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教案(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合并同类项》教案合并同类项【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教学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教学工具】:投影仪、自制胶片、直尺◆教学情景导入1.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教室里非常混乱,有书本、扫把、粉笔等东西,问学生如何整理。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将扫把放到一起,将书本摆放整齐…。
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存在于生活中。
由学生举例在生活中那些运用到归类方法。
2.教师: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场比赛,看谁最快得到答案,你们愿意吗?学生:(很好奇、兴奋)愿意。
出示题目:求代数式—4x2+7 x + 3 x2 —4 x + x2的值,请一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一至两位整数,教师和另一学生比赛,结果教师很快说出答案。
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教师说:“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了这节课后你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算得那么快了。
”(用师生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3.根据某学校的总体规划图(单位:m),计算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
提出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提问: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那么是不是又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等式:100a+200a+240b+60b = (100+200)a+(240+60)b---①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使其从中发现规律、联系。
出示:由等式我们可以知道,计算100a+200a ,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a;计算240b+60b ,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b 。
(创设问题情境,选择新旧知识的切入点,通过启发提问,构造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设计1、引导学生观察P/116的图3-6图中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8n+5n 或(8+5)n 从而8n+5n=(8+5)n = 13n -----②议一议:100a 和200a 、240b 和60b 、 5ab 2和 -13ab 2、 -9x 2y 3和5x 2y 3有什么共同特点?说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如学生确实有困难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可以提问: 含有的字母相同吗?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吗?概括出同类项概念:在刚才引例中左边多项式中,各个项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内容和内容解析】《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2.2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及整式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要不断类比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今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以及分解因式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标和目标解析】课标要求: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学习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情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通过观察类比单项式与数的运算掌握同类项的概念,知道合并同类项的意义,能说出同类项的特点,会在诸多的单项式中找出同类项。
2.通过观察比较整式的化简过程,类比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会准确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认识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是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对于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是很有限的,学生对认识辨别同类项上考虑的不会太全面,会在判断同类项时,对字母顺序、字母的指数、常数项、单项式的系数把握不准。
在合并同类项时会在同类项系数相加为0时会丢掉后面的字母因数。
在对多项式进行合并同类项计算时,学生会因为书写格式而影响计算的正确。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引入,理解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讨论,理解同类项,进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通过对同类项的辨析、整式的简单化简,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合并同类项的本质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体会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合理性、正确性,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目标检测设计】1. 通过环节一中问题1——6的解决,达成目标一。
2.通过环节二中问题7——11的解决,达成目标二。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数学概念较多,容量较大,处理不好会使学生,目标不明、头绪不清,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此,基于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情分析,为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我将本节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目标一的达成,我通过四个步骤的问题引导来实现:问题一:该长方形有两个小长方形组成,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数学合并同类项的教案数学合并同类项的教案「篇一」数学合并同类项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并将数值代入求值。
3、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教学重点:会合并同类项,并将数值代入求值。
教学难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向这样的项是同类项。
2、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巩固练习二、探索新课:1、例2合并同类项5m3—3m2n—m3+2nm2—7+2m3中的同类项。
解:5m3—3m2n—m3+2nm2—7+2m3=[=2、做一做:求代数式2x3—5x2+x3+9x2—3x3—2的值,其中x=0。
5。
与同学交流你的做法。
3、总结:求代数式的值时,如果代数式中含有同类项,通常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1、合并同类项:(1)a2—3a+5+a2+2a—1(2)—2x3+5x2—0。
5x3—4x2—x3(3)5a2—2ab+3b2+ab—3b2—5a2(4)5x3—4x2y+2xy2—3x2y—7xy2—5x32、求下列各式的值:(1)6y2—9y+5—y2+4y—5y2,其中(2)3a2+2ab—5a2+b2—2ab+3b2,其中a=—1。
3、(1)写两个多项式的和为3xy,这两个多项式分别为(2)如果两多项式的系数互为相反数,那合并后和为。
当k=时,2x—3kxy—3y+xy中不含xy的项。
(3)2xy+y2=3xy—y2三、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四、布置作业P98习题3。
43、5五、教后反思数学合并同类项的教案「篇二」合并同类项教案《合并同类项》一、教材分析㈠地位、作用本节课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而整式的运算对学好初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优秀9篇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2、经历探索移项法则法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问题,探索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并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一、情景引入: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
对消,顾名思义,就是将方程中各项成对消除的意思。
相当于现代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那“还原”是什么意思呢?二、自主学习:1. 解方程: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这个班有多少学生?3x+20=4x-25观察上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上题的类型有什么区别?3.新知学习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 4x-15 = 9;(2) 2x = 5x -21你有什么发现?三、精讲点拨问题2 你能说说由方程到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
