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美苏冷战给我们的启示
美苏冷战给我们的启示
1. 加强国家宷行,将眼光放长远。
美苏冷战期间,各国为了实现政治
正义,重新调整了军事力量,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引发不同的社会
问题,使得整个世界陷入险境,影响全球安全。
国家应该学会从长远
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发展,并在外交谈判中更加理性,平衡各自的利益,减少冲突并追求永久和平。
2. 削弱国家之间的敌对主义精神,构建包容性的国际社会。
美苏冷战
期间,各国拒绝坐下来坦诚交谈,彼此猜忌多头使用各种武器和手段,加剧了整个国际社会的仇视与分歧,造成了一个不包容、不平等的社会。
国际联合的精神和政策应该加强,各国友好交往应该增加,营造
良好的氛围,以减少国际社会的冲突,保障全球安全。
3. 避免少数势力多头使用军事手段,营造更好的国际政治环境。
美苏
冷战期间,少数国家实施武力政策,威胁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侵犯
别国主权和领土,导致国际政治环境恶化、国家间关系紧张及交锋。
各国应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遵循国际公认的政治规则,坚持和平的
外交政策,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繁荣。
4. 加强民众的教育,懂得和平共处的精神。
美苏冷战期间,由于教育
缺失,很多民众误解了彼此国家的目的,很难理解外国的文化,坚持
严格的政治体系,彼此之间产生了新的对抗力量,导致两国之间不可
调和的紧张关系,增加了冲突及冲突后果。
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工作,
让民众更加了解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增强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转
变仇敌心态,培养和平共处的理念,让两国间用磋商和投资等方式调节关系,减少敌对精神及冲突。
冷战时代美苏两强争霸与全球影响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对抗和争斗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美国和苏联代表了两个对立的意识形态和领导力量。
美苏两强的争霸不仅仅影响了双方的国内建设和对外政策,也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冷战时代,美国和苏联是世界上的两个主要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上,还表现在经济、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
美国代表西方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苏联代表社会主义和中央计划经济。
他们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了一系列的争斗和冲突。
美苏两强争夺全球霸权的首要领域是军事实力。
美国和苏联都大量投资于核武器和军备竞赛,致力于拥有更强大的武装力量。
这种军事对抗不仅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相互威胁,也给世界带来了长时间的不稳定局势。
冷战时期,两国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导致核武器扩散的担忧成为全球性的焦点。
除了军事领域,美苏两强还通过经济手段相互竞争。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各国重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而苏联则通过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来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盟国。
这种经济竞争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紧张,并导致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分裂。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强也在各个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代理人战争和冲突。
这些战争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成为了国际关系的重要焦点。
例如,越南战争就是一场美苏两强之间斗争的代理人战争。
这些冲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对整个世界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冷战时代美苏争夺全球霸权的影响还体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上。
很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中做出选择,加入其中一个阵营成为其盟友。
这些国家的内部政治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影响,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总的来说,冷战时代美苏两强争夺全球霸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对抗、经济竞争以及代理人战争都使得世界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不稳定。
尽管冷战结束了,但是其影响仍然在当今世界上存在。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反思这一时期的教训,促使各国在和平、公正、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稳定的世界。
美苏争霸的启示美苏争霸过程对比启示一:经济实力决定一切。
谁的经济实力强大,谁就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我们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永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启示二: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启示三: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美苏在争霸过程中,既对抗又对话,既斗争又妥协。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没有引起更大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两国领导人之间有效对话、妥协处理的结果。
今天,美苏对峙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和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国与国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乃至冲突。
所以各国要加强对话,,求同存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美德日在经济危机下为什么会走上不同道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在这一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日本虽属战胜国,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受到压制,因此德日都有不同程度的复仇情绪。
而美国是大战的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本国资产阶级不想破坏对自己有利的已经形成的国际秩序。
2.各国传统体制的影响。
德国与日本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浪潮中,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德国依靠武力、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使得他以后的政策极富侵略性;而日本封建军阀与财阀相结合掌握政权,带有浓厚的军事性,所以说德国与日本都具有很强的“嗜战性”。
而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时代,有着比较深厚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是典型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对战争最大可能地采取回避的态度。
3.各国经济实力不同。
德日经济实力不如美国,想通过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复苏经济;而美国在大战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只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能调节、缓和危机。
4.法西斯势力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与全球影响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争霸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焦点。
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影响,也给世界带来了长期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所产生的全球影响。
一、政治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分野。
美国和苏联以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为核心,分别带领西方和东方阵营,构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阵营系统。
这种对立不仅产生了领土争端、军备竞赛等冲突,还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政治走向。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选择立场,导致了他们的内外政策受到严重制约。
二、军事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军事上的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两个超级大国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研发与生产。
这种军事紧张局势引发了冷战期间多次的危机,如古巴导弹危机等。
此外,美苏两国还通过向盟友提供武器和军事援助的方式,间接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局部冲突和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军事紧张。
三、经济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争夺盟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美苏两国在经济上进行了激烈竞争。
他们通过提供贷款、援助和投资等手段,试图在其他国家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
这种竞争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紧张,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四、意识形态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
美国通过强调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的意识形态。
苏联则通过强调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试图争取更多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在政治上体现,也渗透到了教育、文化、媒体等领域。
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意识形态角逐,对世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对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意识形态领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使世界陷入了长期的紧张局势。
