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8.69 MB
- 文档页数:89
3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2月 第19卷 第12期 总第146期【通讯作者】张 宁Chest CT Imaging Features of Mycoplasma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DEC. 2021, Vol.19, No.12 Total No.146口服或直肠保留灌肠镇静后扫描。
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肾门平面。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12mA,扫描层厚为5mm,层距5mm,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9,薄层重建层厚及层间距皆为0.67mm。
图像观察:肺窗宽1000~1500HU,窗位-400HU,纵隔窗宽300~400HU,窗位50HU。
扫描完成后利用MS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儿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扫描过程中可用铅衣、铅围裙等工具遮挡患儿无需扫描的部位。
1.3 观察指标 CT扫描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组医师和1名呼吸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观察内容包括病变位置、形态、有无淋巴结增大及胸膜改变等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病灶分布情况 11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单侧肺叶病灶78例(68.42%),双侧肺叶病灶36例(31.58%),单叶段病变67例(58.77%),多叶段病变47例(41.23%)。
肺部受累情况:左肺35例(30.70%)、右肺41例(35.96%)、双肺38例(33.33%)。
2.2 114例患儿CT影像学特点分析 患儿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病变区肺纹理增粗而模糊,病变范围广,常累及多个肺叶,单侧或双侧的磨玻璃影、实变影及网格结节影,以双肺下叶多见,多呈小叶性分布。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儿童胸部影像学诊断文章编号:!""#$%%%&(%""&)"’$"&&($"%第#讲)新生儿肺部影像诊断刘)艳)朱)铭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012,.34#567.89:.3-9;<,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新生儿胸部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线平片,其中床边胸片又占了较大比率,由于床边胸片通常为仰卧前后位摄片,在加上新生儿的特殊生理情况,在新生儿胸片中常会见到较多的变异,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改变而不将其误认为疾病,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关键之一。
另外,新生儿有一些特有的疾病,在仰卧前后位的床边胸片上,其表现会和儿童期直立后前位胸片有所不同,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病变,则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另一关键。
新生儿肺部疾病变化很快,胸部?线平片检查必须注意勤复查,切不可象成人肺部疾病那样,采用!@%周才复查胸片的方法。
胸部?线平片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化的摄片方式,如计算机?线摄影(;<,82ABC D-C.<4D-81E ,F=)等。
F=检查仍使用现有的?线摄片机,用影像板替代?线胶片和暗盒,影像板感光后形成潜影,再用激光束扫描影像板获得数字化图像,F=可用于新生儿床边摄片,有比传统胸部?线平片更好的对比分辨率,加上其图像的窗位窗宽即明暗和对比可任意调节,废片很少,对新生儿胸部疾病的诊断效果要优于普通?线胸片。
另一种新的数字化的摄片方式为直接数字化?线摄影(C.DB;A C.4.A-/D-C.<4D-81E ,GG=),GG=检查一般不使用现有的?线摄片机,通过数字平板直接获得数字化图像,GG=成像更快捷,工作流程更方便,但目前的GG=设备不可用于床边摄片,在新生儿应用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要点关键点提示:☆年龄与病原谱☆病原学检查项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影像学评估☆治疗方案一、年龄与病原谱二、常见病原学检查项目参考各年龄病原谱,结合常见病原学检查项目进行病原学诊断,重症肺炎必要时经口吸痰送检(3岁以下无法自主咳痰者)。
1、病毒类:(1)呼吸道合胞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2)腺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3)EB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DNA载量,血清抗体测定)(4)鼻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5)人类偏肺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6)巨细胞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测定)(7)肠道病毒,包括EV71和柯萨奇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PCR检测)(8)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2、细菌类:血培养,厌氧菌培养,咽及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细菌涂片及染色,链球菌尿抗原检测。
3、非典型病原类:(1)肺炎支原体(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抗体测定7-10天转阳,必要时复查)(2)肺炎衣原体(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抗体测定)(3)沙眼衣原体(血PCR检测)(4)嗜肺军团菌(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4、其他病原:(1)结核分支杆菌(PPD,血TB-DNA载量,T-SPOT,培养)(2)真菌:培养,涂片及染色,G/GM试验,隐球菌抗原检测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快速评估:WHO将2月-5岁儿童出现胸壁吸气性凹陷或鼻翼扇动或呻吟之一表现者,提示低氧血症,为重症肺炎;如果出现中心性紫绀、严重呼吸窘迫、拒食或脱水征、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惊厥)之一表现者为极重度肺炎。
2、病情严重度:需根据年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评估,见下表:(1)识别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① 有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不良、神经和肌肉疾病、免疫缺陷病、贫血、Ⅱ度以上营养不良、既往有感染史、严重过敏或哮喘史、早产史、既往住院史、慢性肝肾疾病等;②小于3月婴儿;③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病程超过l周。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是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
支原体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幼儿多患上呼吸道感染,学龄儿多患肺炎。
流行病学MP广泛存在,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传播途径: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流行季节: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多见,南方地区夏秋季节高发。
临床表现呼吸系统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中高热多见,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病初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少数有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咳嗽剧烈,个别患儿可出现百日咳样痉挛样咳嗽,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
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患者初期也可有乏力、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2~3天后可以自行缓解。
部分患者存在胸骨后疼痛、头痛、咽喉痛。
SMPP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
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
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点。
MPP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
儿科影像诊断学儿科影像诊断学是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的学科。
儿科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是儿科影像诊断学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儿科影像学概述1. 儿科影像学的历史发展2. 儿科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二、儿科影像学的常见检查技术1. X线检查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2. 超声波检查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3. CT扫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4. MRI扫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5.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6. PET扫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三、儿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 儿童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2. 儿童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3. 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影像诊断4.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5.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6.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四、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外科手术中的应用2.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4.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先天性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五、儿科影像学的相关进展和研究1. 儿科影像学在多学科合作中的应用2.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发育研究中的应用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遗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4.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药物治疗研究中的应用5.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康复研究中的应用六、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1.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健康体检中的应用2.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营养管理中的应用4.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5.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儿科影像诊断学作为儿科医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在儿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在科研和学术交流中也广泛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儿科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提高对儿童疾病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儿童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CAP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的异常改变。
