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弯矩和轴力
- 格式:xlsx
- 大小:19.08 KB
- 文档页数:1
1、satwe 计算结果中,底层柱墙组合内力的含义及正负号如下规定:
Vx——X向剪力,朝X负方向为正,x正方向为负,单位为kN
Vy——Y向剪力,朝Y负方向为正,Y正方向为负,单位为kN
N ——轴向力,拉力为正,压力为负,单位为kN
Mx——绕X轴弯矩,X负向为正,X正向为负,单位为kN*m
My——绕Y轴弯矩,Y负向为正,Y正向为负,单位为kN*m
弯矩方向为按右手定则确定,即:右手按弯矩转动的方向握去,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弯矩方向。
各力正向如下图所示:
2、基础设计时读取satwe 荷载后,荷载显示中力的含义及正负号如下规定:
Vx——X向剪力,朝X正方向为正,x负方向为负,单位为kN
Vy——Y向剪力,朝Y正方向为正,Y负方向为负,单位为kN
N ——轴向力,压力为正,拉力为负,单位为kN
Mx——绕X轴弯矩,X正向为正,X负向为负,单位为kN*m
My——绕Y轴弯矩,Y正向为正,Y负向为负,单位为kN*m
弯矩方向为按右手定则确定,即:右手按弯矩转动的方向握去,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弯矩方向。
各力正向如下图所示。
验证例题:
1、建一个500x500的柱子,2m高,在柱顶输入活荷载10kN,X正方向;活荷载10kN,Y 正方向,如下图所示:
2、PKPM计算结果,底层柱墙组合内力如下图所示:
3、基础设计时读取satwe 荷载后,显示1.0*恒载+1.0*活载如下图所示。
计算底层中柱截面处组合的弯矩和轴力设计值底层中柱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设计值计算方法在建筑结构中,柱是承受建筑物重力和水平荷载的重要承载构件。
在底层中柱截面处,由于所承受的荷载较大,因此需要计算柱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设计值,以保证柱的安全稳定运行。
1、弯矩设计值的计算弯矩设计值的计算需要先确定柱的荷载情况。
一般情况下,底层中柱同时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因此,需要将荷载分解为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两个方向。
首先,需要对底层中柱进行截面分析,确定其截面尺寸和受力情况。
随后,可以根据受力情况确定柱截面处的应力状态,进而计算柱截面内沿周向和轴向的应力。
在确定柱截面内的应力后,可以计算出沿周向的弯矩设计值。
对于底层中柱,其弯矩设计值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弯矩设计值的计算公式为:M = σZ*(bh^2/6 - (bh-2a)*(h-2a)^2/6)其中,M为弯矩设计值,σZ为柱截面内沿轴向的应力,b和h分别为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a为柱截面的边角半径。
2、轴力设计值的计算轴力设计值的计算同样需要考虑底层中柱所承受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在计算轴力设计值时,需要先确定柱截面内的轴向应力。
对于矩形截面的柱,轴向应力可以通过杨氏模量和柱截面的惯性矩计算得出。
其计算公式为:σz = N/A - MyIx/Iz其中,N为轴向荷载,A为柱截面面积,My为弯矩设计值,Ix和Iz分别为柱截面沿x和z轴方向的惯性矩。
通过求解轴向应力,可以计算出底层中柱截面处的轴力设计值。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底层中柱所承受的荷载较大,轴力设计值也相对较大。
综上所述,底层中柱截面处的弯矩和轴力设计值计算需要考虑柱截面的几何形态、荷载情况以及受力状态等因素。
在进行相关计算时,需要精确分析柱截面的受力情况并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以确保柱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剪力弯矩轴力符号剪力、弯矩和轴力是结构力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结构体受力情况。
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这些力进行符号表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弯矩和轴力的符号表示方法,并给出示例说明。
剪力的符号表示剪力是作用在结构体上的一种力,其方向垂直于结构体的横截面。
剪力的符号表示通常使用大写字母”V”来表示,其上方标注结构体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一根梁上,我们可以用”V”表示剪力,如下所示:^|| V|----------|----------|这里的”V”表示剪力的大小和方向,上方的箭头表示剪力的方向,向上表示正剪力,向下表示负剪力。
在分析结构体的受力情况时,我们经常需要绘制剪力图,用于表示结构体上各处的剪力大小和方向。
剪力图的绘制方法将在后文中介绍。
弯矩的符号表示弯矩是作用在结构体上的一种力矩,其作用于结构体上各处的截面。
弯矩的符号表示通常使用大写字母”M”来表示,其上方标注结构体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一根梁上,我们可以用”M”表示弯矩,如下所示:^|| M|----------|----------|这里的”M”表示弯矩的大小和方向,上方的箭头表示弯矩的方向,顺时针表示正弯矩,逆时针表示负弯矩。
在分析结构体的受力情况时,我们经常需要绘制弯矩图,用于表示结构体上各处的弯矩大小和方向。
弯矩图的绘制方法将在后文中介绍。
轴力的符号表示轴力是作用在结构体上的一种拉伸或压缩力,其方向与结构体的轴线一致。
轴力的符号表示通常使用大写字母”N”来表示,其上方标注结构体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一根柱子上,我们可以用”N”表示轴力,如下所示:^|| N|----------|----------|这里的”N”表示轴力的大小和方向,上方的箭头表示轴力的方向,向上表示正轴力,向下表示负轴力。
在分析结构体的受力情况时,我们经常需要绘制轴力图,用于表示结构体上各处的轴力大小和方向。
轴力图的绘制方法将在后文中介绍。
青岛理工(临沂)高层结构参考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c )起着决定性作用。
