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贵州资料辑录(四)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贵州举人名录秦颙:字士昂。
正统七年壬戌科进士,三甲二名。
官至云南左参政。
易贵:字天爵。
景泰五年甲戌科进士,三甲二名。
官至辰州府知府。
黎逊:天顺元年丁丑科进士,三甲四十八名。
官至湖广长沙知府。
钟震:天顺元年进士,三甲一百三名。
官至工部主事。
俞玑: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二甲九十九名。
官至主事。
徐节:字时中。
成化八年进士,三甲一百三十六名。
由知县升御史,官至山西巡抚。
朱璧:成化二十年甲辰科进士,三甲十四名。
官至都察院经历。
郭珠: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二甲一百五名。
官按察司佥事。
詹恩: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进士,三甲三十五名。
官大理寺副。
汤冔:字伯元。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三甲二百七名。
官历户部员外郎、潮州及巩昌等知府。
汤训:正德十六年进士,官同知。
刘秉仁:字子元。
嘉靖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三甲一百十七名。
由主事历官参政、郧阳巡抚。
陈治安: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名。
官至南京工部主事。
汪若泮: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进士,三甲二十一名。
官大理寺评事。
许一德:字子恒,号吉庵。
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三甲六十六名。
官御史,历任湖广佥事、云南副使。
告归,修《贵州通志》。
马文卿:字瑞符。
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三甲二百三十六名。
选庶吉士,授御史,巡按广东。
杨师孔:字愿之,号霞标。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三甲一百七名。
历官云南按察司佥事、副使,浙江左参政。
王尊德:字存思。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进士,三甲一百十七名。
由中书历官兵部侍郎、两广总督。
卒赠尚书。
潘润民:字用霖。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三甲一百十一名。
由庶吉士历官四川、河南参政。
刘述祖: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一名。
官御史。
张慎言: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三甲八十名。
官知县。
徐卿伯:字孟麟。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十一名。
官御史至四川参议。
子必远、必遴皆入翰林。
马士英:字瑶草。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进士,二甲十九名。
累官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凤阳总督、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各册简介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一本册收明洪武到天启年间的145件档案有《直隶徽州府祁门县县民谢允宪户口单》、《吴守礼为出典房屋所立契约》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二本册收明天启年间的74件档案