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影像学病变特点及实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0.85 MB
- 文档页数:224
解读肺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部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对于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解读肺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关知识以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检查。
I.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通过投射X射线来生成肺部及相关结构的图像。
在解读X线胸片时,我们通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肺部纹理:正常情况下,肺组织呈现清晰而均匀的纹理,但某些肺部疾病会导致异常改变。
例如,在感染性或纤维化性过程中,肺组织可能表现出斑点、模糊或混浊。
2. 肿块和结节:肿块和结节是指局限性阴影或膨隆的区域。
它们在X线胸片上可呈功能不同的形态特征。
对于较小、无功能改变以及良性特征明显结节可被视为相对安全。
然而,对于可能是肺癌等恶性病变的结节,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3. 液体积聚:液体在肺部积聚时,可以通过X线胸片来观察。
例如,胸腔积液、肺水肿或其他疾病导致的液体堆积可引起影像学上实变区域。
II.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不同类型的肺部疾病。
在解读CT扫描图像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肿块和结节:与X线胸片相比,CT扫描能够提供更加清晰和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区分良性结节与恶性肿块。
通过测量其密度、形态以及增强表现等特征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估。
2. 肺组织纹理:CT扫描图像能够显示出更多的细节,并帮助我们观察肺内纹理是否正常。
当感染、纤维化或其他疾病发生时,肺组织密度、结构和纹理可能发生改变。
3. 液体积聚:CT扫描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肺部液体积聚的程度和位置。
例如,胸腔积液、肺水肿等情况可以在图像上被准确地观察到。
III.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不使用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肺部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在解读MRI扫描结果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转移性病变: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敏感性,MRI在诊断转移性肺部病变方面具有优势。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对肺部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肺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包括肺实质病变、肺血管异常和肺间质病变等内容。
肺实质病变1. 模糊影模糊影是指肺部影像中呈现模糊不清的病变区域,常见于肺炎、肺水肿等疾病。
这种特征通常表明肺部病变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诊治。
2. 密度增高密度增高是指肺部影像中某些区域的密度较正常明显增高,常见于肺实质病变,如肺结核、肺炎和肿瘤等。
增高的密度可以提示肺部组织的病理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具体疾病。
3. 磨玻璃影磨玻璃影是指肺部影像中的模糊、不透明的玻璃样病变,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和感染等。
磨玻璃影的特征是密度均匀,比较模糊,有时可以看到血管影的透过。
对于具体疾病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
肺血管异常1. 结节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中呈圆形或类圆形的病变,常见于肺结核、肺癌和转移瘤等。
结节的大小、边缘和密度多种多样,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确定病变的性质。
2. 血管增粗血管增粗是指肺部影像中肺血管的直径明显增加,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肺动脉狭窄等。
血管增粗可能导致肺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 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指肺部影像中可见的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纤维化、动静脉瘘和血管瘤等。
这些畸形血管的存在可能造成肺部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肺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肺间质病变1. 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指肺部影像中肺间质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常见于肺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疾病等。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部纹理增多、肺野变黑,有时呈蜂窝状和蒲扇状。
2. 结节肺部影像中的结节也可以是肺间质病变的表现,常见于结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些结节一般较小,边缘清晰,呈团块状,但很少有钙化现象。