A.地震作用B.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C.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D.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2.( a )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
需要时,可用隔断分割成小房间。
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A.框架结构体系B.剪力墙结构体系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D.筒体结构体系3.下列结构体系中,建筑抗震性能差的是( a )。
A.砌体结构B.框架结构C.剪力墙结构D.筒体结构4.( d )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
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因此,该种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
A.框架结构体系B.剪力墙结构体系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D.简体结构体系5.下列关于荷载对结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低层和多层建筑的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B.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C.只有低层建筑才考虑风荷载作用的影响D.在地震区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6.“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所谓小震,下列(c )叙述为正确?A.6度或7度的地震B.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l0%的地震C.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2%的地震D.6度以下的地震7.结构计算中如采用刚性楼盖假定,相应地在设计中不应采用( a )。
A.装配式楼板B.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C.装配整体式楼板D.楼板局部加厚、设置边梁、加大楼板配筋等措施8.框架梁的弯矩调幅只对( c )作用下的内力进行。
A.地震荷载B.水平荷载.C.竖向荷载D.风荷载9.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 a )。
A.分层法B.反弯点法C.D值法10.剪力墙设计时应首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种类型,当满足( b )时,按壁式框架计算I.IIⅢ.洞口面积与剪力墙立面总面积之比不大于0.15Ⅳ.洞Vl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的长边尺寸A.I+ⅡB.IC.ⅡD.Ⅲ+Ⅳ11.( b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利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内力和侧移,再考虑局部弯曲应力的影响,进行修正。
midas钢结构优化分析及设计例题3 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M I D A S/G e n1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2 例题2. 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概要本例题通过某六层带斜撑的钢框架结构来介绍MIDAS/Gen的优化设计功能。
MIDAS/Gen提供了强度优化和位移优化两种优化⽅法。
强度优化是指在满⾜在相应规范要求的强度下,求出最⼩构件截⾯,即以结构重量为⽬标函数的优化功能。
位移优化是针对钢框架结构,在强度优化设计前提下,增加了以侧向位移为约束条件的⾃动设计功能。
本⽂主要讲述强度优化设计功能。
此例题的步骤如下:1.简要2.建⽴及分析模型3.设置设计条件4.钢构件截⾯验算及设计5.钢结构优化设计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1.简要本例题介绍MIDAS/Gen的优化设计功能。
例题模型为带斜撑的六层钢框架结构。
(该例题数据仅供参考)基本数据如下:轴⽹尺⼨:见图1柱: HW 200x204x12/12主梁:HM 244x175x7/11次梁:HN 200x100x5.5/8⽀撑:HN 125x60x6/8钢材: Q235层⾼:⼀层 4.5m⼆~六层 3.0m设防烈度:8o(0.20g)场地: II类设计地震分组:1组地⾯粗糙度;A基本风压:0.35KN/m2;荷载条件:1-5层楼⾯,恒荷载 4.0KN/m2,活荷载2.0KN/m2;6层屋⾯,恒荷载 5.0KN/m2,活荷载1.0KN/m2;1-5层最外圈主梁上线荷载4.0KN/m;6层最外圈主梁上线荷载1.0KN/m;分析计算考虑双向风荷载,⽤反应谱分析法来计算双向地震作⽤3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4图1. 分析模型图2. 结构平⾯图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5图3. ①,③轴线⽴⾯图图4. ①,④轴线⽴⾯图图5. ○B ,○C 轴线⽴⾯图图6. ○A ,○D 轴线⽴⾯图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6 2.建⽴及分析模型建⽴模型并进⾏分析运算。
汶川地震引发的关于强柱弱梁的分析汶川地震引发的关于强柱弱梁的分析摘要:框架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结构应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其中⼀个原则是“强柱弱梁”。
但是在汶川地震中,“强梁弱柱”结构⼗分普遍。
本⽂从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着⼿,结合国家规范,分析了各种导致不能实现“强柱弱梁”的因素,同时提出对现有规范的修订。
关键词:强柱弱梁;可靠度;⼤偏压;⼩偏压2008年5⽉12⽇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北纬31.00,东经103.40)发⽣了⾥⽒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
