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30
修订于2013年8月1日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规范
1.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医生应在医疗目标单上注明血压、心率
控制范围,如未按上述要求注明的,要督促医生将上述要求注明。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尤其是收缩血管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尽量从中心静脉滴注,未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且需长期使用者暂先选择粗大浅静脉,与管床医生沟通即刻行置管术,家属拒绝签字置管者告知药物外渗的可能性及危害性,并签字确认。
3.标签清楚明确,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不要与中心静脉
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通路。
血管活性药在中心静脉导管三腔中的“Proximal”腔输入。
4.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
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度。
6.须使用微量注射泵,液体将要用完时提前配好续接液体,便于更
换,更换速度要快,特殊药物可行双泵更换,尽量减少间断时间,换药后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7.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加强输注部位的观察,发现有外渗、堵
塞、静脉炎等要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药物外渗。
立即启动药物外渗应急预案。
8.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应该逐渐减量,不可骤然停用。
9.使用硝普钠时应注意避光,现配现用,使用期限不超过6小时
10.严格床头交接班。
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
1.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并且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服用。
2. 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使用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悸、皮疹等),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就医求助。
4. 长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药物合理性和疗效。
5. 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的患者,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之前应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6. 患有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7. 避免饮用大量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因为这些饮料可能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8.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重要方面,包括减低盐分摄入量、限制饮酒、戒烟、适量运动等。
这些措施对于降低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9. 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使用其他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10.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情绪波动,有助于血管活性药物的有效治疗效果。
九、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指引【概念】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安全【护理目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疗效好,无发生渗漏、不良反应。
【护理指引】1.血管活性药物尽量由深静脉置管中注入。
外周静脉置管容易因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时使用血管活性药必须有单独通路,不能跟静脉输液一条通路,以免影响血管活性药物注入恒定速度。
3.使用多种活性药物时选择双腔或三腔深静脉置管。
4.各种药物做好识别标志,防止更换、调节速度时浑淆。
5.及时观察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血管收缩药1)肾上腺素用药后应有专门护理人员陪在旁边,观察血压、脉搏、患者面色及情绪。
2)多巴胺注入速度宜从慢速开始逐渐增加,尽量使用稀释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头痛等不良反应。
在静滴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并监测血压及尿量。
在外周静脉使用中及时观察有无外渗,若发现水肿等可疑情况时应局部热敷或用酚妥拉明对抗。
3)去甲肾上腺素严格控制滴数,尿量<25ml/h时,须向医生报告。
外周静脉使用局部出现水肿、皮肤苍白,可立即热敷或用酚妥拉明对抗。
4)多巴酚丁胺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及心率,血压明显波动或心率过快应减慢滴熟,必要时报告医生。
与缩宫素合用可导致血压升高。
5)阿拉明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率。
血管扩张药1)硝普钠严格控制滴速,避光使用,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末梢循环及药物反应等。
现配现用,4-6小时更换,药物变色不可使用;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静滴,局部使用75%乙醇湿敷或湿热敷。
2)硝酸甘油平卧位时使用,并告知患者会出现搏动性头痛及颈面部皮肤潮红;避光使用;用药过程中准确测量血压、脉搏。
【护理评价】1.控制滴速准确,及时准确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尿量。
2.用药后无发生渗漏及不良反应。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常规目的指导护士规范使用特殊药物,保证输液安全;范围适用于使用经微量泵静脉泵入的特殊药物时,包括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胰岛素、其他类药物等等。
1.护理常规1.1 使用特殊药物时科室应组织护士学习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注意评估该药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方法及其质量,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1.2 严格根据医生的医嘱配置特殊药物,配置时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抢救中使用时应大声复述一遍医生的口头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配置,抢救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1.3 使用中配置好药物后,在条码标签上,双人核对签名,药物配置好后 24h 内有效,超过 24h 应丢弃或更换。
1.4 使用特殊药物时,必须悬挂“高危药物”标识,15分钟巡视一次后每小时且每班巡视三次;1.4 血管活性药物建议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紧急情况下可选择外周大静脉输注。
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禁止外周注射,防止药物外渗,使用微量泵恒速注射。
1.5 血管活性药物尽量使用独立输液通路,禁止从该通路推注其他药物,剂量按公斤体重方式换算,严格控制药物最大剂量:如多巴胺 20ug/kg ·min、去甲肾上腺 1.5ug/kg ·min、肾上腺素 0.2~0.5 ug/kg ·min。
1.6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时,必须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交替更换,更换时先打开另一注射泵,再关闭已经应用完毕的微量静脉注射泵;其他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大时,也应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如使用多巴胺>10ug/kg ·min 时使用。
1.7 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通过三通从同一种静脉输入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微量泵速度过慢< 1 mL/ h 时,极易引起静脉回血及阻塞,需与医生沟通使用生理盐水微泵冲管,总速度>10mL/ h 。
