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与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测量高楼的高度、计算船只与灯塔之间的距离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介绍如何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测量高楼的高度假设我们想要测量一座高楼的高度,但是无法直接测量。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站在离这座高楼较远的地方,仰望其顶部,并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
然后,通过测量自己所站位置与地面的距离,以及仰望高楼时的角度,利用正切函数可以计算出高楼的高度。
例如,假设我们站在离高楼的位置为100米的地方,仰望高楼的角度为30度。
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根据公式tan(角度) = 高楼高度 / 100,计算出高楼的高度为100 * tan(30度) = 57.74米。
因此,高楼的高度约为57.74米。
二、计算船只与灯塔之间的距离假设我们在海上驾驶一艘船,远处有一座灯塔,我们想要知道船只与灯塔的距离。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站在船只上,观察灯塔并记录下观察的角度。
然后,通过测量船只与海平面的高度,以及观察灯塔时的角度,利用正弦函数可以计算出船只与灯塔的距离。
例如,假设船只与海平面的高度为10米,我们观察灯塔的角度为45度。
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根据公式sin(角度) = 灯塔的高度 / 距离,计算出船只与灯塔的距离为10 / sin(45度) = 14.14米。
因此,船只与灯塔的距离约为14.14米。
三、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在一些实际问题中,给定三角形的某些角度和边长,我们需要求解其他未知边长。
这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来解决。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我们需要求解斜边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平方和。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90度,另外两个角则是锐角或钝角。
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测量高度和距离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腿可以用作测量高度或距离的工具。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顶部和底部的距离,同时测量观察点到底座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和直角三角形的原理来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二、解决倾斜和斜率问题直角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倾斜和斜率问题。
在地质学和土木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地面的倾斜度和斜率。
直角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坡度的比例。
通过测量斜坡上某一段的水平距离和相应的垂直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斜坡的斜率。
三、计算不可测量的距离在某些情况下,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无法直接测量,例如跨越湖泊或河流的距离。
然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这种不可测量距离。
通过观察两个点之间的角度和某一点到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正切函数计算出这个不可测量的距离。
四、导航和定位直角三角形在导航和定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航海员可以使用天文观测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确定船只的位置。
通过测量星体和地平线之间的角度,同时知道船只和地平线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和余弦函数计算出船只的位置。
五、解决工程问题在工程领域中,直角三角形常常用于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例如,自然灾害生态学家可以使用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设计保护森林免受火灾侵蚀。
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网格,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保护森林资源。
六、解决影子和光线问题在摄影和照明设计领域,直角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影子和光线的问题。
通过观察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角度,并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产生的影子的长度。
这对于照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以确保正确照亮目标物体。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图形,它的面积计算可以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解决。
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指通过三角形的边长或者底和高来计算其面积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说明如何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问题一:田地的面积假设有一个田地呈三角形状,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10米和12米,夹角为60度。