有《偏沅巡抚李仙品为参处贪懦武弁事题本》、《程志岩为地税转户支解所立推单》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三本册收明天启年间的74件档案有《南赣巡抚李成名为地方盗息民安事提本》、《程志岩为地税转户支解所立推单》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四本册收明天启到崇祯年间的72件档案有《兵部为王善道等进营操习事行稿》、《浙江总兵任中英为恭谢升补事奏本》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五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64件档案有《为与进边达夷剿杀事题本》、《兵部为张世桂依例开银两事行稿》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六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91件档案有《兵部为开裂本年正月至九月未完依遵事件事行稿》、《神机营副佐袁信等为斩获达夷首级事塘报》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七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101件档案有《江西巡按监察御使范复粹为宜苏冲途之驿困等事题本》、《兵部为宣府前请亟发器械奉旨事行稿》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八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97件档案有《兵部为请速还辽东西援马匹事行稿》、《为遵旨开列守城功次事题稿》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九本册收崇祯年间的68件档案有《兵部尚书梁廷栋等为辽东远哨应严防事题行稿》、《兵部为议调宣兵援剿山西事行稿》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十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52件档案有《兵部为依例开纳张懋官银两事行稿》、《兵部为李之藻捐资购铳等事无案可查事行稿》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一一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88件档案有《兵部为蓟辽宣府等镇遵旨申严哨法以加固秋防事行稿》、《兵部为宁夏赢赴京援兵逃散事行稿》等。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一二本册收明崇祯年间的89件档案有《兵部尚书熊明遇等为夷情事题本奉旨》、《兵部为夷人报称东奴聚犯情真并严加提备事行稿》等。
袁文献整理袁泽袁泽,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
一辈:哈海赤。
二辈:袁泰。
三辈:袁名。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六月,袁名,山后人,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指挥同知袁泰嫡长男。
四辈:袁镇。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二月,山后人,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指挥同知袁名嫡长男,伊祖泰原袭署副千户乞升实授是州功升正千户威宁海子功升指挥佥事大同功升前职……五辈:袁泽。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十二月,袁泽年三十八岁,迤北人,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署指挥同知袁镇次男,伊父原袭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犯奸革职为民,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故。
