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影像评价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25
综述介入医学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影像学研究进展金凡志冒斌外科手术切除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肝癌的经典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自身情况及肿瘤病理特征各异,往往只有不到20%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1-3]。
射频消融术由于能够产生较高的肿瘤组织坏死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射频治疗的目的就是使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故精确评估射频术后肿瘤的坏死情况对肿瘤预后非常重要。
早期发现射频术后肿瘤的残存或复发能够为肿瘤的再次治疗赢得时间,从而起到延长生存期,提高治愈率的目的[4-8]。
包括CT、MRI等在内的不同影像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脏肿瘤射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正确认识肝脏肿瘤射频术后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将有助于对疗效的判定从而为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5-8]。
一、超声射频治疗术后肝脏肿瘤坏死的超声表现主要为术前显示的肿瘤内血管及血流信号在术后消失,而残存或复发肿瘤则表现为在增强超声中动脉期的高血流灌注及实质期肿瘤的明显增强染色;同时还可利用比较病灶治疗前大小与治疗后凝固坏死区域大小的差异来判定坏死是否完全,如果射频治疗后凝固坏死区明显大于术前肿瘤区,即有足够的安全边缘,亦提示肿瘤坏死完全[5-12]。
1.常规超声肝脏肿瘤射频术后坏死区B超表现主要为围绕射频电极的局部强回声,但由于缺乏特征性表现往往难以与肿瘤组织及周边正常组织相区别,且信号特征易变并与坏死区域的形态及体积相关性差;而彩色或能量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评价肿瘤内血管分布情况,射频术后肿瘤内血管信号减弱,不易准确探测,因此难以应用常规超声来判定肿瘤坏死情况[5,8-11]。
2.造影增强超声由于常规超声在监测射频术后疗效中的局限,因此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造影增强超声监测术后疗效[8-13]。
目前使用较多的超声增强剂为利声显(Leviost,德国先灵公司)。
造影剂内充以空气微泡,其另两种成分为99.9%的半乳糖及0.1%的棕榈酸。
Solbiati[8]在造影增强超声中联合应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技术,于术后24小时内对20名患者的20个孤立的转移性肝癌结节的射频疗效进行监测,并以增强CT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目的: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探究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平均AFP和CEA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56例,占93.3%;不完全坏死3例,占5.0%;部分坏死1例,占1.7%。
60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16例,占26.7%;1年内死亡患者1例,存活59例,1年生存率为98.3%。
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CT引导;射频消融术;肝癌;临床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恶化,人群中肝癌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
临床上筛查诊断肝癌的技术也在进步,很多肝癌患者在发生时还没有失去手术机会,那么这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还是手术[1-2]。
但同时,也有很多患者在发现诊断肝癌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或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肝癌切除的手术。
射频消融术的出现使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获得了新的治疗机会。
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小的优点[3]。
本次试验旨在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63.8±13.5)岁。
纳入标准:(1)行B超、CT、MRI、DSA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AFP 值和CEA值成倍升高。
(2)癌灶为1~3个,≤3个,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5 cm。
(3)愿意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精神疾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1Nov 鸦44穴6雪:692-697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CT 及MRI 评价研究现状明志强1,2胡晓莉1陈天武2*【摘要】射频消融(RFA )是一种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的治疗手段。
肝细胞癌RFA 术后可能具有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等不同的治疗效果。
CT 、MRI 及功能MRI 是评价肝细胞癌RFA 术后疗效重要的影像学手段。
正确认识肝细胞癌RFA 术后不同疗效的影像学表现,对于及时、准确地发现术后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尤为重要。
针对CT 、MRI 及功能MRI 在肝细胞癌RFA 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7;R445文献标志码:ATherapeutic effects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valuated by CT and MRI:the current status MING Zhiqiang 1,2,HU Xiaoli 1,CHEN Tianwu 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Zigong First People ’s Hospital,Zigong 643000,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Sichuan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aging.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Tianwu,E-mail:***********************【Abstrac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is a treatment that leads to coagulative necrosis of tumor tissue.There areseveral different therapeutic results:complete ablation,tumor residual,local tumor progression,and new tumors after RFA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T,MRI and functional MRI are important imaging modalitie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RFA for HCC.Better understanding imaging findings of different efficacies of RFA for HCC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etection of postoperative tumor residual,local tumor progression,and new tumors.