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与《长生殿》
- 格式:ppt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洪昇《长生殿》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1. 引言1.1 洪升《长生殿》的背景洪升的《长生殿》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描写了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故事。
该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在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洪升也融入了许多历史事实和文化元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唐代,东部有个名为旧长安的城市,那里有一座长生殿,据说是宫廷内的圣地,能保佑皇帝安泰。
而唐末,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陷入战乱之中。
郭子仪为唐朝名将,被称为“郭太尉”,在《长生殿》中被描绘成忠良之将,乃是唐朝宰相李林甫麾下的主帅,多次征讨叛乱,驰聘于长安城,保卫皇室。
《长生殿》的背景设定在唐末安史之乱时期,正值安禄山发动叛乱,唐朝岌岌可危。
郭子仪作为忠臣良将,挺身而出,与叛军搏斗,守护着唐朝的安危。
洪升通过文学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那段乱世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忠勇仁德的形象。
1.2 郭子仪在《长生殿》中的形象郭子仪在《长生殿》中的形象是一个极具个性和魅力的历史人物。
在小说中,他被描绘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的将军,对待敌人从不手软,对待部下却充满仁爱之心。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忠臣义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一切牺牲。
在故事情节中,郭子仪的英勇形象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和决断,让人印象深刻。
在《长生殿》中,郭子仪的形象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和意义。
他被描绘为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将领,能够化解危机,带领部队取得胜利。
与其他历史人物相比,郭子仪在小说中被塑造得更加立体和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洪升对郭子仪形象的塑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崇高的品格,同时也让他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现。
2. 正文2.1 郭子仪的历史背景郭子仪,字霓裳,元和十三年(818年)出生于河南郑州。
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曾任左卫大将军、河东节度使等职。
郭子仪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决断力,因此受到当时的唐玄宗皇帝的赏识。
浅析洪昇《长生殿》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摘要】洪昇的《长生殿》是一部描写唐朝名将郭子仪生平的历史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洪昇对郭子仪的形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塑造了一个英勇果敢、忠肝义胆的形象。
通过对郭子仪的性格描写,洪昇展现了他的机智聪慧、坚定果决。
在描写郭子仪的功绩时,洪昇生动描述了他在抵抗安史之乱、平定农民起义等战役中的战功。
洪昇也通过小说展示了郭子仪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智慧,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洪昇对郭子仪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评价,认为他是一位为国家民族奋斗终身的伟大人物。
洪昇通过《长生殿》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展现了他的英雄形象和不朽功绩。
【关键词】关键词:洪昇,长生殿,郭子仪,历史描绘,形象,性格,功绩,政治观点,历史地位。
1. 引言1.1 导言洪昇的戏剧作品《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历史人物形象,其中郭子仪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郭子仪是唐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唐代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洪昇的《长生殿》中,对郭子仪的描绘自然也备受关注。
洪升通过《长生殿》这部戏剧作品对郭子仪作了历史描绘,勾勒出了他的形象、性格、功绩、政治观点以及历史地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述,不仅展现了郭子仪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让观众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逐一探讨洪升在《长生殿》中对郭子仪的描绘,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位唐代名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正文2.1 洪升描绘郭子仪的形象洪升在《长生殿》中描绘了郭子仪的形象,给予了他英俊和仁慈的特征。
在小说中,郭子仪被描绘为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英姿飒爽。
他的眉宇间流露出一种威严和慈爱并存的气质,让人不由得产生对他的敬仰。
洪升通过对郭子仪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坚定意志。
郭子仪在小说中展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不畏强权,坚守正义,为民除害,具有极高的道德标准和使命感。
他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风采,更表现出了内心的柔软和善良。
