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投票规则
- 格式:ppt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24章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便是这股思潮中别具一格的一派。
公共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公共选择经济学”(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政治的经济学理论”(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等,它们在概念上是同称。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经济学与政治学的结合——经济学方法与政治学对象的结合,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分支科学,即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政治的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许多研究领域与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相互重叠。
受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将经济学理论和原则等引入公共行政学领域,开辟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蹊径。
公共选择理论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认识和分析政府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一节布坎南生平与著作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Buchanan)(191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一直从事教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发展经济与政治决策的契约与法制基础进行研究将近40个春秋,著述颇丰,其代表性著作(中译本)有:布坎南:《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布坎南:《财产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布伦南、布坎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布坎南、康格尔顿:《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公共经济学》复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提供公共产品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
A.市场B.政府C.企业D.个人2.()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阿瑟.庇古B.亚当.斯密C.凯恩斯D.马斯格雷夫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趋势。
A.递增B.不变C.加速递增D.递减4.帕累托改进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个人参与资源的分配,()其他人对资源的分配。
A.影响B.不影响C.增加D.减少5.()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运用零交易成本模型和正交易成本模型,提出通过产权界定从市场角度纠正外部性问题的观点。
A.张五常B.马歇尔C.科斯D.鲍莫尔6.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的经济危机理论,主张政府对经济过程进行干预。
A.国际贸易差额论B.有效需求不足C.市场均衡价格论D.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7.里根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古典学派B.供给学派C.凯恩斯主义学派D.货币学派8.制度经济学里面的市场失效和企业组织分析是()做出来的。
A.加尔布雷斯B.威廉姆森C.缪尔达尔D.林达尔9.公共选择理论中,当投票者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偏好处于峰值时,被称为()A.双峰偏好B.中间偏好C.多峰偏好D.单峰偏好10.无差异曲线是指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是()。
A,不等的B.很大的C.相等的D.很小的11.处理好政府与()的关系是贯穿中国改革进程的核心问题。
A.企业B.市场C.非盈利组织D.个人1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作者是A.罗宾斯B.阿瑟.庇古C.亚当.斯密D.希克斯13.帕累托最优是指,帕累托改进过程必然趋向于资源配置的(),在这一点上,增加一个人参与资源的分配,必然影响其他人对资源的分配。
A.最差点B.次优点C.次差点D.最优点14. “福利国家之父”指的是()。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第二节投票理论一、一致同意规则1、一致同意规则:又称为全体一致投票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投票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通过的一种表决方式。
2、一致同意规则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按照该规则取得的集体决策能够满足全部投票人的偏好,也就是该决策可以满足至少一个人的偏好而又不损害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偏好。
3、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a)选择结果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对选择结果的任何改动,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损害到至少某一个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b)所有投票人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
C)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d)需要全体参与者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还价才能最终达成。
4、一致同意规则的缺陷a)这种制度的交易成本很高。
C) 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显示难题b)对于每一个投票者来说,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予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二、多数票规则1、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经至少一半以上投票人同意才能通过和被采纳的一种投票规则。
2、多数票规则又可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
按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集体选择方案就可以通过。
按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高于半数以上的比例(如2/3,3/4等),方案才能获得通过。
3、多数票规则的特点(1)具有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
因为,顾及大多数人的偏好总比照顾全体参与者的偏好容易得多。
(2)会导致“多数人强制”。
“多数人强制”可能会把某些规则强加于少数人而使他们遭受损失。
布坎南和塔洛克把这种损失即集体决策结果与个人愿望不一致时对个人的损失称之为决策规则的“外部成本”。
三、投票悖论1、投票悖论:多数票规则下存在的导致议案相互循环、最终结果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被称为“周期多数现象”或“投票悖论现象”。
2、它表明在运用多数票规则进行集体选择时,如果议案能在投票人中做出修改,将会出现投票的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导致这些选择方案在分步骤的部分方案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当选。
人大《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第一章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投票规则:投票规则是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一种公共选择程序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这是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有氛围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往往导致循环投票并且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容易造成政府失灵。
寻租行为:寻租行为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或租金的行为。
政府的某些干预形式,如颁发许可证、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等,为寻租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的浪费就越大。
二、简述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解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等等。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非加总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
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的由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
第四⼩组——现实公共决策中的投票规则⼀、投票规则的类型及其优缺点⼀致同意原则:是指⼀向集体⾏动⽅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少没有任何⼀个参与者反对的前提下,才能最后⼀致同意原则通过实施,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都对将要形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致同意原则是最为理想的集体决策⽅式。
案例:最典型的使⽤⼀致同意原则投票的就是联合国的安理会的决议。
任何安理会的决议如果要得到最后的通过,就必须得到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的⼀致同意,这就是所谓的“五⼤国⼀致”原则。
这之前⽇本⼀直想加⼊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列,⽽且在这之前梦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本,已经获得了美、俄、英、法的明确⽀持,但是中国的这⼀票对⽇本能否加⼊就起到了决定性作⽤,但是中国反对⽇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最终⽇本没有实现⾃⼰的常任理事国的梦想。
投票过程中的⼀致性原则,在这种投票原则下,只要中国反对,⽇本永远都不可能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列。
A.优点:1、是导向“帕累托最优”的惟⼀投票准则。
2、个⼈⾃由得到充分的保障3、可以在⼀定程度上在集体决策时避免“搭便车”现象。
B、缺点:1、决策成本过⾼。
因为社会成员众多、偏好各异,很难找出⼀个符合“帕累托最优”的结果。
2、⿎励“策略⾏为”。
(1)为了使结果对⾃⼰有利,⼀⽅⾯会隐瞒⾃⼰的真正偏好,另⼀⽅⾯去打探对⽅的偏好、虚实,所以决策过程常常是“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过程,⽽决策结果主要取决于双⽅讨价还价⼒量的⼤⼩。
(2)出现“搭便车”现象。
多数投票原则:即最优的多数同意作为决策的规则。
⼀个议案的通过取决于能否得到超过某⼀⽐例参与者的⽀持,这⼀⽐例多数投票原则可以是2/3,也可以是1/2,后⼀种情况⼜称为简单多数。
过半数的规则在现实中使⽤的频率相当的⾼。
多数规则⼜可细分为简单多数、过半多数和绝对多数等。
按照过多数原则,只要参与表决的⼈不是偶数,如果只有⼀项议案需要表决,就⼀定能够有结果:通过或者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