1.8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后应测量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用药初期设置 5~15min 监测一次(应用硝普钠时5min 测量血压一次)并及时记录,待血压稳定后宜每 1h 记录 1 次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尿量、药物不良反应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并记录。
1、急诊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哪些:
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尼莫地平、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又叫阿拉明)、酚妥拉明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见三基书)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
的滴速。
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
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定及其他静脉补液在
同一条静脉管路。
5、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6、加强对输注部位的观察,避免药液渗漏至血管外。
8、硝酸甘油 1ml:5mg
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副作用:头痛、体位性低血压、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
注意事项: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在直立位时可发生严重低血压,慎用于血容量不足或收缩压低者;如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药。
大剂量引起剧烈头痛。
、多巴胺 2ml:20mg
作用:创伤、充血性心衰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
副作用: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应用药物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须进行血压、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硝普钠50mg
或主动脉缩窄时。
禁用本品。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原则
血管活性药物指的是能扩张或者收缩血管的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调节血管张力、调节心输出量等作用。
血管活性药物是一类能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状态,改善患者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的药物,多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使用时需要注意严防外渗、不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遵医嘱用药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血压比较低的患者,一时间内难以补充血容量,可以先选择血管收缩剂来提高血压之后保证重要的脏器供血。
无论出现何种类型的休克,都是首先要补充血容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休克。
服用药物期间一定要及时纠正酸中毒,因为一切活性血管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均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比较准确的根据公斤体重与输注速度计算用量:药效和用量呈强线性相关。
短期应用,使用最小有效量(如感染性休克,MAP 目标为65 mmHg;更大剂量不改善预后,反而增加副作用)。
使血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要从小剂量小浓度开始,同时密切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持续动态监测血压等情况。
严防血压药液外渗,必要时可以应用中心静脉输注;发现局部红肿疼痛等情况时及
时更换血输注的血管,必要时局部给予普鲁卡因封闭,防止局部坏死。
停止时应该逐步减慢停止,严防突然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应用时注意浓度和速度,为了安全最好应用微量泵泵入,这样更安全,更准确。
血管活性类药物对血管有舒缩作用,不遵医嘱使用可能会造成低血压或高血压,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所以建议遵医嘱用药,避免加重病情;因为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很小剂量的调整也有可能造成血压、心率发生变化,所以切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
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物是指能够影响血管收缩和扩张的药物。
这类药物广泛用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首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具有不同的机制和药效,因此使用前应该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等相关信息。
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用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乏力、低血压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调整用药方案或及时处理。
此外,一些血管活性药物还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与降压药、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使用这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另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要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
用药时间、剂量和频次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血管活性药物需要持续使用以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对治疗的干扰。
另外,坚持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用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格外谨慎。
这些人群的身体状况可能与一般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总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要注意事项是多方面的,包括遵循医生的指导、关注药物的副作用、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等。
只有在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风险的基础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规范
修订于2021年8月1日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规范
1.遵医嘱采用血管活性药,医生应当在医疗目标单上标明血压、心率
控制范围,如未按上述要求注明的,要督促医生将上述要求注明。
2.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尤其就是膨胀血管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尽量从中心静脉滴注,未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且需长期使用者暂先选择粗大浅静脉,与
管床医生沟通即刻行置管术,家属拒绝签字置管者告知药物外渗的可能性及危害性,并签
字确认。
3.标签确切明晰,使用专用通路输出血管活性药,不要与中心静脉
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通路。
血管活性药在中心静脉导管三腔中的“proximal”腔输入。
4.变小血管药和倍增血管药应在相同管路输出。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
管活性药物的静脉滴注速度。
6.须使用微量注射泵,液体将要用完时提前配好续接液体,便于更
换,更改速度必须慢,特定药物可取双泵更改,尽量减少间断时间,换药后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7.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加强输注部位的观察,发现有外渗、堵
纳、静脉炎等必须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药物外渗。
立即启动药物外渗应急预案。
8.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应该逐渐减量,不可骤然停用。
9.采用硝普钠时应特别注意贮藏,现睿现用,采用期限不少于6小时
10.严格床头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