长生殿作者与故事梗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想要了解长生殿的作者是谁的小伙伴快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长生殿作者与故事梗概”,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长生殿作者与故事梗概长生殿作者是谁《长生殿》的作者是我国清朝时期杰出的杂剧作家洪昇,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属于如今的浙江杭州人,洪昇出生在一个世宦之家,但是在科举考试当中屡试不第,他所创作的《长生殿》这部作品,耗费了他将近十年的心血才完成。
长生殿的故事梗概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后终日游乐,将后者的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然之后,唐玄宗又移情其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历经种种波折后方才和好,并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践踏庄稼、草菅人命。
另一方面,由于唐玄宗不仅疏于政务,更是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了安史之乱。
逃亡过程中,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唐玄宗不得已下令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而另一边,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长生殿人物介绍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长生殿》中的男主角。
在剧中是一个政治上开明而又昏庸,感情上风流而又深情的帝王形象。
杨贵妃:唐明皇李隆基宠爱的贵妃杨玉环,《长生殿》中的女主角。
是一个才貌双绝的佳人,深情妒忌的妃子形象。
杨国忠:杨贵妃之兄,靠着杨贵妃的关系做了唐明皇的丞相,与安禄山内讧,是一个挟势弄权、骄奢淫逸、心胸狭窄、专权误国的奸臣形象。
安禄山:本是边关将领,后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野心勃勃,奸诈险恶,狂妄自大,起兵反叛朝廷,造成了“安史之乱”,在剧中是一个反面角色。
洪昇和《长生殿》研究洪昇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的《长生殿》是一部古典爱情悲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戏曲研究的不断升温,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始对洪昇的《长生殿》进行研究。
洪昇一生创作很多作品,有传奇、诗集、杂剧,但最著名是传奇《长生殿》。
《长生殿》是借离合之情,反映兴亡之感,故事是以李、杨二人的爱情为主线索,安史之乱为副线的双重结构,通过对《长生殿》的源流与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这部史诗般的巨著。
戏曲音乐一直很少被人们关注,尤其是伴奏乐器的运用,通过对《长生殿》戏曲音乐的综合分析,总结出规律,有助于加深了解这部作品。
洪昇进行《长生殿》的创作,从一稿《沉香亭》到二稿《舞霓裳》再到《长生殿》历经十余年。
第二稿“李泌辅肃宗中兴”的故事《舞霓裳》,正是洪昇早期思想创作上的一个反映。
当现实生活一再使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以李白自诩那样的锐气遭到严重的挫伤的时候,再加上他父亲在政治上受到迫害,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感情、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把《舞霓裳》再改写为《长生殿》,从总结历史的角度,突出了政治的方面,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洪昇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人,他不仅擅长词曲,同时对宫商五音,也非常精通,在《长生殿》中洪昇运用了南北曲牌交替的形式,一支南曲、一支北曲,在一出戏中可以形成两种不同人物的性格,另外在宫调的运用上也使用了两种相同的笛色。
《长生殿》在艺术上还具有鲜明的舞台艺术特色。
《长生殿》创作成功的第二年,康熙二十八年已巳(1689)便发生了禁演此剧的事件,史称“《长生殿》一案”,当时受牵连的人有赵执信、朱典等。
《长生殿》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很多剧作家、表演艺术家的关注,被改编成京剧、弹评、川剧还有说唱音乐,为《长生殿》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十五贯》是昆曲的活化石,那么就可以这样说《长生殿》挽救了昆曲。
洪升和他的《长生殿》简介清初的剧坛有两颗耀眼的星星,那就是被人称作“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以一部著名的剧本《长生殿》和《桃花扇》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
其中《长生殿》比《桃花扇》还要早10年。
洪升一生钟情于《长生殿》,为了它魂牵梦绕、反复增删,历时15年方才最后定稿。
而后又因为这本书获罪下狱,“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的sǐ也与《长生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他把他的灵魂都交付给这本书了。
《长生殿》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为核心的巨著。
全本共50出,一方面演绎了一段发生在皇宫内苑、帝王之家、帝妃之间的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则再现了“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的局面,寄托了兴亡之感。
作品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结构精美,人物性格鲜明,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洪升(1645—1704年),字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
洪升出身于一个日趋没落的官宦名门,他的曾祖父洪瞻祖在明朝曾官至右都御史,他的父亲也是“才绝时人,文倾流辈”,外祖父黄机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升的家中藏书丰富,素有“学海”之称,是当时有名的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
按说洪升生长在这样的人家应该是很幸福的,可事实恰恰相反,洪升在还没有出生时便已罹难。
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正遇上明末的战乱,辗转逃难,洪升一生下来就在无衣无食的状态中煎熬。
他显赫富有的家境并未给他的一生带来好运。
