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子鱼论战原文及注释《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勃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
”襄公不听。
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
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
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
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
”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
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
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
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过泓水,但还没有排成战斗行列,子鱼又将情况报告给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的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
古代的作战,不在险要的地方阻击敌人。
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进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我们趁他们被险阻所困而进攻,不也是可以的吗?况且当前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如果能抓获就俘虏他们,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让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教导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
敌人受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杀伤他们?如果怜惜那些再次受伤的敌人,那就不如一开始就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敌人中头发花白的人,那就不如向他们屈服。
军队应该凭借有利的时机作战,鸣金击鼓是用来振作士气的。
有利的时机而利用,在险阻的地方攻击是可以的;鼓声浩大以鼓舞士气,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下面请欣赏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2)。
司马曰(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4),宋师败绩。
公伤股(5),门官歼焉(6)。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7),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9),不鼓不成列(10)。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11),隘而不列(12),天赞我也(13)。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14),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15)!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16)。
三军以利用也(17),金鼓以声气也(18)。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9)。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
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译文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翻译
左传?子鱼论战
原文: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摘录如下: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县西)。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
《子鱼论战》译文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已经全部渡过泓水但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还是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战后,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
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进攻,不也可以吗?况且,即使是古代那些善于作战的人,也会抓住有利的时机进攻。
击鼓进军是为了鼓舞士气,利用敌人的疏漏进攻是为了取得胜利。
如今敌方的士兵伤亡惨重,为什么不能追击呢?再说,当敌人年纪大了,头发花白,我们就不应该去俘虏他吗?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果怜惜敌人而不进攻,那还不如不打仗呢。
”“两军对垒,敌方没有摆好阵势,这是绝佳的进攻时机。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取胜。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等敌人做好了准备,我们就会处于劣势。
打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能拘泥于所谓的道义和规矩。
”“您说君子不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人。
可是在战场上,敌人就是敌人,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所谓道义而放弃取胜的机会。
如果总是这样,我们怎么能保卫自己的国家,怎么能保护百姓的安全呢?”“古代作战,不会凭借险要的地形去阻挡敌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敌人处于不利境地时也不能进攻。
您说您是亡国者的后代,不能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可是,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我们不能因为这种陈旧的观念而错失战机。
”总之,子鱼认为宋襄公在作战中过于拘泥于道义和旧有的观念,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从而导致了宋军的失败。
战争是残酷的,需要以智慧和果断来应对各种情况,才能取得胜利。
古诗宋公及楚人战于泓翻译赏析文言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及未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释】宋公:宋襄公。
名兹父。
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省西。
既:已经。
及:等到。
济:渡过。
既济:已经渡河。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
指子鱼。
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股:大腿。
门官:国军的卫士。
重:再次。
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鼓:击鼓(进军)。
赞:助。
胡苟:很老的人。
服:向敌人屈服。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翻译】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都被杀死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
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
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
实在是前后矛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子鱼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子鱼论战先秦:左丘明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
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子鱼论战》是先秦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这篇古文记述了宋楚泓水之战的始末,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今天儿童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子鱼论战》原文先秦:左丘明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
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子鱼论战》的原文及翻译《子鱼论战》的原文及翻译《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子鱼论战》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岁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还是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时候指挥战斗,不凭借地势险要。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
敌人在地形上受到阻碍,我们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即使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译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翻译
左传?子鱼论战
原文: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摘录如下: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县西)。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耆,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
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