我们需要计算出这个田地的面积。
解决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
而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将其中一条边作为底,高可以通过正弦函数来计算得出。
底为10米,夹角为60度,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计算出高的长度。
正弦函数的定义是三角形的对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即sinθ=对边/斜边。
在这个问题中,对边为高,斜边为12米,夹角为60度,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高的长度为sin60°*12米=12*√3/2=6√3米。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底和高的长度,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面积=10米*6√3米/2=30√3平方米。
所以,这个田地的面积为30√3平方米。
二、问题二:房顶的斜边长度假设有一个房顶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腰的长度分别为8米,而顶角为30度。
我们需要计算出这个房顶的斜边长度。
解决方法:要求解斜边长度,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函数来计算。
余弦函数的定义是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即cosθ=底边/斜边。
在这个问题中,底边为腰的一半,即8米/2=4米,顶角为30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斜边的长度为4米/cos30°。
然而,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无法直接求出cos30°的精确值,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三角函数表或计算器来计算。
计算结果约为4.6194米。
所以,这个房顶的斜边长度约为4.6194米。
三、问题三:三角形的高度假设有一个三角形,已知其中一边的长度为6米,而夹角为45度。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山东 李浩明在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和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如航海航空、建桥修路、测量技术、图案设计等,解决这类问题其关键是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勾股定理来解决.下面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一、航空问题例1.(2008年桂林市)汶川地震后,抢险队派一架直升飞机去A 、B 两个村庄抢险,飞机在距地面450米上空的P 点,测得A 村的俯角为30︒,B 村的俯角为60︒(如图1).求A 、B1.414 1.732==)分析:要求A 、B 两个村庄间的距离,由题意知AB =PB ,在Rt △PBC 中,可求得60PBC ∠=︒,又因为PC =450,所以可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PB.解:根据题意得:30A ∠=︒,60PBC ∠=︒,所以6030APB ∠=︒-︒,所以A P B A ∠=∠,所以AB =PB .在Rt BCP ∆中,90,60C PBC ∠=︒∠=︒,PC =450,所以PB=450sin 60==︒.所以520AB PB ==≈(米) 答:A 、B 两个村庄间的距离为520米. 二、测量问题例2.(2008年湛江市)如图2所示,课外活动中,小明在离旗杆AB 10米的C 处,QB CP A 45060︒30︒图1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部A 的仰角为40︒,已知测角仪器的高CD =1.5米,求旗杆AB 的高(精确到0.1米) .分析:要求AB 的高,由题意知可知CD=BE ,先在Rt △ADE 中求出AE 的长,再利用AB=BE +AE 求出AB 的长.解:在Rt △ADE 中,tan ∠ADE =DEAE. ∵DE =10,∠ADE =40︒.∴AE =DE tan ∠ADE =10tan 40︒≈100.84⨯=8.4. ∴AB =AE +EB =AE +DC =8.4 1.59.9+=.答:旗杆AB 的高为9.9米. 三、建桥问题例4.(2008年河南)如图所示,A 、B 两地之间有一条河,原来从A 地到B 地需要经过DC ,沿折线A →D →C →B 到达,现在新建了桥EF ,可直接沿直线AB 从A 地到达B 地.一直BC =11km ,∠A =45°,∠B =37°.桥DC 和AB 平行,则现在从A 地到达B 地可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结果精确到0.1km .参考数据: 1.412≈,sin37°≈0.60,cos37°≈0.80). 分析:要求现在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就需要计算两条路线路程之差,如图构造平行四边形DCBG ,将两条路线路程之差转化为AD DG AG +-,作高线DH ,将△ADG 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先在在Rt DGH △中求DH 、GH ,再在Rt ADH △中求AD 、AH,此题即可得解.解:如图,过点D 作DH AB ⊥于H ,DG CB ∥交AB 于G .DC AB ∥,∴四边形DCBG 为平行四边形.∴DC GB =,11GD BC ==.∴两条路线路程之差为AD DG AG +-. 在Rt DGH △中,sin37110.60 6.60DH DG =⋅≈⨯=, cos37110.808.80GH DG =⋅⨯≈≈.在Rt ADH △中,1.41 6.609.31AD =⨯≈≈.6.60AH DH =≈.∴(9.3111)(6.608.80)AD DG AG +-=+-+≈即现在从A 地到B 地可比原来少走约4.9km . 四、图案设计问题例4.(2008年上海市)“创意设计”公司员工小王不慎将墨水泼在一张设计图纸上,导致其中部分图形和数据看不清楚(如图4所示).已知图纸上的图形是某建筑物横断面的示意图,它是以圆O 的半径OC 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A 是OD 与圆O 的交点.