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 格式:ppt
- 大小:38.23 MB
- 文档页数:84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膝关节置换手术,也被称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或损伤。
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手术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考虑:严重的骨关节炎、膝关节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关节畸形或其他严重的膝关节问题。
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表面,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手术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膝关节附近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关节。
3. 骨切割:受损的骨头和软骨会被移除,为人工关节的安装腾出空间。
通常情况下,股骨和胫骨的末端会被切割,以便安装人工关节。
4. 人工关节安装:外科医生会将人工关节组件安装到切割的骨头上。
这些组件通常由金属和塑料材料制成,以模拟天然关节的功能。
5. 关节调整:一旦人工关节安装完毕,外科医生会进行关节的调整,以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运动范围。
6. 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包扎。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人工关节的材料和设计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其与周围组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力量。
尽管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松动或脱位等。
因此,在决定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充分讨论手术的利弊。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手术的成功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确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对于那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膝关节疾病患者来说,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善和疼痛缓解。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为标题,我将为您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如关节炎或关节损伤。
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并避免并发症。
在术后的护理中,保持伤口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每天清洗伤口并消毒,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按摩,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同时,要注意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根据需要适时给予止痛药物。
术后病人需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调理。
适当的饮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病人的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和高脂食物,以防止体重增加对膝关节负荷过重。
术后病人需要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病人安排复诊,并协助病人完成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康复计划和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康复进展。
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次较大的手术,术后病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疼痛和恢复期。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病人足够的关怀和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要提供信息和教育,让病人了解术后护理和康复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合作性。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包括保持伤口清洁、进行康复训练、调理饮食和营养、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以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根据需要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通过综合护理的方法,可以帮助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答在我国,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现其早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手术方式,它是缓解晚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活动的重要举措。
下面就将大家关于膝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疑问,以问答的形式列举如下:问:什么是膝关节置换术?答:“膝关节置换术”也叫做“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以仿生材料替代已经磨损的关节面软骨,使关节面重新变得光滑。
一般只是将原有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去掉,用仿生代切掉的那部分关节面。
很多人认为膝关节置换就是将整个膝关节“砍掉”,换上金属的关节,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膝关节表面置换就如同为患牙带上牙齿保护套一样,并不是将整个牙齿拔掉,膝关节的重要韧带等结构是保留的。
问:手术成功的可能有多少?答:90%患者可以用到术后15年,85%的患者术后可以用到20年。
问:康复时间有多长?答:术后每名病人的康复时间不同。
但对大多初次接受膝关节手术的病人来说,一般住院4-5天,术后第2天就可以使用助行器行走,2周后便能自主完全负重行走。
一般来说,3个月后就能逐渐恢复同正常人一样。
问:何时能够开始开车?答:如果您术后正在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不能开车。
通常,有些医生只有在4-6周看过病人后才允许他们开车。
因此,仍需询问手术医生,并结合您自身情况而定。
问:何时可以恢复工作?答:这取决于您的职业。
如上班主要是坐着的话,那么大概1个月就可以恢复上班。
如果工作体力要求较高,则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工作。
但一定要注意避免摔倒,以防出现假体周围骨折。
问:术后可以做哪些活动?答:只要可以承受,您可以恢复大部分的活动,包括行走、园艺等轻体力活动。
最好的一些活动,比如游泳、骑固定自行车,有助于活动关节并锻炼肌肉力量。
应该避免关节受到高冲击应力的运动,如跳跃、网球、篮球等重体力运动。
