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要点】八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1、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3、(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有利变异:对自身有利。
(4)不利变异:对自身不利。
3、生物变异的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培育动、的新品种。
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味道、色泽等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性状发生了改变。
6、变异的应用
(1)太空椒:基因突变。
(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
(3)高产奶牛:人工选择。
7、把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大吗?
不一定,要由控制花生大小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的。
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期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两种可能(不考虑环境因素)。
【八年级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22章丰富多彩是生物世界第一节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把生物分成若干类群。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物种不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后代。
4、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反之,所出的共同单位越大,则亲缘关系越远。
第二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藻类植物孢子植物苔藓植物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1、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春天池水变绿就跟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关。
主要特征: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代表:衣藻,硅藻,紫菜,海带等。
2、苔藓植物:阴暗潮湿的环境主要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中也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代表:葫芦藓,地钱3、蕨类植物: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特征:不仅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还与输导组织,因此能较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叶片的背后有褐色的块状隆起,孢子囊,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代表:石松、蕨、桫椤等。
4、种子植物:是指能产生种子的绿色植物。
5、裸子植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主要特征: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多数为木本植物,根茎叶发达,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代表:松、柏、杉、银杏、苏铁等。
6、被子植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主要特征: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代表:玉米、水稻、小麦、白菜、茄等7、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认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
8、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第22章遗传与变异1.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
例如,人的单双眼皮、番茄的果色、兔子的毛色等。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要判断相对性状,需要满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条件同时具备。
例如,家兔的白毛与黑毛属于相对性状,因为它们都是家兔的不同毛色,但家兔的白毛与家猫的黑毛就不属于相对性状,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XXX,老鼠生儿会打洞”等说法是生物之间的遗传现象。
而“一娘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则是生物之间的变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很普遍。
4.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亲代与后代之间会有相似的现象。
5.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例如太阳把皮肤晒黑)。
6.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的遗传信息中心。
7.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由一对基因控制,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8.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
9.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卵细胞),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例如,人的或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包含23个DNA分子。
小贴士: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要注意区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而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首先,要明确哪些细胞是生殖细胞,即和卵细胞,而除此之外的细胞则为体细胞。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需要写出相应的染色体数目并注明单位。
例如,人体中的红细胞、神经元、口腔上皮细胞、乳腺细胞等的染色体数目都为46条(或23对),而人的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则为23条,因为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半。
八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 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包括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等重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知识点
1.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基因重组的实例(必修2P83) 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在遗传上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3. 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4.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5. 基因突变的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6.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7. 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生物体亲代与子代子间,子代个体子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的现象。
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遗传信息的中心:细胞核3、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23对)染色体。
染色体的特点: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般还成对出现。
生殖细胞中(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构成双螺旋结构。
5、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6、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它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呈双螺旋结构。
DNA 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7、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例如:人的单眼皮、白化病等。
8、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有耳垂与无耳垂;单眼皮与双眼皮;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9、在人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A、B、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a、b、d);AA:表现显性性状Aa :表现显性性状aa:表现隐性性状。
注意:隐性基因能够遗传,且aa时能表现出来。
10、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现出显性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11、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体有22对);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对。
)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
12、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
结论: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
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
14、与人类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生物还有: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15、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生物的变异》知识全解
课标要求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的变异现象
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
料
知识结构
教法建议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生物变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如果学生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
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
在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知识中,学生必须把“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掌握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
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学法建议
(1)在生物变异的这节知识上,应该能够很明确的分清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了解生物变异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原理。
(3)能够用科学的态度说明生物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张小只初中知识库
张小只爱学习初二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包括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等重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知识点
1.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基因重组的实例(必修2P83) 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在遗传上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3. 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4.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5. 基因突变的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6.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7. 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