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佑民 肺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185.84 KB
- 文档页数:26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二)引言概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影像学诊断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评估指标、常见的病变形态及诊断要点等方面继续探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正文:一、影像学特点1.1 小结节型肺结核的表现特点1.2 病灶分布的规律1.3 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1.4 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1.5 结核性空洞的影像学表现二、诊断标准2.1 政府部门发布的诊断标准2.2 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2.3 影像学融合和综合诊断的诊断标准2.4 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标准2.5 针对特殊人群的诊断标准三、评估指标3.1 放射示踪技术在评估疗效中的应用3.2 影像学评估指标的选择3.3 影像学评估指标与临床评估指标的关联性3.4 影像学评估指标的局限性3.5 新兴的影像学评估指标研究进展四、常见的病变形态4.1 渗出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4.2 纤维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4.3 干酪样坏死的影像学表现4.4 胸膜侵犯的影像学表现4.5 结核性增殖的影像学表现五、诊断要点5.1 临床与影像学的综合分析5.2 影像学特征的鉴别诊断5.3 患者病史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5.4 辅助检查的选择和解读5.5 疾病进展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影像学方法总结:本文通过对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细致讨论,总结了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评估指标、常见的病变形态以及诊断要点,为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肺结核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传染风险具有积极影响。
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专业委员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摘要】肺结核(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早期精准诊断有助于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并降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因而制订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本标准基于循证医学指南及标准制定的方法学,参照2011年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标准和国际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GRADE)工作组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学,并根据2017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肺结核诊断标准,最终形成推荐意见,包括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像表现、疑似病例、影像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及影像学鉴别诊断等,为肺结核的临床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肺结核;影像诊断;诊断标准肺结核(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其治疗和控制尚具挑战。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最常累及肺。
全球每年仍有近千万人感染结核,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第二。
延迟诊治会导致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成为新的传染源,从而使其发病率又进一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并降低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
影像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肺结核筛查的主要和常用手段。
因此,制订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对肺结核的精准分型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对国家肺结核诊断标准与肺结核影像学及分级诊断专家共识的完善和有效补充。
支气管、肺错构瘤p肺错构瘤的发病率在肺部良性肿瘤中占第一位。
肺错构瘤一般为单发,多发者极为罕见p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发病率2~4倍,多见于40岁左右,由于肿块位于肺脏周围,患者多无症状,极少咯血p单发错构瘤绝大多数为肺实质内型,支气管腔内型极少见。
右肺的较左肺多,下叶的较上叶多,部分发生在右中叶和左上叶舌段支气管、肺错构瘤p约90%发生于肺实质内,10%发生于支气管,发生于气管的错构瘤国内少见报道p根据部位分中央型和周围型u发生于气管、叶支气管粘膜下称中央型u发生于肺内的称周围型,周围型多位于胸膜下l女性,51岁。
错构瘤。
查体发现左肺上叶结节,正侧位胸片显示边缘清楚锐利的类圆形结节,内部密度不均,后缘可见钙化。
CT扫描显示,病变内大面积钙化,呈爆米花样支气管、肺错构瘤l女性,27岁。
错构瘤。
左肺下叶胸膜下结节,边缘光滑,纵隔窗在病灶中央可见脂肪密度l 男性,71岁。
因肝病行CT 扫描发现右肺底10mm 大小的类圆形结节影,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纵隔窗见脂肪密度,未见钙化。
平片上因与膈肌影重叠而未能发现支气管、肺错构瘤支气管、肺错构瘤l女性,6岁。
右肺上叶后段错构瘤。
胸片示右上肺结节,边缘锐利,其内密度欠均,钙化显示不满意。
CT平扫肺窗显示病变位于胸膜下,轮廓光滑,边缘清楚,周围纹理走行自然,纵隔窗显示病变呈弥漫性钙化支气管、肺错构瘤l男性,45岁。
错构瘤。
病变密度均匀,可见小分叶,此类错构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术前较难确诊支气管、肺错构瘤l女性,52岁。
左肺门旁错构瘤,平扫显示病变轻度分叶,中心有点状钙化,增强的动静脉期均显示病灶呈轻度均质性强化,病变周边可见血管影支气管、肺错构瘤l 错构瘤。
右肺下叶类椭圆形均质密度结节,边缘光滑,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均质轻强化硬化性血管瘤p肺硬化性血管瘤女性较多,多发于40~60岁。
其生长缓慢,多为咳嗽最突出,胸痛、胸背痛、发热,部分表现为咯血,也可无任何症状p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支气管肺炎的放射学表现与影像学诊断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放射学表现与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支气管肺炎的放射学表现和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一、放射学表现1. X线胸片支气管肺炎在X线胸片上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肺实变阴影、小叶间隔增厚、斑点状阴影以及肺内渗出物。
