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阅读技巧——理解状物篇 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理解表达技巧,领会语言精妙理解表达技巧,领会语言精妙本课目标剖析1.学会分析文章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2.学会分析描写(描写对象、描写角度)及其作用;3.学会分析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点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阅读一篇文章,除理解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领悟是怎样表达的,这样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
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的表达顺序有: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1.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利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如《月光曲》、《灯光》等。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强烈的印象。
3.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例如《凡卡》一课,在叙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入了凡卡对爷爷的回忆,对农村美丽夜景的回忆和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回忆。
4.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如《小英雄雨来》一课,鬼子走后,人们找雨来的尸首,没有找到,发现雨来没有死。
之后对雨来没有死的原因做了补充说明。
这一补叙,突出说明了雨来是机智勇敢的孩子。
二、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
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
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⑴写景衬托人物心情;⑵写景点明时令、地点;⑶写景表现人物关系;⑷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第一部分基本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小学一般只出现前三种)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第三部分基本方法一、概括全文内容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2.过渡句,承上启下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四、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写人叙事文阅读要点:1.写什么人?人做了什么事?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描景状物文阅读要点:1.描什么景?状什么物?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写人叙事文章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如《草船借箭》、《将相和》等,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我的魔盒》我有一个魔盒,这个魔盒是我以前买饼干送的。
这个魔盒里面是“魔幻草”的种子和泥土。
先把一半泥土倒进盒子里铺平,再把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盒子里铺在泥土上面,然后把剩下的泥土盖在种子上,就像给种子盖被子,最后给种子喝水。
在种的时候我发现泥土是一粒一粒的,后来妈妈说:“这是人造营养土。
”这回我算是明白了。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作用:补充情节,更好地突出和反映人物。
例如《凡卡》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挖土的同学挖得多起劲呀!佳佳同学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腮边滚下来,她也顾不上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埋头继续干。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特别是大海同学,挖土的同学刚装满筐,只见他弯下腰,一手搭在扁担上,呼地一阵风就走了。
平整沙土的帅帅也很积极。
连平时最娇气的乐乐同学也一改往日的“派头”……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雨是最寻常的……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状物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专题--阅读理解状物篇一、基础知识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如《赵州桥》、“状动物文”如《燕子》、“状植物文”如《荷花》。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①静物的描写顺序:样子、结构、用途②动物的描写顺序:外形、动态、习性③植物的描写顺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根、茎、叶、花、果2、抓住实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包括:托物寄情、托物言情、托物言志。
在阅读文章时,要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1).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静物)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长城》一文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属状静物文。
(2).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态、习性(动物)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燕子》一文讲的就是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属状动物文。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的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3).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植物)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一文中,作者描写了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苹果、石榴进行了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最大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人。
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快乐热身营小时不识月,呼作。
——李白《古朗月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
——白居易《暮江吟》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举杯邀,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状物文的写作目的: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精灵口诀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文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
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描写。
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描写。
【精灵口诀二】抓住事物特点,注重观察角度。
写动物:要抓住动物外形特点和习性特点去理解。
写植物: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特点理解。
写静物: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精灵口诀三】理解写作意图状物的文章若是只写物,就成了对事物的说明了。
一般来说,状物的目的不外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对小动物的喜爱、对某类植物的爱护,或对物品的赞美,以此感染读者。
因此我们要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中心。
【阅读】状物文阅读(二)植物密室我爱小草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坪,上面生长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一片绿色的大地。
细看它们,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阵阵春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肩,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是ēnuó( )多姿。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乐而忘返。
别看小草这样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暴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小草。
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yǎn yǎn yīxī( )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向暴风雨屈服的。
