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开穴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子午流注定时开穴术数原理子午流注穴法是体现了少而精的中医治疗特点,它不需要需求遍布人体的那么多穴位,只需要专注于四肢末端的五输穴就能达到以简驭繁,以一驭万的功效。
但是由于古人传承隐秘,子午流注法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已经是一个完备的技法,但是对于其根源原理却语焉不详,例如纳支纳甲开穴如何定出来的,而且有了纳支开穴,还有纳甲开穴,更有灵龟八法开穴,三种方式怎么原理何在?这些东西历来都没讲清楚。
我们先来探讨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是如何定出来的,其依据的是什么原理。
子午流注本出自内经,经云“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
是谓五变,以主五。
曰∶诸原安合,以致五?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此些文字就是论述流注五输穴的,脏腑各有井荣俞经合,六阳腑外加原穴为六,故而云六六三十六,不少后世医者俱认为流注法出自元代,素难不载,实乃井蛙之见,其实读懂内经就会知道其大量的论述刺法补泻都是针对五输穴来讲的,对于五输穴的规律运用就是子午流注法的内容。
《素问·方盛衰论》里的一句话“奇恒之势乃六十首”。
其上文云:“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 下文则有“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等语。
所谓“五中”即《素问》“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其中还有一个中五未明言,合之即五中,即五行。
因此“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就是推算阴阳五行。
阴阳指三阴三阳,即十二地支,五行即天干五行,因此干支相合成六十甲子即成“奇恒之势”,“乃六十首”。
但是由于“六十首”一词在《黄帝内经》中仅此一见,所以唐代王冰作出了“奇恒之势乃六十首,今世不传”的论断,故而后人皆不知何意。
中医精华——子午流注开穴家家有医,人人自安,存乐堂跟您聊点靠谱的中医知识。
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的。
实践告诉我,这个子午流注既简单易懂又有奇效。
阴阳五行干支八卦河图洛书是中医的根本,脏腑经络,奇经八脉是中医的基础,针灸推拿,中药祝由是中医的工具,子午流注,五运六气是中医的层次,导引吐纳,饮食起居是中医的境界,未病先防,天人合一是中医的理想。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男先左,女先右,点刺放血,扎针,点揉,灸疗,贴穴均可,五行药豆贴,五行对五脏,五运六气辨脏腑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开穴为调理起到引领,加强的作用!农历十二月初六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干支己亥年丙子月壬寅日24节气冬至(12月22日)小寒(1月6日)月禁:除日,忌男日禁:肾胸卯时(5:00----7:00)时禁:面纳甲法:然谷纳子法:子穴二间、母穴太渊、本穴商阳、原穴合谷灵龟八法:列缺照海飞腾八法:申脉列缺穴定位:【类属】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功用】祛风散邪,通调任脉。
【穴解】本穴归于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具有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咳嗽、气喘等。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可通调与之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脉气,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之功,主治项强、偏正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
如《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本穴具有祛风通络、化痰定痫之功,主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惊痫等。
本穴通于任脉,任脉循行阴部,故本穴有清热祛湿,利尿止痛之功,用以治疗溺血、小便热等。
辰时(7:00----9:00)时禁:头纳甲法:侠溪纳子法:子穴历兑、母穴曲池、本穴三里、原穴冲阳灵龟八法:外关足临泣飞腾八法:公孙照海穴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午流注纳⼦法的6种开⽳法⼦午流注“纳⼦法”是⽤时⽀顺序来表⽰⽓⾎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进⾏针灸的⼀种⽅法。
⼀般书中介绍以“补母泄⼦法”为多,开⽳⽐较机械,不能灵活地、辨证地运⽤于临床,致使“纳⼦法”的推⼴和应⽤受到限制。
今将笔者临床应⽤“纳⼦法”的六种开⽳变化⽅法,通过病例介绍于后。
⼀、本经补母泻⼦法张某,男,49岁,1983年6⽉17⽇诊。
患者头痛、⽛龈肿痛五⽇。
五⽇前,左侧⽛痛、头痛,继则⽛龈肿胀,⾃服四环素、去痛⽚三天未效。
刻诊:⽛龈肿胀,⼝臭过重,⾆红、苔黄厚,脉实微数。
询知发病前数⽇,经常⼝⼲,喜饮凉⽔,⼤便2~3 ⽇⼀⾏,尿黄,胸闷不舒,夜多恶梦,纳可。
此属阳明实⽕上炎,拟⽅泻⽕清热。
取合⾕、内庭、⼆间、下关、颊车、迎⾹连针⼆天,针时痛减,移时⼜发。
第三⽇加委中迎刺,疼痛好转,⽛龈肿胀略减,但夜间仍痛。
第四⽇,患者于上午8时许来诊,先点刺厉兑、⼆间各出⾎⼗余滴,再迎刺委中、内庭、颊车,留针10分钟,疼痛⼤减,留针⾄20分钟痛⽌出针。
此后未见再发。
按:本例诸症显属阳明实⽕上炎,法当泻⽕清热。
每次均以阳明经⽳为主。
但前三次效⽽不著,皆因泻之不⾜,刺不逢时。
后改在⾠时(编者:胃经值⽇)以放⾎之法,⼤泻⼿⾜阳明之⼦⽳厉兑、⼆间,迎⽽夺之则痛⽌肿退⽽愈。
⼆、它经补母泻⼦法朱某,男,21岁,1986年6⽉11⽇诊。
患者头痛,恶寒发热,咳嗽七天。
他医先后取少商、曲池、尺泽、丰隆等⽳,连针四天未愈。