问:手术时间大约多久?答:手术时间约60分钟(从切皮到缝皮),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消毒、麻醉及术后麻醉恢复)约1.5 ~2小时。
促膝谈膝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张大爷昨天从医院看完病回来一直闷闷不乐,忧心忡忡,街坊邻居打听过后才知道,原来张大爷在骨科门诊看病的时候被诊断为“重度双膝骨性关节炎”,医生让他做手术、换关节,这可把老张吓得不轻,赶紧回家吃了两片速效救心丸压压惊。
“换关节”有那么可怕吗?别着急,这节课就由长海医院汪滋民教授来教您认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
1.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就好比是镶牙正常人的膝关节内都有一层软骨垫,它有着缓冲、润滑的保护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人关节内的这层保护垫就会逐渐的磨损、脱落。
一旦这层软骨衬垫磨没了,就无法再生,这就好比牙齿掉了,吃什么药都不可能再长出新牙。
当关节表面软骨大量磨损、退变时,膝关节活动时就是骨头磨骨头,人就会出现关节不稳、长骨刺、上下楼疼痛等症状。
对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打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在坏掉的牙齿外,安上一个牙冠,膝关节置换就是将骨刺以及那层坏掉的关节面切除,换上一层“金属套”(通常由金属、聚乙烯等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组件),通过这种方法就不会出现骨头磨骨头的现象,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换关节”,医学上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2.哪些人需要做TKA手术?汪教授告诉大家,并非所有骨性关节炎患者都需要或适合膝关节置换手术。
每周二、三上午,汪教授的专家门诊有不少患者来咨询膝关节置换手术,汪教授的治疗团队总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综合分析后再做决定。
通常来讲,如果患者具有下列情况,那么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对其是有较好效果的:严重关节疼痛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平路走不到500米关节就会出现较严重疼痛。
持续、不分昼夜的膝关节疼痛,休息也不能缓解。
关节畸形(严重的O型腿或X型腿)。
关节僵硬,不能弯曲或伸直。
对止痛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其他诸如关节腔注射、理疗或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
到医院拍片(X线、MRI平扫)证实有关节磨损、骨刺、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一、适应症1、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
2、骨缺血坏死或肿瘤等病变所致的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膝关节僵硬或畸形二、麻醉方式硬腰联合或全麻三、手术体位仰卧位四、手术切口膝关节前正中纵切口五、手术用物1、①器械类无菌桶、小器械、咬骨钳、骨刀(大小各一个)、骨剥(宽窄各一个)、扣扣钳、骨锤②外来器械类全膝置换手术器械、动力系统(电锯、电钻)、冲洗器、骨水泥2、一次性用物 18号留置针、输血器2个、引流袋1个、吸引器1套、22号刀片1个、显影纱布块(至少5包)、敷料(3包)、灯罩2个、1/4/7号慕丝线各一包、电刀1套、手套(7号8号数双)、腹包(2包)六、手术步骤与配合七、人工关节手术护理要点1、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将导致手术失败,不但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身体上的损害。
加强手术室控制感染的各个环节,如:拒绝参观人员,置入器械按照质量控制流程,植入物及假体在有效期内,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消毒流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
2、全髋置换手术90°健侧卧位时,应特别注意的是耻骨与骶尾处用固定架稳妥固定,髋关节保持中位,避免手术中患者题为移动,影响手术效果。
3、关节置换手术中,保持吸引器通畅,被骨屑堵塞时,巡回护士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准备双路吸引器,保障手术野清晰干净。
4、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患者屈膝90°,手术床及时调节最低位置,有利于手术医生截骨操作。
5、膝关节置换手术使用止血带时,术前预充气检查止血带有无漏气。
患者术前抗生素必须在上止血带15分钟之前滴注完毕。
6、术中置入假体时应用骨水泥,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脂肪栓塞。
因此,在实施骨水泥前,调节输液速度,维持循环温度。
使用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抢救。
7、手术完毕,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移动患者至转运床上,手术侧肢体必须由专业医生保护,不能有过度的外翻,防止关节脱位。
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关节病科河南洛阳471000;2南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南阳473056)R473B1672-5085(2011)04-024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膝骨关节炎病人也日益增多。
膝骨关节炎晚期病人解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膝关节表面置换。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是困扰病人的一大问题之一。
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110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病人,我们分析了术后疼痛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基本减轻或消除了术后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病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110例膝骨关节炎晚期病人,全部择期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酢F渲校?0例,女100例,年龄为62-80岁,平均76岁。
其中双膝置换30例,单膝置换80例,术前疼痛评估采用疼痛标尺法分值平均为5-6分。
1.2方法我们对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病人采用了术前疼痛健康教育、耐心询问、术后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了解到术后疼痛的原因有:(1)心理因素。
(2)环境因素。
(3)病情因素。
(4)镇痛泵使用效果不佳或不会合理服用止痛药。
(5)手术过程中扎止血带致大腿股四头肌处肿痛淤血等。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1.3结果110例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均不同程度减轻和缓解了疼痛,无一例因疼痛影响治疗效果,预后良好,按期出院。
2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1心理因素我们术前充分了解了不同病人的心理,向其讲解术前疼痛的原因,应用面部表情量表法(FLACC法)和可视模拟标尺法(VAS法),向其详细讲解疼痛的评分标准,以便其术后能够准确的表达。
向其介绍手术后减轻或解除疼痛的方法,并安排已治愈的病人与之交流,以消除惧怕疼痛的心理,树立信心。