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rogresses of CT,MRI and functional MRI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FA for HCC.【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adiofrequency ablation;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EfficacyIntJMedRadiol,2021,44(6):692-697作者单位:1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自贡643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陈天武,E-mail:************************审校者DOI:10.19300/j.2021.Z18897综述腹部放射学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超声造影评价刘光清;张建辉;关莹;郑恩海;童玉燕【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assessing the short term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liver cancer. Methods Archives of 43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liver cancer(56 lesion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laboratory test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Findings and detection of residual tumor in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were studied. Results Of the 56 lesions on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47 lesions did not show enhancement, 9 lesions showed marginal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at arterial phase but absent enhancemen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56 lesions on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49 lesions did not show enhancement, 7 lesions showed marginal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at arterial phase and absent enhancement in the central par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hort term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liver cancer(P = 0. 788),and the agreement of those between the two modalities was good(K = 0. 635,P<0. 001). 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has almost equivalent to that of contrast-enhanced CT in evaluating the short term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liver cancer.%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43例(56个病灶)的近期随访资料,包括病灶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等,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所见及对肿瘤灭活程度的判断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显示56个病灶中47个造影灌注各期均无增强,9个病灶边缘少部分组织在动脉期不规则增强,内部大部分组织在各期均无增强;增强CT显示56个病灶中49个造影灌注各期均无增强,7个病灶边缘少部分组织在动脉期不规则增强,内部大部分组织在各期均无增强.超声造影与增强CT 对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灭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对灭活效果的判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635,P<0.00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准确检查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的肿瘤灭活范围和发现残留病灶,具有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的相似效果.【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30【总页数】3页(P3160-3161,封2)【关键词】肝肿瘤;肿瘤转移;导管消融术;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作者】刘光清;张建辉;关莹;郑恩海;童玉燕【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570102【正文语种】中文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肿瘤被完全灭活。
·179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通讯作者】朱 楠Imaging A ssessment in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月 第22卷 第1期 总第171期术后高密度碘油放射状伪影、局部炎症反应仍会影响增强CT判断术后早期病灶活性[9]。
肝癌RFA消融后周边肝组织炎性反应或凝固性坏死可表现为环状薄层强化,可通过动态观察随访与肿瘤残存或复发鉴别。
因此,术后一个月内的增强CT评价残留或复发可能是不准确的。
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能克服增强CT的不足,定量分析病灶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参数包括肝脏灌注(hepatic perfusion,HP)、动脉灌注(arterial perfusion,AP)、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肝脏灌注指数( 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等,可用以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活性[10-11]。
薛永明等[10]应用CT灌注成像发现TACE 术后碘油稀疏区域高肝动脉灌注,肿瘤残留组织与正常组织术后8d灌注参数比较,正常肝组织HPI、HAP低于残留组织(P<0.05),提示其能有效判断术后残余病灶。