长兄袁滋、次兄袁润俱先故无嗣,□□□□袭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
六辈:袁友松。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四月,袁友松,年二十五岁,系锦衣卫镇抚司故带俸达官署指挥同知事指挥佥事袁泽亲侄,达官不比。
编注:由于《武职选簿》都是抄存或誊印的书册扫描版,有些地方不是十分清晰,以上抄录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明朝泰兴县迁通州卫袁氏袁文献整理袁应科(副千户)内黄查有:袁英,泰兴县人,五世祖(袁)张贵,元年充军,老。
高祖袁兴,旧名兴受,明洪武三年三月由白沟河济南功升小旗。
三十四年,夹河西水寨功升试百户。
三十五年克应天府功升副千户,老。
曾祖袁旺替,老。
祖袁荣年幼,曾叔祖袁政四年借职,老。
伯袁秀残疾,袁荣系嫡长男,双瞎无子,次伯袁如系庶长男袭,故,绝。
父袁凤系亲弟优给。
正德二年,大同差齐旗牌,升正千户,十六年阵亡,遇例辈正千户。
英系嫡长男,嘉靖二年袭通州卫右所带俸副千户。
一辈:袁兴,已载前黄。
二辈:袁旺,旧选簿查有,永乐十一年十月,袁旺系鹰扬卫中所世袭副千户袁兴嫡长男,父老疾,世袭本卫所副千户。
三辈:袁政,旧选簿查有,宣德四年八月,袁政系鹰扬卫中所残疾世袭副千户袁旺亲弟,兄有嫡长男袁六十,年幼,本人借职,待长成还与职事。
四辈:袁荣,旧选簿查有,正统十四年四月,袁荣系鹰扬卫中所残疾世袭副千户袁旺嫡长男。
《明史·卷二百零四》◎贵州土司《明史·卷二百零四》◎贵州土司贵州,古罗施鬼国。
汉西南夷牂牁、武陵诸傍郡地。
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
明太祖既克陈友谅,兵威远振,思南宣慰、思州宣抚率先归附,即令以故官世守之,时至正二十五年也。
及洪武五年,贵州宣慰霭翠与宋蒙古歹及普定府女总管適尔等先后来归,皆予以原官世袭。
帝方北伐中原,未遑经理南荒。
又田仁智等岁修职贡,最恭顺,乃以卫指挥佥事顾成筑城以守,赋税听自输纳,未置郡县。
永乐十一年,思南、思州相仇杀,始命成以兵五万执之,送京师。
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焉,属户部。
置贵州都指挥使,领十八卫,而以长官司七隶焉,属兵部。
府以下参用土官。
其土官之朝贡符信属礼部,承袭属吏部,领土兵者属兵部。
其后府并为六,州并为四,长官司或分或合,厘革不一。
其地西接滇、蜀,东连荆、粤。
太祖于《平滇诏书》言:“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则志已在黔,至成祖遂成之。
然贵州地皆崇山深菁,鸟道蚕丛,诸蛮种类,嗜淫好杀,畔服不常。
霭翠归附之初,请讨其陇居部落。
帝曰:“中国之兵,岂外夷报怨之具。
”及仁智入朝,帝谕之曰:“天下守土之臣,皆朝廷命吏,人民皆朝廷赤子,汝归善抚之,使各安其生,则汝可长享富贵。
夫礼莫大于敬上,德莫盛于爱下,能敬能爱,人臣之道也。
”二十一年,部臣以贵州逋赋请,帝曰:“蛮方僻远,来纳租赋,是能遵声教矣。
逋负之故,必由水旱之灾,宜行蠲免。
自今定其数以为常,从宽减焉。
”二十九年,清水江之乱既平,守臣以贼首匿宣慰家,宜并罪。
帝曰:“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勿复问。
”明初御蛮之道,其后世之龟鉴也夫。
贵阳思南(思州附) 镇远铜仁黎平安顺都匀平越石阡新添(金筑安抚司附)贵阳府,旧为程番长官司。
洪武初,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
永乐十一年改隶贵州。
成化十二年置程番府。
隆庆三年移程番府为贵阳府,与宣慰司同城,府辖城北,司辖城南。
