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gtj2018全套工程算量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1.84 MB
- 文档页数:205
广联达2018钢筋算量流程寄语:拿到图纸不要着急着画图,先熟悉图纸,分析图纸,知道需要算哪些量,然后接着再画图。
新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1、在新建工程前,先分析图纸,仔细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
2、准备一本记录本,用于记录需要计算该工程项目的一些相关信息。
比如:1层-10层柱混凝土强度是C30,20层以上柱混凝土强度是C25等,这样便于自己查阅。
一、新建工程第一步:工程名称1、输入工程名称,按工程图纸名称输入。
2、按照图纸结构设计总说明选取计算规则,其他选项不变。
第二步:工程信息1、依据图纸结构设计总说明填写工程信息2、工程信息中,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决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影响钢筋的搭接和锚固的数值,从而会影响最终钢筋量的计算,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情况进行输入。
温馨提示:檐高为室外地坪到女儿墙底的高度值。
第三步:编制信息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内容。
第四步:比重设置1、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直径为6的钢筋,一般用直径为6.5的钢筋代替,需要把直径为6的钢筋的比重修改为直径6.5的钢筋比重,直接在表格中复制、粘贴即可。
第五步:弯钩设置第六步:点击完成二、计算设置计算设置部分的内容,是软件内置的规范和图集的显示。
包括各类构件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参数设置,直径影响钢筋技术结果;软件中默认的都是规范中规定的数值,和工程中最常用的数值。
图纸没有特殊说明,预算过程中不必调整。
三、楼层设置1、建立楼层在软件中建立楼层时,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层高和起始位置;A、基础层底设置为基础常用的底标高,基础层底标高注意设置为垫层底标高。
B、基础上面一层从基础层顶到该层的结构顶板顶标高。
C、中间层从层底的结构板顶到本层上部的板顶。
2、修改板的厚度,基础层板厚为筏板厚度。
3、楼层缺省钢筋设置A、根据结构设计说明修改构件的混凝土标号,如果结构设计说明与各楼层图混凝土标号不同,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设计,加以说明。
B、根据结构设计说明修改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广联达软件算量交流中铁城建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成本管理部二零一九年八月-1-广联达软件算量交流一、“计算设置”篇熟悉广联达软件的同事都了解,软件中对构件钢筋的设置有“计算设置”和定义的构件的属性设置,“计算设置”中的每一条都是影响整个模型的,通俗可理解“计算设置”为全局设置,所以计算设置是否设置正确至关重要。
而“计算设置”的设置依据大多来自于图纸的总说明以及规范中,实际工程中图纸总说明篇幅较长,在设置过程中很容易疏忽,这一节主要总结了几点个人认为容易疏忽而又重要的地方:1.计算设置--计算规则--板--公共设置项--分布筋配置。
软件默认所有板分布筋为A6@250,而往往我们的图纸都会要求根据不同板厚布置不同的板分布钢筋。
图1.1.1某工程结构总说明中板分布筋-2-图1.1.2软件中分布钢筋默认配置所以此处我们就需要根据图纸实际情况来修改板分布钢筋配置。
图1.1.3修改后的板分布钢筋配置2.计算设置--计算规则--板--关于跨板受力筋/负筋标注长度的起始位置。
-3--4-软件中默认跨板受力筋标注长度为支座中心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含支座宽度、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中心线,可以看出软件默认设置此处的标注都是包含支座宽度的,实际工程中图纸标注并非这样(以实际工程为准),以广西蟠龙项目及海南三亚项目为例:图1.2.2海南三亚项目图纸板配筋标注说明-5-图1.2.3广西蟠龙项目图纸板配筋标注说明软件中内置有支座内边线、支座轴线、支座中心线、支座外边线可供选择,所以此处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即可。
图1.2.4修改后的设置情况-6--7-图1.2.5海南三亚项目图纸中板负筋标注-8-图1.2.6中间支座负筋不同标注设置的区别-9-那么,这一项修改对钢筋工程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某住宅项目两层地下室为例:图1.2.7修改前钢筋总工程量:7195t图1.2.8修改后钢筋总工程量:7179t注意事项:支座的内外边线的区分。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板的计算学习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
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图001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 l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图002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图003图004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二)负筋:1、长度计算: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图005长度:L=L1+2*L2+2*L3根数:1)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2)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1)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图0062)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二型:图007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04G101-3。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85页和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一共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16G101-3 第端部等裁面外伸构造图001範E计茸:弼[1阳10仁筠朗丄翊阳匕頂誣姬与底部盘国加訓麦惜默认怪廛为150 ;廣韜E财EMi哺至崔fc &R.取消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3第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端部无外伸构造〔一》S 1 £ J 、"性*L'■ ■ ■ ■ ■ ■1■ ■ 1*.■ * ■..................... n1、..1 —直証貫遴与京音博城館Uittt就计按檢.