由于图纸中圆O 的半径r 的值已看不清楚,根据上述信息(图纸中1:0.75i =是坡面CE 的坡度),求r 的值.分析:要求圆O 的半径r 的值,需在直角三角形ODH 中来解决,而已知的条件太少,需要先在直角三角形CEH 中,根据条件5CE =、坡面CE 的坡度1:0.75i =求出EH 、CH ,然后在直角三角形ODH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求出r 的值.解:由已知OCDE ⊥,垂足为点H ,则90CHE ∠=.图41:0.75i =,43CH EH ∴=. 在Rt HEC △中,222EH CH EC +=.设4CH k =,3(0)EH k k =>,又5CE =,得222(3)(4)5k k +=,解得1k =.∴3EH =,4CH =.∴7DH DE EH =+=,7OD OA AD r =+=+,4OH OC CH r =+=+. 在Rt ODH △中,222OH DH OD +=,∴222(4)7(7)r r ++=+. 解得83r =.航海中的安全问题船只在海上航行,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以确保船只航行的安全性.请看下面两例.例1 (深圳市)如图1,某货船以24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从A 处运往正东方向的M 处,在点A 处测得某岛C 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该货船航行30分钟后到达B 处,此时再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已知在C 岛周围9海里的区域内有暗礁.若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该货船有无触礁危险?试说明理由.分析: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方位角的概念,过点C 作CD ⊥AB 于D ,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 的长,通过列方程解决几何问题也是一种常用方法.解:由已知,得AB=24×21=12,∠CAB=90°-60°=30°,∠CBD=90°-30°=60°,所以∠C=30°,所以∠C=∠CAB ,所以CB=AB=12.在Rt △CBD 中,sin ∠CBD=CB CD ,所以CD=CB ·sin ∠CBD=12×3623=.∵936> 所以货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行驶无触礁危险.例2 如图2,一艘渔船在A 处观测到东北方向有一小岛C ,已知小岛C 周围4.8海里范围内是水产养殖场.渔船沿北偏东30°方向航行10海里到达B 处,在B 处测得小岛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这时渔船改变航线向正东(即BD )方向航行,这艘渔船是否有进入养殖场的危险?分析: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可有如下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一:如图3,过点B 作BM ⊥AH 于M ,则BM//AF.所以∠ABM=∠BAF=30°. 在Rt △BAM 中,AM=21AB=5,BM=35. 过点C 作CN ⊥AH 于点N ,交BD 于K. 在Rt △BCK 中,∠CBK=90°-60°=30°. 设CK=x ,则BK=3x.在Rt △CAN 中,因为∠CAN=90°-45°=45°,所以AN=NC.所以AM+MN=CK+KN. 又NM=BK ,BM=KN ,所以x+35=5+3x.解得x=5. 因为5>4.8,所以渔船没有进入养殖场的危险.解法二:如图4,过点C 作CE ⊥BD 于E.所以CE//GB//FA. 所以∠BCE=∠GBC=60°,∠BCA=∠FAC=45°. 所以∠BCA=∠BCE-∠ACE=60°-45°=15°. 又∠BAC=∠FAC-∠FAB=45°-30°=15°,D图2图3图4所以∠BCA=∠BAC.所以BC=AB=10.在Rt △BCE 中,CE=BC ·cos ∠BCE=BC ·cos60°=10×21=5. 也5>4.8,所以渔船没有进入养殖场的危险.实际中的仰角和俯角问题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计算原理:视线、水平线、物体的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已知仰角、俯角和另一边,利用解直角的知识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高度.梳理总结:⑴仰角和俯角是指视线相对于水平线而言的,不同位置的仰角和俯角是不同的;可巧记为“上仰下俯”.在测量物体的高度时,要善于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⑵在测量山的高度时,要用“化曲为直”的原则把曲的山坡“化整为零地分成一些小段,把每一小段山坡长近似地看作直的,测出仰角求出每一小段山坡对应的高,再把每部分高加起来,就得到这座山的高度.例1 (成都)如图2,甲、乙两栋高楼的水平距离BD 为90米,从甲楼顶部C 点测得乙楼顶部A 点的仰角α为30︒,测得乙楼底部B 点的俯角β为60︒,求甲乙两栋高楼各有多高?(计算过程和结果都不取近似值.分析: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在Rt △BCE 和Rt △ACE 中, BE 和AE 可用含CE(即为水平距离)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求得两楼的高.解:作CE ⊥AB 于点E,∵CE ∥DB,CD ∥AB,且∠CDB=090,∴四边形BECD 是矩形. ∴CD=BE,CE=BD.图 1 E图2在Rt △BCE 中, ∠β=060,CE=BD=90米. ∵,tan CEBE=β∴BE=CE 39060tan 90tan 0=⨯=⋅β(米). ∴CD=BE=390(米).在Rt △ACE 中, ∠α=030,CE=90米. ∵ ,tan CEAE=α∴AE=CE 330339030tan 90tan 0=⨯=⨯=⋅α(米). ∴AB=AE+BE=3120390330=+(米). 答:甲楼高为390米,乙楼高为3120米.反思:仰角和俯角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常见题型,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一般同时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解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例2 (乐山)如图3,小山上有一棵树.现有测角仪和皮尺两种测量工具,请你设计一种测量方案,在山脚水平地面上测出小树顶端A 到水平地面的距离AB .