汶川⼤地震发⽣在青藏⾼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的中⼼,位于汶川。
茂汶⼤断裂带上;震源深度约lO--20km,是⼀次以逆冲为主、兼少量右旋⾛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向倾斜。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的⼀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公⾥,对四川省汶川县、都江堰市、北川县、青川县、绵⽵市、什邡市、彭州市及平武县等多个地区,以及陕西和⽢肃部分地区村镇的建、构筑物及⽣命线⼯程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框架破坏机构和“强柱弱梁”按照钢筋混凝⼟框架柱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结构应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其中的⼀个原则是“强柱弱梁”。
在强烈地震作⽤下,梁柱节点往往是多层框架破坏的主要部位。
地震中节点的破坏多为柱端混凝⼟被压碎、剥落,钢筋压屈外⿎,破坏⾸先发⽣在柱⼦上。
这对整个框架很不利,因为某层某⼀柱端发⽣破坏,其他柱端也容易发⽣破坏,从⽽使建筑物倒塌(见图⼀)。
反之,如果破坏发⽣在梁端,要待所有的梁或绝⼤部分的梁出现破坏时,整个建筑物才会倒塌。
所以,在设计上有意加强柱⼦的抗震能⼒,在地震作⽤下形成“梁铰型”破坏机制(见图⼆)。
可见,“强柱弱梁”型结构⾄少存在两道抗震防线:⼀是从弹性到部分梁出现塑性铰;⼆是从梁塑性铰发⽣较⼤转动到柱根部破坏。
在这两道防线之间,⼤量地震输⼊能量被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所消耗【1】。
故结构设计时应达到“强柱弱梁”破坏形式的多层防线要求,但是在此次汶川地震中,框架柱的破坏明显重于梁,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即所谓的“强梁弱柱”结构很普遍。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复习题(课程代码252282)一、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建筑物主要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防止建筑物倒塌。
(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要利用剪力墙来承担大部分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
( ×)改正:房屋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
3.一般情况下,风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框架内柱轴力小于外柱轴力(√)4.分层法中,除底层柱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3。
( √)5.在由节点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时,中间节点处的梁端弯矩可将该节点柱端不平衡弯矩按梁的相对线刚度进行分配。
( √)6.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节点一般为刚性节点。
( √) 7.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震中的强烈程度。
( ×)改正: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8.结构基本周期计算的能量法是根据体系振动过程中能量守导出了单质点体系基本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
( ×)改正:多质点体系9.体型复杂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水平振动。
( ×)改正:扭转振动。
10.地震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实际上是地震动输入结构后产生的静态反应。
( ×)改正:动态反应11.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扭转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使得结构除产生平移振动外,还围绕刚心作扭转振动,形成平扭耦联振动( ×) 改正:质量中心。
12.高层剪力墙结构中每个独立剪力墙段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 √)13.高层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 ×)改正:不应低于C2014.高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该柱上下端侧移的比值。
( ×)改正:取决于该柱上下端转角的比值。
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 2014年关于倾覆弯矩规范法与轴力法计算结果不同的分析与讨论隋庆海(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40)摘要: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在框剪结构设计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力倾覆弯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是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
然而,目前设计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按规范计算,一种是按柱底轴力计算。
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同,有时还相差很大。
本文笔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推导,当扣除轴力法结果中剪力墙的贡献后,轴力法与规范法计算结果一致,可以认为规范法正确,软件的轴力法值得商榷。
