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6
纳米材料的四个基本效应转载▼纳米材料由纳米离子组成,纳米离子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也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界观系统,它具有如下四方面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不具有的许多特殊性质。
1、表面效应粒子直径减少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
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2、量子尺寸效应指纳米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
这一效应可使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催化性和光催化性质等。
3、体积效应指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周期的边界条件将破坏,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粒子共振频移,由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等。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宏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具有隧道效应,他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MQT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这一效应与量子尺寸效应一起,确定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也限定了采用磁带磁盘进行信息储存的最短时间。
以上四种效应是纳米粒子与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它使纳米粒子和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如金属为导体,但纳米金属微粒在低。
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当今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新材料开发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方向。
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电子学、光电子学、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环境治理、汽车、航空等等。
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定义、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纳米材料的定义纳米材料指的是尺寸在纳米级别(1纳米=10^-9米)的材料,其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尺寸非常小,因此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质。
二、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1.尺寸效应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微小的尺寸,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尺寸效应。
例如,相同材料的纳米颗粒比其体积大的颗粒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短的扩散距离,从而影响其化学反应、光学和磁学等性质。
2.量子效应当尺寸小于或等于一定的大小时,纳米材料就会表现出现量子效应。
量子效应是一种量子物理现象,其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材料中只有离散的能级,不同的粒子之间出现量子隧道效应。
在纳米材料中,电子和光子表现出来的量子效应会对光电学、磁学和电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3.表面效应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高于其体积大的材料更大的表面积,使其表面反应速率增加,表面原子费米能级上升,更易于表面和物质之间的反应。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化学合成法、物理气相法、凝胶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电子束物理沉积法、熔滴工艺等。
其中,化学合成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制备方法之一。
四、纳米材料的应用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科学领域和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电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纳米材料在电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显示技术、半导体和光电器件、光电子计算机、传感器、激光等应用中。
2.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抗肿瘤、抗癌、功能分子探测和药物递送等等。
3.环境治理领域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多样,包括净水、空气净化、污水处理、土壤修复、油污清洗等等。
1.1纳⽶材料性质纳⽶材料性质1 纳⽶材料概述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中⾄少有⼀维处于纳⽶级别(约1-100nm)的材料,根据其维度的差异通常可分为三类:(1)零维材料,即空间三维尺度都在纳⽶级别,包括量⼦点、纳⽶微球、纳⽶颗粒、原⼦团簇等;(2)⼀维材料,即空间三维尺度中有⼀维处于纳⽶级别,如纳⽶线、纳⽶棒、纳⽶管、纳⽶带等;(3)⼆维材料,即空间三维尺度有两维处于纳⽶级别,包括纳⽶⽚、多层膜、超薄膜⽯墨烯、⼆硫化钼、⼆硒化钼、⼆硫化钨、⼆硒化钨等⽚状纳⽶材料。
纳⽶粒⼦⼀般是⽐原⼦簇⼤,⽽⽐微粉要⼩,这个尺⼨是处于原⼦和微观物质之间很难⽤⾁眼和⼀般的显微镜观察。
图1.1 颗粒尺⼨分布图,单位:⽶(m)因为这些单元往往具有量⼦性质,所以对零维、⼀维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称为量⼦点、量⼦线和量⼦阱。
纳⽶材料是介于宏观和微观原⼦簇之间的⼀个新的物质层次,因⽽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表⾯效应、⼩尺⼨效应、量⼦尺⼨效应以及宏观量⼦隧道效应、量⼦限域效应等特性,使得纳⽶材料在包括催化、⽣物医学、材料⼯程、环保、能源等众多领域得到了⼴泛的应⽤。
2 纳⽶材料的基本性质由于组成纳⽶材料的基本单元属于纳⽶量级,当材料的尺⼨⼩到接近光的波长或接近电⼦的相⼲长度时,晶体的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会被破坏,材料的⽐表⾯积会增⼤,⽽纳⽶材料表层附近的原⼦密度将减⼩,这些改变将造成纳⽶材料相对于宏观物体的多种性质的改变。
这些纳⽶材料的尺⼨越⼩,其表⾯原⼦数所占⽐例就越⼤。
由于表⾯原⼦的配位数较低,导致表⾯原⼦活性较⾼,微电⼦状态相应会发⽣变化,从⽽使得纳⽶材料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2.1 表⾯效应表⾯效应是指纳⽶材料表⾯原⼦的数量与纳⽶材料的总原⼦数的⽐值随着粒径的变⼩⽽快速增⼤后所引起的材料性质的变化。
表1.1中给出了纳⽶粒⼦尺⼨与表⾯原⼦数的关系。
从表1.1中可见随着纳⽶材料尺⼨的减⼩,材料⽐表⾯积和表⾯的原⼦数在迅速增加。
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材料领域也不断探索创新,其中纳米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传统的宏观材料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对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性进行介绍。
一、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1.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尺寸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相比传统的宏观材料来说,尺寸更小,因此表现出了很多独特的物理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性便是尺寸效应。
尺寸效应是指在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其尺寸变化密切相关。
由于其尺寸非常小,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数目相对较少,而表面原子具有更高的自由能,因此,表面的原子比体内的原子更容易移动或反应。
而导致了纳米材料表面的原子结构、比表面积以及空孔的数量都和其尺寸有关。
2.热力学不稳定性纳米材料热力学不稳定性对其物理特性的影响也非常大。
由于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适用于传统的宏观材料,而在纳米尺度下,统计力学原理的适用性、“基于热力”的化学反应以及传热的微观机制等等,构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热学现象。
例如,纳米颗粒的活化能相对较低,因此具有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的快速催化活性。
由于温度的提高会加速原子或分子的反应,使得纳米材料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增强,从而使表现出更多在宏观尺度下不可观察到的化学反应特性。
3.光学性质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小的特性,导致了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也与传统材料存在很大的差异。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其尺寸、形状、组成以及环境等多种方式来控制其光学特性,产生颜色和与光的交互作用的其他物理效应。
二、纳米材料的化学特性1.反应活性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材料的反应活性要高得多。
由于纳米材料表面具有更多的原子或离子,导致表面的能量密度更高,活性更强。
这就是为什么纳米材料能够催化许多反应的原因。
此外,纳米材料也具备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多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也会增强其反应活性。
2.氧化还原性纳米材料的氧化还原性也具有很大的特点。
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寸很小,电子效应也随之发生变化,致使纳米颗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其反应速率相比宏观物质将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