《明史》的编纂过程和主要内容自顺治二年(1645年)起,清廷即下诏编修《明史》,这部官修史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各种困难和挫折中不断推进,最终于乾隆四年(1739年)完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明史》的编纂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顺治二年,清廷即下诏编修《明史》清廷下诏编修《明史》的原因和背景是多方面的。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和尊重。
编修《明史》有助于梳理和传承明朝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展示清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因此,清廷决定派遣一批优秀的学者和官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这部官修史书。
二、康熙四年,重开明史馆,因康熙一朝主要为后人编纂之《明史》时期,因此实际编制的时间较少。
康熙皇帝时期,清廷重开明史馆,再次启动了《明史》的编纂工作。
这一时期,搜集遗书和手迹的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为了获取更多的明朝史料,明史馆的学者们不辞劳苦地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不断挖掘和整理。
此外,清廷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明朝档案,包括五朝三部档案,为《明史》的编纂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三、雍正、乾隆时不断搜求遗书和手迹雍正、乾隆两朝,清廷继续搜求遗书和手迹,为《明史》的编纂提供更多丰富的史料。
这一时期,清廷不断派遣使者前往朝鲜、日本、琉球等周边国家,深入挖掘和搜集明朝史料。
这些努力为《明史》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清世祖到世宗将五朝三部档案搜集在一起存放清世祖到世宗时期,清廷将五朝三部档案搜集在一起存放,为《明史》的编纂提供了完整的历史资料。
这些档案包括明朝的政务、礼仪、赋役、财政、法律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存放这些档案的同时,清廷还设立了皇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对档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
这为《明史》的编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保证了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明史》详细记载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贵州志 贵州志 贵州通史 贵州是古⼈类的发祥地之⼀。
贵阳发现了旧⽯器时代早期的“⾦阳⼈”(距今⼀百万年),⽽在黔西县的观⾳洞,发现了原始⼈使⽤过的⽯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器时代早期⽂化的典型代表。
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中晚期的“⽔城⼈”和晚期的“兴义⼈”⽂化遗址。
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类祖先在此⽣息的证据,⽽被誉为“亚洲⽂明之灯”。
⼀、鳖⼈时代(公元前30世纪——春秋) 四五千年前,鳖⼈就⽣活在贵州⾼原乌江南北两岸的⼴⼤地区。
在后世⼈⽂学者的记忆⾥。
他们有双重的⾝份。
他们既是远古的鳖巴⼈,也是古代蜀⼈鱼凫部落的重要⽀系。
鳖⼈是⼈类历史上最早的⽔利⼯程⼤师,贵州境内乃⾄中国境内众多伟⼤的早期⽔利⼯程系统都留下了鳖⼈的⾝影。
公元前22世纪,尧舜命令鳖⼈鲧治⽔,未获成功。
稍晚,鲧的⼉⼦⼤禹治⽔成功,禅让以获天下。
