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 格式:ppt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36
地铁车辆段试车线的功能及设计要求地铁运营由于行车密度大、事故救援困难等原因,对列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地铁车辆段试车线是地铁列车进行动态调试和试验的线路,新车和检修后的列车都要在试车线进行系统调试及性能试验后才能上线运营。
对试车线的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都有较高要求,但试车线的布置又受用地条件的控制,布置困难。
因此在地铁车辆段设计中,对试车线的功能进行合理分析,优化布置方案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地铁车辆段试车线的功能和设计技术要求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对车辆段试车线设计规定如下:(1)试车线应为平直线路,困难条件下允许在线路端部设部分曲线,其线路应满足列车试验速度的要求;试车线的其他技术标准宜与正线标准一致;(2)试车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车辆性能和技术参数以及试车综合作业要求计算确定。
试车线两端宜设缓冲滑动式车挡;(3)试车线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检查坑和试车设备房屋,试车线检查坑长度不应小于1/2列车长度加5m,检查坑深度应为1.2~1.5m,坑内应有照明和良好的排水设施。
以上规定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执行困难,首先《规范》对列车试验速度未作规定,在条文说明中也没有具体解释,而试车速度是决定试车线长度的最关键因素。
关于试车线应为平直线路的规定在设计中也很难执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试车线大量使用曲线,以适应用地条件。
关于试车线检查坑的设置规定在采用环线移动闭塞系统和直线电机运载系统也难以执行。
本节将结合在广州地铁车辆段工程的设计实践,对地铁车辆段试车线的功能和设计技术要求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及总结,提出地铁车辆段试车线设计的技术要求建议。
一、试车线的功能分析试车线的功能一般包括新车动态调试和试验以及运营列车检修后的动态调试和试验两部分。
1 .广州地铁新车调试及验收项目表9-1广州地铁新车调试及验收项目一览表2 .广州地铁列车检修后的动调和试车项目(1)广州地铁列车年检试车项目如表9-2所示表9-2广州地铁列车年检试车项目表9-3广州地铁列车架修试车项目表3 .日本地铁列车检修后的动调和试车项目表9-4日本地铁列车检修后调试及验收项目表45 .车载信号系统的动调和试验项目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车载信号系统在动态调试和试验项目如下:(1)模拟中间为车站,两端进行站后折返作业(包括无人/有人驾驶自动折返、ATP监督下的人工驾驶模式折返);(2)两端为车站,中间为区间线路,对车载信号系统进行速度等级的ATP功能、ATO 全自动驾驶试验;(3) ATO精确停车试验;(4)车门试验,允许开左侧、右侧、双侧车门;(5)对不同的列车编组(长、短车)的屏蔽门监控试验;(6)紧急制动试验(包括制动距离);(7)车一地双向通信及驾驶模式间转换等功能的测试。
地铁消防设计规范GB50157-2023概述地铁消防设计规范GB-2023是为了确保地铁系统的消防安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范包括了地铁车辆、车站、隧道、设备和系统等方面的消防设计要求。
一、设计原则地铁消防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扩散。
2. 科学性原则:基于消防工程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消防设备和系统。
3.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和运营费用。
二、车辆设计要求地铁车辆的消防设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防火材料:车辆内部应选用阻燃材料,减少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
2. 灭火系统:车辆应配备有效的灭火系统,能够及时控制和扑灭起火物。
3. 逃生通道:车辆内应设置明确的逃生通道,方便乘客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疏散。
三、车站设计要求地铁车站的消防设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隔离措施:车站内应设有防火隔离门和防烟门,避免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
2. 疏散通道:车站内应设置宽敞明亮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3. 灭火设施:车站应配备灭火器和灭火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应急处理。
四、隧道设计要求地铁隧道的消防设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排烟系统:隧道内应配备有效的排烟系统,避免烟气积聚和人员中毒。
2. 照明设备:隧道内应有足够明亮的照明设备,方便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3. 紧急通道:隧道内应设有便于紧急疏散的通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五、设备和系统设计要求地铁系统的消防设备和系统设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火灾报警系统:应配备火灾报警控制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火灾。
2. 灭火系统:应配备各类灭火设备和系统,确保灭火效果和应急处理能力。
3. 通信系统:应配备紧急通信设备,便于人员协调和救援工作。
六、监测和维护要求地铁消防设计的监测和维护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监测系统:应建立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确保设备正常可用。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城轨交通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学习与实践)二零一零年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目录1.一般设计原则2.钢轨及轨道几何行位3.扣件、轨枕及道床4.道岔及道床5.减振轨道结构6.轨道附属设备及安全设备7.线路标志及有关信号标志我国第一部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于1992年发布,1993年实施。
它基于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它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来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以及历年来的科研成果,同时,借鉴了国外地下铁道有关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初期起着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又引入了诸多国内外新技术,积累了各种新经验,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对92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规范名称简化为《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于2003年(以下简称《地规》03年版)发布,2003年实施。
修订后的规范除对原文进行扩充与深化,又新增加了运营组织、高架结构、环境与监控、环境保护、自动售检票等内容,成为一部地铁建设的跨专业、综合性规范。
《地规》03年版实施以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对其中部分条文(线路、轨道等)进行探讨,供研究设计人员参考,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一般设计原则轨道是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基础,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并引导列车运行,因此轨道设计应符合以下主要原则:*轨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以及适量的弹性,以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快捷、安全、舒适,并尽量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和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应均衡提高轨道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弹性连续、结构等强、合理匹配。
*轨道结构应根据环境保护对沿线不同地段的减振降噪要求,采用相应级别的减振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在满足以上功能的前提下,要求结构简单,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造价。
*钢轨是运行列车牵引用电回流电路,轨道结构应满足绝缘要求,以减少泄漏电流对结构、设备的腐蚀。
