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简便运算.pdf
- 格式:pdf
- 大小:6.51 KB
- 文档页数:3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班级:姓名: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 b a 例如:16+23=23+16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题:(1)50+98+50 (2)488+40+60 (3)165+93+35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c a c b a 例题:(1)198-75-98 (2)528—89—128 (3)226-58-26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例题:(1)369-45-155 (2)896-580-120 (3)528—(150+128)(4)126-(26+88)4、加减法的“符号搬家”: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字母表示:bc a c b a 例题:(1)256-58 +44(2)123 + 38 - 23 (3)146 -78 +54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 b a 例如:85×18=18×85 23×88=88×232、乘法结合律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运用:①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熟记25×4=100,125×8=1000。
分数的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一、分数乘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1. 分数乘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分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如果a、b是分数(a=(m)/(n),b = (p)/(q)),那么a× b=b×a,即(m)/(n)×(p)/(q)=(p)/(q)×(m)/(n)。
- 例如:(2)/(3)×(3)/(4)=(3)/(4)×(2)/(3),(2)/(3)×(3)/(4)=(2×3)/(3×4)=(6)/(12)=(1)/(2),(3)/(4)×(2)/(3)=(3×2)/(4×3)=(6)/(12)=(1)/(2)。
2. 分数乘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分数相乘,先把前两个分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分数,或者先把后两个分数相乘,再和第一个分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是分数(a=(m)/(n),b=(p)/(q),c=(r)/(s)),那么(a× b)× c = a×(b× c),即((m)/(n)×(p)/(q))×(r)/(s)=(m)/(n)×((p)/(q)×(r)/(s))。
- 例如:((1)/(2)×(2)/(3))×(3)/(4)=(1)/(2)×((2)/(3)×(3)/(4))。
- 先计算左边:((1)/(2)×(2)/(3))×(3)/(4)=(1×2)/(2×3)×(3)/(4)=(2)/(6)×(3)/(4)=(2×3)/(6×4)=(6)/(24)=(1)/(4)。
- 再计算右边:(1)/(2)×((2)/(3)×(3)/(4))=(1)/(2)×(2×3)/(3×4)=(1)/(2)×(6)/(12)=(1)/(2)×(1)/(2)=(1×1)/(2×2)=(1)/(4)。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c = a+(b+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 =(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
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
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
示为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
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
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这些公式在四年级下册数学中会学到,请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等细节。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和交换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定律,它们在各种数学运算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交换律:交换律是指在数学运算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这个定律适用于加法和乘法,
即a+b=b+a和a×b=b×a。
交换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使得我们在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时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数的顺序。
2.结合律:结合律是指在数学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但保持数的组合方式不变,结果仍然相同。
这
个定律也适用于加法和乘法,即(a+b)+c=a+(b+c)和(a×b)×c=a×(b×c)。
结合律使得我们可以在进行多个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时,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3.分配律:分配律是指在数学运算中,一个数与一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和中的每一
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这个定律适用于乘法和加法,即a×(b+c)=a×b+a×c。
分配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它使得我们可以在进行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时,更加灵活地处理数的组合和运算顺序。
这些运算定律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们不仅简化了计算过程,还使得数学运算更加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在进行数学运算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定律来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和组合方式,从而更加高效地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律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帮助我们更简便地进行计算,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也非常有用。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 c + b × c。
这些运算律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还为我们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
同时,通过练习和运用这些运算律,我们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运算定律练习题(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49×4×5 38×125×8×3 (125×25)×45 ×289×2 (125×12)×8 125×(12×4)(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25×97+25×3 76×25+25×24(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四年级下册小数练习题一、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8×1.3+0.9 48-1.8×24 0.25×0.46×0.42.5×1.3+0.93.8×41-3.8 (4+0.4)×2.50.27×3.8+0.27×6.2 2.9×100.1 27.5×101-27.540×0.63×0.25 3.62×25.7+3.62×74.3 0.25×4.87×418.8+23.6+26.4 10.95-3.74-4.26 95.59-(9.59+12.78)25.6-(0.23+5.6)-1.77 13.75-(4.75+6.48) 7.83+2.34-0.83+6.66 3.82+2.9+0.18+9.1 5.93+0.19+2.81 25.48-((9.4-0.52)3.07-0.38-1.62 35.6-1.8-15.6-7.2 7.3+2.7-7.3+2.7 48.4+2.78+51.6-0.78 23.4+0.8-13.4-7.24.8+8.63+5.2+0.373.25+2.76+1.75 1.27+3.9+0.73+15.1 5.84-1.8-3.2 132.44-(58.74+19.44) 7.5+4.8-6.57.14-0.53-2.47 13.75-(3.75+6.48) 13.45-4.68+2.55 47.8-7.45+8.2 36.8-4.5+6.98 49.8-9.6+8.8 15.2-6.8-3.45 1.76+0.65+3.240.134+2.66+0.8 7.5+4.9-6.3 3.45+1.79+0.65 4.85+8.63+0.371.76+3.44+0.35 36.54-1.76-8.66 8-2.45-1.02 23.4+3.4-0.23 6.02+3.6+1.98 3.07-0.38-1.62 7.5+4.9-6.5 36.8-3.9-6.88 3.285+1.79+0.59 23.4-0.8+13.4 32+4.9-8.6 1.29+3.7+2.715.93+0.49+2.06 9-2.45-1.65 21+0.56+11.3 64.89-7.88-13.6二、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