以上是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⒈急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显微镜阶段⑵衰退期阶段⑶游离腔阶段⑷合并感染阶段⒉慢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慢性细菌性肺炎⑵慢性真菌性肺炎⑶慢性结核性肺炎⒊隐源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隐源性细菌性肺炎⑵隐源性性肺炎⑶隐源性真菌性肺炎⑷隐源性结核性肺炎二、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⒈肺实变的影像学表现⑴细菌性肺实变⑵性肺实变⑶真菌性肺实变⑷结核性肺实变⒉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⑴慢性间质性肺炎⑵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⑶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⒊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⑴恶性肺结节⑵良性肺结节⑶侵袭性肺结节⑷活动性肺结节⑸炎性肺结节⒋肺囊肿的影像学表现⑴先天性肺囊肿⑵感染性肺囊肿⑶气道扩张性肺囊肿⒌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⑴心源性肺水肿⑵高原性肺水肿⑶溺水性肺水肿⒍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⑴良性肺肿瘤⑵恶性肺肿瘤附件:相关病例影像片⒈患者A:急性肺炎病例的CT影像⒉患者B:慢性肺炎病例的X光片影像⒊患者C:隐源性肺炎病例的MRI影像⒋患者D:肺实变病例的CT影像⒌患者E:肺间质纤维化病例的HRCT影像⒍患者F:肺结节病例的PET-CT影像⒎患者G:肺囊肿病例的CT影像⒏患者H:肺水肿病例的X光片影像⒐患者I:肺肿瘤病例的MRI影像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肺炎: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
⒉炎症:机体对于损伤的生理反应,表现为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
⒊影像学表现: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⒋肺实变:肺部出现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加,并可见明显实变阴影。
⒌纤维化:组织间质纤维增生,导致器官结构发生改变和功能障碍。
⒍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的病变,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⒎囊肿:器官内含有液体的空腔性肿块。
⒏水肿:组织间隙液体积聚导致的肿胀状态。
⒐肿瘤:指在组织器官中无法控制的细胞异常增生。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1.肺实质病变:1.1 肺实质结节:- 单发结节:直径小于3cm的结节,通常需要进一步观察。
- 多发结节:直径小于1cm的结节,可能是原发性肺癌的表现。
1.2 肺实质结节钙化:- 钙化结节常见于良性病变,如肺结核、血管瘤等。
- 非钙化结节可能是恶性病变的表现,如肺癌。
1.3 肺间质性纤维化:- 肺间质变得更粗糙,成为线状影,与肺泡间隔增厚有关。
- 常见原因包括间质性肺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1.4 肺水肿:- 肺组织充满液体,导致透亮度下降。
- 常见原因包括心力衰竭、肺炎等。
2.肺血管病变:2.1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血管扩张,肺动脉干增宽。
- 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间质纤维化等。
2.2 肺栓塞:- 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导致肺组织血液供应不足。
- 典型表现为肺动脉分支阻塞的充血灶。
2.3 肺动脉瘤:- 肺动脉壁局部扩张形成膨出。
- 可能出现肺动脉瘤破裂导致肺出血。
3.肺腺癌:3.1 非小细胞肺癌:- 常见云絮状、不规则边界的肺实质结节。
- 血管壁浸润表现为血管伪充盈现象。
3.2 小细胞肺癌:- 肺实质内可见圆形、均质的结节。
- 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肺门阴影增大。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肺实质结节:肺部病变的一种,表现为肺组织内的小球形阴影。
2.钙化结节:肺实质结节中出现钙化物质,通常是良性病变的表现。
3.肺间质性纤维化:肺部间质纤维化增生导致肺泡间隔增厚,影响肺部功能。
4.恶性病变: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病变,如肺癌等。
5.透亮度:指肺组织在X射线透视下的明暗程度。
6.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病理状态。
7.肺栓塞: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的疾病。
8.肺动脉瘤:肺动脉壁局部扩张形成的异常结构。
肺部异常表现一、肺实质基本病理表现本节着重描述肺部异常基本X线表现,其余异常表现均在各自疾患中述及。
(一)渗出性病变肺部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渗出,渗出物内含有液体和炎性细胞,代替了空气而充满于肺泡内,于是形成肺的实变。
在X线上,渗出性病变和正常肺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而呈云絮状,有时多数病灶融合。
病变边缘不锐利,是因为含气的肺泡与充满渗出液的肺泡混合在一起的缘故。
这样的阴影称为软性阴影(图3-10)。
渗出性病变常见于肺浸润或实变,如各型肺炎、浸润型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等。
如累及整个大叶,在叶间裂处有锐利的边缘。
X 线表现为中心较浓,均匀一致、向外围逐渐变淡,边缘模糊的片状影。
炎性渗出液形成的实变,经治疗多数可在1~2W内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由于炎性渗出液并非同时吸收,因而病变密度常失去其均匀的特点。
肺出血或肺泡性肺水肿X线表现与肺火相似,经过适当处理,可在数小时或1~2d内完全消失。
(二)增殖性病变肺部慢性炎症可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组织成为增殖性病变。
由于增生的成份以单核细胞、网织细胞、结缔组织增生为主,故病变与周围的正常肺组织界限较清楚。
由于病变局限于肺泡内,所以常形成腺状排列,在X线上呈梅花瓣状,称为腺泡结节型病变(图3-11)。
这种病灶的边缘清楚,没有融合趋势,甚至大量病灶聚焦在一起时,各个病灶界限分明。
X线表现为密度增大,边界清楚的斑点状或结节状影。
常见于结核和各种慢性肺炎。
图3-10 渗出性病变,其边缘模糊,与正常肺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图3-11 增殖性病变,各个病变界限分明,略呈梅花瓣状(三)纤维性病变一般说来,糁出性病变往往可以完全被吸收,而增殖性的肉芽组织在愈合时,则多转变为纤维组织。
这样的纤维组织逐渐收缩,而使原来的病灶变成瘢痕。