本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卫生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
二、主要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一)主要病原谱。
1.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CAP的常见病原。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
新发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疱疹类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偶可引起CAP。
2.细菌。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其中SP是生后20天至儿童期各年龄段CAP最常见的病原,也是重症肺炎和坏死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
SA多感染婴幼儿,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MSSA和MRSA均可引起重症肺炎或坏死性肺炎,我国也有儿童社区获得性MRSA (CA-MRSA)肺炎报道,该菌感染病死率较高。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影像学诊断⒈概述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是指在儿童期间发生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来源于外界环境的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病变。
影像学诊断在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⑴ X线检查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是X线检查。
X 线检查可用于评估肺部感染、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
常见的X线检查表现包括肺炎阴影、支气管肺炎阴影、肺不张等。
⑵ CT扫描CT扫描是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CT 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图像,对肺部感染的细节有更好的显示。
常见的CT表现包括肺炎灶、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扩张等。
⑶ MRI检查MRI检查在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使用较少,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肺部肿瘤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⒊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⑴肺炎肺炎是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影像学上,肺炎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阴影,受累肺叶、肺段或肺小叶较为明显。
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肺炎的细菌、或真菌感染的诊断。
⑵肺结核儿童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结核表现为多发的结节状阴影、空洞、支气管周围钙化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肺结核的诊断。
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中较为罕见的一种。
在影像学上,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明显扩大、肺门结构向外移位、血管移位等特征。
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⒋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示例X线检查报告●示例CT扫描图像●示例MRI检查报告⒌法律名词及注释●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指儿童时期通过外界途径获得的肺部疾病。
●影像学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利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对疾病进行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所有年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
因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标准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仅基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故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本组对年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支原体肺炎患儿例中男例,女例。
年龄:岁例,岁例,岁例,岁例。
住院前病程最短,最长,平均。
发热同时伴咳嗽例,单纯咳嗽例,伴有胸痛例。
发热时体温多为中等度,例为弛张高热;咳嗽以干咳为主,例有白色或黄粘痰。
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有湿罗音例,干罗音例;例一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例;升高()例,复查平均恢复正常;减少()例,复查平均恢复正常。
血沉()检查例中正常例,占例,占;例,占。
例行反应蛋白()检查,正常者例,占;例,占;例,占;其中白细胞数减低例均高于正常。
三、诊断及治疗全部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滴度!),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原体抗体阳性。
住院后均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共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例伴肺不张者同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最多次。
四、疗效判断全部患儿在发病内拍摄第张胸片,其中例同时胸部扫描。
治疗周后复查胸片,随后根据肺部病情定期复查,至病变吸收为止。
结果一、胸部线表现病灶部位:右肺例,左肺例,同时累及两肺例。
病灶在右上叶例,右中叶例,右下叶例;左上叶例,左中叶例,左下叶例;两叶或以上受累例。
结果显示右侧病变多于左侧X,下叶病变()多于上()、中叶()X。
病变性质:本组病变累及的部位主要有下述种:t肺泡炎症:本组例表现为肺泡炎症,其中例斑片状影,例为大片状密度不均影。
例中右侧例,占;左侧例,占;双侧例,占。
o间质炎症:本组所有患儿的肺纹理均粗多,例表现双肺颗粒状或点网状阴影。
@混合病变:本组例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大片实变影,病变周围或对侧肺部有点网状阴影,或同侧肺门阴影增大,但所有患儿的侧位片或片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肺部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确诊肺部疾病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技术来进行诊断,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和PET-CT等。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以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吸收来形成影像。
在肺炎的诊断中,X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密度增高、肺纹理增大、肺叶实变等特征。
对于跟踪和评估肺部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有帮助。
然而,X线摄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于早期肺癌、肺结节等微小病变,X线胸片的分辨率较低,很难清晰显示病变的细节。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医生通常会选择其他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
二、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多方向连续扫描来获取横截面图像的生物医学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在肺癌的诊断中,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信息,为手术切除和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肺癌诊断,CT扫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肺部疾病的诊断,如肺气肿、肺结核、肺纤维化等。
通过不同的CT扫描协议,医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图像信息,以满足不同疾病的诊断需求。
三、MRI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利用磁共振信号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影像学技术。
与CT扫描相比,MRI在评估肺部疾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MRI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主要应用是评估肺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通过设定适当的参数,MRI可以提供关于肺部淋巴结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确定转移的程度和范围。
然而,MRI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成像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要求较高等,因此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并不是首选技术。
四、PET-CT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是将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技术和CT扫描相结合的一种高级影像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