肺实变阴影通常位于一侧肺段或肺叶,其形状可呈圆形或斑片状。
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和模糊,使得肺纹理增多。
斑点状阴影是指在肺野中可见的散在小斑点状阴影,这些阴影代表着支气管炎症的存在。
肺内渗出物表现为肺纹理模糊,呈雾状阴影。
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支气管肺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CT扫描的优点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并能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
支气管肺炎在CT扫描上的表现与X线胸片相似,但CT扫描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帮助排除并发症,如肺脓肿或肺脓胸等。
3. MRI检查MRI检查在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中很少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MRI可以提供更多的软组织对比度,有助于观察肺部病变的局部扩散情况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二、影像学诊断1. 影像学特征诊断根据支气管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我们可以初步诊断该疾病。
如在X 线胸片或CT扫描上出现肺实变阴影、小叶间隔增厚、斑点状阴影以及肺内渗出物等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2. 影像学分型诊断支气管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支气管肺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肺段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局限于一个肺段。
(2)肺叶性支气管肺炎:病变累及整个肺叶。
(3)单叶性支气管肺炎:病变仅限于一侧肺叶。
(4)两肺弥漫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广泛分布于两侧肺。
3. 并发症诊断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常见有肺脓肿、肺脓胸和胸腔积液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相关征象来诊断并发症的存在。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摘要:肺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肺循环的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血管疾病的关键手段,主要包括胸部X光片、CT肺动脉造影、磁共振成像等。
本文将对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一、引言肺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肺循环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炎症、肿瘤、感染等。
肺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
影像学检查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胸部X光片:胸部X光片是筛查肺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可以初步观察肺血管的形态、分布和大小。
但对于肺血管疾病的确诊价值有限。
2.CT肺动脉造影(CTPA):CTPA是诊断肺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通过注射对比剂,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充盈情况,对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可以全面评估肺血管的病变。
MRI肺动脉造影(MRPA)可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充盈情况,对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右心功能,间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同时,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肺动脉血流速度,对肺栓塞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5.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评估肺血流分布的一种方法,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该方法存在放射性损伤,不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三、影像学诊断要点1.肺动脉高压:CTPA和MRPA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扩张、扭曲等改变,同时可以评估肺动脉压力。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右心功能,间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2.肺栓塞: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可以明确栓塞部位、范围和程度。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可以评估肺血流分布,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 I 01A06);深圳市罗湖区科技计划项目(2007029)作者单位: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影像中心,西安710004;21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a .放射科,b .呼吸科,北京110020通讯作者:郭佑民,电子信箱:cjr .guoyoum in@vi 论 著三种急性肺栓塞评分预测价值比较分析王建国1,朱 力2,刘 敏3a,郭晓娟3a,郭佑民1,王 辰3b,杨媛华3b,翟振国3b,马红霞2,郭玉林2文章编号:1005-2194(2009)04-0322-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W ells 评分、Geneva 评分和修改后Geneva 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可能性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北京朝阳医院的可疑急性肺栓塞行CT 肺血管造影(CTP A )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W ells 评分、Geneva 评分和修改后Geneva 评分对肺栓塞疑似患者患肺栓塞的风险度进行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3组。
以CTP A 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组患者的肺栓塞确诊率。
结果 共688例肺栓塞疑似患者入选本研究,CTP A 诊断急性肺栓塞198例。
所有患者均行W ells 评分和修改后Geneva 评分,490例行Geneva 评分。