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或代替之后,它在X线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硬性阴影,与正常肺野的分界非常明显,如果肺的间质组织(如血管周围或支气管周围组织)发生纤维性改变,则产生粗乱索条或网状影,可自肺门区向外伸展,直到肺野的外带,与正常血管、支气管等影像迥然不同。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肺部病变的医学检查方法。
通过放射线技术,医生可以获得肺部的X射线、CT扫描、MRI等图像,以便观察并分析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肺部影像学的结果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分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1. 密度改变在肺部影像学上,常见的特征之一是肺组织密度的改变。
正常肺组织的密度通常是均匀的,而肺部病变可能会导致密度的改变。
例如,在肺炎或肺水肿等炎症性疾病中,肺组织的密度可能增加。
而在肺气肿或间质性肺病变中,肺组织的密度可能减少。
2. 结节和肿块肺部影像学中经常遇到的特征是结节和肿块的存在。
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较高的病灶。
常见的肺结节包括肺癌和肺转移瘤。
肺结节的特征包括边缘清晰、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等。
肿块是指直径大于3厘米的病灶,通常是结节的放大或合并。
肿块在肺部影像学上常常具有不规则的形态、模糊的边缘和不均匀的密度。
3. 使用不同造影剂的特征在肺部CT扫描中,造影剂是一种常用的辅助工具,用于增强图像对肺部病变的观察。
根据使用的造影剂的不同,肺部病变的特征也会有所差异。
常用的造影剂包括碘剂和钡剂。
碘剂主要用于血管造影,能够突出血管的轮廓和分布。
钡剂主要用于消化道造影,能够突出食管和胃肠道的形态和功能。
4. 脓肿和积液的特征肺部影像学上常见的特征还包括脓肿和积液。
脓肿是肺组织内局部化的脓性炎症,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边缘模糊。
积液是指胸腔内或肺组织内积聚的液体。
在肺部影像学上,积液通常呈现为一个区域内密度减低,边缘清晰的区域。
5. 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肺疾病也是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之一。
支气管扩张通常是由于气道壁的破坏导致气道扩张,使其呈现为肺部影像学上的囊状改变。
而阻塞性肺疾病则由于气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阻,常常伴随肺实质的减低和肺容积的增加。
总结:-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包括密度改变、结节和肿块、使用不同造影剂的特征、脓肿和积液的特征,以及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病变CT影像的特征及其诊断肺部病变是常见的临床问题,CT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肺部CT检查是用计算机重建图像,通过不同的密度值,对肺部进行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分析。
正常肺部CT影像的特征:正常的肺部CT影像的主要特点是多处呈叶间裂分界,印有呼吸气管,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显影展示,纵隔分隔清晰,一般不出现实质性结节、肿块、囊性病变等异常影像。
不同病变CT影像的特征:1. 肺炎:肺实质密度增高,通常表现为病灶内有片状、磨砂玻璃、气化、空洞、液体或混杂变化。
病变区肺组织体积增大,肺纹理模糊或消失。
2. 肺结核:肺结节或浸润实质密度增高,肺尖部、肺门区及中央肺野密集分布。
病灶较小,文痈型为斑片状,胶质型可呈圆形或卵圆形。
可出现空洞和钙化。
3.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
密度可均匀、略不均匀或均匀被包膜。
边缘光滑无分叶,病变周围无毛刺。
4.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早期可表现为看不见或不明显的肿块,后期可出现占位效应、空洞、残留肺组织受压、肋骨侵犯。
恶性病变的边缘通常不光滑,还可能呈现分叶或较光滑的毛刺等。
5. 食管胸膜膨出:食管胸膜膨出主要表现为肺实质向胸腔内侵入或突出,表现为肺边缘局部凸出,密度较正常肺部严重减低。
6. 肺气肿:由于长期吸烟或其他因素,肺组织出现广泛不可逆性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导致肺的体积增加,纵隔移位。
CT上呈现肺实质与肺间质界限模糊,大量小气泡呈壁厚厚薄不均,纵隔推移范围大。
以上是常见的肺部病变CT影像特征,不同病变的区别在于密度、形态、边缘和局部分布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这些特征出发加以分析和诊断。
肺部病变的诊断:CT检查是肺部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
但CT诊断需要与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数据相结合,综合考虑分析。
常见的CT诊断原则包括密度、形态、边缘、数目和局部分布等方面的分析。
在CT检查中,医生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增强剂以取得更准确的图像诊断结果。
如肺动脉造影以及结核病变、淋巴瘤、支气管肺癌等进行深部组织检查,以帮助确认病变性质。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1-肺实质疾病特征:1-1 肺实质浸润:出现斑点状、结节状或团块状的影像表现,边界模糊或清晰,密度不均。
1-2 肺泡填塞: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形成斑点状、团块状高密度影像。
1-3 肺实变:肺组织实质密度增高,形成片状、节段状或大片状高密度区域。
1-4 肺不张:肺组织收缩或气体吸收不畅,出现肺组织密度减低、容积缩小的表现。
1-5 纤维化:肺实质结构受到纤维组织代替,形成肺实质牵拉、肺容积减小、支气管扩张等表现。
2-支气管疾病特征:2-1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腔明显扩大,伴有肺组织萎缩、肺容积减低等表现。
2-2 阻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腔狭窄,气体流通受阻,出现片状、斑点状高密度影像。
2-3 活动性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管径增粗、壁增厚,形成固定的高密度影像。
3-肿瘤特征:3-1 肺结节: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光滑,直径小于3cm的高密度影像。