公园前21世纪,⼤禹的⼉⼦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个奴⾪制政权——夏朝。
公元前15世纪,鱼凫⼈建⽴古蜀国鱼凫王朝。
公元前7世纪初,鳖灵协助蜀王杜宇治⽔成功,禅让以获蜀国,建⽴蜀国开明王朝。
鳖灵后裔治理蜀国⼗三世,并缔造了蜀⽂化的中⼼——成都城。
春秋时代,鳖国为周楚属国。
鳖国的统治中⼼位于乌江北岸今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城附近。
秦汉时代为鳖县治所。
鳖注:鳖巴——夜郎——⼟家族、仡佬族等,是贵州早期⼈⽂发展的⼀条主线。
早期鳖⼈延续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可以证明两个事实。
1、鳖即巴,巴即鳖,巴即鳖的变⾳。
2、早期巴⼈的活动中⼼正是在贵州⾼原,⽽三峡及附近地区只是⾛进中原视野最前端的“巴⼈的篱笆”。
⼆、牂牁时代(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在今贵州南境有牂牁国,与北境鳖国并存 牁江位于珠江上游北盘江、南盘江、红⽔河⽔域。
远古牂牁⼈属于濮越民系,⼤约于越王勾践称霸时代⽴国。
勾践不仅被早期浙江越⼈、闽越⼈、南越⼈奉为祖先,他显然也是珠江上游牂牁⼈的祖先。
贵州历史600年大事记(清代以前)距今50-60万年前,贵州已有人类活动。
旧石器时代:黔西县的观音洞文化(早期);桐梓人(中期);水城人(中晚期);兴义县猫猫洞遗址及兴义人(晚期);普定县穿洞遗址(晚期)。
新石器时代:威宁的中河、赫章的可乐、毕节的青场、平坝的白云等遗址。
贵州省在古代的地域名称,大范围可追溯到殷至周初,具体指前十四世纪初至前十二世纪初。
今贵州是鬼方的主要部分。
殷武丁三十二祀,“出师次荆代鬼方。
三年克”。
春秋时期,今贵州地为荆州西南裔,泛称南蛮或荆蛮。
今贵州境内分属黔中、巴、鄨、鰼、蜀、牂牁等国邑,其中牂牁国最大,其北部辖地占今贵州一半,政治中心叫夜郎邑(今安顺),建立该国的是土著濮人(今仡佬族先民)。
布依族与“骆越”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大约在战国时,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许多部落,其中“骆越”一支在今红水河流域。
汉以后,“骆越”等名称消失,史书中常以濮或僚、番等称呼布依族。
明代学者认为,侗族也是“僚人”一支发展而来。
仡佬族是贵州古老民族之一,古称僚(音“老”)或鸠僚、葛僚、革僚、仡佬等。
“僚”字最早出在《后汉书》。
僚是古代百濮的一支。
苗族的先人,大约在秦汉之际,已在今湘西及铜仁、松桃等地的五溪地区居住,史称“五溪蛮”。
宋以后,文献开始以“苗”做为苗族的称谓,有的史籍也把苗族做为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泛称。
水族是从百越、僚等族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
约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中期,牂牁国顺从齐桓公号令。
约公元前476年-前475年,春秋末、战国初,牂牁国势衰,夜郎国兴起。
战国时期,今贵州地区包含两部分:一是从沿河至榕江以东,仍为楚国的黔中地,一度曾为秦国的黔中郡;一是其他地方都属大夜郎国范围(春秋末年牂牁国衰落后,濮人兴起,占领其领土,定国号为夜郎国,其区域占今贵州的3/4,今云南的1/4,今广西西北一小部分,今四川重庆少许地方,缺今贵州东部)。
约公元前361年(战国楚宣王九年以前),楚有巴、黔中地。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贵州资料辑录(二)《兵部尚书赵彦等为黔势日迫等事题行稿》(天启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贼势日迫等事题行稿四年四月初三日登讫徐日中又该贵州总督杨题为:贼势日迫,贵筑益危,恳祈圣明,亟敕量拨见在劲兵以救燃眉之急事。
臣因楚黔两镇死病相寻,正拜疏告急间,于本月初八日巳刻接设防加衔副总谢上徵塘报内称:卑职于本月初四日奉令,到陇落堡访得仲民或数拾为群,或百馀一伙,假以往省卖马、卖猪米,为□探听城中虚实。
