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76.85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第一课:《读书》-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方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第二课:《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教学重点:掌握经典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
- 教学难点:理解并描述童话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古诗词中深层含义。
第四课:《写人》-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 教学难点: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第五课:《写景》-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 教学重点:研究描写景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美。
第六课:《古文观止》-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 教学重点:研究古文的翻译和理解。
-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七课:《写文言文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写文言文,提高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运用文言文写作。
第八课:《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 教学重点:研究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隐含意义。
第九课:《作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 教学重点:研究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技巧写作。
第十课:《修辞法与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修辞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表格】教学目标: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2、第二组………………………………………….10课时3、第三组………………………………………….11课时4、第四组………………………………………….11课时5、第五且………………………………………….11课时6、第六组…………………………………………..7课时7、总复习………………………………………….40课时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8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2、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7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
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
(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
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九义教材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精读课文:1《占算子•咏梅》2《十六年前的回忆》4《为人民服务》略读课文:3*《灯光》5*《延安,我把你追寻》1、卜算子·咏梅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
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2课时)二、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相机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
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
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前瞻和规划的工具,能够提前预设教学难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做好应对准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课时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动漫童谣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什么内容?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
(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好的教学课件是很重要的。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极个别生字词的把握和理解;2、难点:对课题的导入方法、解说要巧妙得当,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上一组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
你们可想过,人与自然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出示几组地球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地球,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先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画出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出示生字、生词,学生认读和理解。
三、梳理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反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讲地球很小。
运用了什么方法?找出相关于语句,体会含义。
2、课文一开始给我们描述了宇航员眼中的地球,读读相应的句子,想象地球的样子。
看到如此美丽的地球,我们不禁感叹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3、抓住“母亲”一词引导,过渡到第二部分。
我们理所当然以加倍的爱来回报她。
那么,对于养育了人类的地球母亲,人类是怎样做的呢?五、学习第二部分。
1、自己读课文,找答案。
2、交流。
3、同学们,如果你是一条河,一棵树或是一只鸟,此时,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是教师对每一堂课所安排的步骤和进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宏观把握。
而教案则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是教师对每一堂课的细致规划。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熟练掌握本册语文词汇,理解文章内涵,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质量的作文;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名人故事本单元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牛顿的故事》等文章,旨在通过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名人的成长历程、成就以及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本单元主要包括《松鼠》、《大熊猫》、《孔雀》等文章,旨在通过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世界,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科幻天地本单元主要包括《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太空“旅行”》、《穿越时空》等文章,旨在通过介绍科幻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亲情无价本单元主要包括《母亲的恩情》、《父爱如山》、《奶奶的油纸伞》等文章,旨在通过展现亲情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珍贵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敬之情,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第五单元:民间故事本单元主要包括《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古代民间故事,旨在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第六单元:亲近自然本单元主要包括《草原》、《长城》等文章,旨在通过展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精读课文:1《占算子•咏梅》2《十六年前的回忆》4《为人民服务》略读课文:3*《灯光》5*《延安,我把你追寻》1、卜算子·咏梅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
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2课时)二、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相机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
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
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北京的春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北京的春节习俗。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春节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辅导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讲解。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讨论。
5. 感悟节日:学生分享对春节的感受,教师总结。
第二章:《花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花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花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辅导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讲解。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讨论。
5. 观察花朵: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了解不同花的特点。
6. 总结感悟: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
第三章:《匆匆》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间的流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间的流逝。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2.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写作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2.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2.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谈话导入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充分的了解习作要求,并进行资料收集。
二分组准备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同桌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意识三生习作师巡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四、修改习作,评价赏析1.学生自改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第1单元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的“醋、燃”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了解老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
关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的课件.2。
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对于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6。
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节课的生字词。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和书写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情况。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5. 朗读训练:(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五、教时安排13——15课时1文言文两则课型:嵌入问题训练课教材分析: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对古文有很爱好,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定有精彩的课堂出现。
设计理念:通过教学,学习孔子实事求是额精神。
学科渗透: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教具、学具)准备:孔子画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
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 匆匆课型:嵌入问题训练课教材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学情分析: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设计理念: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科渗透法制(德育):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1、用“匆匆”说一句话2、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二课时一、重点研读第三节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3、让学生仿写4、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
他的《荷塘月色》请大家欣赏。
2、放录音3、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4、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
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
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
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5、交流展示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四、交流惜时的句子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3、桃花心木课型:嵌入问题训练课教材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懂得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学情分析:娇生惯养严重,缺乏自食其力,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科渗透法制(德育):养自食其力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