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音乐高考中的听觉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探究高中音乐特长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听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听音训练,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等基本元素,同时能够较为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声,提高演唱水平。
本文将从听音训练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听音训练的目的1、提高音准能力:高中音乐特长生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掌握准确的音准,而听音训练则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手段。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听觉,准确地把握音高的高低、音节的长短、乐曲的节奏等,从而达到准确掌握音准的目的。
2、提高发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老师的发声对学生的模仿非常重要,通过听音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模仿老师发声,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不同歌手的发声技巧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提高演唱水平。
3、提高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听音训练,学生可以不断感知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1、音高训练:音高训练是音乐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练习之一。
学生可以选择一段钢琴曲、人声乐曲或唱片中的若干段旋律来进行练习。
首先,让学生尝试模仿旋律的高低走向,接着加入准确的节奏和节拍,并尝试在一定的速度下完成练习,以提高稳定音高的能力。
2、节奏训练:节奏训练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生可以选择快歌、慢歌、抒情歌等不同的曲目来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口哨、击手等方式带领学生跟随节奏发声,以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模仿老师的演唱过程中不断感知节奏的变化。
3、唱词训练:唱词训练是在演唱歌曲时,注意发声、准确地呈现歌词的训练。
在唱词训练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歌词的含义,使学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意识到发音的同时,将所读的歌词和歌曲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事项1、定时训练:在听音训练中,时间的规划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身体状况,合理规划练习时间。
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探究导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声乐更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来说,声乐教学尤为重要,而听音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听音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听觉和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提高演唱技巧。
本文将探究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听音训练的重要性1.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高、音色、音程等方面的感知。
通过不断的听音训练,学生可以更准确地听出音乐中的细微变化,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
2. 提高音乐技能水平听音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准、节奏和音乐表达等方面的要领,从而提高演唱水平。
3. 增强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听音训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程、和声、音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演唱的艺术感和品位。
1. 听音训练软件辅助现今,有许多专门用于音乐听音训练的软件,如EarMaster、Perfect Ear等,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听音训练功能,包括音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听音训练,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 唱名练耳唱名练耳是声乐教学中常用的听音训练方法之一,也是最基础的训练方法之一。
通过唱名练耳,学生可以锻炼出更准确的音准和节奏感。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音符,然后要求学生唱出音符的名称,逐渐提高难度。
3. 听音感悟通过让学生听取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感悟音乐作品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4. 心理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技巧不仅依赖于身体的训练,还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探讨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听音训练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听音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音准和音高的把握能力,培养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希望可以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声乐听音训练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认识到声乐听音训练在学生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对音乐声音的感知和控制,尤其是在声乐表演中,良好的音准和音高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听音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而且,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面临着各种声乐练习和考级考试,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听音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背调能力。
可以说声乐听音训练是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1. 听音练耳听音练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声乐听音训练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听音练习来提高音高和音准的准确度。
在练耳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乐旋律或者简单的音程进行练习,通过反复听音和模仿来提高学生的音高和音准把握能力。
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复杂的乐曲,让学生通过听音来判断音乐的音高和音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听训练软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针对声乐听音训练的软件,例如“听音英雄”、“声乐练耳”等。
这些软件可以通过播放各种音乐练习和测试,帮助学生提高音高和音准的把握能力。
这些软件还可以通过听音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声乐听音能力,并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音水平。
我们来总结一下声乐听音训练的一些要点。