刻诊:咳吐黄痰,痰出不爽,头痛,咽红⼝⼲,咳时胸痛,夜寐不实,纳减,体温38.4℃,⾆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乃风寒化热,痰热蕴肺,拟⽅清热化痰。
治法:下午6点40分为⾣(编者:肾经值⽇,肺⾦之⼦)时,取太溪(编者:值⽇经原⽳,⼦经原⽳)、尺泽(编者:本经⼦⽳)(点刺出⾎)、膻中。
在留针20分钟中患者感喉咙有清凉感,胸痛⼤减,咯痰易出。
次晨热退,咳减,纳增。
苔脉渐趋正常,诸症皆轻。
仅针⼀次,第三⽇即告痊愈。
子午流注开穴图内关公孙胃心胸,外关临泣耳目求,列照能治肺膈喉,后溪申脉肩背留。
补母泻子歌诀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母,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阳干宜纳阳之腑,脏配阴干理自当。
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井荥俞(yu)原经合歌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天干地支纳阴阳五行歌诀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辰戌丑未旺四季,戊己中央皆属土。
子午流注纳甲较适宜新发疾病,如逢时取穴曲池泻外感发热;子午流注纳子法较适宜慢性病定时开穴,如心脏病所致的心悸,均可在午时针神门;灵龟八法较适于各类痛证。
甲子日...子:内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列支沟#巳:外商丘午:后阳溪#未:照尺泽申:外委中#酉:申中冲戌:临窍阴亥:照中封#乙丑日...子:照前谷寅:申陷谷丘墟卯:临间使# 辰:照阳溪巳:公经渠# 午:临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外大敦戌:申阳谷# 亥:照少府丙寅日...子:照足三里# 丑:照太白太冲寅:外天井# 卯:申经渠辰:内昆仑# 巳:公阴谷午:公临泣# 未:临劳宫申:照少泽酉:列灵道# 戌:后内庭亥:申阴陵泉#丁卯日...子:外三间腕骨丑:申曲泽# 寅:照昆仑辰:公阳陵泉巳:临太冲#午:照中渚未:公少冲申:临解溪#酉:申大都戌:照曲池#亥:外太渊神门戊辰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列大陵午:临厉兑未:后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亥:内涌泉#己巳日...子:照阳辅#丑:外行间#寅:申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外支沟巳:公隐白午:临阳溪# 未:照鱼际申:公委中# 酉:临太溪太白戌:申窍阴# 亥:照中封庚午日...子:照前谷# 丑:外少海寅:申陷谷丘墟# 卯:临间使辰:照商阳巳:列经渠# 午:临通谷未:照太溪# 申:照临泣合谷酉:外大敦# 戌:申阳谷亥:内少府#辛未日...子:申足三里丑:临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公少商辰:临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未:外太冲太渊申:申少泽#酉:照灵道戌:外内庭#亥:公阴陵泉壬申日...子:后三间腕骨# 丑:照曲泽寅:外至阴卯:申然谷#辰:临侠溪巳:照太冲#午:公后溪京骨阳池未:临少冲#申:照解溪酉:照大都#戌:外曲池亥:申太渊神门#癸酉日...子:申关冲丑:照复溜#寅:照侠溪#卯:公曲泉#辰:临后溪#巳:照大陵#午:公厉兑#未:外商丘#申:申二间#酉:照尺泽#戌:外束骨冲阳# 亥:申涌泉甲戌日...子:照阳辅#丑:列行间寅:后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商丘午:申阳溪#未:内尺泽申:公委中#酉:临中冲戌:后窍阴亥:照中封#乙亥日...子:照前谷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卯:申间使#辰:照阳溪巳:外经渠#午:申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公大敦戌:临阳谷# 亥:照少府丙子日...子:申足三里# 丑:临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列经渠辰:后昆仑# 巳:照阴谷午:照临泣# 未:外劳宫申:申少泽酉:内灵道# 戌:公内庭亥:列阴陵泉#丁丑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外曲泽# 寅:申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公太冲# 午:临中渚未:照少冲申:公解溪# 酉:外大都戌:申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寅日...子:外关冲#丑:申复溜寅:临侠溪#卯:照曲泉辰:列后溪#巳:后大陵午:照厉兑未:照商丘#申:外二间酉:申尺泽#戌:内束骨冲阳亥:公涌泉#己卯日...子:公阳辅#丑:临行间#寅:照小海卯:公神门太溪大陵# 辰:临支沟巳:申隐白午:照阳溪#未:外鱼际申:申委中#酉:照太溪太白戌:照窍阴#亥:公中封庚辰日...子:内前谷# 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 卯:后间使辰:照商阳巳:外经渠# 午:后通谷未:照太溪# 申:内临泣合谷酉:公大敦# 戌:临阳谷亥:照少府#辛巳日...子:临足三里丑:申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外少商辰:申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 未:公太冲太渊申:临少泽# 酉:照灵道戌:公内庭# 亥:外阴陵泉壬午日...子:照三间腕骨# 丑:外曲泽寅:申至阴卯:内然谷#辰:照侠溪巳:列太冲#午:临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列解溪酉:外大都#戌:申曲池亥:内太渊神门#癸未日...子:照关冲丑:公复溜#寅:外侠溪#卯:申曲泉#辰:照后溪#巳:外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公尺泽#戌:临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申日...子:申阳辅#丑:内行间寅:公小海#卯:临神门太溪大陵辰:照支沟# 巳:照商丘午:列阳溪# 未:后尺泽申:照委中# 酉:外中冲戌:公窍阴亥:临中封#乙酉日...