例1 解下列方程:解: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移项时需要移哪些项?为什么?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1) 5x-7=2x-10; (2) -0.3x+3=9+1.2x.四、合作探究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果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 t;如果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21思考:如何设未知数?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五、当堂巩固1. 对方程7x = 6 + 4x 进行移项,得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2. 小新出生时父亲28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比小新年龄的3倍小2岁。
合并同类项教案在幼儿园的应用引言:合并同类项教案是一种在幼儿园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相似的主题概念进行归类和整合,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合并同类项教案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应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效果。
一、合并同类项教案的重要性合并同类项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通过将相关概念归类整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其次,合并同类项教案能够培养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让他们在理解多个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深层次的思维。
此外,该教学方法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合并同类项教案的应用方法1. 主题确定:首先,老师需要确定一个主题,例如“动物”。
然后,将该主题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包括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特点和习性等。
2. 教案设计:在教案中,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
例如,在“动物”主题的教案中,可以以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为分类依据,分别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
3. 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教案的安排进行教学。
可以使用图片、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不同类别的知识。
4. 教学评估: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相关的评估活动,例如根据不同类别的动物特征进行分类,或是回答与动物相关的问题等。
评估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合并同类项教案的教学效果合并同类项教案在幼儿园中应用的效果显著。
首先,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性的学习,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合并同类项教案能够培养幼儿的类别归纳能力,使其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此外,该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发散性思考,帮助幼儿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合并同类项教案是幼儿园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归类和整合相关的主题概念,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合并同类项教案(精选8篇)合并同类项教案(精选8篇)合并同类项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2、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经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2〕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把八张卡片分给8名学生,在大屏幕上投影出8张卡片的资料:-5n、6xy、8n、-7a2b、-xy、2a2b、0.2x2y3、-3y3x2〕请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资料找;朋友,并和找到的;朋友一齐站到讲台前面。
生:〔8生活动,其他学生观察。
〕生:〔观察的学生提出意见〕手拿6xy、0.2x2y3两张卡片的同学站在一齐是不正确的;手拿-xy、-3y3x2两张卡片的同学站在一齐也是错误的。
6xy的;朋友是-xy3x2是一对;朋友。
师:〔把大屏幕上的卡片,按上头的分组把;朋友拖到一行。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生:因为6xy、-xy所含的字母相同。
师:6xy和0.2x2y3所含的字母也相同,它们俩是不是;朋友呢?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字母的指数不相同。
师:x3y2与0.2x2y3是不是;朋友呢?是2。
师:答复得十分好!也就是说相同字母的指数要相同。
我们就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朋友叫做同类项。
〔板书同类项〕二、讲解新课谁能把同类项满足的条件再重复一遍?生: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师:〔板书上述资料,并提示学生〕确定几个式子是否是同类项与代数式的系数无关,与代数式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师:〔大屏幕投影〕确定每组两个代数式是否是同类项?理由是什么?如何把它们改成同类项?〔大屏幕投影:2ab2和ab2;-5x2y 和2xy2;xy和1.5yx;3ac和3acb;2a2和-3a3;x和y;-125和3。
〕生:〔在确定-125和3是不是同类项时有些迟疑。
§3.4.2“合并同类项”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水平,发展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使用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⑴知识链接:1、什么叫做同类项?举例说明。
2、每本练习本m元,甲买了5本,乙买了2本,两人一共花了元,甲比乙多花了元。
(你是如何考虑的?有几个方法?从不同的思路中你能发现了什么吗?)⑵探究过程:1、概念:把几个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试一试:3ab+4ab=9y2-5y2=3、归纳:通过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合并时实际是什么在合并?什么没有改变?,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发现的结论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4、练一练:①7a+3a=()a=②4x2+2x2=()x2=③-7a2b+2a2b=()a2b=④9a2b - 6ba2=⑤-3xy2+3 xy2=()xy2=⑥2(x - y)2 + 3(x - y)2 =5、想一想:4a 和 2b 是同类项吗?它们能合并吗?⑶例题:合并同类项:1、 3x2y -4xy2 -3 +5x2y +2xy2 + 52、 a3–2a2b +ab2 +2a2b – ab2 + b3思考:1、从以上两题中你有发现到合并同类项的什么好处吗?2、对于上面的第2题,当a=1,b=-2时,要求该代数式的值,你会怎么做?试试看。
⑷课堂练习:p105页练习2、3⑸总结与反思:⑹课外作业:1、P112:第5题的⑶、⑷;第6题2、预习下一节新课。
《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含5篇)第一篇:《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第二节《合并同类项》的第二课时。
背景分析:这一节是在学习“代数式”和复习小学所讲的“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出来的,为七年级下册的“整式的运算”做铺垫。
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
另外,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代数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合并同类项(2)》。
设计理念:正确认识同类项的概念及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是学生的一个思维障碍。
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教、记、练”无疑是无益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的。
这时如果能够注意到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求知欲最强的时期,若能从丰富多采的现实世界中挖掘到数学学习的情境,以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本课无疑会提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潜在的强烈的求知欲,并能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联系前面的知识,在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揭示同类项的内涵,总结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再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的应用。
我认为本课的编排采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能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探索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其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通过合并同类项,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同类项,能利用法则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XX中学王老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中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明和小红在校园里卖二手书,小明有5本数学书,小红有3本数学书,他们想把所有书放在一起卖。
