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培训记录1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4
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记录(第一课)时间:5月17日,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地点:联建楼二楼会议室出席人: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主持人:___(高级培训师)4.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7.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承担哪些义务?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承担以下义务:1)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3)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4)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5)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6)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及时排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8.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应承担哪些义务?在职业病防治中,除用人单位要履行其应有的义务外,劳动者也有责任履行以下义务:1)研究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9.劳动者不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用人单位如何处理?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共同配合。
如劳动者不履行相关的义务,用人单位可采取以下措施:1)教育,使劳动者研究和掌握有关的职业卫生知识,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可能造成的危害。
2)批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促使其改正。
10.职业禁忌症是什么,常见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职业禁忌症是指某些职业对某些人群有潜在的致病危险,因此这些人群不适合从事这些职业。
常见的职业禁忌症有: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精神病等。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职业危害后果,将面临罚款等处罚。
如果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并构成犯罪,用人单位的经营和管理者将要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用人单位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义务,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与第5模块对应】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表附件职业危害警示教育教案一、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1.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预防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2.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顺序;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一)噪声的预防与控制噪声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1.声源控制从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如低噪声振捣器、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
(2)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燃气机、内燃机及各类排气放空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消声器。
2.传播途径的控制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金属或木质薄板钻孔制成的空腔体)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2)隔声: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收者与噪声声源分隔。
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
(3)消声: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
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
如对空气压缩机、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等。
(4)减振降噪: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他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3.个体防护接触强噪声的工人,应配戴耳塞、耳罩。
耳罩隔声效果较好,一般能使噪声衰减30分贝,能减少噪声对工人人体的损害。
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触噪声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的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准备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禁止从事强噪声作业。
培训记录表编号: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卫生培训培训时间2018 年4月4日培训主讲人张青、沈立杰培训地点会议室1、哪些单位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不但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如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实验室)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监督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也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
此外,其职业病防治活动也应遵守,参照该法执行有关规定。
2、哪些劳动者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都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
不管用人单位属什么性质,属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雇佣关系,其劳动者即受该法保护。
此外,国家机关、人民军队等特殊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保护参照执行《职业病防治法》。
3、用人单位为什么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让其了解各有害因素对人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4、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如“清洗剂”等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物理(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 射线等)、生物(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劳动制度等)。
5、在职业病防治中,劳动者应尽哪些义务?在职业病防治中,除用人单位要履行其应有的义务外,劳动者也有责任履行下列义务:(1)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6、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异性疾病,这是一种需要赔偿的疾病,因此有的国家称之为需要赔偿的疾病。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我们公司特邀请了职业健康专家来进行一次全员的职业健康培训。
以下是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24年5月10日上午9点-12点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培训内容:1.培训开始前,专家向员工简要介绍了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和此次培训的目的。
2.专家首先介绍了职业健康的概念,即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预防和控制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和伤害。
3.专家详细介绍了职业健康的相关知识,包括常见的职业病、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
4.专家重点强调了对于各类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例如,对于化学品的使用,员工应该了解其危险性,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对于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员工需要正确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
5.专家通过实例向员工展示了一些典型职业病的发生过程,让员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6.培训中,专家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和仪器设备,并强调员工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7.在培训过程中,专家充分与员工互动,鼓励员工提问并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8.在培训结束前,专家对员工提出了一些职业健康管理的建议,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等。
9.培训最后,专家总结了培训内容,并向员工强调职业健康意识对于个人和公司的重要性。
培训反馈:根据培训后的问卷调查,员工普遍对此次培训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专家讲解详细,并且培训过程中有趣且实用。
员工们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对职业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愿意付诸实践,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职业健康的保护。
总结:通过此次职业健康培训,员工们进一步了解了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提升了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对于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将继续关注职业健康问题,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会议记录签到簿职业危害培训记录填写人:曲婷婷日期:2014.4.5第一次培训材料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2、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3、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作业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
4、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第二,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培训时间:2017年3月18日主讲人:杨志国培训内容:职业病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一、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第二,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第三,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第四,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 00 亿元。
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第六,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第七,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2013年度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1月23日上午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1、职业卫生职业卫生原称为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2、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产环境3方面。
(1)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等。
(3)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3、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重要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2月23日下午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1、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
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2013年度时间:2013年1月23日上午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1、职业卫生职业卫生原称为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2、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产环境3方面。
(1)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等。
(3)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3、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重要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时间:2013年2月23日下午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1、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
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职业危害识别记录
职业危害识别记录
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特对公司进行了职业危
害识别,并记录如下:
一、工作场所危害
1.机械伤害:除了常见的切割、割断、穿刺伤害外,还存在缝
纫机等细小机器的划伤和捏伤。
2.化学性危害:氨纶、乙烯、聚酯纤维等纤维原料含有的化学
物质会影响工人的健康。
3.噪声危害:在车间操作和机械运行时,会发出较大噪音,长
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容易患上耳聋。
二、工艺过程危害
1.热害:在纤维、染色、印花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蒸汽
会导致人员中暑和体温过高。
2.尘埃危害:裁床、车缝、纺织化工等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尘埃,长时间吸入对呼吸系统和眼部有很强的危害。
3.辐射危害:在印染、照相等工艺中使用的紫外线和电子束辐
射会对人员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三、操作行为危害
1.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由于工人在机械操作时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重复性的动作,长时间下来会导致身体疲劳和肌肉损伤。
2.不良的体姿:不正确的体姿容易引起头痛、颈椎疼痛、背痛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3.缺少安全保障:由于疏于安全防护,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因手部擦伤、眼睛受害等问题。
以上是对公司的职业危害进行的识别和记录,建议应加强安全防护,加强员工体检和科普,让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危害程度,积极用好防护措施和纠正不良工作习惯,理解和重视职业健康问题,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危害告知培训记录培训主题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培训主要内容1.本公司涉及的职业危害有哪些2.职业危害的现状与特点3.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4.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5.健康促进的探索参加人员签名职业危害告知培训记录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培训日期 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培训主要内容粉尘:1、健康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
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参加人员签名危害告知培训记录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培训主要内容噪声:1、健康危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2、理化特性: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3、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冒等。
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参加人员签名危害告知培训记录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培训主要内容高温:1、健康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2、理化特性:热辐射;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腋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参加人员签名职业危害告知培训记录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培训主要内容有毒有害气体:1、健康危害:(1)易燃性:遇明火、高温易燃,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危险。
(2)毒性:对眼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吸入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态不清等症状。
2、理化特性:根据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其物态可无色、无味、黄色透明液体至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