子:临前谷丑:照少海# 寅:公陷谷丘墟卯:外间使# 辰:申阳溪巳:照经渠# 午:外委中未:申太溪申:临液门酉:照大敦戌:公阳谷# 亥:临少府丙戌日...子:临足三里# 丑:后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外经渠辰:申昆仑# 巳:内阴谷午:内临泣# 未:公劳宫申:临少泽酉:照灵道# 戌:列内庭亥:外阴陵泉#丁亥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公曲泽# 寅:临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外太冲# 午:申中渚未:照少冲申:外解溪# 酉:公大都戌:临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子日...子:照关冲# 丑:列复溜寅:外侠溪# 卯:申曲泉辰:内后溪# 巳:公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酉:列尺泽#戌:后束骨冲阳亥:照涌泉#己丑日...子:照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公支沟巳:外隐白午:申阳溪#未:照鱼际申:外委中#酉:申太溪太白戌:临窍阴#亥:照中封庚寅日...子:公前谷#丑:临少海寅:照陷谷丘墟# 卯:照间使辰:外商阳巳:申经渠#午:照通谷未:外太溪#申:公临泣合谷酉:临大敦#亥:列少府#辛卯日...子:照足三里丑:照太白太冲# 寅:公天井卯:临少商辰:照昆仑#巳:公然谷午:外临泣#未:申太冲太渊申:照少泽#酉:外灵道戌:申内庭#亥:临阴陵泉壬辰日...子:内三间腕骨# 丑:公曲泽寅:临至阴卯:照然谷#辰:照侠溪巳:外太冲#午:后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外解溪酉:公大都#戌:临曲池亥:照太渊神门#癸巳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公大陵#午:临厉兑#未:申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午日...子:内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列支沟#巳:外商丘午:后阳溪#未:照尺泽申:外委中#酉:申中冲戌:临窍阴亥:照中封#乙未日...子:照前谷丑:外少海# 寅:申陷谷丘墟卯:临间使# 辰:照阳溪巳:公经渠# 午:临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外大敦戌:申阳谷# 亥:照少府丙申日...子:外足三里# 丑:公太白太冲寅:临天井# 卯:照经渠辰:列昆仑# 巳:后阴谷午:后临泣# 未:照劳宫申:外少泽酉:申灵道# 戌:内内庭亥:照阴陵泉#丁酉日...子:临三间腕骨丑:照曲泽#寅:公昆仑卯:临然谷#辰:申阳陵泉巳:照太冲#午:外中渚未:申少冲申:照解溪#酉:照大都戌:公曲池#亥:临太渊神门戊戌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列大陵午:临厉兑未:后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亥:内涌泉#己亥日...子:照阳辅#丑:外行间#寅:申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隐白午:临阳溪# 未:照鱼际申:公委中# 酉:临太溪太白戌:申窍阴# 亥:照中封庚子日...子:照前谷# 丑:外少海寅:申陷谷丘墟# 卯:临间使辰:照商阳巳:列经渠# 午:临通谷未:照太溪# 申:照临泣合谷酉:外大敦# 戌:申阳谷亥:内少府#辛丑日...子:申足三里丑:临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公少商辰:临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未:外太冲太渊申:申少泽#酉:照灵道戌:外内庭#亥:公阴陵泉壬寅日...子:公三间腕骨# 丑:临曲泽寅:照至阴卯:列然谷#辰:外侠溪巳:申太冲#午:照后溪京骨阳池未:外少冲#申:申解溪酉:临大都#戌:照曲池亥:列太渊神门#癸卯日...子:公关冲丑:临复溜#寅:申侠溪#卯:照曲泉#辰:外后溪#巳:申大陵#午:照厉兑#未:照商丘#申:公二间#酉:临尺泽#戌:照束骨冲阳# 亥:公涌泉甲辰日...子:照阳辅#丑:列行间寅:后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商丘午:申阳溪#未:内尺泽申:公委中#酉:临中冲戌:后窍阴亥:照中封#乙巳日...子:照前谷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卯:申间使#辰:照阳溪巳:外经渠#午:申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公大敦戌:临阳谷# 亥:照少府丙午日...子:申足三里# 丑:临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列经渠辰:后昆仑# 巳:照阴谷午:照临泣# 未:外劳宫申:申少泽酉:内灵道# 戌:公内庭亥:列阴陵泉#丁未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外曲泽# 寅:申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公太冲# 午:临中渚未:照少冲申:公解溪# 酉:外大都戌:申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申日...子:临关冲#丑:照复溜寅:照侠溪#卯:外曲泉辰:申后溪#巳:内大陵午:外厉兑未:公商丘#申:临二间酉:照尺泽#戌:列束骨冲阳亥:后涌泉#己酉日...子:申阳辅#丑:照行间#寅:外小海卯:申神门太溪大陵# 辰:照支沟巳:照隐白午:公阳溪#未:临鱼际申:照委中#酉:公太溪太白戌:外窍阴#亥:申中封庚戌日...子:内前谷# 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 卯:后间使辰:照商阳巳:外经渠# 午:后通谷未:照太溪# 申:内临泣合谷酉:公大敦# 戌:临阳谷亥:照少府#辛亥日...子:临足三里丑:申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外少商辰:申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 未:公太冲太渊申:临少泽# 酉:照灵道戌:公内庭# 亥:外阴陵泉壬子日...