洪升秉承家学渊源,小时候聪慧好学,提笔即能成文。
15岁时便做得一手好诗。
他先后拜毛先舒、陆繁昭、沈谦、朱之京等人为师,同时又与中下层文人、优伶、隐士、僧道等有广泛的联系。
这些人或有儒道正气,或有故国之思,或有宦海沉浮的慨叹,这些都对洪升的创作和人生态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他24岁时游历北京,怀才不遇,又亲眼目睹新贵的豪华和没落贵族的衰颓,更使他有一种悲凉的兴亡之感。
《长生殿》外——剧作家洪升的悲剧人生清代初年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本《长生殿》,在舞台上演出三百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差不多家喻户晓。
不过,当年围绕《长生殿》的上演也发生了一些活生生的事儿,与作者的荣辱浮沉紧密相关,对这些故事之外的故事,了解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剧作家请客疏忽漏一人,国丧看大戏摊上大事了康熙二十七年(1688)洪升的《长生殿》脱稿,京城的戏班子内聚班拿到了剧本,在宫廷演出时十分成功,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赐给白金二十两,康熙皇帝还向诸亲王推荐。
于是,王公大臣“凡有宴会,必演此剧,而缠头之赏,其数悉如御赐”。
戏班子的伶人喜出望外,不仅得到皇帝首肯,还得到皇家和亲王、大臣们的丰厚赏赐,他们商定,请作者洪升吃顿饭,席间专演一场《长生殿》,客人由洪升自定,“凡君所交游,当延之俱来”。
在洪升所请的客人中,偏偏忘了一人,叫赵星瞻,恰恰因为没请赵星瞻,就生出一番大是非。
这与今天北方农村流行的俗语“宁缺一屯,不落(读音là,遗落的意思)一人”道理是一样的,三言两语的民间谚语往往蕴藏着颠扑不破的真理。
赵星瞻是常熟人,当时寄寓在京官黄六鸿家中,赵星瞻就把这事说给黄六鸿听。
当时看戏的官员中有个叫赵秋谷的人,与黄六鸿有过节。
赵秋谷是当时的名士,自视甚高,黄六鸿出了一本诗集送给他,赵秋谷没看几眼就退了回去,很不给黄六鸿面子,这事就埋了一个祸根。
黄六鸿官居给事中,可以向皇帝递御状,黄六鸿想到了一个绝佳理由,叫“国丧观剧”。
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年秋天,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
康熙皇帝的贵妃佟佳氏病重,为了“冲喜”,专门册立她为皇后,不想“喜”没冲成,第二天佟佳氏就病逝了。
由于佟佳氏地位不一样了,她的丧葬期就成了“国丧”。
洪升、赵秋谷等官员看戏正值国丧未除,属于“大不敬”。
黄六鸿的御状告上去后,结果可想而知,洪升、赵秋谷等五十个官员当即被革职。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资源:洪昇和《长生殿》洪昇,字昉思,号稗畦,清浙江钱塘人。
生于世宦之家,国子监生,康熙七年(1668年)肄业,20年均科举不第。
他作《长生殿》传奇,历经10年,三易其稿。
《长生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问世后引起轰动,观者如云,名满京城。
洪昇后因值国丧时演出而遭斥革下狱,最终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洪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长生殿》取材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朝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继承了两者歌颂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生死不渝爱情的基本主题,但在艺术构思上作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将爱情和政治相结合,增加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描写。
唐玄宗李隆基宠幸杨贵妃,任其兄杨国忠为相,政治日益腐朽。
安禄山起兵造反,率众攻京,玄宗仓皇出走,至马嵬坡下,将士哗变,杀掉杨国忠,杨玉环被迫自缢。
后半部主要写玄宗对杨玉环怀念不已,以神话形式写他们二人在天上相会。
1/ 1。
4洪昇与《长生殿》一、洪昇生平与创作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南洪北孔:在洪昇写成《长生殿》十年之后,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孔尚任的《桃花扇》脱稿。
演出之时,大被称赏,于是“南洪北孔”,即:南方的洪昇、北方的孔尚任,他们的剧作影响空前,一时称盛。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洪昇(645-1704)字防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
出身名门望族,遭难家境败落,科场失志。
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
作传奇九种,杂剧(《四婵娟》)一种。
《四婵娟》:清代洪昇所作杂剧,包括《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
剧中表彰了四位才女的才学,并赞美了她们具有文学艺术气氛的家庭生活。
洪昇根据自己的爱情理想,把古往今来的夫妻分为四种类型,即“美满夫妻”、“恩爱夫妻”、“生死夫妻”和“离合夫妻”。
《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
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明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鸿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长生殿》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
《长生殿》是对李隆基、杨贵妃爱情的新发展:1.化长恨为长生。
2.继承了汤显祖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情”做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
3.浪漫的爱情剧、沧桑的历史剧。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主旨;作者在《传概》(第1出)中说:“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自序》云:“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
”其认为“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其改悲剧结局为“败而能悔”,“死生仙鬼却经遍,直到天宫并蒂莲。
”使上、下部风格不尽一致。
《长生殿》主题的研究状况,主要可归纳为:1.爱情主题说2.政治主题说3.人生思考主题说4.双重主题说5.多重主题说(1)对忠贞、至死不渝的至真爱情的向往。