1. 注重基础在声乐听音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基础的训练。
要从最基础的音程和音乐旋律开始,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音高和音准,然后再逐渐提高难度。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听音水平。
2. 鼓励模仿在声乐听音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来提高音高和音准的准确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在声乐听音训练中,教师要多样化训练。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听觉训练武安市第一中学李成平在长期的音乐高考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提高都于一个共同的因素有关,那就是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听觉指的是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的准确的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要有的耳朵”,因此,听觉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十分重视。
一、首先,要高度重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我们都知道,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音,音乐就是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艺术。
要想学习音乐,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
哪怕仅仅是音乐欣赏,也得有起码的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视唱练耳就是一门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通过学习视唱练耳,可以练出一双灵敏的“音乐耳朵”,可以逐渐培养起音准感、节奏感等多种感觉,也可以提高识谱能力,最终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记忆音乐、表现音乐。
视唱练耳与乐理的关系尤为密切。
它们作为两门最基本的音乐基础课程,互相渗透、互相关联。
学习视唱练耳,必须同时弄清有关的乐理问题,通过掌握乐理知识来带动视唱练耳的学习,反过来,有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巩固学到的乐理知识。
如进行听辨音程的训练时,要联系乐理知识所讲到的音程种类、音程的性质,以理论知识作指导,结合乐谱、音响实际进行训练。
二、听觉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内心听觉是指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
就是用心去“想声音”,虽然没有实际音响,但凭内心的“耳朵”也能把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听”出来。
要求学生在唱一个音之前,先在心里想出这个音的高度,然后再唱出来。
或先在心里想出一个音的高度,在根据这个音的高度唱出指定的另一个音,这样做就是运用了内心听觉。
同样,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两个音、一个乐句,甚至和声音程的音响。
一首歌曲,不仅音高可以从内心想象出来,而且歌曲的速度、力度,甚至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不通过外界的音响从内心感受出来。
默唱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策略研究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音乐教学中,听觉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策略,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
一、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的意义音乐是通过听觉这一感官途径来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听觉训练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听觉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元素的辨识和感受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
二、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策略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进行听觉训练。
首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分析其中的乐曲结构、旋律主题等元素。
其次,可以通过唱、写、念等方式来进行音乐素材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再次,可以通过听辨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元素的辨识能力。
例如,通过听音辨谱训练,学生可以辨认出不同音高、音长和音色的音符。
此外,还可以通过演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短的音乐主题,要求学生用乐器进行即兴演奏,培养他们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能力。
三、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听觉训练策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听觉训练策略。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唱歌、玩音游等趣味活动来进行听觉训练。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情绪变化。
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可以采用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听觉训练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团或乐团,进行集体演奏训练。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选修音乐历史、音乐理论等课程,深入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四、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听觉训练的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听觉训练已成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新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和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听音练习。
例如,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和教学录像来演示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探讨
高中音乐特长生在声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听觉训练方法,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的能力。
下面就该问题展开探讨。
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音准感入手。
音准感是指听觉系统对音高准确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练耳法来培养学生的音准感。
可以利用简单的乐曲来让学生辨别音高的高低,调整音准。
可以使用音高升降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音准感,如音级升高、音级下降等。
还可以利用音阶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音高差距的敏感度。
还有,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入手。
音乐理解力是指学生对音乐中的节拍、旋律、和声等元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运用乐理知识解读音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可以让学生听后分析音乐的整体结构,提取出其中的主题、旋律、和弦等特征。
还可以通过听辨音乐中的和声特点,培养学生对和声关系的敏感度。