子:照三间腕骨# 丑:外曲泽寅:申至阴卯:内然谷#辰:照侠溪巳:列太冲#午:临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列解溪酉:外大都#戌:申曲池亥:内太渊神门#癸丑日...子:照关冲丑:公复溜#寅:外侠溪#卯:申曲泉#辰:照后溪#巳:外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公尺泽#戌:临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寅日...子:列阳辅#丑:后行间寅:照小海#卯:外神门太溪大陵辰:申支沟# 巳:临商丘午:内阳溪# 未:公尺泽申:临委中# 酉:照中冲戌:照窍阴亥:外中封#乙卯日...子:外前谷丑:申少海# 寅:照陷谷丘墟卯:照间使# 辰:公阳溪巳:临经渠# 午:照委中未:公太溪申:外液门酉:申大敦戌:照阳谷# 亥:外少府丙辰日...子:临足三里# 丑:后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外经渠辰:申昆仑# 巳:内阴谷午:内临泣# 未:公劳宫申:临少泽酉:照灵道# 戌:列内庭亥:外阴陵泉#丁巳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公曲泽# 寅:临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外太冲# 午:申中渚未:照少冲申:外解溪# 酉:公大都戌:临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午日...子:照关冲# 丑:列复溜寅:外侠溪# 卯:申曲泉辰:列后溪# 巳:公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列尺泽#戌:后束骨冲阳亥:照涌泉#己未日...子:照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公支沟巳:外隐白午:申阳溪#未:照鱼际申:外委中#酉:申太溪太白戌:临窍阴#亥:照中封庚申日...子:后前谷#丑:照少海寅:外陷谷丘墟# 卯:公间使辰:临商阳巳:照经渠#午:公通谷未:临太溪#申:后临泣合谷酉:照大敦#戌:外阳谷亥:申少府#辛酉日...子:公足三里丑:外太白太冲# 寅:申天井卯:照少商辰:外昆仑#巳:申然谷午:临临泣#未:照太冲太渊申:公少泽#酉:临灵道戌:照内庭#亥:照阴陵泉壬戌日...子:内三间腕骨# 丑:公曲泽寅:临至阴卯:照然谷#辰:照侠溪巳:外太冲#午:后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外解溪酉:公大都#戌:临曲池亥:照太渊神门#癸亥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 寅:公侠溪# 卯:临曲泉# 辰:照后溪# 巳:公大陵# 午:临厉兑# 未:申商丘# 申:照二间# 酉:外尺泽# 戌:申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完)。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是一种经外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就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
时也具有较好的针刺效果和疗效。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是通过独特的经外治疗方法,利用
杵针刺入特定的穴位,使其产生拔河性刺激,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此方法有助于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增强组织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杵针可以通过对
特定穴位的刺激,调节患者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评分,提高其情绪状态。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
脑卒中患者常伴
随认知功能下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通过改善脑血液
供应,促进脑细胞代谢,提高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认知
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性的研究,以验证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还需要进一步研
究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伴随着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延长恢复时间。
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是一种将杵针插入到相应穴位,搭配特定的揉、摩、压等技法,配合子午流注法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打通经脉,化瘀生新,使得气血得到流通,从而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前人研究认为,该方法能够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血压稳定性,促进大脑的氧气供应,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许多研究表明,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于脑卒中抑郁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由张卫涛等人进行的研究发现,采用该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抑郁症状的缓解有明显的功效。
