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防治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16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结合高庄煤矿实际情况,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将康法规、职业健康知识、操作规程、职业健康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危害因素防治》等知识,增强职工防范职业危害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健康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三)、培训的对象与方式1、培训:新职工在上岗前进行不少于____学时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职工在调动岗位时,也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3、外来的临时工人,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培训,确保其从事劳动时不受到危害。
4、本矿的在职职工也应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培训,在每年的8、____月份进行,每年不少于____学时。
5、所有的职业卫生培训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日期、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受培训人签名等。
(四)、培训应有计划培训时必须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并得到矿领导批准后实施。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危害防控意识,培养正确的安全健康行为习惯,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职业危害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如文化墙、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向劳动者传达职业危害的知识和防控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职业危害的引发因素以及可能的后果。
2. 职业危害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和工种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职业危害培训。
2024年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防治培训1、什么是(法定)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如何认定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或者是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中可以参照《职业病防治法》执行的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必须是因职业活动引起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目录列入的。
3、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10大类。
4、职业危害的后果①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引发尘肺。
②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③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3、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①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毒害因素。
②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
如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
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矿主管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监督实施;2职教科负责入岗职业健康危害和岗位安全教育3职教科根据岗位特点每年____月份负责向主管领导申报培训需求。
主管领导根据申报的培训需求和内外部变化的情况制定年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4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____小时;5培训内容有矿内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6内部宣传教育培训:a)新职工结合安全“三级教育”,介绍各单位作业现场、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b)职工在岗期间-通过定期培训或公告栏宣传,学习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及各单位新设备、新工艺的有关性能、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了解工作环境检测结果及个人身体检查结果;c)转换单位由单位负责人讲解新岗位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d)职教科按培训计划____的职业健康知识及法律法规、标准等知识;7外部委托培训为提高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外部培训一般情况是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____的职业健康培训,参加人员一般是矿里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8培训效果评定a)新职工或转岗人员经考核、评定具备与本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能力方可上岗。
未经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b)在岗期间参加矿里____的培训经考核、评定不合格时,下岗学习,下岗学习期间工资减半、再次考核、评定不合格时矿里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c)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参加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人员按8.c)条款实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二、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要求、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宣教培训计划,提供相应资源保证。
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职业卫生宣传1、用人单位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
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病危害讲解以及职业病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卫生宣传。
四、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一)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6、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二)培训的对象及方式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参加经安监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事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用人单位、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1)单位级教育培训内容:(1)党和政府关于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职业病危害也日益凸显,对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运营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公司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护技能,特制定本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二、培训内容1. 职业病基础知识:介绍职业病的定义、分类、危害及防治要求,使员工了解职业病的概念和危害性,从而增强预防意识。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详细介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和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教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3. 岗位职业病防护: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性质和特点,定制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详细介绍各岗位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如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工作衣物的清洗保养等。
4. 职业病危害监测和检测:介绍职业病危害监测和检测的方法和步骤,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和记录检测结果的能力。
5. 应急处置和救护知识:教授员工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置方法,增强员工应对突发职业病事件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应急操作流程和装备。
三、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使培训内容更具实用性。
2. 模拟演练:根据不同部门和岗位特点,开展模拟演练活动,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危害场景,加强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线上学习:配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资源资料,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和需求自主学习。
四、培训周期1. 入职培训:将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流程,确保新员工对公司的职业病防治要求有全面的了解。
2. 定期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培训,内容涵盖职业病防治领域的最新政策、技术和经验,及时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3. 应急培训:定期组织职业病应急培训,着重强调各岗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救护知识,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处理能力。
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制度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人企和谐发展的局面,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内各部门从事直接接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工种及进入本矿的新员工,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
(二)职责和权限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由培训学校负责具体实施。
(三)培训内容煤矿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具体包括:1.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6.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等知识;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5.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6.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培训形式1.按照培训进行的时间,分为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培训。
凡是进入本公司的新员工,在体检合格后,由培训学校对其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安排具体工作。
在岗职工要每年进行一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卫生培训。
2.按照培训的内容,分为专项培训和集体培训。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知识培训目录一、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概述 (2)1.1 职业病的定义 (3)1.2 职业病危害因素 (4)1.3 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5)1.4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6)二、职业病危害的识别与评估 (7)2.1 职业病危害识别的方法 (8)2.2 职业病危害评估的方法 (9)2.3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的撰写 (10)三、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12)3.1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及设置要求 (13)3.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14)3.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更新 (15)四、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 (16)4.1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与内容 (18)4.2 职业病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9)4.3 职业病诊断报告的出具与备案 (21)五、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 (21)5.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23)5.2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的救援与处置 (24)5.3 职业病危害事故后期的善后处理与责任追究 (25)六、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27)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29)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3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31七、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交流 (32)7.1 某企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34)7.2 某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36)八、培训总结与展望 (37)8.1 本次培训的目标与效果评估 (38)8.2 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39)一、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概述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导致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