关键词:倾覆力矩轴力法1规范及STAWE软件对倾覆弯矩的计算规定根据《高规》[1]7.1.8、8.1.3、10.2.16条,《抗规》[2]6.1.3、6.1.9条的有关规定,倾覆力矩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极其重要的指标,且抗规6.1.3条的条文说明中明确规定,框架部分地震力倾覆弯矩的计算公式为:除此之外,SATWE中还提供了一种倾覆弯矩的算法即轴力法[3]。
其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
按力学方法计算倾覆弯矩需先计算合力作用点,然后用底部轴力对合力作用点取矩:(2)2不同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工程实践表明,同一工程按照上述两种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的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结果不同,有时差别还比较大,以SATWE培训的图2所示简单的框筒结构工程为例,SATWE的计算结果如下:图1 轴力法计算简图图2 框筒结构算例平面图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同一框剪结构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相差达两倍之多。
对此,有人认为规范算法正确,有人认为轴力法计算合理,也有人说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使用,这样在工程设计中易造成有倾向选择计算方法来满足规范对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弯矩比例规定的情况出现。
3不同方法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力学有几个特点,一是无论对体系还是对体系内的任何构件,力永远是平衡的;二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 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的要求:M c c M b式中,M c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来分配;M b——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c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二级框架为 1.2 。
为了避免框架柱脚过早屈服,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 1.5 、1.25 和 1.15 。
底层是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
以第二层中柱为例进行柱调整:B 节点左、右梁端弯矩338.24 157.69 0.6 2 291.05 KN m216.23 137.69 0.6 2 174.92 KN mB 节点上、下柱端弯矩269.15 163.22 0.1 252.83KN m301.13 163.61 0.6 202.96KN mM B柱252.83 202.96 455.79KN mM B梁291.05 174.92 465.97KN mMB柱MB 梁0.991.1M B梁512.57KN m M B 56.78 KN m,在节点处将其按弹性弯矩分配给上、下柱端,即252.83M 上512.57 283.56KN m上455.79M 下512.57 202.96 228.24KN m下455.79RE M 上0.8 283.56 226.85KN mRE M 下0.8 228.24 182.59KN m其他层柱端弯矩的调整用相同的方法,计算结果如下:合表弯7-矩3-设1 计值的调整横向框架A柱柱端组端表组7合-3-弯2矩设计值的调整横向框架B 柱柱8、截面设计8.1框架梁这里以第一层的AB跨梁及第二层AB柱为例来计算8.1.1一层AB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第一层AB梁)从梁的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B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
第!"卷第#期建筑结构"$$"年#月框架柱弯矩挠曲及侧移二阶效应的考虑童岳生童申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童润家(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提要]对框架柱弯矩同时考虑挠曲二阶效应及侧移二阶效应作了分析,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及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柱弯矩作了具体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挠曲二阶效应的影响甚小,可以不予考虑。
[关键词]框架柱二阶效应挠曲效应侧移效应节点转角()*+,*-./*0122345,06*7*184*6912:9/2*/*++*684318)*+/07*69,.710/*010,;4*2<=12+9/0/*31+9/6*26916/*8* +/07*.12*/8)*0683919+>*/8360,,902012)9/3?9180,*0/8)@.0A*+9/6*,8)*318*/10,+9/6*40122345,06*7*1840/*697: 5.8*2<()*/*4.,844)9B8)088)*+,*-./**++*68318)*+/07*69,.7134>*/;470,,012601C*1*D,*68*2<!"#$%&’(:+/07*69,.71;4*6912:9/2*/*++*68;+,*-./**++*68;2345,06*7*18*++*68;192*/9808391一、一般说明框架柱弯矩受到两种二阶效应的影响:柱子挠曲二阶效应和框架侧移二阶效应。
在柱端转角及框架层间侧移的影响下,柱的纵轴发生挠曲变形,柱端轴力与由挠曲引起的横向变形相乘即得柱截面的附加弯矩,这种二阶效应可简称为挠曲效应。
框架发生层间侧移后,某楼层总竖向力(包括以上各层传下的)与该楼层层间侧移相乘,则对该楼层各柱引起附加弯矩,这种二阶效应可简称为侧移效应。
综合考虑两种效应的精确计算方法可采用有限元法。