在该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0名患者,治疗组采用了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每日一次,连续4周。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抑郁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采用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项由唐云红等人进行的临床对照研究表明,采用该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也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当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只会引起轻微的不适感,而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不会导致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于脑卒中抑郁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
但是,当前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限制,例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后续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究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子午流注开穴法:十二经络流注时间凌晨3:00——5:00 (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容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者,应该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并且宜吃补肺饮食。
如:燕窝、银耳等。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应最强烈。
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早上5: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
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
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于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除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早上7: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早上: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巳时》气血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
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也要很小心。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子午流注开穴法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子午是指时间而言,它是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子为夜半,午为日中,是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是古代人们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如以一年为例,子是十一月,午为五月,冬至在十一月,夏至在五月(农历);以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再以一天言之,子为夜半的23—1点,午时为日中的11—13点,可见子午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与界线。
流注二字,流是指水流,注指注输,在这里是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做水流,以井、荥、输(原)、经、合来比喻,指出水之发出为井,渐成为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入出于泽海,用来表示脉管炎气的流注过程。
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
可见子午流注是在“人与自然”的理论指导下,逐渐演变所创立起来的,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针刺取穴法。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
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时间时辰经络 / 脏腑23:00 - 1:00 子时胆1:00 - 3:00 丑时肝3:00 - 5:00 寅时肺5:00 - 7:00 卯时大肠7:00 - 9:00 辰时胃9:00 - 11:00 巳时脾11:00 - 13:00 午时心13:00 - 15:00 未时小肠15:00 - 17:00 申时膀胱17:00 - 19:00 酉时肾19:00 - 21:00 戌时心包21:00 - 23:00 亥时叁焦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开穴法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开穴法关于其何为灵龟八法开穴法及其组成,现不妨分述如下:灵龟:龟的一种称呼,其说法有二:1、人言其为九龟,我不知何为九龟,据查《尔雅·释鱼》中记载有十龟之说:“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为其第二位也。
2、民间传说,古有四灵之说,一曰龙、二曰凤、三曰龟、四曰麒麟,为其第三位也。
为何言其为灵龟,传说在大禹治水之时,有一神龟负文列与背,有数一至九,大禹据此文而治水功成也,故命其龟曰灵龟。