有招降苗仲密听,说安酋准在月内来攻打省城。
访闻是的,伏望宪台下令严行把守城池,不许前项仲民进城,尤要盘诘奸人,探听事关军机,合行预先密禀等因。
到臣看得逆酋拥留重臣,自知罪大恶极,较前愈重,虑日久兵马调齐难以抵敌,意在乘势狂逞。
窘我于新溃之后,计诚狡矣!奈问将而死病之外,止总理鲁钦一人问兵?而风鹤之馀,神气猝难振起,自下整理营伍,且为固守计,日补逃者,枭斩以�F,士心始戢,然惊魂未定,如塘报果真,贼必纠众以犯省会,将何所恃以遏狂锋而固本乎?虽臣前有议调广浙二省劲兵一疏,即蒙俞允,约�g来黔尚需数月,而此中岌岌,如罹汤火。
臣询之镇道等官,采诸舆论,咸谓南京陆兵营见有浙兵万人,原备重地缓急之用。
今黔事甚迫,臣请借调伍千名�∑谥燎�,即令坐营都司刘光远统领,盖本官心灵胆壮,刚克谋多,火器之精,当今绝技。
臣在太仆时,见其与臣弟述程讲制火器,析及牛毛所造木鸟铳、木发�说认睿�小巧轻赍,乃宿将家所无者。
正此时羊肠鸟道之间,攻打猡贼之长技,若令本官于本营拣选伍千带领前来,将士既久相习,沿途必不驿骚,且南京距浙甚近,随调随补,一呼即至。
而黔省不危,吴楚可得安枕,实急则治标之法,料南枢臣有同心也。
但光远见官南京,以金陵安稳之地,夺之援黔,人情未必乐往。
祈皇上加授以副将职衔,统兵救急,有功仍行优叙,庶破格鼓舞之中,黔省得此劲兵之用。
臣查征播时南京陆营浙兵,曾蒙皇祖允调,成功非自臣今日始也。
又访得南京左府佥书黄越,谋勇兼全,韬钤夙谙,海上建非常之绩,师中叶长子之称,挂籍闲曹,无所事事,亟应简用来黔,以副登坛之望者也。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贵州资料辑录(四)作者:李峰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8年第04期兵部尚书张凤翼等为遵旨确核贵州开荒授荫世官事题行稿(崇祯)兵部尚书臣张等谨题为遵旨回奏事。
职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
贵州总督朱爕元题称:本年六月二十九日,准兵部咨。
为列城扼险,守御粗备,敬陈善后,设建卫所,久任世守,以固边圉事。
职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
贵州总督朱爕元题前事等因。
崇祯五年四月十二日奉圣旨:“兵部覆议具奏。
钦此。
”钦遵本月十三日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水外六目九司之地,一旦入我版图,诸将领十年血战之功,诚不可泯。
今既建城开屯,大小相错,世其官以守其土,隐然于赏功中寓善后之意,督臣筹之熟矣。
独是世官一事,祖宗朝所最慎重,况指挥使则居然三品矣。
藉令诸将续有奇功,将何官以赏之,应再加酌量。
拟授指挥使者,授以指挥佥事;拟授指挥同佥者,授以正千户;拟授正副千户者,概拟以实授百户,留余地以观后效,庶几无靳无滥也。
而督臣所列三等中,亦似有可商者。
夫三等以筑城开屯之多寡,为各将等差是矣。
林兆鼎建城不过经始,而开屯止二千亩,较王国祯、杨正芳诸人,似未可同日而语,乃序爵独先之,是一可议也。
世官不第,酬其开筑,即为他日叙功之按。
凡有事于兹土者,岂容泯没,乃许成名、牟文绶等,岂得以入卫独遗?而胡从仪、任先觉或劳苦功高,或有功战殁,恶得以其物故,不在世爵之中,是二可议也。
水外膏腴,闻有远过中土者,今据各开数目已十万余亩,除养军之外,作何征输。
赋有定额,使官有常俸,而官军禄入之余,须解至省城,作正饷支销,始见开疆辟土之益。
若今日费金钱以开筑,而他日又费征输以给军,恐非永远之利,是三可议也。
一二等世官矣,而其余三等俱属有功,且见在开种,督臣业以纪录鼓舞之。
但其地利未尽,辟者尚多,应明悬以赏格,开种若干亩则授以若何官?庶人知竞劝,而冒滥之端可杜,此四可议也。
在地方为安土乐业之始,在国家为久安长治之图,名器宜重,功赏宜明,督臣请敕下该巡按御史通行查照,似应令督按会同再加酌议,务得鼓励之权,更画经久之策,方为长便。
既经具题前来,相应覆请,合候命下,遵奉施行等因。
崇祯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本部尚书熊等具题。
二十七日奉圣旨:“世官原属上赏,非有懋功,殊难轻授。
这本内所列,既说衡量,尚多未平,并输赋开屯等事,还着该督按官酌议妥确具奏。