《单层工业厂房混凝土排架课程设计》1.1 柱截面尺寸确定由图2可知柱顶标高为12.4 m,牛腿顶面标高为8.6m ,设室内地面至基础顶面的距离为0.5m ,则计算简图中柱的总高度H、下柱高度H、上柱高度Hu分l别为:H=12.4m+0.5m=12.9m,H=8.6m+0.5m=9.1mlHu=12.9m-9.1m=3.8m根据柱的高度、吊车起重量及工作级别等条件,可由表2.4.2并参考表2.4.4确定柱截面尺寸,见表1。
本例仅取一榀排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1.2 荷载计算1.2.1 恒载(1).屋盖恒载:两毡三油防水层0.35KN/m2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2=0.4 KN/m2100mm厚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4×0.1=0.4 KN/m2一毡二油隔气层0.05 KN/m215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15=0.3 KN/m2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包括灌缝) 1.4 KN/m22.900 KN/m2天窗架重力荷载为2×36 KN /榀,天沟板2.02 KN/m,天沟防水层、找平层、找坡层1.5 KN/m,屋架重力荷载为106 KN /榀,则作用于柱顶的屋盖结构重力荷载设计值为:G1=1.2×(2.90 KN/m2×6m×24m/2+2×36 KN/2+2.02 KN/m×6m +1.5 KN/m×6m+106 KN/2) =382.70 KN(2) 吊车梁及轨道重力荷载设计值:G3=1.2×(44.2kN+1.0KN/m×6m)=50.20 KN(3)柱自重重力荷载设计值:上柱 G 4A = G 4B =1.2×4kN/m ×3.8m =18.24 KN 下柱 G 5A = G 5B =1.2×4.69kN/m ×9.1m =51.21KN各项恒载作用位置如图2所示。
荷载组合详解荷载规范里的荷载组合中提到的荷载“基本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表示什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
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
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出。
频遇组合是新引进的组合模式,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等于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频遇值系数(该系数小于组合值系数),其值是这样选取的:考虑了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其值的次数或大小的时间与总的次数或时间相比在10%左右。
频遇组合目前的应用范围较为窄小,如吊车梁的设计等。
由于其中的频遇值系数许多还没有合理地统计出来,所以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有一段的时间。
准永久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长期效应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系数。
它考虑了可变荷载对结构作用的长期性。
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荷载准永久值的概率在50%左右。
准永久组合常用于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状态影响的分析中。
最为典型的是: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2级的构件,要求按照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按照准永久组合时,要求不出现拉应力。
还有就是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问题新的荷载规范中恒载的分项系数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取?什么时候取1.35什么时候取1.2?1.2恒+1.4活1.35恒+0.7*1.4活抗浮验算时取0.9砌体抗浮取0.81.35G+0.7*1.4Q>1.2G+1.4QG/Q>2.8所以当恒载与活载的比值大于2.8时,取1.35G+0.7*1.4Q否则,取1.2G+1.4Q对一般结构来说,1.楼板可取1.2G+1.4Q1.36屋面楼板可取1.35G+0.7*1.4Q1.37梁柱(有墙)可取1.35G+0.7*1.4Q1.38梁柱(无墙)可取1.2G+1.4Q1.39基础可取1.35G+0.7*1.4Q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哪些何载?答:所谓荷载效应,是指在某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或位移。
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柱是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对于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柱往往同时承受着多种力的作用,包括轴向荷载、弯矩、剪力和扭矩等。
这些力的不同组合将显著影响柱的受剪承载能力。
因此,深入了解并准确计算柱在这些作用下的受剪承载能力对于工程设计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提供了关于本文内容的概览,并介绍了文章的目标与意义。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轴力和弯矩对柱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介绍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剪力对柱的影响,包括引起和传递机制,并介绍了针对剪力下柱承载能力计算的方法。
紧接着,第四部分将深入研究扭矩对柱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扭矩-剪力交互作用下的受剪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将在第五部分总结主要结果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研究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柱结构性能的理解。