美苏崛起的启示美国和苏联,一个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富国,一个曾是年轻的社会主义强国。
作为20世纪两个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它们崛起道路不尽相同,却给与我们相同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从美苏两国的实践看,20世纪的生产力水平既适合于资本主义,也适合于社会主义,因此才会有两个大国的巨大进展。
对于过去和当前资本主义在推进生产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很强的生命力决不可低估,特别是像美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最彻底的国家。
对于从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俄国而建立的苏联,其所建立的生产关系同样适应20世纪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但是由于过去基础落后、底子薄,就只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点而向前发展。
任何人为地拔高社会形态,急于过渡的做法,都只能把事情引向错误的极端。
但是,过去苏联有过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跃,都可以说明社会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任何否认社会主义存在理由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所作所为已经使人们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
正确做法是,既看到学习资本主义长处的必要性,又不忘资本主义根本性弊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二)人们的认识和理论必须与时俱进,要有创新、发展的民族精神建国初期北美移民敢于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的特点,加上他们来到陌生土地上开拓和向西进军的经历,使得美利坚民族养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科学的求实态度,以及藐视封建传统,趋向变动革新,勇于进取和追求自治的愿望。
而不断地变动有助于打破停滞和僵化,有助于革新,这不能不是美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和科学体系,需要建立在反复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更加需要自觉地与时俱进。
要以科学态度观察和研究客观事物,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苏联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十月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俄罗斯实际,与时俱进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设的成就,同样是在先进理论指导下,以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了旧的俄国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兴盛起来的。
考点:美苏争霸的影响、启示影响:20世纪50—80年代的美苏争霸,美苏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影响经济的发展;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争夺霸权的军备竞争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启示:霸权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我们应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
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易错微析美苏争霸,两国并没有直接进行战争。
例题1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B.地区冲突C.民族矛盾D.宗教冲突答案:A解析:20世纪50—80年代的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答案A。
例题2对下图(图中左是赫鲁晓夫,右是肯尼迪)理解不正确的是()A.美苏两国激烈对抗B.美国实力比苏联强大C.互相以导弹威胁对方D.对抗导致两国发生战争答案:D解析:D。
1. 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影响,你知道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开始在什么时期()A.20世纪40年代后期B.20世纪50年代早期C.20世纪50年代中期D.20世纪50年代后期2.苏联在美苏争霸中败下阵来,最重要的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落后B.军事力量的落后C.经济实力的薄弱D.没有霸权思维3.20世纪80年代中期,造成苏联国内矛盾重重的外部原因在于[ ]A.美苏两国长期争霸B.未能克服国家体制存在的问题C.苏联经济发展缓慢D.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成功4.美苏争霸对美苏双方以及世界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长远来看,美苏争霸对苏联的主要影响是( )A.扩大了苏联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B.苏联在短时问内实现了与美国的“平起平坐”C.加剧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D.大大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5.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美苏争霸的启示
美苏争霸过程对比
启示一:经济实力决定一切。
谁的经济实力强大,谁就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我们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永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启示二: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启示三: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美苏在争霸过程中,既对抗又对话,既斗争又妥协。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没有引起更大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两国领导人之间有效对话、妥协处理的结果。
今天,美苏对峙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和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国与国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乃至冲突。
所以各国要加强对话,,求同存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美德日在经济危机下为什么会走上不同道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在这一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日本虽属战胜国,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受到压制,因此德日都有不同程度的复仇情绪。
而美国是大战的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本国资产阶级不想破坏对自己有利的已经形成的国际秩序。
2.各国传统体制的影响。
德国与日本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浪潮中,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德国依靠武力、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使得他以后的政策极富侵略性;而日本封建军阀与财阀相结合掌握政权,带有浓厚的军事性,所以说德国与日本都具有很强的“嗜战性”。
而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时代,有着比较深厚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是典型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对战争最大可能地采取回避的态度。
3.各国经济实力不同。
德日经济实力不如美国,想通过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复苏经济;而美国在大战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只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能调节、缓和危机。
4.法西斯势力的影响。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严重化,德日法西斯势力大大超过美国,德国的纳粹党羽翼丰满,日本军部成为法西斯势力的大本营,可以说德日比美国更具备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条件;而美国的两党执政极大的遏制了其他党派的滋生,法西斯主义无法找到可以蔓延的土壤。
一、文艺复兴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恩格斯
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自己。
──阿尔伯(1404—1472)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但丁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亲王唐克莱本独养的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亲王(父亲)的侍从相恋,事情败露后,平时仁慈宽大的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中心地位──用今天流行的拉丁文原文来说,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然而,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不像路德或诺克斯那样,也不像后来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群众为对象。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
二、启蒙运动
18世纪遍及欧洲各国(和美国)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
其根本目的是把人们从偏见和迷信(特别是从被确立了的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将之用于社会和政治改革事业。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伏尔泰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
──孟德斯鸠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若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
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
──卢梭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马克思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
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埋葬拿破仑)。
先贤祠(万神殿)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
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其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成立政府。
──摘自1776年《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