蓿吋OtLlMh端部无外伸构遗(二)图003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弯折长度为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15d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选挥节点构i宣圏规范茸法:^iE16G 101-3^8553 ”曲次舉纵向髓筋与箍筋构塗亍爲上豳追跆固氏煙>bb/3且艺12七;下都報1W心座冃折・水平段长度默认为bb・bh「制题默认为1丹・歐消3、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max (12*d , bb/2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中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剪力墙的计算学习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1、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一字型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0*d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2、根数计算:根数=〔ceil〔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二〕垂直筋的计算:1 / 131、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16G101-1第74页.2、根数计算:根数=〔ceil〔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三〕拉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2、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2 / 13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5〕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和墙身部分分开计算.6〕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排数〔取计算设置第17、18项〕*〔墙净长/水平间距〕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2〕拉筋面积=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二、软件计算设置:公共设置项:1、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和16G101-1第60页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不同的接头率决定错开的个数,接头率越小,错开次数越多.2、暗梁/边框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78页关于"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的说明,如下图所示.说明:根据梁高度不同,配置不同规格的拉筋.3 / 13影响范围:影响梁属性中拉筋的默认值.3、暗梁/边框梁箍筋与拉筋弯勾角度:提供三种选择:90°、135°、180°来源:施工工艺不同影响范围:弯勾角度不同,按外边线计算时,箍筋与拉筋长度不同.4、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默认为否.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一些需要布置,一些不需要布置.说明:暗梁/边框梁与暗柱相交位置,设置是否需要计算箍筋,选择为"是",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选择为"否",不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影响范围:影响着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根数计算.5、暗梁/边框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计算方式:提供"向上取整+1"等6种计算方式.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说明:计算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影响:影响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的计算.6、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默认为"同连梁箍筋间距",可以选择"同边框梁箍筋间距".来源:08G101-5第74页,如图.说明:图集规定为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同连梁箍筋间距,但是实际工程中也有设计为同边框梁箍筋间距的,所以提供该设置.影响范围:影响与连梁重叠布置的边框连箍筋根数的计算.4 / 137、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距暗梁/边框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来源:常用做法是s/2说明:存在有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满足不同需要.影响范围:当侧面纵筋按间距输入时有效,影响暗梁/边框梁的侧面钢筋根数计算.四、剪力墙:8、起始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的距离:默认为50.来源:16G101-3第64页.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钢筋的根数计算.9、起始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边的距离:默认为s/2.来源:08G101-5第72页.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影响范围: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根数计算.10、剪力墙纵筋露出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73页,如图:说明:剪力墙中间层的垂直筋计算公式一般为: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平法规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露出长度不同.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垂直筋的长度计算.11、剪力墙基础插筋弯折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5 / 13来源:16G101-3第64页,如图.说明:平法规定,根据基础厚度的不同,墙插筋在基础层的弯折长度不同.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基础插筋长度的计算.12、剪力墙纵筋错开距离设置: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73页,如图说明:平法规定,依据不同的连接形式,错开距离不同,其中绑扎的错开距离设置适用于剪力墙垂直筋选择按错开百分率计算时.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垂直筋的长度计算.13、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默认为间距500,如图来源:16G101-3第64页,如图.说明:墙在基础内的水平筋根数间距≤500,且不少于2根.影响范围:剪力墙基础内水平筋根数.14、暗梁/边框梁/梁纵筋与水平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围内不计算水平钢筋:默认为s/2.来源:常用做法.说明:用来控制剪力墙钢筋相对于暗梁/边框梁/梁纵筋的起步.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根数.15、三、四级抗震与非抗震时竖向一级钢筋的端部做法:默认为"180度弯钩".来源:根据平法图集03G101-1第48页中的规定,如图.说明:软件提供了"5d直钩"和"180度弯钩"供用户选择.当选择为"5d"直钩时,弯钩长度为5d,当选择为"180度弯钩"时,弯钩长度为6.25d.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6 / 1316、顶层墙身垂直筋锚固计算起点:默认为"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来源:根据平法图集16G101-1第74页中的规定,如图.