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lem Solving问题解决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在高中英语课堂尝试“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一、在高中英语课堂尝试“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pr oblem-solving”教学理论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演变而来的。
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倡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通过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学习理论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最好应用,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师要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来发现与解决问题。
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既注重建构又强调应用,整个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因而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的流程与结构“三、在课堂中尝试“problem-solving” 教学模式课堂实例基于以上知识,笔者在高中英语reading课上尝试使用“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发现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其阅读的能力。
下面就一个课堂实例来说明“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一)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授新课文前,教师先布置预习问题给学生。
例如在教授教材人教版Model2unit3computers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三个问题让他们思考:W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computer?What can the computer be used for?What is the computer like in the future?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有一定的目的性。
同时,这些问题又是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因此可以无形地带动学生向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靠拢。
(二)引导问题探究先让学生带着任务看与电脑有关的图片,而后教师讲解,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蕾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07期【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低、被动听讲的枯燥乏味现象,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
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场面?“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尝试。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高中英语教学1. “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概述“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获取新知、提取信息和思辨能力都得以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通过设问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和探索去挖掘自身智慧和潜力,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内心的兴趣,把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出来。
2. “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2.1听力课高中听力课的一般模式是:先让学生通读一下题目,然后放两遍听力磁带,学生听后对课本上的问题进行作答,教师对答案,最后把做错的再听一遍。
我们在这个模式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并没有提高,因为缺少了“学”的环节,也没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答疑解难的环节,只是对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检查,听完以后听力水平并没有发生改变。
“problem-solving”教学模式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按这种模式听力课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教师向学生说明此次听力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把需要学生完成的问题给学生指出来;连续播放两遍听力材料;学生听完材料后自行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分析,最后再播放一遍听力材料,检测学习效果。
《Making Arrangements Problem Solving》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基本的日常英语交流句式,如“What time shall we meet?”、“Where and when shall we meet?”、“I’m sorry, I’m late. Can we make it later?”。
2. 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解决策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英语交流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使用基本的英语交流句式进行对话,并理解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场景,如会议、旅行、约会等。
2. 准备一些英语交流句式的卡片和实物道具。
3. 设计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的PPT,方便学生参考。
4. 收集一些有关问题解决策略的英文资料,以便课堂讨论使用。
5. 确定一个时间合适的教室和所需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问候学生,引入课程主题* 展示本课时的主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2. 新课呈现(20分钟)* 介绍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如如何安排周末活动,如何解决交通问题等* 讲解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步骤: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 针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3.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组织一次班级聚会* 小组内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提供帮助4. 个人展示(10分钟)*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计划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提问,展示者回答问题* 教师对展示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鼓励5. 总结与回顾(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强调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回顾小组活动和展示的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布置作业:针对实际问题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并在下次课上分享6. 课外延伸(2分钟)*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制定解决问题计划的信息和技巧* 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