不一会儿,小草果然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jīng y íng( )的泪珠!它们好像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多么顽强啊。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根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用合适的词表情达意。
3.能对某个词运用的好或差进行评价。
如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如: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在读到明人李乐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象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
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衢,不也像没有“五浊”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寺一样了吗? 画线句子中“调整”指( )A .调整好读书的环境B .调整好读书的心境C .调整好心情和环境D .调整好读书的情趣二、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段落,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
例如: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一样吗?结合特定句子,分析词语含义。
①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却比游人走得快。
②这件事使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③他心潮澎湃,准备担起上级交给的这付沉重..的担子。
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语意思。
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夜正长,路.也正长。
……”句中的“路”的含义是什么? 知识点拨 本课目标剖析理解词语意思,领会文字魅力分析:抓住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针对性,才能理解“路”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的路,是指争取光明和真理的路。
四、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词语意义。
很多词语富含感情色彩,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的,带什么感情色彩,常常取决于它所处的语言环境。
例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分析:“狡猾”一词,本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本是贬义词,在这里是一种风趣的说法,用作褒义,是淘气而机灵的意思。
五、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意义。
理解“重要词语”,一定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以及色彩义(褒贬互换)等等。
状物记叙文阅读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状物记叙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玩具、工艺品和建筑物。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 初读文章,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顺序写,或按从整体到部分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动物一般抓住它的外形、动作、本领、习性的顺序写,有时还要讲述动物与人在一起的小故事,如喂养故事、动物本领、争食故事等;写植物一般按环境、形状、颜色、滋味、生长过程等的顺序,还要写观赏植物的美景和品赏丰收果实的快乐;写静物一般按样子、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等。
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 细读文章,领会感情,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写动物的文章一般表达人对动物的喜爱、想念或者害怕、恐惧的感情,人对过去生活的留念或者对环境变化的忧虑等。
写植物的记叙文更多地体现在植物向人们展示的内在风采和神韵,写作目的或者是表达一种思想,或者是歌颂某种品格,或者是抒发一种感情。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3.欣赏美文、品读词句对于优秀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多读几篇,积累其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在平时的习作中熟练运用。
长期坚持,定会有所收获。
【真题演练1】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象征:掌握象征,挖掘深意把下列与“月”有关的古诗词补充完整。
1.,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3.,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4.江畔何人初见月?。
(《春江花月夜》)月亮象征什么?乐乐侠笔记本泪水李彦博“啪!”一个响亮的巴掌打在我的脸上,屈辱和愤怒一下子充满了我的心头,我大步冲进房间,锁上了门坐在床头。
门外传来阵阵的砸门声和爸爸的劝解声。
窗外,一轮镰刀般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那撒下的光芒就像射出了一支支无形的箭,把我的心刺得更深更痛。
我的眼圈湿了,饱含屈辱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滴在床单上。
我真恨妈妈,她无缘无故没收了我最爱的玩具“拉响”,还说是因为它才使我成绩下降的。
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比孩子的快乐还重要?我心里忿忿不平。
突然,我听见了开房门的声音,一定是妈妈找了钥匙来开门,可不能让她知道我哭了。
我顺手抓起一张纸巾,擦了一把眼泪,钻进了被窝里。
门开了,妈妈走进了房间,轻轻地坐在床边,小心地帮我把被子盖好。
我却故意翻了个身,把被子踢下床,又乘机蹬了妈妈一脚。
我仿佛看到妈妈脸上那惊讶的表情,在心里大声叫好。
妈妈叹了一口气,捡起地上的被子重新给我盖上,还在我的枕头下放了什么东西便关上房门走了。
我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直到听到门外妈妈关门睡觉的声音,我才悄悄翻开枕头,打开小手电筒看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你原谅我好吗?成绩不代表一切,一次考差了其实没关系,和这些玩具更是毫无瓜葛。
我在这里向你道歉:对不起,妈妈不该打你,玩具也还给你。
”看着这张纸条,看着枕头边我日思夜想的“拉响”,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我痛恨自己,为什么为了报复妈妈而把诚心向我道歉的她赶走呢?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我要用行动来向妈妈证明:儿子是懂事的,儿子懂得您的苦心。
打开抽屉,把心爱的“拉响”藏在了最深的角落。
窗外的月光如水,弯弯的月亮似乎变成了一艘小船,带着分裂的一半心去寻找它的另一半,那皎洁的月光仿佛将两颗心合在了一起……乐乐侠点睛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状物记叙文阅读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状物记叙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玩具、工艺品和建筑物。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 初读文章,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顺序写,或按从整体到部分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动物一般抓住它的外形、动作、本领、习性的顺序写,有时还要讲述动物与人在一起的小故事,如喂养故事、动物本领、争食故事等;写植物一般按环境、形状、颜色、滋味、生长过程等的顺序,还要写观赏植物的美景和品赏丰收果实的快乐;写静物一般按样子、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等。
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 细读文章,领会感情,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写动物的文章一般表达人对动物的喜爱、想念或者害怕、恐惧的感情,人对过去生活的留念或者对环境变化的忧虑等。
写植物的记叙文更多地体现在植物向人们展示的内在风采和神韵,写作目的或者是表达一种思想,或者是歌颂某种品格,或者是抒发一种感情。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3.欣赏美文、品读词句对于优秀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多读几篇,积累其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在平时的习作中熟练运用。
长期坚持,定会有所收获。
【真题演练1】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专题--阅读理解状物篇一、基础知识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如《赵州桥》、“状动物文”如《燕子》、“状植物文”如《荷花》。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①静物的描写顺序:样子、结构、用途②动物的描写顺序:外形、动态、习性③植物的描写顺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根、茎、叶、花、果2、抓住实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包括:托物寄情、托物言情、托物言志。