问学生: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思考: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例子。
二、新课讲授1. 合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是指把相同字母的项进行加减。
举例:比如2x + 3x,我们可以合并成5x。
互动:提问学生:如果是2a + 4a呢?他们能不能合并?为什么?2. 移项定义:移项是指把方程一边的项移到另一边,并改变它的符号。
举例:方程2x + 5 = 15,如何解?步骤:1. 先移项:2x = 15 52. 再合并同类项:2x = 103. 最后除以系数:x = 5互动:让学生尝试解方程3x 7 = 8,讨论他们的步骤和方法。
3. 实际应用情境设置:假设你要买文具,一个铅笔盒3元,一支铅笔1元,你买了2个铅笔盒和5支铅笔,总共花了11元。
设铅笔的价格为x元,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讨论:2x + 5 = 11,解方程。
三、练习巩固1. 课堂练习解以下方程,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4y 2 = 102. 5a + 3a 6 = 2互动:学生解答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讨论解决过程中的难点。
2.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回顾反思、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非常重要。
反思: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移项时需要改变符号?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第23页,习题3-5。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教授学生如何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是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解决代数表达式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2. 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同类项•学习如何合并同类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10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入同类项的概念。
例如,给出以下两个代数表达式:3x + 2y + 5x + 4y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两个表达式中有没有相同的项?学生可以发现两个表达式中都包含有x和y的项。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具有相同变量的项称为同类项。
步骤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1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师可以解释,合并同类项的目的是将具有相同变量的项合并在一起,以简化表达式。
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将相同变量x和y的项合并为:(3x + 5x) + (2y + 4y)然后,我们可以简化为:8x + 6y教师可以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个方法。
步骤三:练习合并同类项(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尝试合并同类项。
练习题可以包括基础的表达式,如:2a + 3b + 5a + 4b以及稍微复杂一些的表达式,如:3x^2 + 4x^2 + 2x^3 + 5x^3学生可以在纸上进行计算,然后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步骤四:应用示例(1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购物。
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小红买了5个苹果和4个香蕉。
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学生可以将苹果的数量合并在一起,将香蕉的数量合并在一起,然后求和。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可以问学生,当合并同类项的系数为负数时,应该如何处理?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情况,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合并同类项教案【6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合并同类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并同类项教案1.课标中对本节资料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资料的学问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详细数字进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预备;前后教材资料的规律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当学习。
2.本节核心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同学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同学学习基础不是非常好,经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爱好,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加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学问运用不够娴熟,敏捷。
两个班的同学数学基础不是很匀称,两极分化很严峻,为了照看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纳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同学猎取学问的主阵地。
2.同学认知进展分析:同学此刻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本领很差,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敏捷运用所学的学问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育同学观看探究、分类、抽象、概括等本领,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敏捷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教案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详细数字进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预备;前后教材内容的规律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当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同学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合并同类项的公开课教案章节一:引言与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解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同类项?为什么需要合并同类项?2. 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 引导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的实际应用场景。
章节二:合并同类项的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规则。
2. 能够运用规则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内容:1. 介绍合并同类项的规则。
2. 通过例子演示如何应用规则合并同类项。
教学活动:1. 提问:合并同类项有哪些规则?2. 讲解合并同类项的规则,用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3. 学生练习应用规则合并同类项,老师进行指导。
章节三:合并同类项的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提供一系列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教学活动:1.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章节四:合并同类项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老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教学活动:1. 发放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章节五:总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 巩固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掌握。
教学内容:1. 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
2. 复习之前的练习和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
合并同类项教案设计导言: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合并同类项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合并同类项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运算规则;3. 能够应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 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意义;2. 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运算规则;3. 合并同类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解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意义,例如:4x + 2y + 3x + 5y,我们可以将其中的同类项合并,得到7x + 7y,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2. 讲解基本运算规则:(1)同类项的合并原则:合并同类项的原则是指变量相同的项可以合并,系数相加或相减,并保留原有的变量。