要求:⑴画出测量示意图;⑵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 ⑶根据(2)中的数据计算AB .分析:要测量底步不能到达的物体的高度,要转化为双直角三角形问题,测量方案如图2,计算的关键是求 AE,可设AE=x,则在Rt △AGF 和 Rt △AEF 中, 利用三角函数可得αtan x HE =,βtan x EF = ,再根据HE-FE=CD=m 建立方程即可. 解:(1)测量图案(示意图)如图4所示(2)测量步骤:第一步:在地面上选择点C 安装测角仪,测得此时树尖A 的仰角AHE α=∠;第二步:沿CB 前进到点D ,用皮尺量出C D ,之间的距离CD m =;AB图3AE F H CDB图4第三步:在点D 安装测角仪,测得此时树尖A 的仰角AFE β=∠; 第四步:用皮尺测出测角仪的高h . (3)计算: 令AE=x,则,tan HE x =α得αtan x HE =,又,tan EF x =β得βtan xEF =, ∵HE-FE=HF=CD=m, ∴,tan tan m xx =-βα 解得αββαtan tan tan tan -⋅=m x ,∴AB=.tan tan tan tan h m +-⋅αββα反思:在多个直角三角形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各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包括三角函数关系、相等关系),运用方程求解,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快乐套餐:1.(泰安)如图5,一游人由山脚A 沿坡角为30的山坡AB 行走600m ,到达一个景点B ,再由B 沿山坡BC 行走200m 到达山顶C ,若在山顶C 处观测到景点B 的俯角为45,则山高CD 等于 (结果用根号表示)2.(安徽)如图6,某幢大楼顶部有一块广告牌CD ,甲乙两人分别在相距8米的A 、B 两处测得D 点和C 点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且A 、B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BE=15米,求这块广告牌的高度.(1.73,计算结果保留整数)ABCD图5第19题图EDCB A450600图6参考答案:1. (300 .2. ∵AB=8,BE=15,∴AE=23,在Rt△AED中,∠DAE=45°,∴DE=AE=23.在Rt△BEC中,∠CBE=60°,∴CE=BE·tan60°=CD=CE-DE=23≈2.95≈3.即这块广告牌的高度约为3米.。
解三角形实际应用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引言:三角形作为几何学中的一个基本形状,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对三角形实际应用的研究,分析三角形在建筑、地理、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讨论这些应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影响。
一、三角形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考虑到不同形状的房间、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以及材料使用等问题,而三角形在这些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对三角形的计算和测量可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并减少材料的浪费。
此外,三角形也可以用来设计建筑物中的窗户、门框等部分,使其更加美观和舒适。
二、三角形在地理中的应用地理学中的测量和定位问题也经常使用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两个已知角度和一个已知边长的三角形,可以计算出其他未知边长和角度的值。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的测量和地图制作中。
同时,三角形的应用还可以帮助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方向和高度差等重要信息。
三、三角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渲染和模拟技术也离不开三角形的应用。
由于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计算机可以更容易地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使用三角形构成的多边形来模拟复杂的物体表面,可以实现更加逼真的图像效果。
同时,通过对三角形的变形和变换,可以实现物体的动画效果和模拟物理效应。
结论:综上所述,三角形作为几何学中的基本形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地理、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三角形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各种与形状、结构、测量和模拟相关的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知识清单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探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包括三条边和三个角。
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的若干元素,求出其余的元素。
在解三角形时,我们通常会用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有\(a^2 =b^2 +c^2 2bc\cos A\),\(b^2 = a^2 +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C\)。
二、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类型1、测量距离问题这是解三角形在实际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比如,要测量河对岸两点A、B 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河的这一侧选取一个点 C,然后测量出\(\angle BCA\)、\(\angle BAC\)以及边 AC 的长度。
接下来,利用正弦定理就可以求出边 AB 的长度。