低、中、高度可能组的肺栓塞确诊率为:W ells 评分1412%、5319%、7519%;Geneva 评分1712%、4010%、4711%;修改后Geneva 评分1711%、3614%、6219%。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预测风险的增加,各组患者的肺栓塞确诊率升高。
W ells 评分的ROC 曲线下面积最大(018195),与Geneva 评分(016869)和修改后Geneva 评分(0168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新进展发布时间:2022-06-28T03:34:59.30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7期作者:陈玉广[导读] 肺栓塞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病理变化。
陈玉广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600 [摘要]肺栓塞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病理变化。
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的常见疾病,通常由静脉系统或心脏右侧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
肺栓塞有多种模糊的临床症状,从最初的无症状状态到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可能突然死亡。
而且,针对该病的诊治临床诊断往往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导致治疗延误。
所以,准确诊断肺栓塞和快速评估病情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肺动脉栓塞;进展肺栓塞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可达30%,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2-8%[1]。
因此,需要积极引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以尽早诊断肺栓塞、尽快发现和及时采取治疗。
目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越来越频繁地用于诊断肺栓塞[2]。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引用,主要包括肺栓塞的症状、肺栓塞的诊断图像以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环节以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发展等等,以为同行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3]。
1肺动脉栓塞在多层螺旋CT上的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肺栓塞的直接迹象包括:(1)血管腔中央充盈缺陷,周围对比剂绕流,填充缺陷在血管壁形成锐角[4]。
一旦患者的成像出现了这种表现,就大概率为肺动脉栓塞,结果径溶栓治疗,大部分的栓子就可以溶解了[5]。
(2)通过壁缺损充填血管腔,栓子内部有凸或凹的环状血流,血栓附着在血壁上并与血管形成较大的夹角,尤其是在分叉处,有这样的表现多为亚急性或急性栓塞,表明血栓已经被机化,溶栓不能溶解栓塞[6]。
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多种 CT 影像表现张晓萍;马红霞;程小飞;黄慧仪;郭佑民【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CT imaging manifestation of elderly smear-negative pa-tients with atypical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30 elderly smear-negative patients with atypical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o underwent CT were included, and their CT imaging manifestation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re were 3 cases of consolidation (10% ), 2 cases of single spherical or mass (6. 7% ), 2 cases of multiple nodules and mas-ses (6. 7% ), 11 cases of interstitial change (36. 7% ), 3 cases of hole (including 1 case of thin walled cavity and 2 cases of thick walled cavity), 6 cases of tree-in-bud (20% ), and 3 cases of ground glass shadow (10% ). Conclu-sion CT findings can improve the specificity of image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mear-negative atypical pulmonary tuberculosis.%目的:探讨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多种 CT 表现。
系统性血管炎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编译:于碧磬袁明丽胡红玲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摘要几乎所有的系统性血管炎都可能会累及肺部,只是几率不同。
此综述拟描述肺血管炎的放射学及高分辨CT(HRCT)表现,并与相应的病理学特点相联系。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以及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较常累及肺部;免疫复合物相关性小血管炎,如白塞病病(Behçet’s)以及Goodpasture’s综合征,则较少累及肺部;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和大动脉炎)和中等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川崎病)罕见累及肺脏。
这篇综述描述了肺血管炎的主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并着重把HRCT表现(单发/多发结节、空洞、小叶中心或沿支气管分布的微结节、气腔实变、铺路石征、气管支气管受累、间质改变)与病理结果相对应,尤其对紧急的危及生命的表现做了重点描述。
全面的收集病史,仔细的临床检查,以及熟练的掌握影像学表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必不可少。
01引言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炎性破坏为特点的异质性疾病。
肺脏较常受累,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肺血管炎可原发,其中多数为特发性,或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原发性肺血管炎罕见,发病率为0.002%-0.01%,患病率为0.015%-0.045%。
原发性血管炎的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受累血管大小(大、中等、小)来划分。
与肺有关的原发性血管炎通常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以及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免疫复合物相关性小血管炎,如Behçet’s病(白塞病)以及Goodpasture’s综合征,较少累及肺部。
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和大动脉炎)和中等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川崎病)罕见累及肺脏。