即有数一至九,又依何序而列,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而五居中,即为九宫”八法:其含义有二:1、指通于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详见下表)2、指八卦:关于其卦名及与自然界的关系见下表:关于八卦的卦象,为了记忆的方便,现将朱熹的《八卦取象歌》中关于八卦卦象的歌诀列于下“乾三联、坤六断、坎中满、离中虚、巽下断、震仰盂、艮复碗、兑上缺”关于八卦的其它内容,由于牵涉到八卦学说,故在此不言,详见它书。
所谓灵龟八法即根据奇经八脉气血运行的关系,将八脉八穴纳入八卦和九宫之中来开穴的一种针刺方法,与子午流注开穴及辅助开穴法的相同点是仍按日、按时来开穴,不同点是灵龟八法还按卦开穴。
1、灵龟八法配穴:(1)、八脉歌诀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身各有名后督前壬皆在内冲由毛际肾同行阳跷根外膀胱寻阴起跟前随少阴阳维只络诸阳脉何为阴经为络阴带脉维腰如束带不由常应日奇经(2)八法歌:坎一取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土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列表如下(3)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痛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同列缺壬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2 灵龟八法配穴法的计算:如前之所言,灵龟八法归属于子午流注学说,所以其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仍同于前。
丁亥日穴位按摩子午流注逐时开穴为了方便亲友们自我按摩养生和调理各种不适症状,本人计划整理出点穴按摩的时候每日诸时辰应该首先选取的穴位(根据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点穴方法:每个穴位顺时针揉压30-100下+逆时针揉压30-100下+垂直点按30-100下;不适合揉按的穴位可以用指甲切压30-100下。
其他注意事项请参阅本号的有关文章或视频。
)丁亥日(心经值日)逐时顺序选择的穴位如下:1.庚子时(丙戌日23点-丁亥日1点):三间穴、腕骨穴、照海穴、列缺穴、外关穴、足临泣穴;中渚穴(三焦经虚证);阳辅穴(胆经实证)。
2.辛丑时(1点-3点):公孙穴、内关穴、后溪穴、申脉穴;侠溪穴(胆经虚证);行间穴(肝经实证)。
3.壬寅时(3点-5点):昆仑穴、足临泣穴、外关穴、公孙穴、内关穴;曲泉穴(肝经虚证);尺泽穴(肺经实证)。
4.癸卯时(5点-7点):照海穴、列缺穴、申脉穴、后溪穴;太渊穴(肺经虚证);二间穴(大肠经实证)。
5.甲辰时(7点-9点):阳陵泉穴、照海穴(男)、列缺穴(男)、内关穴、公孙穴;曲池穴(大肠经虚证);厉兑穴(胃经实证)。
6.乙巳时(9点-11点):外关穴、足临泣穴、申脉穴、后溪穴;解溪穴(胃经虚证)、商丘穴(脾经实证)。
7.丙午时(11点-13点):中渚穴、足临泣穴、外关穴、内关穴、公孙穴;大都穴(脾经虚证)、神门穴(心经实证)。
8.丁未时(13点-15点):少冲穴、照海穴、列缺穴、内关穴(女)、公孙穴(女);少冲穴(心经虚证)、小海穴(小肠经实证)。
9.戊申时(15点-17点):外关穴、足临泣穴;后溪穴(小肠经虚证)、束骨穴(膀胱经实证)。
10.己酉时(17点-19点):大都穴、公孙穴、内关穴、列缺穴、照海穴;至阴穴(膀胱经虚证);涌泉穴(肾经实证)。
11.庚戌时(19点-21点):足临泣穴、外关穴;复溜穴(肾经虚证);大陵穴(心包经实证)。
12.辛亥时(21点-23点):太渊穴、神门穴、照海穴、列缺穴、后溪穴、申脉穴;中冲穴(心包经虚证);天井穴(三焦经实证)。
中医针灸子午流注开穴法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午流注开穴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调理身体,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
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
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提要:人和一切生物都有生物节律,这是生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自然界的一种表现,把这种现象称为“天人合一”。
研究生物节律与医学关系有重要意义,它将深刻改变现代医学的面貌。
而中医理论早就十分重视生物节律与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中医用干支记时的“子午流注”方法,来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以及作为治疗用药指导上。
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叙述了这样观点:“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他同时叙述了六经病的生物节律现象:“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愈?……日中得病半夜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解也。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这样就为六经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子午流注”是根据《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基础的,一昼夜,漏水下百刻,气行五十周于身,并根据人体12条经脉流注程序,以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将脏腑配合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上成为“子午流注法”,提出按时取穴治疗。
“子午流注”取穴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天干为取穴方法的“纳甲法”,另一种是以地支为取穴方法的“纳支法”。
中医常用的多为“纳支法”。
