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1.83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生物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学科,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其中的一大模块,它对于我们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一、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指在人体的染色体上分布的一小部分基因,他们决定了我们的性状、性别和健康状况等。
人类体内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
通过基因的分离和互相搭配,我们的身体就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性状。
二、遗传现象遗传现象是指我们身体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
包括外表特征(如眼睛颜色、皮肤颜色等)、行为特征(如善良、活泼等)、身体机能(如生长速度、血压等)等。
其中,一些性状是由单一基因掌管的,称为单基因性状;其他的性状则需要多个基因共同协作,称为多基因性状。
三、变异变异是指某种性状在人群中的表现有所差异。
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后天外部因素造成的。
变异的程度可以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子群体,比如地域、民族等。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细胞在复制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基因发生了变异,使其交接配对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比如说,由于外界暴露原因、环境不良、营养不良等,基因突变会出现病态效应,从而对生命产生危害。
五、基因传递基因传递是指遗传基因在生殖细胞中的传递。
它是通过两代之间的交配,将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由于变异的存在,导致一个性状的表现在两代之间也会出现不同。
六、基因控制基因控制是指生物体内的基因组对细胞活动的控制。
它们决定了我们的某些功能和表现,比如说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和功能等。
七、遗传病遗传病是指基因突变引起的一些疾病。
他们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
遗传病通常伴随着不同的基因突变,但在某些情况下,两个完全正常的父母也可能患上这样的疾病。
八、进化进化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遗传变化。
它们会影响物种的繁衍和存活,同时也会改变物种的性状和特征。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2.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分析资料《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染色体: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数量: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
遗传物质:DNA、RNA
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2.基因经精子或者卵细胞的传递
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22条+x或者y),形成受精卵以后恢复。
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
3、禁止近亲结婚原因:产生的后代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
四.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22+xy 女性为:22+xx
2.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根据遗传性分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类型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种
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
初中生物第 1 页共1 页。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1、遗传和变异现象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3、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4、人的性别遗传,遗传病生物的变异一、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举例:种瓜得瓜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
举例: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行为方式.总称为生物的性状。
如肤色、眼色、血型等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控制生物的性状基本单位。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2.DNA:对生物的性状起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长链状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
4.基因经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5.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6.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
2、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的,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个基因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3、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
初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初二的生物学习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是对生命现象的深入探究,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咱们来聊聊遗传。
遗传,简单来说,就是亲代将自身的特征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就好像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遗传在起作用。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
基因就像是生命的密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 分子是一种长长的双螺旋结构,它包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基因就是 DNA 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
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包括 22 对常染色体和 1 对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了人的性别,女性是 XX 染色体,男性是 XY 染色体。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正常数目,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比如说,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很可能也是双眼皮。
这是因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在遗传中占了优势。
但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孩子是单眼皮的情况,这就涉及到了基因的显隐性。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果用 A 表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 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那么 AA 和 Aa 表现为双眼皮,aa 表现为单眼皮。
接下来,咱们再讲讲变异。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这种变异能够传递给后代。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新的性状出现。
比如,原本正常的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引发癌症。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减。
不可遗传变异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比如,一个人经常晒太阳,皮肤变黑了,但这种变黑的性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一、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细菌、真菌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部形态:是单细胞生物外形可分:菌体有许多细胞相互连接而成菌丝构成:球菌、杆菌、螺旋菌营养方式:异养,大多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繁殖,也可进行出芽繁殖生存条件:必备有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的还需氧气培养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二、细菌、真菌的其他要点:1、腐生、寄生、共生的区别:腐生:细菌真菌生活在动植物尸体上,获取有机物的生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生活在活的动植物身上,获取有机物的生活方式;共生: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之间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2、芽孢和孢子的区别: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适应不良的恶劣环境。
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细胞,一般在菌丝的顶端。
3、常见食品与细菌、真菌: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真菌);酸奶、泡菜―――乳酸菌(细菌);制醋―――醋酸菌(细菌);制酱―――霉菌(真菌)4、“鹅颈瓶”实验:(1)实验前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杀灭肉汤中细菌、真菌;(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为:细菌的有无;(3)乙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到肉汤中。
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图⑤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1)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2)图③中的变异会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短(3)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图中①②④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d(6)a、b、c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7)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8)若基因a上游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其正常表达(9)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10)当环境改变时,原先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性状也可能变得有利(11)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往往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1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导致联会紊乱从而不育(13)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14)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15)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17)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18)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9)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20)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1)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2)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3)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4)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25)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26)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植株(27)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常常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8)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29)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0)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3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染色体变异[答案](4)(7)(9)(10)(11)(14)(17)(18)(20)(25)(28)[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初二生物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二生物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整理
1、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
(注意: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可以遗传,关键看遗传物质有没有改变,即染色体、DNA、基因有没有改变。
)
2、人类可以利用人工选择(如高产奶牛)、杂交育种(如高产抗倒伏小麦)、诱导基因突变(如太空育种)等方法,应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