜间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
(三)专门机关监督不力,法定检测期限过长,使不合格“油改气”汽车超期服役一是“油改气”汽车定期检测制度执行不严,致使一些车辆“带伤”运行。
对于“油改气”汽车,相关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必须定期到改装点检测一次,没有检测手续,机动车管理部门在车辆年审中不予审验。
然而,这种由定点改装点改装,再由其检测的手段,只是针对燃气线路、管道等进行检测,有的地方检测率只达到60%左右。
而到期需要检测的车辆往往集中扎堆在一个时期排队检测,一些车主心急,不愿排队,也就失去了检测的机会。
其实有的地方这种检测对车主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不进行“油改气”安全检测,照样能通过车辆年度审验。
二是对关键零部件的定期检测周期过长,致使一些隐患未能及时得以消除。
如车用燃气储气罐作为一种压力容器,其工作压力、最大压力、使用环境温度、使用年限、检测年限均有严格的规定。
按照目前法规规定,车用天然气气罐强制性检验周期为3年,车用液化石油气气罐强制性检验周期为5年。
车用燃气储气罐在投入使用前也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测试,应该说是安全的。
但“油改气”汽车是一种室外运行交通工具,受路况及气候的影响较大,一旦遇到路途颠簸或气温突升骤降均会使所载车用燃气储气罐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降低其耐压密闭性,势必造成车用燃气储气罐在实际使用中的提前失效,而且有的罐体损伤也是简单检测无法发现的。
(四)车用燃气纯度不高,以次充好,缩短“油改气”车辆关键零部件安全使用寿命·54·邵峥亚:油改气汽车火灾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一是车用燃气本身纯度不高,有害杂质难以清除。
对于车用燃气,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目前所使用的是中国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行业标准,缺乏权威性。
现阶段,除北京因要举办“绿色奥运”,在环保车用燃料的推广上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外,其它城市基本上还停留在自我发展的阶段。
由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量的硫化物、水分及固体微小颗粒。
硫化物与水分作用形成的酸性物质对燃气汽车零部件存在很强的腐蚀作用,甚至会造成材质的断裂;而微小固体颗粒会随高压气流对汽车管道及阀口造成冲刷损坏,导致密封不严,带来气体的泄漏或机械事故的增加。
二是燃气加气站以次充好,销售假冒车用燃气。
一些地区对燃气供应市场把关不严,有的燃气加气站将车用燃气与家用液化石油气混合后销售,有的甚至直接用液化石油气冒充车用燃气销售。
燃气加气站为了赚取差价,随意在车用燃气内添加气分,使“油改气”汽车所使用的燃气质量更难达标,也缩短了“油改气”汽车安全运行寿命。
三、“油改气”汽车火灾防范措施(一)立法部门应迅速制订完善法规体系由于立法工作明显迟滞于“油改气”发展步伐,在改装过程中没有制定严格标准,改装质量参差不齐。
“油改气”项目过程中面临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现象、关键零部件生产销售市场及车用燃气供应市场的混乱,造成了燃气汽车火灾事故频发,使人们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比燃油更好的安全性这一特性及燃气汽车本身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置疑,严重影响了燃气汽车的发展。
立法部门应尽早研究出一系列详尽、周到的行业与产业政策,并及时配套相关的法规建设,从而改变现状。
(二)技术监督部门应严格监督“油改气”车辆改装、使用环节,提高“油改气”汽车安全运行保障现阶段由于“油改气”汽车非法改装盛行,各种技术“打乱战”,关键零部件选配不当,联接件的密封性能差、燃气储气罐使用寿命短及燃气供应混乱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改善。
这就要求技术监督部门一是加强对改装点的资格认证工作,对技术规范、设备和从业人员加强监督,要求改装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改装燃气装置,从源头上把好关,避免因改装汽车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二是加大对燃气汽车定期检测力度,根据“油改气”汽车车型、车况及关键零部件选配情况,合理规定检测周期,杜绝“油改气”汽车到期未检测的现象;三是对燃气储气罐耐压性、各配件的密封性等会引起燃气泄漏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检测,对不合格或已失效的产品要及时更换,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四是规范燃气供应市场,防止不合格燃气进入“油改气”车辆。
(三)驾驶人员应自觉履行各项安全规程,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驾驶人员是“油改气”车辆的直接使用者,也是火灾的直接受害者。
因此,驾驶人员一是要保证车辆到资质认可的改装点进行改装,使用匹配合格的零部件;二是定期到指定机构进行检测维修,及时更换损坏或到使用期限的配件;三是必须接受专门的岗位培训,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发现、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检查储气瓶、燃气管路的连接是否良好,有无管道摩擦和气体泄漏现象;四是要会安全驾驶燃气汽车,杜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追尾等碰撞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