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气象--王立新教授《理学开山周敦颐》读后
- 格式:pdf
- 大小:232.39 KB
- 文档页数:3
周敦颐“立人极”思想的三个面向李旭然【摘要】周敦颐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天、地、人三才鼎立的思想,提出“立人极”而成就圣人之道的主张。
他所说的“立人极”,指的是人类中完全实现了人性故可与“天地参”的圣人。
若在人伦日用中,学习成为圣人的方法,且能“固执之”于日用人伦中,则不需外求便可“立人极”。
在追求“立人极”的过程中,得到精神力量的支撑,便是孔颜乐处所在。
【关键词】周敦颐;儒学;立人极;圣人中图分类号:B24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8)02-0141-07作者简介:李旭然,贵州贵阳人,历史学博士(洛阳471934)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构建了一个贯通天、地、人及万物的宇宙论体系,人在其中占有特殊地位。
圣人又是人之极致者,其实现了人性的全部而能“与天地参”,所以成为圣人便是“立人极”。
“立人极”的圣人,因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关乎天地万物,需从体上说明“人极”何以能立。
“人极”非可躐等而至,必从人伦日用中辨析其精义,则如何从现实着手处用力,需从方法上加以说明。
此外,“立人极”又因乐在其中,故虽受艰难困苦亦不改平生志业,则又有“立人极”之乐。
鉴于此,本文拟从体、方、乐三方面对周敦颐“立人极”的思想加以分析,说明其特色。
一、“立人极”之体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①人在阴阳五行的演化过程中,是有善恶之分的,人的善恶之分却只是相对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②。
在人而言,虽有善恶之分,又有中正仁义之极,能如此者即是圣人。
之所以称圣人为“立人极”者,是因为在《太极图》描述的天地万物演化过程中,无极而太极贯通了一切事物,一旦能知晓这点,便是通透于无极而太极,这样的人便是人之中最出类拔萃的圣人。
这一观点也出现在《通书》中:厥彰厥微,匪灵弗莹。
儒学经典名著:周敦颐《通书》原文,值得一读再读~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通书》是濂溪先生的代表作,其一生的思想哲学几乎都在其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伟大修身著作。
下面《通书》原文由舒生综合整理自网络,分享给大家!周敦颐《通书》原文《通书·诚上第一》:“诚者,圣人之本。
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下第二》:“圣,诚而已矣。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
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
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
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通书·诚几德第三》:“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通书·圣第四》:“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
诚、神、几,曰圣人”。
《通书·慎动第五》:“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
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也。
甚焉,害也。
故君子慎动。
”《通书·道第六》:“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
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
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通书·师第七》:“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
大型电视文化活动《品读潇湘·濂溪一脉》主持词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今天,在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里,我们道县县委、县政府,联袂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文物局、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大型电视文化活动《品读潇湘·濂溪一脉》。
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文化学者、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先生。
王立新教授是湖湘文化的资深研究专家,担任过湖南省孔子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船山学社副社长、湖南省周濂溪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等, 2010年,王立新教授在《湖湘讲堂》主讲《天地大儒王船山》,引起轰动,受到国内外的学者以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今天,他将在这里现场开坛布道,主讲6集电视讲座:《理学开山周敦颐》。
这个系列节目,7月份将在全国著名的电视文化栏目《湖湘讲堂》播出。
品湖南,看天下,《湖湘讲堂》是湖南教育电视台2008年创办的一档文化栏目,邀请过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专家,弘扬湖湘文化,传播湖湘精神,被誉为“电视湘军的文化名片”,是湖南省名牌栏目、中国教育电视优秀栏目。
前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现任省委书记周强等领导,都是湖湘讲堂的忠实观众;《湖湘讲堂》的节目,不仅在湖南教育台播出,还通过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向海外华人圈传播,通过湖南电台交通频道、新闻频道向广大听众传播;该栏目的光碟和图书,还通过中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岳麓书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
他们策划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晚清湘军系列节目,《湖南人的由来》、《湖南城的由来》等追溯湖湘远祖文化的节目,以及艺术大师《齐白石》、《天地大儒王船山》等讲述湖湘文化名人的节目,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以说,湖湘讲堂就是湖湘文化的一张名片。