在“纳支法”理论中,十二经气血流注顺序如下:①肺:寅时(凌晨3-5时)②大肠:卯时(凌晨5-7时)③胃:辰时(7-9时)④脾:巳时(9-11时)⑤心:午时(11-13时)⑥小肠:未时(13-15时)⑦膀胱:申时(15-17时)⑧肾:酉时(17-18时)⑨心包:戌(19-21时)⑩三焦:亥时(21-23时)(11)胆:子时(23-凌晨1时)(12)肝:丑时(凌晨1-3时)。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
子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
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
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
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
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
②合日互用。
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
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
子午流注合日互用的正确取穴法子午流注纳甲法中的合日互用取穴法,自明代至今,一直是一个困惑针灸领域中的久悬未决之谜,自古至今尚无有人明确阐明其中的规律。
实际上早在明代时期,针灸先贤早已阐明其中的真谛,只是后学之士没能进一步领悟而已。
20世纪50年代,针灸专家单玉堂老先生提出了“一、四、二、五、三、零”的反克取穴法,一直沿用至今。
此法虽然广泛被认为是一个突破,但仍被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不尽完善,尚有部分疵漏。
笔者就自己多年的研究,现将其有关合日互用规律与推定结果阐述如下:一.子午流注的合日互用规律合日互用取穴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规律。
(一)五门十变中的天干五合规律。
(二)时辰天干定经脉规律。
(三)经生经,穴生穴的规律。
(四)兄闭寻妹,妹闭寻兄的规律。
(五)子闭寻母,母闭寻子的规律。
(六)一四、二五、三一、四二、五三的规律。
二.合日互用的分析与推演子午流注的常规开穴是10天120个时辰中有60个时辰开穴,其余60个时辰无开穴。
运用天干五合的原理,可将开穴时辰推至推至85个。
合日互用推至96个时辰的说法不确切,因为气纳三焦或血乃心包的腧穴不得互用,否则违背了阳日行气、阴日行血的规律。
(一)合日互用的原理合日互用的应用原理是根据十天干相合的规律推演而出。
从推时法中可以得知,两个相合之日的时辰其天干地支是相同的。
因此,互用穴的产生,是将两个相合之日中的阳日阳时所开腧穴补入无开穴时辰的阴日阳时之中;反之,将两个相合之日中的阴日阴时所开腧穴补入无开穴时辰的阳日阴时之中。
(二)25个互用穴的产生根据合日互用的规律,将两个相合之日时辰中的开穴进行阴阳互补之后,就可产生25个互用腧穴。
1.常规日甲己二日的分析甲己二日互用穴表注:表中标有↑↓符号者,为互用标志。
从甲己两个常规日时辰表中可以看出:甲日甲子时中无开穴,可将己日甲子时的阳辅穴补入甲日甲子时中;己日乙丑时中无开穴,可将甲日乙丑时的行间穴补入己日乙丑时中;甲日丙寅时无开穴,可将己日丙寅时的小海穴补入甲日丙寅时中;己日丁卯时无开穴,可将甲日丁卯时的神门穴补入己日丁卯时中;甲日戊辰时无开穴,不得将己日戊辰时的支沟穴补入甲日的戊辰时中;己日甲戌时无开穴,可将甲日甲戌时的窍阴穴补入己日甲戌时中;甲日乙亥时无开穴,可将己日乙亥时的中封穴补入甲日乙亥时中。
子午流注纳甲法六十六穴开穴时辰表1. 六味地黄丸:复溜穴,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
功效相当于六味地黄丸。
2.知柏地黄丸:复溜+神门,泻南补北。
功效相当于知柏地黄丸,治肺阴虚火旺,盗汗。
3. 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4.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胆经的阳陵泉,其效如逍遥丸一样,更快捷。
治肝郁血虚,木克脾土。
5.朱砂安神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
心中发热烦燥,舌尖红。
常用此丸,会伤胃气,对身体有损害。
6.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7.安宫牛黄丸:壁虎爬行功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
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8.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
也治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慢性咽炎。
9. 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0. 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也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1.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子午流注开穴法:十二经络流注时间
凌晨3:00——5:00 (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容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者,应该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并且宜吃补肺饮食。
如:燕窝、银耳等。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应最强烈。
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早上5: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
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