说明:提供两种选择,"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处理当前位置同时存在梁和板构件的情况.此项设置仅针对中间变截面与顶层锚固节点1有效.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17、端柱满足直锚时,水平筋伸入端柱内的长度:默认为"伸至对边".来源:常见做法.说明:提供三种选择,"lae"、"labe"和"伸至对边".此设置仅针对[水平钢筋丁字端柱节点]节点一、节点二以与[水平钢筋拐角端柱内侧节点]节点一、节点二有效.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18、洞口加强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默认为"lae".来源:16G101-1第83页.说明: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影响范围:剪力墙中洞口加筋长度.19、拐角墙中间层水平筋计算方式:默认为"同墙内侧水平筋".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同墙内侧水平筋"和"同墙外侧水平筋".影响范围:剪力墙中间层水平筋长度.20、墙身钢筋搭接长度:默认为"按平法图集计算".7 / 13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图集计算".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时,搭接长度为lle,错开距离为0.3lle.按平法计算时,搭接长度为1.2lae,错开距离为500.来源:前者按照规范计算.后者参见16G101-1第73页,如图.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21、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勾:默认为"是".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影响范围:剪力墙中一级钢筋长度.22、剪力墙与集水坑坑口相交处剪力墙水平筋是否计算:默认为"是".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和根数.23、剪力墙钢筋同间距隔一布一布置时,间距表示:默认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选择"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时,表示输入的间距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例如当格式为B12/B10200时,表示每排B12与B10实际间距为200;选择"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时,表示输入的间距为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例如当格式为B12/B10200时,表示每排B12与B12实际间距为200.影响范围:剪力墙中钢筋长度和根数.24、剪力墙拉筋弯钩构造:默认为"两端135度弯钩".来源:16G101-1第62页,如图8 / 13说明:提供两种选择,"两端135度弯钩"和"一端135度弯钩,一端90度弯钩".影响范围:剪力墙拉筋长度.连梁:25、楼层连梁两侧暗柱内是否布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否.来源:16101-1第78页.说明:可以设置洞口两侧的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26、楼层双洞口连梁时,两洞口之间是否设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否".来源:16101-1第78页.说明:用来设置双洞口连梁,两洞口之间是否设置箍筋.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27、顶层连梁锚固区内箍筋间距:默认为150,如图.来源:16101-1第78页.说明:平法规定顶层连梁锚固区箍筋间距为150,但是一些设计中规定与平法不同,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需要,提供了该项设置.影响范围:影响顶层连梁的箍筋根数计算.28、连梁侧面纵筋距连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说明:侧面纵筋按照间距输入时,侧面纵筋距离纵筋的间距不同,按间距计算出的根数不同.影响范围:侧面纵筋按照间距输入时,影响连梁侧面纵筋的根数计算.9 / 1329、连梁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默认为600.来源:03G101-1第52页,连梁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如图.说明: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法,用户存在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与图集设置不同时,可以修改计算设置满足多样的计算要求.影响范围:连梁交叉暗撑箍筋根数的计算.30、连梁交叉斜筋、集中对角斜筋、对角暗撑纵筋锚固长度:默认为max〔lae,600〕来源:16G101-1第81页,如图说明:锚固长度可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lae影响范围:连梁交叉斜筋、集中对角斜筋、对角暗撑纵筋长度计算31、梁垫铁计算设置: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P14 ;GB50010-2010混凝土设计规范中9.2.1中也有说明.说明:每处垫铁不少于两根.影响范围:梁垫铁长度与根数计算.32、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勾:默认为"是",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需求说明:选择"是"时,则在侧面筋弯折端增加180度弯勾;否则不增加弯钩;该计算设置只适用于普通连梁的侧面钢筋为一级钢时.影响范围:普通连梁侧面钢筋长度.33、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默认为150来源:16G101-1第80页,如图说明:可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10 / 13影响范围:架立筋长度.34.上部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默认值为Ln/3.来源:16G101-1第80页,如图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即+、-、*、/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b:基本锚固长度;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非贯通筋和架立筋长度计算.35、上部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默认值为Ln/4.来源:16G101-1第80页,如上图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即+、-、*、/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b:基本锚固长度;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非贯通筋长度计算.36、上部第三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默认值为Ln/5.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即+、-、*、/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b:基本锚固长度;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非贯通筋长度计算.37、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默认值为0.1*L.