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实验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名称、作用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基本的化学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进行操作。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名称、作用和注意事项。
(2)基本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熟练掌握。
(2)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试管、烧杯、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等。
2.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 教案、PPT、实验报告模板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基本操作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名称、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基本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注意事项讨论: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六、教学内容1. 液体的取用:如何正确使用滴管、移液管等仪器取用液体。
2. 固体的取用:如何正确使用药匙、镊子等仪器取用固体。
3. 物质的溶解:如何正确进行物质的溶解操作。
4. 加热操作: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等加热仪器。
5. 冷却和搅拌:如何正确进行冷却和搅拌操作。
七、教学步骤1. 液体的取用:a. 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滴管、移液管取用液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蒸馏和萃取学习目标:1.知道蒸馏的原理,会组装蒸馏装置。
2.认识分液漏斗,了解萃取剂。
3.通过实验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知道萃取原理,掌握萃取操作。
学习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
学习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投影]如何使海水变淡水?海水淡化工厂[提问]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应该用什么方法呢?[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蒸馏[过渡]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板书]一、蒸馏[引入]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
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行了消毒。
使水中含有Cl―。
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讲解]有明显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去?不能。
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
要想得到纯净水。
可以使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小结]实验室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投影]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案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案三篇篇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3.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安全(一)、避免实验事故,进行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______________。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2.了解____________。
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烫伤和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报警电话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3.掌握________________。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答案:1.实验室规则2.安全措施3.正确的操作方法(二)、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问题1.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
(2)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__吸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__量取;较多量液体:可____________。
2.加热(1)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或________。
(3)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
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
3.收集气体的方法根据被收集气体的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纪律,注重实验安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要领的掌握和实验安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NaOH、HCl、NaCl等。
3. 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试管加热、液体取用、试剂称量等,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总结:学生分享实验操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识别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
2. 使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 利用练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实验技能。
八、教学步骤1. 介绍实验仪器:讲解各种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演示实验操作: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九、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困惑。
2. 教师解答: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和经验。
十、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正确性。
3.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和分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
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
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
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
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
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萃取。
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
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
3.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概念与重要性。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试剂的取用原则及方法。
4.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
5.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取用原则及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取用。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取用原则及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
3. 演示:展示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取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实验室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试剂取用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能力。
4.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和规范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实验室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实地讲解和演示,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布局和各类仪器设备。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常用的化学仪器和工具。
(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化学仪器和工具。
2.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讲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用演示法,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
(3)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实验技能。
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使用实验室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概念。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包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3. 学生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操作的心得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使用常用的化学仪器和工具,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内容:(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中学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敬重和促进学生的特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将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学问、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实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别、提纯和溶液配制等试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试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试验,记录试验现象和数据,完成试验报告,并主动进行沟通。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分,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运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和试验过程中,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觉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索的实力,提高自主学习实力,擅长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试验探究中,体验试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学问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二)教学难点:萃取四、设计思路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试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都是依据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常常混淆二者的区分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试验探究学习新学问,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终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