在阅读文章时,要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1).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静物)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长城》一文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属状静物文。
(2).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态、习性(动物)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燕子》一文讲的就是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属状动物文。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的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3).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植物)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一文中,作者描写了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苹果、石榴进行了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最大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人。
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就描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中四个不同方面的特点,我们可按这些不同的特点给文章分段。
这类文章还经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采用按照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经常采用的是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张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热点题型1、把握状物类文章中心,方法有:①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句段,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思路,方法有:①弄清楚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
②特别注意那些过渡性的句子和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串联文章描写的画面和对象。
③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它的变化一般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典例剖析_________________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的细雨淋醒了。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的生活。
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柔嫩的绿叶。
五月,正是它披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
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又扁又圆,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是按_________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这张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来填空。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趣的小刺猬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像钢针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它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想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_____,牙齿_____________,门牙_____________。
它们四肢_____________,跑起来很快。
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身长满了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花是美丽的。
它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太空徐徐降落。
看它漫天起舞,令人神思飘扬。
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吟咏赞美啊!雪花是奇异的。
每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
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
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六把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言。
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毕生的精力,拍下了数千张雪花的照片,竟未发现彼此一样的雪花图案。
瑞雪是宝贵的。
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
它又能湿润土质,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
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瑞雪飘飘,装点大地,我爱雪花。
1、全文采用了______的结构来写,其中2、3、4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雪花的可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作者说雪花是宝贵的?画上波浪线。
红梅赞我喜爱红梅。
我赞美它!已是隆冬季节,冬姑娘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
冬天的树木抖去了绿叶,缩着褐色的身子立着。
当你看到那开着似火一样的红的梅花的梅树时,你有什么感想呢?我可是精神大(振震)的。
那是一种美丽给人以力量的树。
瞧,屈曲盘(旋族)的枝干,片片鲜红的花(瓣辨辫),一丛鹅黄的花蕊,组成一朵朵玲珑的梅花。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它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怒放,它浑身充满生机,使惨白的世界也有了生气——它是一种敢于向严寒挑战的花,一种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深思和勇敢的花,一种使人肃然而起敬意的花。
看到意志坚强的梅花,你是否会想到生活中的“梅花”,那些身残志坚的勇士们,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风雪、冰霜,然而它们像冬梅一样,战胜了向自己袭来的无情的风雪,昂首阔步于生活的道路上。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是生活的勇士!他们那美好的心灵、顽强不(曲屈)的性格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不正是那一朵朵充满生机、芳香四溢的梅花吗?我赞美红艳艳的梅,更赞美那些生活中的“梅花”——顽强不屈的勇士们。
1、将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用“/”划掉。
2、将文中你喜欢的词写在下面的横线里,至少四个,注意要把字写工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处用了破折号,作用都是___________。
(选序号)(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意思的转折(3)表示意思的递进(4)表示声音的延续4、写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赞美梅花,更赞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的自述嗨!大家好!我是地球的母亲——太阳。
我有八个儿子:地球、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我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
我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多倍。
我已经五十亿岁了,我的火焰,再烧五十亿年也没问题。
别看平时我像个盘子,其实,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赶上我的个头!我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释放着大量的能量。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让我生气了,可要注意后果哟——知道吗?我也会感冒呢!科学家把太阳风暴叫做打“喷嚏”,只要我一“感冒”,我的儿子——地球往往会发“高烧”。
说起地球的美景呀,那人类可要谢谢我啦,为什么呢?因为有了我,地球的上的植物和庄稼才能发芽、开花、结果;鸟、兽、鱼、虫才能生存、繁殖。
没有了我,这些美景、这些生灵便不会存在。
我的光有杀菌的能力,人类可以利用我的光线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与温暖都是我送来的。
如果没有我,地球将永远是黑暗,到处是寒冷。
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鱼、虫,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了我,就没有了地球上的万物!朋友们,通过我——一个太阳的自述,你们对我有所了解了吧,怎么样?我的作用蛮大的吧!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黑暗—()寒冷—()表面—()2、文中“打喷嚏”“感冒”“高烧”三个词语可有意思了,仔细读读短文,短文中这三个词语分别指什么?打喷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短文,请至少概括出太阳的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