钦此。
”钦遵备咨,烦照本部覆奉明旨内事理,即会同巡按御史酌议妥确回奏等因。
备移到臣,该臣会同贵州巡按梁炳,并藩臬臣朱芹等三覆酌议。
看得朝廷名器,最宜慎重。
而边境新开之土,责成驻防,与腹里大不相侔,有难以常格拘者。
查得水外一带地方,本夷贼窟穴,自被兵以来,髑髅载道,荆棘成林,绝无土著余民可以征发。
独赖有功各将士分营驻屯,既殚劳于版筑,且尽力于耕耘,冒瘴披蓁,互相守望,其劳苦实倍于战。
且给土作俸,以耕代禄,既无原籍昼锦之荣,又非省会安闲之地。
咫尺夷巢,枕戈为业,即议延世,亦非各将之所觊觎也。
惟是开以功名之路,鼓其奋励之心,则人知向往,可以督责。
臣前疏二卫八所设官一节,已经部覆,奉旨俞允,似应仍照原议,其指挥以下,部议欲递省一级,留余地以待后举,最为有见。
另开四可议,并见详慎。
大抵此局虽首论战功,而为善后计,所重实在屯筑。
如林兆鼎主将首创鸭池新城二工,又躬凉伞之役,实为功首,其所开屯虽止二千亩,只因调发不常,故部兵所开多改并于各将之下。
譬如赏操舟者,必首舵师,似属非冒。
其许成名、胡从仪等皆大著战功,而实未屯筑,本部论叙自有成例。
若谓兆鼎等先议世及,觉有偏祜,自当于总叙案内剂量盈缩,非臣所敢擅议也。
新开之土,腥毒荒凉,人不乐居。
查例三年后方议起科,今分给养兵尚苦不足,俟渐充渐广,得省额饷,其利自倍于纳赋,未便轻议。
至于各将已授者,开得二千亩拟晋一阶;各纪录将官,开得六千亩者拟授千户,三千亩者拟授百户。
统候巡按御史踏勘明白,会疏上请。
大抵人情恋土方可驱使,受爵方可责成。
今营域外之地,养无俸之官,责以效力干陬,永固磐石,非藉进取一途,实难鼓舞。
臣区区之愚,总为地方计长久,不敢有私于各将士也。
相应题请,乞敕下该部酌议具覆,行臣遵奉施行等因。
崇祯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奉圣旨:“兵部确议具覆。
钦此。
”又该贵州巡按梁炳题为列城扼险,守御粗备,敬陈善后,设建卫所,久任世守,以固边圉事内称:据贵州按察司呈,据经历司呈抄,蒙臣案验前事,崇祯五年六月二十九日,奉都察院勘札,準兵部咨,职方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
贵州总督朱爕元题前事内称:看得水外六目九司之地,既入职方,一时招回仳离之众,即败址残阡,尚未能戢。
安能驱之危险之冲,以供干陬之役?必须设将设兵,到处棋布,且屯且守,渐渐生聚,则捍御之力有余,而金汤之势自固。
该兵部就臣疏条议,上覆业已详明,至于世守各官,朝廷名器毫不可滥,而鼓舞激劝,于法宜核,于途宜宽,谨条为三等:第一等为主将,劳苦而功高者;第二等为偏裨,血战而多功者;第三等为冲锋各将,功苦素超而尚应责成,以俟再叙者。
三等之中首论战功,再论版筑,论开屯必须事事俱有显据,乃敢汇入,謹条列于左:一总兵官林兆鼎,战功俱载叙案,鸭池一城,实其经始,又助筑省会新城,独造凉伞一城,开屯二千余亩,应荫镇西卫指挥使。
一总兵官王国祯,战功俱载叙案,筑敷勇一城,并兼督六广、虎场、扎佐三城,又筑省城北门新城,开屯一万五千亩,应荫敷勇卫指挥使。
一副将杨正芳,战功俱载叙案,本官筑镇西卫一城,又筑干沟、鸭池二城,开屯二万五千亩,应荫镇西卫指挥使。
一副将范邦雄,战功俱载叙案,先年发守安庄,一家二十七口俱被杀戮。
今建定南所一城,又重修普定卫城,开屯二万三千亩有零,应荫定南所指挥同知。
一参将陈谦,战功俱载叙案,首创建筑省会新城四百三十丈,又造洪边门城楼一座,月城一座,又筑广顺州城一座,开田二千亩,应荫敷勇卫指挥佥事。
以上为一等,若总兵许成名战功最著,又修复毕节、赤水二卫、普市所共三城,今见发入卫。
已故总兵胡从仪,战功最著,而今物故。
参将牟文绶、冉天胤、段乔森俱有斩级筑城之绩,而未开屯。
都司任先觉,有功而今战殁,俱应照叙案另候覆议,不在此数。
一参将方国安,又督造省城新城九十二丈,刘镇藩又筑长宁新城五百丈,共开屯一万亩,应荫敷勇正千户。
一游击彭应魁,战功俱载叙案,先年发守安庄,一家三十六口尽被杀食,今筑省会新城一百五十丈,又筑水硐门楼一座,开屯一千亩,应荫镇西卫正千户。
一游击金良田,战功俱载叙案,亲筑柔远所城一座,开屯六千五百亩,应荫本所正千户。
都司佥书袁桂芳,战功俱载叙案,亲筑修文所城一座,又筑息烽所城一座,开屯八千亩,应荫修文所正千户。
镇西一路守备毛礼、李守文、龙凤麟。
敷勇一路游擊温如珍,守备周民望、卢仲勋。
定南所一路守备王天宠。
息烽所一路守备牟海奇。