原发性肺血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各异,其有一些特征性改变,如:小血管壁增厚,结节、空洞、沿支气管分布的小叶中心微结节,磨玻璃影伴或不伴实变,铺路石征、气管支气管狭窄、肺动脉瘤样扩张。
循证影像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白银安;陈欣;郭佑民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
【年(卷),期】2009(024)007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出现和进入临床应用,患者和国家承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一些新技术被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落后其至无效的技术却在临床中继续使用.因而有必要大力倡导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决策.本文对循证影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希望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尽可能遵循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总页数】3页(P1-3)
【作者】白银安;陈欣;郭佑民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710077;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陕西,西安,7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R-05
【相关文献】
1.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价值 [J], 李长勤;闫呈新;朱建忠;刘林祥
2.阴性法CT 胆胰管成像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及MRI 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循证影像学研究 [J], 贺丽英;郭佑民;钱晓军;吕秀华;闫玉昌
3.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J], 李长勤;闫呈新;朱建忠;刘林祥
4.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闫呈新;李长勤;朱建忠;刘林祥
5.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J], 闫呈新;贾明胜;朱建忠;徐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请您诊断》病例87答案:左下肺结核球合并肺门淋巴结结核段小艺;郭佑民【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579-580)【关键词】肺结核;淋巴结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作者】段小艺;郭佑民【作者单位】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室;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1;R814.42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为黄色,间断痰中带血丝,无胸痛、胸闷、气短、咯血。
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7天效果不佳,遂入我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外院胸部CT显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并肿块。
18F-FDG PET/CT扫描:左肺下叶背段肿块葡萄糖代谢活性增高(图1);右肺中叶内侧段小结节,纵隔及左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葡萄糖代谢活性均增高。
全身其余部位未见葡萄糖代谢异常(图2)。
CT扫描+1mm薄层重建:左肺下叶背段脊柱旁可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及分支狭窄;纵隔内气管前、主动脉弓下、隆突下、左侧肺门、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及食管下端食管旁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密度尚均匀(图3、4)。
经皮肺穿刺活检:可见左下肺少许坏死及异物肉芽肿。
术后病理结果:左肺结核性炎伴干酪样坏死;肺门气管旁淋巴结(4/6)结核性炎伴干酪样坏死。
讨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流行病学的变迁,成人原发肺结核增多,耐多药肺结核以及在免疫损害者中并发肺结核者日益增多,给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胸膜活检是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尤其是高分辨力CT在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占重要地位[1,2]。
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的变化焦磊;沈聪;王君;银楠;于楠;马光明;刘敏;郭佑民【摘要】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intrapulmonary vascular volume,IPVV)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数字肺\"数据库中COPD男性患者167例,依据201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的肺功能分级分为4组:GOLD 1级组、GOLD 2级组、GOLD 3级组、GOLD 4级组.同时收集体检健康的315例同年龄段非吸烟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肺血管测量工具自动提取肺内血管,获取全肺及各肺叶的IPVV.比较COPD 组与正常对照组、GOLD各分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IPVV的差异.结果 GOLD 1级组、GOLD 2级组、GOLD 3级组、GOLD 4级组的全肺及各肺叶IPVV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但GOLD各分组间全肺及各肺叶IPV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肺内血管总体积是提示COPD的敏感指标,但不能区别GOLD各分级.【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4页(P193-196)【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内血管体积;计算机辅助测量;计算机体层成像【作者】焦磊;沈聪;王君;银楠;于楠;马光明;刘敏;郭佑民【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CT&MR影像诊断科,陕西渭南 714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陕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咸阳 712000;北京中日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29;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3位死因,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1],而30%~70%的COPD患者有严重的肺血管疾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