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音准感、音色感、节奏感和音乐理解力入手。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耳方法,结合丰富多样的训练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更能够让他们对音乐充满热爱,培养出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
音乐高考生练耳能力的训练方法初探摘要:笔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在教育实习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了一些音乐高考练耳的训练方法,希望给予音乐专业考生一些提示和帮助,便于考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技巧,以达到考试所要求的水平。
关键词:视唱练耳;内心听觉;训练方法引言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和声、曲式、复调,作曲等课程的奠基石。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一样,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必须学习的,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练耳)。
视唱,是通过人声对乐谱符号的准确、生动的音响再现,从而建立正确的音准和音乐听觉,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音乐审美取向。
练耳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任着音乐听觉的任务,它是基础的基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具有良好的听觉能力,是理解、接受音乐的前提,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
因此,音准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正确理解、把握好音准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内心听觉的培养“内心听觉”是指不受外界声音的影响,也不需要听觉器官感知某种实际的音乐。
而是潜意识地想象出近似于某种实际音乐的音响。
是人们在大脑中进行的以音乐感知为基础的、完善音乐意象为目的的心理活动,是聆听音乐,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积累,是于无声处听有声的心理活动,它具有先导与创造能力。
虽然没有实际音响,但凭内心的“耳”也能把这个音的实际音乐“听”出来。
贝多芬能在全聋的情况下作曲,正是凭借他良好的“内心听觉”。
我在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中,常要求学生唱一个音前先想出这个音的音高,然后再唱出,有时请学生生默唱视唱作品。
集体课上我还常用接力唱、间隔唱来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
培养内心听觉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培养。
训练音乐听觉可以不单独的将单音、音程孤立起来练,要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作品来训练内心听觉。
而对于练耳的训练也要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再利用自己内心听觉去听记。
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方法
听音训练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学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听辨能力,对于声乐技巧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的几种常见的
听音训练方法。
1. 听音准确度训练
这是最基础的听音训练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旋律或和声,要求学生听后回
答问题或模仿演唱。
这种方法适合于初学者或听音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
高学生的听音准确度和反应速度。
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其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敏
感度。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通过听音来体会其表现的情感、气氛等,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这是训练声乐技巧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准确唱准和音准,为后续的演唱和
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为学生演唱一段旋律或和声,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并在录
音带上进行自我纠正。
4. 听力训练游戏
这是一种轻松、有趣的听音训练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听音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增
加学生的趣味性。
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场景设计,例如听音猜歌曲、听音辨谁唱等。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魅力。
总的来说,听音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音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为将来的演唱和表演打下坚实的基
础。
浅谈音乐高考专业中视唱练耳的训练摘要:视唱练耳是对高中音乐类考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近年来,报考音乐院校的考生越来越多,作为音乐类高考的基础性学科--视唱练耳,各音乐院校对该门课程一直有严格要求,同时,也是衡量考生对学习音乐是否具有天赋与才能的必考科目之一。
视唱练耳在音乐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通常分为:视唱、听音、听节奏以及听旋律。
主要任务是:提高识谱能力,并在识谱的过程中做到正确的演唱出来;提高耳朵对音高节奏的敏感度;增强音乐记忆力;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从而获得熟练的读谱技能及敏锐的音乐听觉。
本文就高考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以此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
关键词:音乐高考视唱练耳一、视唱部分我们知道视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过程,它分为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这两种唱名法各有优点,但我校的音乐特长生都来自农村初中,没有音乐的基础,与城市的考生有很大差距,再加上我们的学生考试大部分都是以演唱为主,所以我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给学生训练,主要解决C大调内的视唱曲,用固定唱名法。
在训练过程中老师要要求学生做到“眼快、口唱、耳听、手划拍”。
“眼”主要是要快速看谱,唱第一小节时,眼睛迅速看第二小节乐谱,做到心中有谱,眼中有谱,协调配合”;“唱”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音高的记忆能力,老师一开始可以弹琴让学生跟唱,慢慢加难度;“听”主要是提高学生对音高的分辨能力,有些学生只是随琴唱,跟大流,自己没有去认真听音高,这种习惯会导致学生唱不准,听不准,所以一开始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听音高,让他们对音高有个慨念,然后循序渐进的去训练。
“划拍”则是让学生准确唱出各单位拍的时值及节拍感。
笔者的教学很注重划拍,一开始可以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手上下动作击拍”↓↑”为完整的一拍,”↓”表示前半拍,”↑”表示后半拍,慢慢可以一个手划拍,一个手打节奏型,这样可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速度和时值,学生音准也提高了,节奏也掌握了。
课前一定要让学生预习识谱,分析乐曲,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一开始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把速度尽量放慢,让学生音准和节奏都掌握准确的时候再适当加快速度,但在唱的时候中间一定不能停顿,让把乐曲唱完整流畅,最后要给学生强调乐曲的情感和音乐形象,就跟唱歌一样,注意音乐要唱出乐曲的风格和情感以及乐曲中出现的音乐元素。
浅议音乐高考中的听觉训练