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学习每个学问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试验,在试验中发觉问题、思索问题,再由试验上升到学问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简单理解每个学问点。
五、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高中化学实操教案模板范文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1. 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实验操作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教学内容:实验一:浓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实验二:氢气的性质及氢气的制备方法实验三:氯气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过程:1. 实验一:浓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步骤:1)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铁粉。
2)慢慢滴入浓硫酸,观察氢气的产生。
3)将产生的氢气用氢气收集瓶收集。
注意事项:1)浓硫酸和铁粉反应会产生剧烈放热,注意安全。
2)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注意防护措施。
2. 实验二:氢气的性质及氢气的制备方法步骤:1)将收集到的氢气通入熄灯器,点燃观察氢气燃烧。
2)将氢气通入硝酸铜溶液中,观察产生的现象。
注意事项:1)氢气为易燃气体,注意安全操作。
2)注意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
3. 实验三:氯气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步骤:1)取一烧瓶,加入食盐和浓硫酸,制备氯气气体。
2)用氯气收集瓶收集氯气。
3)观察氯气的性质及产生的现象。
注意事项:1)氯气有毒,注意避免吸入氯气。
2)小心操作化学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评价方式:实验操作规范性、结果准确性、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性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实验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3.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概述2.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3.实验安全注意事项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难点:规范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讲解和演示。
2.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互相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2.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概述,并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4.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2.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课堂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高中化学选修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室安全与实验器材的使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和常见事故的应急措施。
2.学习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2.实验器材的常见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
2.了解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
2.提出问题:你认为在化学实验室里需要注意哪些安全规则?二、讲解(15分钟)1.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如着装要求、实验器材的使用、溶液的处理等。
2.讲解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训练(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器材的使用练习,检查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实验安全演练(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演练,模拟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情况。
2.检查学生在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表现。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与学生讨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整理学习笔记,总结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馈:1.检查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及时指导纠正。
2.听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以上教案为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学生实验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一.制取氧化铜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
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
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问题和讨论1.过滤和蒸发都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在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通过探索CuO也能作为KClO3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催化剂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迪?实验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过程中,由定性到定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a. 熟悉实验操作手册,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b. 检查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c. 制定实验计划,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
2. 实验操作步骤:a. 穿戴实验室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b.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c. 按照实验手册的要求,依次进行实验步骤。
d.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如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等。
e. 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的处理:a.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b.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得出。
c.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4.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a. 熟悉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b. 注意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c. 避免接触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d.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和归还实验设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 实验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要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写作能力。
评估方法:1. 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质量,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方面。
3. 实验结果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程度。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案(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案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案实验目的1、认识滴定管和容量瓶,了解其规格、构造和用途。
2、熟练掌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练习,训练操作技能。
4、在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方法和精神。
实验重点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实验难点滴定操作技能的形成。
实验用品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夹、锥形瓶。
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两种新仪器的使用方法。
之前,复习一下量筒的知识。
量筒的用途是什么使用量筒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仔细观察,注意其刻度。
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最小刻度为,不估读,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时,应选合适的规格,观察刻度时量筒要放平,使视线、刻度及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同一水平。