来源:16G101-1第90页.如图说明:数值或数值*L〔L为梁净跨长〕.11 / 13影响范围:下部钢筋长度计算.38、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默认值为15*d.来源:16G101-1第90页.说明:可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长度计算.39、吊筋锚固长度:默认值为20*d.来源:16G101-1第88页.说明:可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吊筋长度计算.40、吊筋弯折角度:默认"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88页.说明:输入具体角度.影响范围:吊筋长度计算.41、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默认为0.来源:常用做法.说明:可输入具体整数或整数+级别+直径〔肢数〕,肢数为空默认与箍筋肢数相同.影响范围:箍筋根数计算.42、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默认值为50.来源:16G101-1第80页.12 / 13说明:可输入具体整数或s〔s为钢筋间距〕或s-bhc〔bhc为保护层〕或s-[1,100]的整数.影响范围:箍筋根数计算和箍筋排布.43、连梁箍筋加密长度:默认"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80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max、min与+、-、*、/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b:基本锚固长度;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hb:梁高;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当非抗震等级区分加密与非加密时,取抗震等级≠1的数据.影响范围:箍筋根数计算即箍筋排布.44、箍筋弯勾角度:默认为135°,提供三种选择:90°、135°和180°.来源:16G101-1第62页.说明:提供三种选择影响范围:箍筋长度计算.45、拉筋配置: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来源:16G101-1第78页.说明:可输入级别+直径或级别+直径+间距.影响范围:拉筋长度计算.13 / 13。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16G101-3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1;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8116G101-3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第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造”来设置。
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形式可以2B25;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2B25/4B284B28,底部第二排是”隔开,如::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注意/.选择1 / 18001图002图2 / 18003图3 / 18、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2页,规范算法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81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 16G101-3第,其余钢筋伸至;软件配备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算法,一种是传统算法。
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5*dh/2为。
软件中两种方式可以通过节点的选择来完成。
15*d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004图4 / 18005图5 / 18、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3;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la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主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配备了二种方式,一种是83第内la。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规范做法,一种是常规做法,可以根据图纸来进行选择和修改。
006图6 / 18007图7 / 18基础主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4第;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la 上部纵筋贯穿支座;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高跨梁内,伸入长度为;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页。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基础的计算学习基础主要包含: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基础板带、集水坑、桩承台、柱墩。
条基中的钢筋有受力筋、分布筋;独基中主要有受力筋,有些会配置短向加强筋和柱间配筋,带短柱杯口独基在短柱中会配置纵筋和箍筋;筏基中一般有底筋、面筋、中间层筋、非贯通筋;基础板带主要有上下部受力筋;集水坑一般有底筋、面筋、坑壁水平筋、斜面钢筋;桩承台的钢筋有横向、纵向、侧面受力筋、加强筋;柱墩主要有纵筋、箍筋。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基础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条形基础:1.受力筋:受力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条基宽度>=设定值,L=条基宽度*0.9;条基宽度<设定值,L=条基宽度-2*bhc。
2.分布筋:条基分布钢筋的计算需要考虑条基的主次:主条基(贯通条基):L=条基长度-2*bhc;次条基(非贯通条基):(1)两端都与主条基相交:L=次条基净长度+2*L1;(2)一端与主条基相交:L=次条基净长度-bhc+L1。
次条基净长度:两端与主条基相交时为两相邻主条基之间的净空尺寸,一端与主条基相交时为次条基长度扣除相交的主条基的长度;.L1取计算设置中的第8项所设置的值,软件默认为150。
(二)独立基础:1.受力筋:受力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折设置:基础底长>=设定值,L=基础底长*0.9+2*弯折长度;基础底长<设定值,L=基础底长-2*bhc+2*弯折长度。
(三)筏形基础:说明:基础板带的算法同筏板钢筋的算法,当遇到筏板变截面时,按照相应的筏板变截面节点计算;当筏板钢筋遇基础梁构件时,按照梁板式筏形基础节点计算;当筏板钢筋遇剪力墙构件时,按照平板式筏形基础节点计算,在此主要讲述梁板式筏板钢筋的计算。
1.端部构造:(1)端部等截面外伸:.(2)端部变截面外伸:.(3)端部无外伸节点:.2.变截面部位构造:(1)筏板顶部有高差:.)筏板底部有高差:(2.按下图节点计算:4、筏板遇承台、独基、柱墩:按下图节点计算:相关计算原则:.桩承台、独立基础、柱墩计算原则一致筏板基础与桩承台、独立基础、柱墩相交,按照钢筋线与基础构件的实际相交位置进行扣减特殊:独立基础、桩承台、柱墩与筏板基础顶相切,筏板面筋扣减,底相切,底筋扣减(四)桩承台:说明:承台有板式配筋承台、梁式配筋承台、环式配筋承台,在此主要讲述矩形板式配筋桩承台钢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