洪昇与《长生殿》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更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
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得感人的效果,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社会情绪有关联。
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已趋中落的世宦之家。
他本人做了二十来年的太学生,其间十余年旅食京华,未获一官半职。
康熙二十八年(1689),更因在佟皇后丧期内观演《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学籍。
此后往来于吴越山水之间,过着放浪潦倒的生活,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
洪昇才情超脱,与当世名流如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赵执信等都有密切的交往,却一生坎坷,生活也很贫困,他的诗中常为此发出慨叹,如:“大地春回日,羁人泪尽时。
七年身泛梗,八口命如丝。
” (《己未元日》)才士不遇、容易出以狂狷之态,洪昇给人的印象,也是很清高孤傲的。
赵执信说他“故常不满人,亦不满于人”(《谈龙录》),徐麟说他“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 (《长生殿序》),可以略见他为人的风貌。
洪昇能诗,今尚存《稗畦集、续集》、《啸月楼集》。
对他的诗前人评价不一,但总体上说成就不是很高,他的主要创作成就是在戏曲方面。
今知洪昇的剧作,有传奇九种,仅存《长生殿》;又存有杂剧《四蝉娟》一种。
《四婵娟》体式略近于徐渭的《四声猿》,由四个单折的短剧合成,分别写谢道韫、卫夫人、李清照、管夫人这四个历史上才女的故事。
而据洪昇友徐材说,他“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天籁集•跋》)。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据洪昇此剧《例言》说,他曾三易其稿:最初所作名《沉香亭》,后因“排场近熟” ,删去有关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肃宗中兴事,更名《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
《长生殿》背景资料之洪昇: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世宦之家。
其父洪起鲛曾在清初出仕,外祖父黄机在康熙年间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大约在1662年(康熙初年),他遭受了“家难”,后来他的父亲几乎被充军。
“家难”的真相现在还不清楚,但清代人所说的家难往往和政治问题有关。
康熙七年(1668),二十四岁的洪昇从北京国子监肄业,一直到四十五岁为止,二十年均科举不第,从未有过一官半职。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的《长生殿》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
次年,因佟皇后丧期内观演《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
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主持演出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在汉满民族矛盾很尖锐的清代初年,洪昇度过了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洪昇受过他那个时代最好的文学教育。
知名的文人毛先舒是对他很有影响的一位老师。
毛先舒的《诗辩坻》编有专论戏曲的文章,他和重要的戏剧作家袁于令、李渔有过往来。
洪昇另一位老师陆繁弨是位骈文作家。
他们的教育对洪昇的戏曲创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洪昇到北京后,又以当时的著名诗人王士禛、施闰章为老师,朱彝尊、毛奇齿、吴仪一、查慎行、李式玉、陈维崧、赵执信等均是他的诗友。
尽管他不曾有过一官半职,但与他交往的却都是当代文学界的优秀人物。
洪昇先以诗词闻名于世,但他作为文学大家的成就在戏曲,先后写过十二个剧本,只有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传世。
《长生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使得洪昇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家之一,与清初另一戏曲大家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从《长恨歌》、《梧桐雨》到《长生殿》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
清代传奇《长生殿》的作者、主要内容(1)《长生殿》的作者清代传奇《长生殿》的作者是洪昇。
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
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
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
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
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S。
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2)《长生殿》的主要内容①《长生殿》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②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S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F,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S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S。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总之,清代初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长生殿》就是这样的作品。
元戏剧《洪升和《长生殿》》鉴赏元戏剧《洪升和《长生殿》》鉴赏康熙时期,文人中流传有“南洪北孔” 之说。
所谓“洪” ,就是《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所谓“孔” ,就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洪升(1645—1704) ,字昉(fǎng) 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生于明王朝覆灭后的第二年。