再比如,要测量两个不能直接到达的地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要测量点 M 和点 N 之间的距离,但由于中间有障碍物无法直接测量。
我们可以在另一个可以到达的点 P 处,测量出\(\angle MPN\)、\(\angle MPN\)和边 PM、PN 的长度,然后通过余弦定理求出边 MN 的长度。
2、测量高度问题测量高度也是常见的应用场景。
比如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
我们可以在山脚下的一点 A 处,测量山顶的仰角\(\angle BAC\),以及测量点 A 到山脚下的水平距离 AC。
然后利用正切函数\(\tan\angleBAC =\frac{BC}{AC}\),求出山顶到点 A 的垂直高度 BC,从而得到山的高度。
又如,要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我们可以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测量建筑物顶部的仰角和底部的俯角,再结合测量的水平距离,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
解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正、余弦定理一、引言在数学领域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更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它们不仅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更是许多实际问题的关键。
二、正、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在介绍正、余弦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两个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正、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用来描述边与角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正定理指出:在任意三角形中,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之积的两倍。
余弦定理则指出:在任意三角形中,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之积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积的两倍。
通过正、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从而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
三、海上测距中的应用在海上航行中,船舶需要不断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以避免发生碰撞或迷失方向。
正、余弦定理就被广泛应用在海上测距中。
通过观测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地标并测量它们的夹角,船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自己与地标的距离。
在实际操作中,船舶的船长和船员们可以根据余弦定理的公式,精确计算出自己与地标的距离,并及时调整航线,确保航行安全。
四、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正、余弦定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设计斜拉桥、悬索桥等大型桥梁时,工程师们需要精确计算桥墩与桥塔的高度和跨度,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正、余弦定理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精确计算各个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从而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固。
五、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在航天工程领域,正、余弦定理也被广泛应用。
在设计和控制航天器的轨道时,科学家们需要精确计算航天器与地球、月球或其他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通过应用正、余弦定理,他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航天器的轨道曲线和飞行路径,确保航天器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任务。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1.在修建某高速公路的线路中需要经过一座小山.如图,施工方计划从小山的一侧C处沿AC方向开挖隧道到小山的另一侧D(A,C,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处.为了计算隧道CD的长,现另取一点B,测得∠CAB=30°,∠ABD=105°,AC=1km,AB=4km.求隧道CD的长.2.如图,小明家在A处,门前有一口池塘,隔着池塘有一条公路l,AB是A到l的小路.现新修一条路AC到公路l.小明测量出∠ACD=31°,∠ABD=45°,BC=50m.请你帮小明计算他家到公路l的距离AD的长度?(精确到0.1m;参考数据tan31°≈0.60,sin31°≈0.51,cos31°≈0.86).3.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CD=30m,两楼间的距离AC=24m,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采光的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4.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点.已知∠BAC=60°,∠DAE=45°,点D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3米.求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5.