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力学测定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9.16 MB
- 文档页数:82
呼吸机呼吸力学测定呼吸系统的阻力分为非弹性阻力和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RAW)、惯性阻力、重力和肺组织与胸廓的变形阻力,气道阻力是非弹性阻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弹性阻力指的是肺和胸壁可扩张性,以顺应性(C)来表示。
临床对于呼吸力学的监测主要包括顺应性(C)和气道阻力(RAW)以及克服上述阻力要做的呼吸功。
(一)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是指气流通过气道进出肺泡所受到的阻力,即气流通过气道进入肺泡过程中,气道会对气流产生阻力,阻力的大小和气流的快慢是成正比的,即气流越快,所受的阻力越大,所以用单位流量所需的压力差来表示。
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局部气道阻塞(如分泌物堵塞、异物、肿瘤等)等气道内径的下降会增加气道阻力,因此RAW的监测可用于发现气道的病变。
计算气道阻力时需要测定的参数主要为气道开口处压力、肺泡压及流量。
气道开口处压力及流量相对容易获得,计算气道阻力的关键在于肺泡压的获取。
气道阻力测定的方法可大致分为体积描记法、脉冲振荡法、气道阻断法、食道压测量法、气道压力检测法和吸气末暂停法。
吸气末暂停法是机械通气时运用最多,也是最为简单的方法(见图8-15)。
该方法下应先排除自主呼吸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选择容量控制通气并使用方形流量波,通过设置足够长的平台时间或使用吸气末暂停功能键用于确保吸气末气流最终降为0,此时气道压力也从气道峰压力同步降低至平台压力(即肺泡压),降低的压力值为克服气道阻力所需的压力。
吸气阻力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吸气阻力(RI)=(气道峰压-平台压)/吸气流量由于呼气过程是胸肺弹性势能的释放过程,气流速度并不恒定,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呼吸机描记的流量时间曲线通常呈指数递减样变化,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通常是结合气道阻断法计算呼气开始瞬间的气道阻力,此时肺泡内压力为平台压,气道开口处压力为PEEP,气体流量为呼气相峰流量:呼气阻力(RE)=(平台压-PEEP)/呼气峰流量但目前临床上多数呼吸机流量传感器位于呼吸机回路远端,呼气开始时流量受回路顺应性及阻力影响较大,因此测定的呼气阻力准确性较低,仅具参考意义。
呼吸力学监测操作方法
呼吸力学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呼吸系统的力学参数来评估呼吸功能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力学监测操作方法:
1. 检查设备:确保呼吸力学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包括确认传感器、监测仪器、连接线等是否完好,并且已正确安装和连接。
2. 准备患者: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体位,通常是半卧位或直立位。
确保患者舒适,并准备好所需的辅助设备,例如口罩或鼻子夹等。
3. 连接传感器:根据设备说明书的指导,将传感器正确连接到患者的呼吸系统。
通常,传感器可以通过插入呼吸机管道、测压管道、面罩或鼻管等方式与呼吸系统连接。
4. 校准设备:在监测开始之前,需要校准呼吸力学监测设备。
这通常包括将设备的零点校准到大气压力,并校准其测量范围。
校准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设备说明书。
5. 开始监测:打开呼吸力学监测仪器,并开始记录数据。
监测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时抽样。
6. 记录数据:根据设备的要求,将监测到的呼吸力学参数记录下来。
常见的呼
吸力学参数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等。
7. 分析数据:通过分析监测到的呼吸力学数据,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
可以根据需要计算一些相关的指数,例如肺顺应性、阻力、吸气末正压-肺容积曲线等。
8. 采取措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调整呼吸机参数、更换或调整呼吸辅助器具、改变患者体位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9. 监测完毕:完成呼吸力学监测后,及时关闭设备并清理传感器。
将记录的数据保存和整理,并及时报告相关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