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肺炎和肺脓肿
- 格式:ppt
- 大小:13.46 MB
- 文档页数:51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1、细支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2、大叶性肺炎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
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图6 支气管肺炎A.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下叶斑片状实变影,符合支气管肺炎;B. 轴位 CT 可见右肺下叶多个小结节影,一些病灶呈分支状( 箭头 ),为典型的树芽征,这表示支气管内感染;C. 粗大标本可见树芽状混浊影(箭头)(引自Martha L.Warnock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病理系名誉教授 )4、间质性肺炎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是双侧对称分布的线性或网状高密度影(图7)。
肺脓肿的x线表现症状你可知肺脓肿为临床较为常见肺组织化脓性病变,致病因素较复杂,多数为化脓性葡萄球菌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可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
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多伴高热、寒颤、胸痛等症状[1]。
疾病早期为化脓性炎症,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坏死,进而形成脓肿。
肺脓肿多见于青壮年,且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人数。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X线检查,判断和了解肺脓肿具体情况。
那么,你知道肺脓肿的X线表现症状有什么?(1)肺脓肿的发病机制基于肺脓肿致病机制方面观察,多数情况下,肺脓肿是由病原菌所致。
而相关资料显示[2],约有8成患者,伴有厌氧菌感染,常见厌氧菌有坏死梭杆菌等。
除此之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是可以诱发肺脓肿发生的致病菌。
基于肺脓肿的发病机制而言,以上致病菌均可对细支气管产生作用,如:堵塞等,从而诱发小血管炎性栓塞。
若能在最佳时机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则会造成致病菌不断增长繁殖,进而导致在机体肺组织上出现脓性炎症、坏死等,随着症状加重,最终发展为肺脓肿。
(2)肺脓肿的分类肺脓肿多数是因致病菌感染所致,而由于致病菌感染途径不同,造成肺脓肿可大体分为3类,即:吸入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
具体为:其一,吸入性肺脓肿吸入性肺脓肿,顾名思义,是病原体经口、鼻等途径被吸入人体内。
人体处于正常非疾病状态下,吸入物经气道进入人体气道中时,会被“门卫”-纤毛运载系统(气道黏液)发现,引起咳嗽反射作用,使得异物被排出。
而且部分吸入物侵入后,易被肺巨噬细胞察觉,同时肺巨噬细胞将其排出体外。
上述途径的顺利进行,能够维持机体环境稳定和清洁。
然而当人体在醉酒、药物过敏、脑血管意外事件等引起人体出现意识障碍,或是存在受寒等诱因,亦或是人体处于十分疲劳状态下,均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同时降低气道防御清除功能,导致吸入物不能及时被排出,进而引起吸入性肺脓肿。
其二,继发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顾名思义,是由部分肺部或支气管感染,引起继发感染所致,常见疾病有支气管扩张、致病菌引起的肺炎等。
肺脓肿(lungabscess)来源:鼎湖影像肺脓肿(lung abscess)肺脓肿(lung abscess)系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坏死性炎性疾病。
感染途径有:①吸入性:从口腔、鼻腔吸入病原菌。
②血源性: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变常多发。
③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与病理】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肺炎导致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坏死后液化并经支气管咳出后形成脓腔;有时脓肿破溃到胸腔形成脓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
急性期经体位引流和抗生素治疗,脓腔可缩小而消失;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肺脓肿。
临床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咳嗽逐渐加重,可咯大量脓臭痰,血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慢性肺脓肿时,患者常表现咳嗽、咯脓痰和血痰,不规则发热伴贫血和消瘦等,并可有杵状指(趾)。
【影像学表现】X线: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早期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内壁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气液平面。
①急性肺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
②慢性肺脓肿: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吸收减少,空洞壁变薄,腔也缩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CT:对脓肿壁的品示优于X线平片,能更早显示实变影中有无早期坏死液化灶,还易于明确脓肿位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是否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及脓肿处有无局部胸膜增厚;此外,还可判断肺脓肿是否破人胸腔形成局限性脓胸或脓气胸等情况。
增强CT时,可见脓肿壁较明显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肺脓肿空洞需与癌性空洞和肺结核空洞相鉴别:①癌性空涧: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整,可有壁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征及毛刺征,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②结核性空洞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常有卫星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