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702.80 KB
- 文档页数:2
JI A O Y U G U A N L I教育管理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摘要: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介绍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组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并对该团队组建意义及其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同类院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培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许明喆赵贺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史雁楠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地方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培养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由于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地方普通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动力不足、缺乏远大理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各高校必须积极进行实践探索。
一些重点大学尤其是“211”和“985”的工程大学中,许多都是通过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高校锻炼与发展创新型人才的一股重要力量。
团队通常有一个主攻研究领域,由在该领域有专长的老师作为领导人与指导者,加上来自相关专业对该领域科学发展感兴趣的优秀学生组成,为实现特定或非特定的科研目标而开展协同工作,合作进行专业科学研究的团队。
研究交流基于供给侧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与研究——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文/刘海英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及激励措施,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应用型人才;创业体系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并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由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也要顺应时代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力争为社会输送更加优质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教育服务。
近年来,地方高校掀起了转型发展高潮,实质上是对供给侧的一种响应,但民办学校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河南省55所本科高校中,有民办和独立学院17所,占本科院校数量 31%,民办本科高校特别是以工科为主的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从一开始的重点就是应用型,其建设的重点不在“转”,而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及质量的全面提升。
依据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有可能成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而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近年来也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
郑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转型后,一直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不不断探索更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互联网+”的新浪潮中,跨境电子商务、虚拟驾驶、3D打印技术领域也不可避免的引领时代潮流。
郑州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英语专业等也抓住这一时机,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同校企合作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力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11期·139·文章编号:2095-6835(2021)11-0139-03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体系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杨亚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体系进行了研究。
首先说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的必要性,然后根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结合笔者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的工作经历,总结出现阶段学分认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各高校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体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11.060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综合素质成为决定大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核心。
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1]。
2017-02,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2]。
可见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至关重要,但是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体系,国家尚无明确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各地方、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中,但尚未形成共识。
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1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的必要性1.1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
2017-03-05,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指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基于TRIZ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研究了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现状,并指出其问题,进而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TRIZ的意义进行研究,并且在江西科技学院进行实践探索,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TRIZ;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TRIZ理论是在收集大量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找出并提取获得这些专利中成功的法则,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先进与实用的创新方案。
借鉴与使用TRIZ理论,可以避免研究思维上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近几年,TRIZ已成为目前应用比较权威的创新方法。
TRIZ理论由于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的特点,为民办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现状及问题笔者对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取样主要来源于江西科技学院等民办高校,通过“问卷星”共回收467份问卷,并得出以下结论。
(1)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新认识模糊不清。
大部分同学认为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创新,说明大家对创新的认识非常模糊,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
关于TRIZ,87.95%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创新科学方法和理论知之甚少。
且90.36%的学生对于创新停留在空想阶段,缺乏系统的思考,更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新教育越来越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新的热情较高,对创新教育的期望较大。
89.94%的学生认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创新教育能促进创业、促进学习,认为创新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好的正面促进效果。
从数据上来看,57.83%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表示认同;85.54%的学生认为,创新教育对于就业有帮助;77.11%的学生认为创新教育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创新能促进创业。
可见,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教育重视程度较高,态度比较积极。
(3)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