3-2 肺癌:边界模糊、毛糙,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强化。
3-3 转移瘤:多呈现多发性,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大小不一的高密度结节。
3-4 肺淋巴癌:淋巴管内增生,形成肺门窗扩大、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4-感染性疾病特征:4-1 肺炎:肺实质密度增高,出现片状、节段状或大片状高密度区域,边界模糊。
4-2 结核:呈现斑点状、结节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像,边界不规则、破坏性。
5-其他常见疾病特征:5-1 肺水肿:肺泡内液体增多,形成减低密度的模糊影像。
5-2 肺栓塞:血栓阻塞肺血管,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状高密度影像。
5-3 胸腔积液:胸腔内液体积聚,呈现低密度的均匀模糊影像。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肺实质疾病:指影响肺组织实质的疾病,常见如肺炎、结核等。
●肺泡填塞:指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影响气体交换。
●肺实变:指肺组织实质浸润或变质,密度增高。
●肺不张:指肺组织收缩或气体吸收不畅,导致肺容积减小。
肺结核的影像学案例分析作为一名从事医学影像学研究的专家,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肺结核病例。
在我眼中,每一张X光片、CT片都是一部生动的故事,而我就是要通过这些影像资料,揭示出患者肺结核的病情发展、病灶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最近,我接到了一个35岁男性患者的病例。
患者因为长期低热、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前来就诊。
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
我们来看一下患者的胸部X光片。
在X光片上,可以看到患者的双肺纹理增多,散在小叶中央性肺气肿。
左下肺野外带可见一约2cm×3cm的致密影,边缘模糊,周围有磨玻璃影环绕。
这表明患者肺部确实存在结核病灶,并且病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肺结核病灶属于活动性病变。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我们还进行了PPD试验和痰涂片检查。
PPD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免疫力,痰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这进一步证实了患者的肺结核诊断。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观察病灶的变化。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左下肺野外带病灶大小有所减小,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内部空洞有所缩小,周围卫星灶和纤维灶也有所消散。
这表明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对患者的肺结核病情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同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作为一名医学影像学专家,我认为在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细致入微的影像学分析,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战胜肺结核,重获健康。
在我作为一名医学影像学专家的日常工作中,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与分析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同病异影,表现各异;如何分析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大小、多少、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运动器官的功能状态,都是诊断肺部病变的前提。
下面就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简要概述如下:1、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至肺实变。
X 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可见支气管充气症。
CT表现早期为毛玻璃影,代表肺泡内炎性渗出量不多,没有将肺泡完全填充;中晚期则炎性渗出填充肺泡而实变,表现为肺叶、肺段及小叶实变影,大片状阴影区内可见支气管影,也叫支气管气像。
代表疾病为各型肺炎。
2、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X线上成密度增高的斑片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实变阴影,CT值大于渗出病灶。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3、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
X线上呈索条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条索,网格状或蜂窝状阴影。
CT表现为两肺外围、胸膜下广泛分布的网状、结节状及蜂窝状影。
代表疾病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4、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
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态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病变,CT值大于800HU。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5、肿块病变:由肿瘤增殖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界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症,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CT表现与X线表现大致相同。
代表疾病为肺癌。
6、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便形成空洞;肺腔隙病理性扩张,成为空腔。
