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职业病危害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长期接触所致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工人健康受到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二、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1.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毒蒸气、有毒粉尘、有毒液体等,如苯、甲醛、氨气等。
2.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如高强度噪声、震动、紫外线、X射线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病媒生物等,如细菌、病毒、真菌、螨虫等。
4. 粉尘,包括化学粉尘、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等,如石棉粉尘、矽尘、煤尘等。
三、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
1.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2.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3.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4. 加强职业卫生宣教,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暴露途径等进行评价。
五、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1. 个体防护,工人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镜等。
2. 集体防护,工作场所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隔离设施等,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
3.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工艺流程、改进设备设施等,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六、职业病危害的紧急处理。
1.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清理、处置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2023-11-10•职业病概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职业病概述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常见职业病的症状与危害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等,由接触致病微生物引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由长时间接触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引起。
因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镭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血液疾病等。
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03020102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概述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职业病诊断机构当事人或者用人单位可以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并提交相关资料。
职业病诊断程序职业病鉴定程序0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01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划分0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0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粉尘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危害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苯等,可导致中毒、过敏、烧伤等多种伤害。
总结词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多样,需关注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服、眼镜等;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物理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生物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总结词生物因素类职业病以传染病为主,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疫措施。
危害接触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导致传染病传播。
防护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
04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概述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0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02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03个人防护用品的定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定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与应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应用05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某水泥厂粉尘危害案例分析总结词某水泥厂因未能有效控制粉尘危害,导致工人患上职业病。
2024年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防治培训1、什么是(法定)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如何认定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或者是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中可以参照《职业病防治法》执行的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必须是因职业活动引起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目录列入的。
3、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10大类。
4、职业危害的后果①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引发尘肺。
②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③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3、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①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毒害因素。
②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
如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1)尘肺。
长期吸入一定量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这是生产性粉尘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2)粉尘沉着症。
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锁、锡等,达到一定量时,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3)有机粉尘可引起变态性病变。
某些有机粉尘,如发霉的稻草、羽毛等可引起间质肺炎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皮炎、湿疹或支气管哮喘。
(4)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被确定为致癌物,如放射性粉尘、石棉、钦、铭、碑等。
(5)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可使呼吸道黏膜受损。
经常接触粉尘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
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浑浊。
沥青在日光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6)中毒作用。
吸入的铅、碑、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溶解后被吸收,引起中毒。
2、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1)“革”:工艺改革。
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例如,矿山开采的湿式凿岩、铸造业的湿砂造型等。
(3)“密”:密闭尘源。
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4)“风”:通风排尘。
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
(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xx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xx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二O一O年五月二十日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丰原马鞍山生化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第一部分职业病定义与范畴总论一、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危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生产性毒物。
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异常气压。
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电离辐射。
如α、β、γ、X射线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总论(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
相适应的作业。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如视力紧张等。
.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
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三、法定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年月日正式实施。
、所谓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我国卫生部于年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了大类种法定职业病其中尘肺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种职业中毒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种职业性皮肤病种职业性眼病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种职业性肿瘤种其他职业病种。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引发职业病的条件:有害物质的性质、作用人体的量(剂量浓度接触时间)、设备防护条件、个人健康状况。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四、职业病防治及其管理(一)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二)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三)对工作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四)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六)消除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七)合理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八)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九)对青少年和女工要给以特殊保护(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制订职业卫生制度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尘肺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病。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
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拉美国家%美国多万接尘工人中约万人可能患尘肺。
我国接尘工人超过万累计检出尘肺病人达例已死亡例病死率为.%现存活例另外有可疑尘肺者多万每年新发生尘肺病人.~万例。
尘肺人数占我国职业病总病例数的.%由尘肺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工伤死亡数。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确认能引起尘肺的粉尘有矽尘、矽酸盐尘(如石棉尘、云母尘、滑石尘等)、炭粉尘(如煤尘、碳黑尘、石墨尘、活性炭尘等)、金属尘(如铝尘)。
矽尘(游离sio)是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粉尘。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接触粉尘的职工患矽肺。
法定尘肺还包括电焊工尘肺不包括木工尘肺。
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安徽凤阳“矽肺事件”云南省水富县向家坝镇自年起先后有人到安徽凤阳县石英干粉厂务工。
不少民工返乡后出现了一种症状相同的“怪病”──咳嗽、咳痰、气喘、胸闷、乏力、消瘦、全身浮肿等陆续有人死亡另有人于年月日至日住医院观察治疗。
云南省职业病诊断专家组在卫生部专家指导下对这些返乡民工进行了职业病诊断结果如下:接受体检的名存活村民诊断为矽肺例无矽肺例死亡的例中有矽肺例高度怀疑矽肺合并肺结核例肺部感染例肺结核例其余例死亡人员因为没有影像学资料无法诊断。
目前还有名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回水富县。
记者在凤阳县刘府镇(原官沟乡)看到沿途石英干粉厂随处可见大都没有厂名也没有挂牌。
记者在一家石英干粉厂打开了一台粉石机不到一分钟机器出料口附近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记者衣服上落上了一层白色粉尘嘴里有涩涩的感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
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危害也就愈大。
粉尘的硬度和溶解度。
尘肺临床表现尘肺的临床表现与尘肺病变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症有关。
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咯痰、胸疼、气短、心悸亦可有咯血、乏力等。
单纯Ⅰ期尘肺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Ⅲ期患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端坐呼吸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尘肺的主要并发症尘肺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
尘肺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
尘肺患者易感染结核尘肺结核并发率随着尘肺病情进展合并结核的比例明显升高Ⅰ期为.%Ⅲ期达.%。
尘肺和结核二者的病变相互促进。
加之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肺结核差是尘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体检以及早发现异常。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尘肺预防尘肺的病因明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控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具
体措施是:依法治理工程设计真正做到“三同时”对原有的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改造使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我国探索总结出的防尘、降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是行之有效的综合治尘经验。
加强卫生监督是做好防尘工作的保证。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开展职业卫生教育提高领导和工人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防尘工作成为领导和工人的自觉行动。
就业前的体检亦是预防的重要内容不准有粉尘作业禁忌证的人从事粉尘作业。
粉尘作业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影响肺功能的疾病。
对粉尘作业的工人要做好定期健康监护确保工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