一、概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将受损的膝关节表面替换为人工关节,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早期护理1. 病房环境术后患者应入住舒适、安静的病房,保持室温适宜,光线充足。
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如呼叫器、热水瓶、便器等。
2. 体位术后患者应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或轻度屈曲位,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床头可适当抬高,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3.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如有渗血或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
4. 引流管护理术后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
5. 脱水、利尿术后患者应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
6. 抗凝治疗术后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7.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
三、术后中期护理1. 功能锻炼术后第1-2周,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2. 负重训练术后第3-4周,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训练,如站立、行走等。
3. 逐步增加负重术后第5-6周,患者可逐步增加负重,进行上下楼梯、蹲起等训练。
4. 穿戴支具术后患者可穿戴支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以保护关节,避免关节损伤。
5. 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四、术后晚期护理1. 功能锻炼术后第7-8周,患者可进行更加剧烈的功能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护理的要点。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
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护理的要点:1. 术后休息与活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适当的休息,但也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
鼓励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活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对膝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和损伤。
2. 疼痛管理: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正确给予止痛药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
3.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护理人员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如果伤口有渗液、红肿、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4. 深静脉血栓预防: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如进行早期活动、按摩、穿弹力袜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5. 饮食调理:术后病人需要均衡的饮食,以帮助伤口愈合和提供营养支持。
应推荐病人摄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或暴饮暴食。
6. 心理支持: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应对术后的不适和困难。
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如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7. 定期复诊:术后病人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和随访。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一起提前预约复诊时间,并在复诊前提醒患者准备相关检查资料。
8. 家庭护理:术后病人出院后,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饮食调理、活动注意事项等。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22例临床分析冯世春(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素削弱时,就可出现溃疡。
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引发溃疡与其对胃肠黏膜表面的直接损伤作用有关。
该药可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引致表皮生长分子分泌减少和黏膜层毛细血管收缩,pH 值降低,胃内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也可抑制血栓素的合成,降低血小板的黏聚,诱发出血[1]。
同时,该药消耗组织内贮存的前列腺素,抑制黏膜的碳酸盐分泌,干扰上消化道运动,从而使黏膜发生糜烂出血,甚至溃疡[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年龄>60岁的患者比例(48.0%)明显高于对照组(23.5%),而且较多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多存在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影响止血,而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抑制了血小板凝集,容易诱发出血;另外前列腺素水平降低而基础胃酸分泌高可能是老年人使用N SAIDs 发生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3]。
本资料2组上消化道出血比较,NS AIDs 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强力镇痛作用诱导了局部或全身的痛觉丧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消化道的症状,致使溃疡常为无痛性,多以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为首要表现。
本资料显示NSAIDs 组Hp 感染阳性率(76.0%)高于对照组(56.8%)。
有研究表明既往有溃疡病史、女性皆为致严重溃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4],而本资料显示相关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在男女性别、既往出血史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这可能只是与损伤胃肠黏膜某些环节相关,并非是NSAI Ds 相关性溃疡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子。
有报道,短期口服即可导致对胃黏膜的损害,但患者不一定均有症状。
一般认为,口服后1d 至几天,即可致胃黏膜瘀斑糜烂,继续发展则导致急性溃疡。
长期服用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较大,可高于一般人群的10倍,且容易并发出血或穿孔,病死率也较常人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