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于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除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早上7: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早上: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巳时》气血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
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也要很小心。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气血不足,唇暗标志寒入脾经。
中午11:00——13:00(心经,适度午睡佳)午时一小息安神养精气《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称“手少阴心经”。
陈旺全提醒:很多人说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以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下午13:00——15:00(小肠经,肠胃要休息)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未时》血气流注于小肠,称为“手太阳小肠经”。
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未时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容易在体内累积。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如果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于小肠降火。
下午15:00——17:00(膀胱经,多喝水利排泄)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此为:“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这段时间要多补充水分,有利于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如果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下午17:00——19:00(肾经,工作完毕多休息)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酉时》血气流注于肾经,称为“足少阴肾经”。
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
持人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此时是工作完毕需要稍事休息的时候,因此不宜过于劳累。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做太强的运动,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晚上19:00——21:00(心包经,晚餐不要太过丰盛)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戌时》气血流注于心包经,称为“手厥阴心包经”。
在中医来说,心包经主泄,主血,因此,如果晚餐吃的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至胸中烦热、恶心,因此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晚上21:00——23:00(三焦经,少喝水)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经,称为:“手少阳三焦经”。
掌管人体诸气通往各脏腑,是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特别是人体上肢,以及排水的肾脏,均属三焦经掌管的范畴,此时阴盛,要安五脏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时不宜特别压迫到某侧的手部,容易水肿等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俯,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以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果不想此时睡觉,可以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夜里23:00——1:00(胆经,勿熬夜)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子时》血气流注于胆,称为《足少阳胆经》。
此时天地磁场最强,胆经会引导人体阳气下降,是身体进入修养及修复的开始,熬夜会导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神经症状,因此,宜多休养。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泻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凌晨1:00——3:00(肝经,愉快入眠期)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丑时》血气流注于肝,称为“足厥阴肝经”。
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与胆经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液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于肝脏的排毒功能,。
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睡眠以免过度压抑导致气血不畅。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不能入睡的,面色青灰,情致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