连云等城守备朱朝远。
以上俱随主将斩功最多,载在叙案,且缮城开屯,苦劳最首。
毛礼、李守文、温如珍、周民望、王天宠,应荫本所副千户。
龙凤麟、卢仲勋、牟海奇、朱朝远,应荫本所实授百户,以上为二等。
其次则敷勇卫之张顺、黄河清、曹瑞麟、钱应科、李应甲、王贵龙、陈斌,镇西卫之戴尚贵、王辅、高友茂、杨忠、况元赏、张才、王可,定南守御所之赵良臣、华宗明、吴国栋、向起俸、欧伦、王固胜,息烽守御所之刘安边、严奇。
省城标下各营之杨云、丁显爵、朱文庆、沈芳、安普十。
一新城之李芳先、曹正邦、许尽忠、李世芳、施国颜、陆逢春、马振邦斩级缮城之功,俱历载叙案,而开屯未多,仍应责成尽力,合先纪录,听候续叙,是为三等。
查祖制设卫指挥,则有印、屯、操、捕四项,又正副千户、实授百户、试百户。
镇抚总小旗,常一卫多者百数,少亦数十员。
今臣新设二卫、二直隶所,又附卫共八所,拟指挥五员,正副千户各五员,实授百户四员,较部覆稍增而实不及一卫之额。
顾朝廷名器最宜爱惜,宁刻毋滥,人始知荣。
且此举不惟酧其既往,实欲励其将来,悬示一的,使人共赴。
已叙者安土乐业,屯筑有加,自可渐晋。
而未及延世者,效有成绩,又当续叙爵级,既无滥及,功苦无不甄牧,实鼓励忠义计,安边境之法也。
仍乞敕下巡按御史,将新设二卫二直隶守御所,并附卫八所,共新城二十七座,通行查阅,点试各兵有无精锐?城垣有无坚固?开垦有无加增?每遇报命,会同臣衙门将应晋级、应补荫,与玩肆不及格者,分别上请,以彰劝惩,其于危边定有小补矣,等因。
崇祯五年四月十二日奉圣旨:“兵部核议具奏。
钦此。
”钦遵本月十三日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水外六目九司之地,一旦入我版图,诸将领十年血战之功,诚不可泯。
今既建城开屯,大小相错,世其官以守其土,隐然于赏功中寓善后之意,督臣筹之熟矣。
独是世官一事,祖宗朝所最慎重,况指挥则居然三品矣。
藉令诸将续有奇功,将何官以赏之,应再加酌量。
授指挥使者授以指挥佥事,拟授指挥同佥者授以正千户,拟授正千户者概授以实授百户,留余地以观后效,庶几无靳无滥也。
而督臣所列三等中,亦似有可商者,夫三等以筑城开屯之多寡,为各将等差是矣。
林兆鼎建城不过经始,而开屯止二千亩,较王国祯、杨正芳诸人似未可同日而语,乃序爵独先之,是一可议也。
世官不第,酧其开筑,即为他日叙功之案,凡事于兹土者,岂容泯没。
乃许成名、牟文绶等岂得以入卫独遗,而胡从仪、任先觉或劳苦功高,或有功战殁,恶得以其物故,不在世爵之中,是二可议也。
水外膏腴,闻有远过中土者,今据各开数目,已十万余亩,除养军之外,作何征输?赋有定额,使官有常俸,而官军禄入之余,须解至省城,作正饷支销,始见开疆辟土之益。
若今日费金钱以开筑,而他日又费征输以给军,恐非永远之利,是三可议也。
一、二等世官矣,而其余三等俱属有功,且现在开种,督臣业已纪录鼓舞之,但其地利未尽,辟者尚多,应明悬以赏格,开种若干亩则授以何官,庶人知竞劝,而冒滥之端可杜,此四可议也。
在地方为安土乐业之始,在国家为久安长治之图,名器宜重,功赏宜明,督臣请敕下该巡接御史通行查点,以应令督按会同再加酌议,务得鼓励之权,更画经久之策,方为长便。
既经具题前来,相应覆请,合候命下,遵奉施行等因。
崇祯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本部尚书熊等具题。
二十七日,奉圣旨:“世官原属上赏,非有懋功,殊难轻授。
这本内所列,既说衡量尚多未平,并输赋开屯等事,还着该督按官酌议,妥确具奏。
钦此。
”钦遵移咨到院,准此,札仰本官照依兵部覆,奉明旨内事理,即会同总督酌议妥确具奏等因,奉此。
又准贵州总督朱爕元手本,移准兵部咨同前事,备移到院,准此。
案仰经历司呈堂即便会同布政司,并各该守巡,监军道查照部覆列城事理,逐一从公确议明白,限十日内呈报,以凭酌议妥确具奏,毋视泛常迟滞等因,抄呈到司。
蒙此,遵依移行各司道查议,移覆前来。
该本司按察使朱家民会同布政司朱芹等查议呈详到臣,该臣会同贵州总督朱爕元三覆酌议。
据督臣看得朝廷名器最宜慎重,而边境新开之土,责成驻防,与腹里大不相侔,有难以常格拘者。
查得水外一带地方,本夷贼窟穴,自被兵以来,髑髅载道,荆棘成林,绝无土著余民可以征发,独有功各将士分营扎屯,既殚劳于版筑,且尽力于耕耘,冒瘴披蓁,互相守望,其劳苦实倍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