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分类和代码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7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范本一、职业病概述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人体受到一定的有害因素的侵害,导致身体发生疾病的一类疾病。
目前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化学中毒、噪声聋等。
职业病给工作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二、常见职业病及其危害1. 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多种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煤工尘肺、石棉肺、硅肺等。
长期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疾病和死亡。
2. 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于接触或吸入有毒化学物质而引起的职业病。
常见的化学中毒包括重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
不正确的处理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起中毒症状,对中枢神经、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3. 噪声聋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导致的职业病。
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听觉神经细胞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听力完全丧失。
4.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量的辐射,常见的有X射线、γ射线等。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会引起细胞损伤,导致放射性疾病如白血病、白内障等。
三、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工作环境控制确保工作环境符合标准,减少或消除有害因素对工作者的危害。
包括对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如使用防护设备、采取工程措施等。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呼吸器、手套、防护服等。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更换和检查。
3. 定期体检工作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职业疾病的迹象。
体检包括肺功能检查、听力检查、血液检查等。
4. 健康教育加强职业病危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包括正确使用和保养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有害物质等。
5. 合理劳动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导致疲劳和身体机能的下降。
6. 康复和治疗对已经患有职业病的工作者,应及时进行康复和治疗。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xx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xx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