洪升出身名族,自小受过良好的文学教养。
师事过骈文家陆繁弨,词曲家毛先舒,诗人王士祯、与朱彝尊、陈维崧、赵执信、吴雯等人交往过,这些都影响到他后来的创作。
他在北京作过二十几年国子监生,不幸父亲被诬遣戍,从此家庭生活贫苦。
他曾说自己是“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混利名场” ,“江湖双泪眼,天地一穷人” ,“饥寒行役惯,贫贱别离多。
”他自己狂放孤傲,经常“白眼踞坐,指古摘今,” 表示对现实不满。
《长生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脱稿后即广为流传,北京“内聚班”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因演《长生殿》而声誉大振。
为答谢作者,剧团特为洪升作专场演出。
洪升因在所邀朋友中忘记了御史黄六鸿,而被忌恨,黄六鸿以演出这天为佟皇后丧期,不许动乐为名,上本劾奏,凡那天看戏座客一律罢职。
进士赵执信因在其中亦被革职,时人写其事曰:“秋谷(赵执信之字)才华逈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本人因此被革去国子监生,押送离京,回到故乡,郁郁寡欢。
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浙江吴江醉后失足落水而亡。
洪升的著作,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和《啸月楼集》。
另有戏曲《四婵娟》写才女的才华和爱情,而以《长生殿》成就最高。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历史上的李(隆基) ,杨(贵妃)故事,对李隆基来说,是一桩宫闱丑事;对杨贵妃来说,则是充当了封建帝王荒淫生活的牺牲品。
但这个故事一当进入文学创作,便被文人赋予它以新的意义。
较早表现李杨故事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首长诗从歌颂帝王爱情的角度来处理这一题材。
浅析洪昇《长生殿》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摘要】洪昇的《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通过对唐代将领郭子仪的历史描绘,展现了他忠臣义士的形象。
在书中,洪昇再现了郭子仪所经历的历史事件,描绘了他坚毅果敢的人物性格,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来展现他的形象。
作品宣扬了忠臣义士的品质,对郭子仪进行了正面的历史评价。
《长生殿》对郭子仪形象的描绘影响深远,对历史描绘带来启示,展现了文学作品的价值,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历史人物。
洪昇通过这部作品使郭子仪的形象深入人心,激励人们追求忠诚和正义,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忠臣义士的崇敬和记忆。
《长生殿》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长生殿》、洪昇、郭子仪、历史描绘、人物形象、忠臣义士、文学手法、影响、历史评价、启示、价值。
1. 引言1.1 《长生殿》的背景介绍《长生殿》是清代小说家洪昇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唐代大将郭子仪为主角,描写了他在唐玄宗时代的政治生涯以及与权臣杨国忠的斗争。
《长生殿》通过郭子仪的故事,反映了唐代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情况,展现了忠臣义士的形象。
洪昇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惨烈和郭子仪的英雄形象。
作品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长生殿》中,洪昇通过对郭子仪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忠臣义士的形象,同时也启示了后人对历史描绘的重要性。
1.2 洪升对郭子仪形象的刻画《长生殿》是明代作家洪昇所著的历史小说,描写了唐代忠臣郭子仪的生平事迹。
在小说中,洪昇对郭子仪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忠诚义气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小说中,洪昇描写了郭子仪在面对政治斗争时的智谋和胆识。
他描写了郭子仪善于用计谋应对敌对势力的挑衅,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决断。
在对郭子仪的性格描绘中,洪昇塑造了一个忠诚义气、仁爱正直的形象。
浅析洪昇《长生殿》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
《长生殿》是中国元代戏曲家洪昇所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剧本主要基于唐朝名将郭子
仪的事迹。
本文将分析洪昇在《长生殿》中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
洪昇在《长生殿》中也展示了郭子仪曾经的失败和遭遇。
剧中揭示了郭子仪曾因失宠
而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失去了官位和声望。
这种失败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
他的斗志和决心,最终重获荣耀。
洪昇对这一历史描绘的塑造,反映了郭子仪坚韧不拔、
勇于面对困境的品质,也展现了他在失败中得到的成长与改变。
洪昇在《长生殿》中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还凸显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优秀才能。
剧中
通过展示郭子仪制定战略、指挥作战的情节,描绘了他在战争中的聪明才智和卓越能力。
无论是采取伏击计、用计借敌等战术,还是在困境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胜利,都
充分显示了郭子仪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也体现
了洪昇对郭子仪军事才能的肯定。
洪昇在《长生殿》中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还展示了他的英勇和不畏艰险的品质。
剧中
郭子仪孤军深入敌阵,奋勇杀敌的情节多次出现,展现了他英勇的一面。
郭子仪不畏艰险,大胆出击,直面敌人,这种坚韧的勇气和英勇的姿态,使他成为了众人敬仰和景仰的对
象。
洪昇在《长生殿》中对郭子仪的历史描绘呈现了他的忠诚和聪明才智,展示了他曾经
的失败和遭遇,凸显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优秀才能,展现了他的英勇和不畏艰险的品质。
这一历史描绘使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郭子仪这位杰出的将领和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