(2)系数为0的情况:若同类项相加后系数为0,则可直接删除该项。
3. 案例分析和讲解: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规则,解决相关的练习题。
例如:2x + 3x + 4x - 5x,学生需要将系数相同的项合并,得到4x - 5x = -x。
4. 练习巩固:给学生一些合并同类项的运算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
5. 拓展运用:引导学生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给学生一道题目:“小明每天跑步都跑了4公里,小明连续跑了x天,总共跑了多少公里?”学生需要将4公里的同类项合并,得到4x公里。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篇一:合并同类项优质课比赛教案2.2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会准确合并同类项。
数学思考:经历类比数的运算研究式的运算的过程,理解“数学通性”,体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问题解决:通过不断的问题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
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观点,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是多少?(单位:千米)100t+252t类比数的运算,我们应如何化简100t+252t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复习: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并表示)(a+b)c=ac+bc 2、探究1 算一算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100×2+252×2= ____________________100×(-2)+252×(-2)=_______________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道理100t+252t=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2 填空:(1)100t-252t=(100-252)t=(-152)t=-152t (2)3x2+2x2=(3+2)x2=(5)x2=5x2(3)3ab2-4ab2=(3-4)ab2=(-1)ab2=-ab2上述运算中:项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的两项有什么共同点?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着重强调同类项的特征:(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特别:(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教案
(瓮溪中学王艳 2015年10月30日)
设计说明:
《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2章第5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一步体会代数式的表示作用。
并为下面学习整式的加减等知识内容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 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赛一赛:
当x=10时,求代数式5-4x2+3 x3+4x2-3x2-1的值.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
(设计目的:用师生竞赛的方式,构造问题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并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
(二)积极思考、探求新知
2、观察故事,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小明是个热心的孩子,暑假里他帮行动困难的住户买早点。
小明对卖早点的老板说:“王奶奶要一袋牛奶,4个包子,2根油条;李大爷家要4个包子,2袋牛奶,2根油条;张二婶家要3根油条,3袋牛奶,5个包子;赵婆婆家要2个包子,一袋牛奶。
”老板说:“你烦不烦?”老板为什么烦?小明应该怎么说?
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存在.那在数学中也有分类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多项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5-42x+33x+42x-33x-1
问题1:上面的多项式都有哪些项?
问题2:你认为在上面这个多项式中,哪些项可以归为一类?
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共同特征?
3、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所含的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注: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归纳:
多项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进而讨论分析抓住同类项的本质特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
(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x和y (2)a2b与ab2
(3)-3pq与3qp (4)bc与ac
(5)a2与a3 (6)22与23
温馨提示:(1)所有常数项也看作同类项。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2、编一编,看谁编得又快又好。
同桌甲写出一个多项式,同桌乙相对应的写出一个同类项。
(设计目的:游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
同时,也巩固同类项概念。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同类项定义的掌握,明白所有常数都是同类项,理解同类项定义的两个相同、两个无关。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更上一层楼
K取何值时, 3k x y 与2x y 是同类项。
为什么?
(四)再探新知
1、合并同类项与单位量的加减法类似
如:6克+ 7克=13克
3a2b+5a2b=82a b
(设计目的:教师在开始就发出质疑,抛出问题同类项之间能否进运算呢?然后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去观察、猜测,所有的工作都是学生发现自己去做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教师通过类似相关知识在生活实例中的运用、利用知识的迁移特点,直观形象地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已知结论的理解、帮助学生
进一步记忆和掌握。
)
2、同类项可以加减运算
5x+3x= _____ -3x-8x= _____
ab+ba= _____ 6xy-7xy= _____
3(a+b)+(a+b)=
3、归纳:
(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五)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不对的,指出错在哪里.
(1)a+a=2a (2)3a+2b=5ab (3)5y 2-3y 2=2
(4)4x 2y-5xy 2=-x 2y (5)3x 2+2x 3=5x 5 (6)a+a-5a=3a
注意: (1).合并同类项只是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2).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
(3).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时系数要带符号。
2、例2、 合并同类项2a2b -3a -3a2b +2a 刚才的比赛,你现在知道老师的秘密了吗? 当x=10时,求代数式 5-42x +33x +42x -33x -1的值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 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
3、练一练合并同类项
(1)3a+2b-5a-b (2)7x-3x 2+2x-x 2+3
(设计目的:在学习课本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做,更在于为什么这样做,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最终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
(六)学生小结、聆听心声
1、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的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_______。
特征 (1)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 两个无关:系数无关,字母顺序无关.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______________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____。
步骤:一找,二移,三合并.
(设计说明:对本节内容知识性内容的知识梳理,通过归纳使学生系统了解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的素质。
然后通过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受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七)作业布置、分层提高
1、完成课本练习
(设计说明: 作业布置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加深。
针对的差异进行分层作业,既使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
1,42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