[摘要]: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培养音乐素质的课程,是系统发展音乐听觉和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成长与进步。
听写训练在音乐高考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高校考察考生音乐素质和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手段。
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听觉的训练,应注重视唱练耳课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听觉训练;音乐教学;音乐素质;重要手段;内心听觉;音高记忆;想象能力
在音乐高考的辅导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提高与一个重要的因素有关,那就是音乐得听觉能力。
即对音乐的感知,记忆与理解的能力。
一、要高度重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
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音,音乐就是音的艺术。
也就是听觉的艺术。
要想学习音乐,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
哪怕仅仅是欣赏音乐,也得有起码的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视唱练耳就是一门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通过学习视唱练耳,可以练出一双灵敏的“音乐耳朵”,可以逐渐培养起音准感、节奏感等多种感觉,也可以提高识谱能力,最终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记忆音乐、表现音乐。
视唱练耳与乐理的关系尤为密切。
它们作为两门最基本的音乐基础课程,互相渗透、互相关联。
学习视唱练耳,必须同时弄清有关的乐理问题,通过掌握乐理知识来带动视唱练耳的学习,反之,又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巩固学到的乐理知识。
如进行听辨音程的训练时,要联系乐理知识所讲到的音程种类、音程的性质,以理论知识作指导,结合乐谱、音响实际进行训练。
如进行原位大、小三和弦听辨时,同样要以有关和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结合乐谱、音响进行听辨。
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
对教程的安排,课程的顺序,每一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与训练方法,做哪些练习题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得很周密、细致。
它是一门感性认识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中,多唱、多听、多练习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多体验、多总结、多找窍门。
要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步地提高。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清楚地辨别出一个熟悉的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这是因为你对这个声音已经听过许多次,在脑子里已经深深地留下了印象。
学习视唱练耳也需要这样多次反复地聆听,让音响在脑子里深深地留下印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二、听觉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
芬兰合唱指挥家阿.拿.普能林说过:“准确的音准总是需要的,耳朵和嗓子同样重要。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和音准,在教学中,过分依赖钢琴,学生不独立思考,离开钢琴就难以建立准确的音准。
培养内心听觉就是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
因此,要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辨别。
使音乐感和音准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
可以用罗马数字标记的方式,让同学进行练唱。
如,给出每小节的第一个的音高,让学生思考并唱出第二拍的音级的音高:(Ⅰ)Ⅲ|(Ⅰ)Ⅴ|(Ⅴ)Ⅲ|(Ⅰ-)||同样,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一个小节、一个乐句,甚至和声音程及和弦的音响。
一首歌曲,不仅音高可以从内心想象出来,而且歌曲的速度、力度,甚至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不通过外界的音响,从内心感受出来。
贝多芬晚年在耳聋的情况下能写出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不正是由于从小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具有了良好的内心听觉的缘故吗?答案是肯定的。
默唱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视唱教学中运用,而在听音训练时,特别是当学生练习听记时,可以要求学生石发出任何声音,在心里唱出教师所弹的曲调,培养学生默唱的良好习惯及能力。
在视唱教学时,可以采取视唱练耳的观摩比赛的方法进行,还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接力、分组唱、间隔唱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
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节奏与节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领会音值的相互关系、强化视觉、听觉和记忆的联系。
节奏的练习,主要要注意牢记和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型,并且要多读、多听、多写、多背、多模仿,碰到较难的节奏,可放慢一倍时值进行练习,还可以把原来较难的节奏简单化进行练习。
还可背唱进行形象记忆,来达到增强节奏感和提高节奏记忆力与记忆长度的目的。
要能掌握各种节奏,必须首先在视觉的指导下进行节奏训练。
就是边看节奏谱,边打节拍,能够使学生对节奏形式一目了然。
以此为起步进行练习。
节拍的训练是节奏训练的初级阶段,选用节拍感明确的节奏让学生感到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中的。
每一拍有几个音,每个音的长短关系是怎样的,然后,用击拍、划拍,身体的律动来体验强弱拍的力度关系,掌握节拍外,还必须认识各种拍子模式的训练,弄清楚时值的组合,明确各种节奏的特点。
并能随时将各种节奏进行填补、对比,节奏型的训练。
通过分析才能认识各种节奏的组合;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各种节奏的区别;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对各种节奏熟练掌握。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
应该在用手击拍、划拍的基础上逐渐丢掉“拐棍”,不靠音响、形体动作的帮助,而凭心智去准确地掌握节拍、节奏。
可以根据所听旋律即选用教唱过的视唱、音乐欣赏(民歌、中外名曲)的旋律短句等进行节奏记写;或根据给出的拍号、音高,听录音补写上节奏并划分小节线的方法也能发展内心节奏感,也可通过改错的形式练习,加上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便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与要求。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高记忆和想象能力
在平时的音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选用有趣的、熟悉的歌曲旋律教学,能够加深记忆。
例如:C大调主三和弦1 3 5,让学生视唱歌曲旋律《快乐的节日》1 3 5 5|6 5—|或者《粉刷匠》5 3 5 3|5 3 1 |2 4 3 2|5-1。
要获得良好的音高记忆,必须大量地去做听音练习和练唱,增强感性知识,利用音乐各要素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加深记忆。
训练时要注意音高的分辨、音高的想象、音高的记忆,培养“有声”听觉能力,同时也培养“无声”听觉能力,先把音高确定,最后把音高进行记忆存盘。
要多听、多想、多记、多抄、多写、多背。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的旋律短句让学生听唱或听记,听的时候,教师可以只弹一遍或两遍,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听出这些旋律短句。
还可以从歌曲中选择几个小节的乐句让学生快速地听记。
既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调式调性感,因为这些乐句肯定具有鲜明的调式调性的特征。
再比如,在听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