“品读潇湘”大型电视文化活动,是湖湘讲堂与湖南省旅游局、省文物局共同创立的一个文化品牌,这个活动的特色,就是请全国知名的文化学者当导游,走进湖南的古村、古城、古镇,现场开讲,从历史、文化、旅游、民俗等角度,把隐藏在潇湘大地的古老文明发掘出来,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来领略我们湖湘文化。
好干部周敦颐:一个小举措改变一地官场风气作成《拙赋》之后只三、四个月的时间,周敦颐就被调到邵州(今湖南邵阳)充任代理知州。
代理邵州知州大约不到半年的时间,周敦颐又因赵抃和吕公著强力举荐,转为广东提刑,全称是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职任是:主管广东一路(一省)的刑狱之事。
这个官职比现在的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公安局局长、省司法局的局长、省监察局局长、省纪检委书记的官位都要大,相当于这几个部门的合署,地位仅在安抚使(也叫安抚制置使或安抚制置大使,也就是一路的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之下,实际就是副省长,这是周敦颐一生为官的最高职位。
此时宋英宗已死,神宗皇帝刚刚登极,年号是熙宁元年,也就是1068年。
周敦颐周敦颐在广东提刑的职位上,实际上只干了不到一年;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周敦颐四处巡按,足迹几乎遍及广东的山山水水。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端州,也就是今天的肇庆,做了一件大快民心的事情。
肇庆古称端州,端州有一条叫做端溪的小河,河里盛产一种天然石头,石质细润、娇嫩、光洁韧实而不过分坚硬。
用为砚台,研墨效果极佳,又不损害笔毛,据说写出来的字迹,既流畅而又有光泽。
唐代刘禹锡就有“端州石砚人间重”的诗句,因为有人赠他一枚,而感怀赋诗,称端砚:“玉蟾吐水霞光静,彩翰摇风绛紫鲜。
”宋代儒者张子韶因为反对秦桧议和,被贬南安,曾将一枚端砚赠给友人樊茂实,还顺便做了一首诗,说“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并且希望友人使用这枚砚台,奋振妙笔,“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
”樊茂实虽然是不错的士大夫,但是他确实没有使“咳唾”皆成珠玑的本领,就是希望者张九成本人,也没有这样的本事,只是说说而已。
不过上面的说法,却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唐宋时代,端砚已经被士大夫普遍看重。
明末著名思想家、天地大儒王船山为了光复华夏民族江山,投身南明永历王朝。
为此,他先后两次赶赴肇庆,因为没有得到一块端砚,而颇感失落。
后来有人送给他一块不算最好的,但是船山感觉,“亦颇受墨”,已经相当不错了。
周敦颐诗风略论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字茂叔,原名周敦实,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中国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长于思辩的儒者气质赋予了其诗歌偏于议论的特点;对道家学说的领悟使其诗歌有了简澹醇雅的自然之气;同时援道入儒,又使其诗歌富有意蕴深远的玄言意味。
他的诗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理入诗:周敦颐的诗歌作品深受道家思想和佛教禅宗的影响,他善于将哲学思考融入诗歌创作中,使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他的许多诗句都表现出对宇宙、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如“山川静谧空无语,草木萧疏自含情”(《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等。
2. 以景抒情:周敦颐的诗歌作品注重描绘自然景物,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山水、花草、日月等自然元素,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游褒禅山记》)等。
这些景物描写既具有审美价值,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3. 清新脱俗:周敦颐的诗歌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
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一些生动的形象和比喻,如“水落石出”(《爱莲说》)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4. 个性鲜明:周敦颐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他的诗歌中既有儒家的忠诚、仁爱之心,又有道家的超脱、逍遥之境。
这种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使得周敦颐在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
总之,周敦颐的诗风以理入诗、以景抒情、清新脱俗、个性鲜明为特点,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佚名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16(0)5
【摘要】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他以儒家经典《易传》和《中庸》为主,融合佛、道思想,建立了一个以“太极图”为框架的简单而有序的宇宙生成论体系.这个体系把“太极”作为宇宙的本源,”太极”乃一团浑圆之气,无形无声、无始无终,故曰:“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阴阳又化为五气,进而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终万物化生.圣人模仿太极“立人极”,人极即“粹纯至善”之“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做人的最高标准.
【总页数】1页(P95-95)
【关键词】周敦颐;宋明理学;《太极图说》;开创者;宇宙生成论;《中庸》;《易传》;儒家经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4.2
【相关文献】
1.周敦颐与儒学的第二次转型---兼论周敦颐系宋明理学之理论奠基人 [J], 蒋国保
2."天人合一"本体论的开创者——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 [J], 周群林
3.周敦颐——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开创者 [J], 宁新昌; 宁强
4.周敦颐凭什么坐宋明理学的第一把交椅? [J], 刘立夫;刘芋宏
5.《周敦颐与宋明理学》 [J], 周平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