2、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和进行化学反应,不能加热。
3、量筒内残留的液体为“自然残留液”,不应洗涤后再转移。
4、量筒刻度由下而上,无“0”刻度。
实验时,有时要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这时量筒不能满足需要,那么用什么仪器呢?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
一、滴定管的使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酸、碱式滴定管的结构、规格、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滴定管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用于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酸式滴定管)或由橡皮管、玻璃球组成的阀(碱式滴定管)。
规格有25mL、和50mL。
滴定管主要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可估读到。
使用滴定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使用前应检验滴定管是否堵塞或漏水。
检验滴定管是否堵漏,方法是:用自来水充满,夹在滴定台架上,静止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渗出。
将活塞旋转180度,再检查一次,若前后两次均无水渗出,活塞转动也灵活,即可使用。
漏水应重新涂凡士林,条件好的学校可更换;还要检验是否堵塞,堵塞应擦净凡士林并把小孔中的凡士林用滤纸和细丝除掉,涂凡士林的方法是:将活塞取出,用滤纸及干净布将活塞及活塞槽内的水擦干净。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4、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5、掌握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的基本方法。
6、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3、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的基本方法4、蒸馏和萃取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
难点: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3、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的基本方法4、蒸馏和萃取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遵守实验室规则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二.了解安全措施1.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危险化学药品是指会对人们造成伤害或对物件造成破坏的物质。
我们根据化学药品的危险性质把它们分类。
盛有这些化学药品的容器须贴上适当的危险警告标签。
例如:氰化钾(KCN),白磷(P4)等浓硫酸,烧碱等酒精,汽油等氯酸钾(KClO3),硝酸铵(NH4NO3)2.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该按照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ml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准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3. 着火和烫伤的处理:(1)烫伤找医生处理(2)着火处理:酒精等其他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用湿抹布盖灭;钠、白磷失火用细沙盖灭;因电失火要迅速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大面积火灾拨打“ 119 ”;常用灭火器:液态CO2、CCl4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4.防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在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Cl2、H2S、SO2、NO2、CO、NO)时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名称和作用;(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纪律,注重实验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名称和作用;(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量筒、试剂瓶等;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3. 教学课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名称和作用;(2)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动手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准确性、观察现象的细致程度以及结论的合理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如何共同解决问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员或化学家来讲解实际工作中的化学实验操作。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教案一、实验目的: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溶液制备、颗粒物质的称量、试剂的配制、玻璃仪器的使用、操作技巧等。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滴定管、试管、试剂瓶等;2. 试剂:稀硫酸、盐酸、硝酸等。
三、实验内容:1. 溶液制备:a. 取一定量的溶质,用天平称取并记录其质量;b. 将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c. 用玻璃杯棒或玻璃棒搅拌均匀,直至完全溶解;d. 根据实验需要,可通过加热、冷却等方式加快反应速度或控制溶液温度。
2. 颗粒物质的称量:a. 将称量容器(瓶盖或化学药品瓶盖)置于平罩上;b. 请天平回零,然后盖上称量容器,记录质量;c. 取出称量容器,用玻璃杯棒清空余药,使得质量尽量准确。
3. 试剂的配制:a. 根据实验需求和给定的配比,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b. 按照计算结果,将试剂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均匀;c. 根据实验需求,可调整溶剂的用量,稀释或浓缩试剂。
4. 玻璃仪器的使用:a. 使用试管时,用试管夹或卡子夹住试管,保持手部远离试管底部,防止受热时烫伤;b. 使用量筒时,将量筒放在眼平线上,视角垂直,以读取液面高度;c. 使用滴定管时,吸取试剂时轻轻插入试剂瓶中,避免瓶口挤压,吸取溶液会稍微过量,再略放出一些试剂,并使溶液不残留在滴定管壁上。
5. 操作技巧:a. 实验前要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并准备好所需试剂、仪器和装置;b.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眼镜、实验手套,并避免接触皮肤、吸入气溶胶等;c.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热量变化,避免烫伤;d. 操作完毕后,要将废弃物分类处理,清洗实验仪器、试剂瓶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穿戴好实验服,带好实验眼镜,戴好实验手套;2. 不要随意尝试未知的试剂,防止误伤;3. 当配制浓盐酸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应穿戴好口罩和防护镜,操作在通风橱下进行。
五、实验思考题:1. 为什么要将试剂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均匀?2. 如何正确使用烧杯、量筒和滴定管?3. 描述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中感受研究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精神。
实验重点
在制取氧化铜和氧气的具体实验中训练称量、溶解、加热、蒸发、过滤、收集气体、仪器连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难点
是否有勇于实验的精神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量筒、玻璃棒、蒸发皿、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药匙、滤纸、玻璃片、托盘天平、研钵、火柴、酒精灯、木条、剪刀、胶头滴管
CuSO4•5H2O晶体,KClO3粉末,饱和NaOH溶液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
[幻灯] 托盘天平、过滤装置、蒸发装置。
[提问]这三套装置的名称和用途是什么?
[回答]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粗称)。
过滤装置——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蒸发装置——用于蒸发溶液的溶剂而得到固体溶质。
[提问]怎样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1、称量前先调零点。
2、称量时,左物右码,不可颠倒。
3、取用法码,使用镊子,添加法码由大到小。
4、不能直接称量热的物质。
5、不允许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可垫两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然后把称量物放在纸上称量。
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6、称量完毕,法码归盒,游码归零。
[提问]制作过滤器和过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1、滤纸与漏斗应紧贴无气泡。
2、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液面低于漏斗边缘。
3、漏斗颈紧贴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
4、如果滤液浑浊应再次过滤。
[提问] 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蒸发皿中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溶液局部过热,造成溶液飞溅。
接近蒸干前(析出大量固体)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幻灯]实验室制氧气装置
[提问]这是实验室制氧气装置,安装此装置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要点]1、“从下到上”:放铁架台→摆酒精灯→固定试管
2、“从右往左”: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提问]装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持试管距管口约1/3处,试管中的导管刚露出橡胶塞。
[提问]在装药品之前,应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什么?
[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
[提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先均匀加热,再给药品集中加热。
[提问]收集氧气后,应如何结束实验?为什么?
[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提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物质来制备氧气?
(KClO3、MnO2或KMnO4)
[提问] 通过KClO3、MnO2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是什么?
(催化作用)
[讲解] 今天的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CuSO4•5H2O先研后称,溶解时可加热。
2、在沉淀Cu2+过程中不搅拌,逐滴加入NaOH溶液,根据溶液的颜色来判断Cu2+是否沉淀完全。
3、过滤时可先将上层清液倒入废物缸中,再将固体移入过滤器中,并洗沉淀2-3次。
4、氧化铜冷却之后再研。
5、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实验台的整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总结] (让学生写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