空洞与空腔X线上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光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3mm以上;空墙壁菲薄。
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滞留,可见液平面。
【病例】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例肺炎型肺癌是近年来对以肺炎样为主要影像表现的肺癌的命名,属于弥漫型肺癌的其中一种,也被认为是支气管-肺泡癌的一种类型。
它的影像学表现十分类似肺炎肺实变,二者鉴别困难,极易误诊和漏诊。
下面是炎型肺癌的一些影像学表现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肺炎型肺癌的胸部平片多表现为某一肺段、肺叶的小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边缘模糊不清,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少数病例可见斑点状钙化灶,钙化灶多位于肺实变的边缘处,肺实变多见于两肺中、下部,肺门影一般无明显增浓增大。
图1 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右肺上叶前段可见大片状实变影,密度均匀,边缘不清,肺门未见明显增大增浓。
肺炎型肺癌的CT诊断多表现为实变为按肺段、肺叶分布的高密度影,累及1 个肺叶或肺段的大部分,或相邻肺叶、肺段,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部分病人可见特殊CT 征象---枯枝征,是指含气的支气管壁僵直或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分支残缺、中断。
增强扫描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现“血管造影征”。
“血管造影征”是指在增强扫描时无强化的均匀性实变区内可见明显强化的肺血管分支阴影,且血管分支阴影不规则变细或不同程度扭曲变形,CT 值95 ~128HU。
不过有资料显示“血管造影征”无特异性,需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
图 2 CT 肺窗和纵隔窗显示右肺上叶前段可见大片状实变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灶。
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
不同类型肺炎型肺癌的影像选择根据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大多数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肺段型肺癌、早期中央型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
患者女,45岁,干咳3月余,三月前胸片,两肺斑片状模糊影,以两下肺明显,病炤边缘界限不清。
经活检为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图3 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右下肺1例和左上叶1例肺泡细胞癌,其A内见实变及小囊状透亮区图4 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肺段或肺叶型肺癌因肿块本身较小或肿块与其远端的阻塞性肺炎混合在一起,X 线平片及CT 检查很容易误诊为肺炎,此时作CT 增强扫描及薄层重建诊断价值较大,能清楚显示相对低密度的肿块及病变肺段的近端支气管狭窄闭塞。
肺部感染影像学特征肺部感染是指肺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导致的疾病。
肺部感染一般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和诊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特征。
一、X线胸片1.肺部实变:在X线检查中,感染区域呈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常见于病毒性感染、细菌性肺炎等,实变区域通常为斑点状或片状。
实变呈现不均匀分布,常见于病灶周围存在气泡和支气管内富含黏液的情况。
2.肺叶或肺段平面模糊:感染性病灶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病灶所在肺叶或肺段平面模糊。
这一特征常常与肿瘤性病变相似,但肿瘤的边缘通常清晰,而感染的边缘模糊,从而能够区分两者。
3.液平:肺部感染常伴有炎症反应,当炎症引起肺内渗出物积聚时,液平会在胸片上显示为半透明的暗区,通常趋向于在胸膜腔中收集,形成积液或脓肿。
4.支气管扩张: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导致支气管内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导致支气管扩张。
在X线片上,扩张的支气管呈现为管状阴影,与纤维结构和肺动脉平行。
二、CT扫描1.浸润:在CT扫描中,肺实变呈现为影像密度增高的区域,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对比更为明显。
实变区域常见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感染等。
2.结节: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肺组织内小血管扩张和渗出物的积聚,从而形成结节病灶。
结节的大小通常不超过3厘米,多数是多发结节,形态不规则,呈现分叶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
3.肺脓肿:严重的肺部感染可引发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肿。
脓肿的CT特征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通常伴有液平、空洞和肺实变等病变。
4.支气管充气: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支气管充气,形成鸟喙状阴影。
这一特征在CT扫描中可以清晰显示,与正常的细支气管对比更为明显。
三、磁共振成像(MRI)肺部感染在MRI上的表现相对较少,由于肺部的移动与呼吸动作,以及磁场的不适用等因素,使得MRI的分辨率较低。
因此,MRI在肺部感染的评估和诊断上的应用较为有限。
肺部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在不同的感染类型、感染程度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医生在对肺部感染进行影像学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影像学表现,以作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