雏议《地铁设计规范》于春华;马振海【摘要】通过对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学习和使用,同时结合一些工程实践,对"规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列举分析,并提出个人见解,以推动"规范"的补充完善,增强"规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好地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7(000)011【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地铁;设计规范;修改;建议【作者】于春华;马振海【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1 《地铁设计规范》沿革我国第一部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于1992年发布,1993年实施。
它基于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成熟的经验为基础,总结了我国20余年来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以及历年来的科研成果,同时,借鉴了国外地下铁道有关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初期起着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又引入了诸多国内外新技术,积累了各种新经验,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对92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规范名称简化为《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于2003年(以下简称“《地规》03年版”)发布,2003年实施。
修订后的规范除对原文进行扩充与深化,又新增加了运营组织、高架结构、环境与监控、环境保护、自动售检票等内容,成为一部地铁建设的跨专业、综合性规范。
《地规》03年版实施以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对其中部分条文(线路、轨道等)需修改或补充之处进行探讨,供研究设计人员参考,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2 《地规》03年版线路部分存在的不足2.1 线路类别与铺设标准《地规》03年版第5.1.1条:“地铁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一、编制依据1.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4.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5. 项目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侧墙模板安装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方案针对地铁车站侧墙模板安装进行专项设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模板材料及要求1. 模板材料:选用优质钢板,厚度不小于6mm,表面平整,无锈蚀、油污等缺陷。
2. 支撑系统:采用高强度型钢,立杆间距不大于1.5m,横杆间距不大于1m,确保支撑系统稳定可靠。
3. 连接件:选用合格扣件,确保连接牢固。
四、施工工艺1. 模板安装前,对模板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变形等情况。
2. 模板安装顺序:先安装模板,再安装支撑系统。
3. 模板安装时,注意调整模板平整度,确保模板表面垂直、平整。
4. 支撑系统安装时,确保立杆垂直、横杆水平,连接牢固。
5. 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五、质量控制1. 模板安装前,对模板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2. 模板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平整度、垂直度,确保结构质量。
3. 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混凝土结构,避免损坏。
六、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2. 模板安装过程中,严禁高空作业。
3. 模板拆除时,应先拆除支撑系统,再拆除模板。
4.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七、施工进度1. 模板安装:XX天2. 模板拆除:XX天3. 总工期:XX天八、结语本地铁侧墙模板专项方案针对地铁车站侧墙模板安装进行详细设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方案要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摘要: 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是地铁作为地下工程的地面建筑形式,既是车站功能建筑,又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此,深圳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地铁的功能需求,还需要体现深圳沿海经济特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风亭建筑设计1 工程总体概述深圳地铁2号线(蛇口线)工程连接城市东西发展主轴,是特区内第二条东西向轨道交通客运主通道。
2号线工程由初期工程和东延段工程两部分组成,线路西起蛇口赤湾站,经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东至新秀站,全长35.78km,共设29座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10座,设蛇口西车辆段、后海停车场,工程投资总额约为193.5亿元。
其中:深圳地铁2号线初期工程起自蛇口赤湾站,终至世界之窗站与地铁1号线交汇,共设12座地下车站,依次为:赤湾站、蛇口港站、海上世界站、水湾站、东角头站、湾厦站、海月站、登良站、后海站、科苑站、红树湾站、世界之窗站,线路全长15.131 km,工程投资总概算约为74.4亿元,于2010年12月28日投入试运营。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工程由世界之窗站站后至新秀站,共设17座地下车站,依次为侨城北站、深康站、安托山站、侨香站、香蜜站、香梅北站、景田站、莲花西站、福田站、市民中心站、岗厦北站、华强北站、燕南站、大剧院站、湖贝站、黄贝岭站、新秀站,线路全长20.65公里,工程投资总概算约为114亿元,于2011年6月28日投入试运营。
2 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概述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是地铁作为地下工程的地面建筑形式,既是车站功能建筑,又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此,深圳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地铁的功能需求,还需要体现深圳沿海经济特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经研究对比,深圳地铁2号线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线一景”的规划设计理念,从而使地铁上盖建筑的整体造型统一,将地铁2号线工程打造成为连接深圳蛇口高科技产业区、南山商业居住区、香蜜湖高档住宅区、福田市中心区、罗湖老城区的一道城市风景线。
现行轨道工程施工规范主要包括《TB10302-96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1-2006)等。
这些规范对轨道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全面的要求和指导。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具备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和其他相关工程资料。
同时,还需要收集有关其他工程的信息,以便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
此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在轨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轨道作业:包括道砟铺设、轨枕道钉锚固、轨排组装、铺轨、铺岔、上砟整道、应力放散、无缝线路锁定、焊轨、线路接茬、道岔换铺等。
这些作业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轨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新建标准轨道铺轨方案:对于长大线轨道铺轨,应采取机械化方法进行,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而对于联络线、专用线等工程量较小的轨道,可以采取人工方法进行铺轨。
三、营运线轨道施工方案:对于营运线轨道的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措施,以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例如,进行换轨、换岔或新增道岔时,需要进行封锁线路和间歇施工,以确保安全和施工质量。
四、无缝线路施工方案:对于新建的无缝线路,应采取机械化直铺方法进行铺设。
对于改建的无缝线路,可以采取换轨法进行改建。
此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力放散和无缝线路锁定,以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无砟轨道道床施工方案:无砟轨道是一种先进的轨道技术,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在施工无砟轨道道床时,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道床的质量和稳定性。
六、轨道养护方案:轨道养护是保证轨道质量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