这对于设计师在进行柱结构设计时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依据,并有助于将柱设备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
此外,在本文中还将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改进与拓展这个领域的建议。
2. 轴力和弯矩对柱的影响2.1 轴力的作用轴力是指柱子上的拉力或压力,它是由外部荷载在垂直于柱子轴线方向施加引起的。
当柱子受到轴向拉力时,称为正轴向拉力;当柱子受到轴向压力时,称为正轴向压力。
轴力会对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承载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2.2 弯矩的作用弯矩是指在柱子上施加偏离中性轴线位置产生的扭曲效应。
通常情况下,外部荷载施加给柱子会引起弯曲变形,从而产生弯矩。
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柱脚应能可靠传递柱身承载力,宜采用埋入式、插入式或外包式柱脚,6、7度时也可采用外露式柱脚。
震害表明,外露式柱脚破坏的特征是锚栓剪断、拉断或拔出,由于柱脚锚栓破坏,使钢结构倾斜,严重者导致厂房坍塌。
外包式柱脚表现为顶部箍筋不足的破坏。
厂房钢柱可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单肢柱,即通常所称的实腹柱(包括钢管、轧制或焊接H型钢);其二则是格构柱。
两类钢柱的受力状态不同,其柱脚设计也应区别对待。
一、实腹柱(单肢柱)实腹柱刚接柱脚,承受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共同作用。
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考虑柱脚的承载力不小于柱截面塑性屈服承载力的1.2倍。
即满足下式要求:M u≥1.2M pc,N式中:M u—刚接柱脚的极限受弯承载力;M pc,N—柱截面全塑性受弯承载力,需计入多遇地震组合轴力的影响。
1、埋入式、插入式柱脚:(1)埋入式、插入式柱脚进入砼基础的深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d—柱脚埋入深度;b f—翼缘宽度;f c—基础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并且,埋入式柱脚埋入砼的深度不宜小于2.0倍的柱截面高度;插入式柱脚不宜小于2.5倍的柱截面高度。
(2)埋入式柱脚埋入段柱受拉翼缘外侧所需焊钉数量,可按下式计算:n≥?(NA f/A+M/h co)/V s式中:n—柱受拉翼缘外侧所需焊钉数量;M、N—分别为多遇地震组合的柱脚弯矩设计值、轴力设计值;A、A f—分别为柱截面的面积、柱翼缘的截面面积;h co—柱翼缘截面的中心距;V s—一个圆柱头焊钉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计算。
(3)插入式柱脚插入段的剪力传递(轴力)需满足下式:N≤0.75f t sd式中:f t—基础砼抗拉强度设计值;S—插入段实腹柱截面的周长。
2、外包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属于钢和砼组合结构,内力传递复杂,影响因素多,目前还存在一些未充分明晰的内容,因此诸如各部分的形状、尺寸以及补强方法等构造要求较多。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
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
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ax M 可以近似取跨中的M 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max M 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max M 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max M 。
当传到梁上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
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 、D 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2max182M M M ql +≈-右左 且满足2max 116M ql = (7-1) 式中:q ——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M 左、M 右——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l ——梁的计算跨度。
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
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GC M 、GD M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EC M 、CD 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C R 、D R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
左端梁支座反力:()C 1=2GD GC EC ED ql R M M M M l--++;由0M ddx=,可求得跨间max M 的位置为:1C /X R q = ; 将1X 代入任一截面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1X ,1=/E X R q ;()101X ≤≤; 最大组合弯矩值:2max 1/2GE EF M qX M M =-+;当10X <或11X >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1=0X 或1=X l ,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2max C 11/2GE EF M R X qX M M =--+; 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GE M 、EF M 应该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