Yue X等[11]对26只RFA术后的肿瘤兔行CT灌注,发现存活肿瘤主要为Ⅱ型和Ⅲ型强化曲线,活肿瘤的HPI值更高(P<0.05)。
CTP图像噪声和兴趣区选择会影响周边区域残留或复发的准确性,且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增强CT更高。
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可去除碘油硬化伪影,绘制能谱曲线与碘基图,定量分析TACE联合RFA术后瘤体内碘含量,评价病灶活性[12]。
胡莹等[12]发现能谱CT预测TACE术后残留病灶的灵敏度(94.87%)、特异度(94.06%)、阳性预测值(86.05%)和阴性预测值(97.94%),残留组患者碘浓度差异明显高于无残留组(P<0.01)。
・844・±堡匪望丛壁垄查!!!!至!!旦箜!!鲞筮!!塑堡堕堕』旦12111鲤鱼!!兰!堡:堡!!璺!!!!!!!!!!!:!!!型!:!!肝癌射频消融技术及疗效评价方法王悦华刘家峰李非李昂刘强刘东斌刘殿刚【摘要】目的总结肝癌射频消融(RFA)的临床经验并探讨评价RFA疗效的方法。
方法对49例肝癌病人进行了统一方案的RFA治疗,其中男43例,女6例;年龄39~72岁,平均(56.4±9.3)岁。
肿瘤直径1.5~10cm,其中≤3cm16例,3.1~5em15例,>5cm18例。
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41例,B级8例。
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4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
采用RITA射频消融肿瘤治疗系统(RF-1500)行RFA。
在RFA后3~4周常规行CT及TACE,以评价肝癌RFA的效果及巩固疗效。
结果全部病例RFA术后恢复顺利,总体1、2、3年生存率为77.5%、56.5%和44.o%,肝癌RFA后3~4周,AFP阳性(≥25Pg/L)者转阴率62.9%(22/35)。
改进的肝癌RFA方法可对直径5cm以下的肿瘤进行比较彻底的消融,≤5cm者1、2、3年生存率为100%,79.6%和61.9%。
将肝癌消融近期疗效分为3个级别,RFA术后获得根治性消融(19例)、亚根治消融(9例)、姑息性消融(21例)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0.0%和24.3%。
结论肝癌RFA相当于从机能上切除了肿瘤,肝癌消融近期疗效三级分类法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RFA的效果,以指导辅助治疗的选择。
【关键词】癌,肝细胞f射频消融(RFA)}生存率;治疗效果TechniquesofradiofrequencyablationfornnresectableprimarylivercancerandoutcomeevaluationWANGYue-hua,LlUna—feng,LlFei,eta1.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iink100053,P.R.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xperienceintreatmentofunresectableprimarylivercancer(PLC)with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andevaluatetheoutcome.MethodsOverfl3-yearperiod。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影像表现简介:肝细胞肝癌(HCC)最好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切除,但是晚期肝硬化患者或多中心病灶的患者不能手术。
当前有多种微创手术方法可以作为小肝癌的替代治疗方式,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局部消融技术,例如瘤内直接注射无水酒精或热盐水,以及热消融技术,例如冷冻手术,微波消融,间质激光光凝和射频消融(RF)。
现在研究显示RF消融比无水酒精注射肿瘤完全坏死率更高,治疗次数更少,因而更有前景。
精确的影像评估对评价肿瘤是否治疗完全,有无残留,边缘有无复发,是否合并并发症非常重要。
RF消融通过影像(通常是US)引导,在瘤体内直接插入电极针来实施。
治疗完全后彩色超声在瘤内不能发现血流,增强CT或MR病灶无强化。
治疗不完全有残留则在超声,CT或MR上可以发现富血供的病灶。
本文对肝癌射频消融的相关影像表现做一简单回顾,并探讨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
超声灰阶超声是最常用的引导手段,但是对于评价治疗是否完全,有无肿瘤复发或残留没有价值。
因为消融后肿瘤在灰阶超声上回声信号多种多样,大小和形状与肿瘤是否坏死没有相关性(图1)。
图1、45岁HCC患者射频消融后18小时灰阶超声显示肿瘤回声混杂(箭),无法区别肿瘤残留或坏死。
虽然有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评价肿瘤射频消融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帮助,但是不管彩色多普勒还是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残留肿瘤内的微血管都不敏感,因而不能满意的评价治疗效果。
近年来,多普勒超声可以采用血池微泡对比剂来提高对HCC活性肿瘤的血供检测。
多项研究显示对比增强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检测HCC或肝转移癌射频消融后残留或肿瘤复发(图2,3)。
图2、48岁男性HCC患者射频治疗成功。
a、动脉期增强CT显示肝VI段1.7cm肝癌部分有对比增强(箭)。
b、RF治疗后一小时复查显示卵圆形无强化低密度消融区(箭),提示肿瘤完全坏死。
c、对比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无血流,符合肿瘤完全坏死。
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和规律。
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某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在射频消融治疗前2天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病灶。
结果治疗前病灶部位的ADC值最小,其次是过渡部位,正常部位的ADC值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部位ADC值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渡和病灶部位治疗前后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部位治疗前后ADC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磁共振检查不仅仅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质疑,同时,也可以作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在发病初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表现出肝区肿块、腹膜刺激征,晚期会出现肝内外转移和并发症[1]。
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为了更好的评价其治疗效果就应该对更好的治疗前后指标或者是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2]。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某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和规律,结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某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均进行活检穿刺,且治疗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有43例患者为男性,有11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