如图,身高1.6m的小丽用一个两锐角分别为30°和60°的三角尺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已知她与树之间的距离为6m,那么这棵树高大约高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m,其中小丽眼睛距离地面高度近似为身高)6.如图,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去测量三江源某河段某处的宽度.小宇同学在A处观测对岸点C,测得∠CAD=45°,小英同学在距点A处60米远的B点测得∠CBD=30°,请根据这些数据算出河宽(精确到0.01米,≈1.414,≈1.732).7.小明想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如图,旗杆的顶端垂下一绳子,将绳子拉直钉在地上,末端恰好在C处且与地面成60°角,小明拿起绳子末端,后退至E处,并拉直绳子,此时绳子末端D距离地面1.6m且绳子与水平方向成45°角.求旗杆AB 的高度和小明后退的距离EC.(参考数据:≈1.41,≈1.73,结果精确到0.1m)8.给窗户装遮阳棚,其目的为最大限度的遮挡夏天炎热的阳光,又能最大限度的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入室内,现请你为我校新建成的高中部教学楼朝南的窗户设计一个直角形遮阳篷BCD,如图,已知窗户AB高度为h=2米,本地冬至日正午时刻太阳光与地面的最小夹角α=32°,夏至日正午时刻太阳光与地面的最大夹角β=79°,请分别计算直角形遮阳篷BCD中BC、CD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tan32°≈0.62,tan79°≈5.14)9.如图,秋千链子AB的长度为3m,静止时的秋千踏板(厚度忽略不计)距地面DE为0.5m,秋千向两边摆动时,若最大摆角(摆角指秋千链子与铅垂线的夹角)约为53°,求秋千踏板与地面的最大距离.(sin53°≈0.80,cos53°≈0.60)10.如图分别是某型号跑步机的实物图和示意图,已知踏板CD长为2米,支架AC长为0.8米,CD与地面的夹角为12°,∠ACD=80°,(AB∥ED),求手柄的一端A离地的高度h.(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12°=cos78°≈0.21,sin68°=cos22°≈0.93,tan68°≈2.48)11.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BC=10m.D为BC的中点,上弦AB=AC,∠B=36°,求中柱AD和上弦AB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36°≈0.59,cos36°≈0.81,tan36°≈0.73.12.如图,一条河的两岸l1,l2互相平行,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颖去测量这条河的宽度,先在对岸l1上选取一个点,然后在河岸l2时选择点B,使得AB与河岸垂直,接着沿河岸l2走到点C处,测得BC=60米,∠BCA=62°,请你帮小颖算出河宽AB (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62°≈0.88,cos62°≈0.47,tan62°≈1.88)13.为解决江北学校学生上学过河难的问题,乡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桥,建桥过程中需测量河的宽度(即两平行河岸AB与MN之间的距离).在测量时,选定河对岸MN上的点C处为桥的一端,在河岸点A处,测得∠CAB=30°,沿河岸AB前行30米后到达B处,在B处测得∠CBA=60°,请你根据以上测量数据求出河的宽度.(参考数据:≈1.41,≈1.73,结果保留整数)14.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中国救援队火速赶往灾区救援,探测出某建筑物废墟下方点C处有生命迹象.在废墟一侧某面上选两探测点A、B,AB相距2米,探测线与该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45°(如图).试确定生命所在点C与探测面的距离.(参考数据≈1.41,≈1.73)15CD的高度为2米,支架BC的长为4米,且与地面成30°角,吊绳AB与支架BC的夹角为80°,吊臂AC与地面成70°角,求吊车的吊臂顶端A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10°=cos80°=0.17,cos10°=sin80°=0.98,sin20°=cos70°=0.34,tan70°=2.75,sin70°=0.94)16.如图是某儿童乐园为小朋友设计的滑梯平面图.已知BC=4米,AB=6米,中间平台宽度DE=1米,EN、DM、CB为三根垂直于AB的支柱,垂足分别为N、M、B,∠EAB=31°,DF⊥BC于F,∠CDF=45°.求DM和BC的水平距离BM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17.如图1,滨海广场装有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风光互补环保路灯,灯杆顶端装有风力发电机,中间装有太阳能板,下端装有路灯.该系统工作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截面图如图2,已知太阳能板的支架BC垂直于灯杆OF,路灯顶端E距离地面6米,DE=1.8米,∠CDE=60°.且根据我市的地理位置设定太阳能板AB的倾斜角为43°.AB=1.5米,CD=1米,为保证长为1米的风力发电机叶片无障碍安全旋转,对叶片与太阳能板顶端A的最近距离不得少于0.5米,求灯杆OF至少要多高?(利用科学计算器可求得sin43°≈0.6820,cos43°≈0.7314,tan43°≈0.9325,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8.北京时间2015年0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我国积极组织抢险队赴地震灾区参与抢险工作.如图,某探测队在地面A、B两处均探测出建筑物下方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25°和60°,且AB=4米,求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cos25°≈0.9,tan25°≈0.5,≈1.7)19.如图所示,我市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去测量釜溪河沙湾段的宽度.小宇同学在A处观测对岸C点,测得∠CAD=45°,小英同学在距A处50米远的B处测得∠CBD=30°,请你根据这些数据算出河宽.(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20.如图,这是一把可调节座椅的侧面示意图,已知头枕上的点A到调节器点O处的距离为80cm,AO与地面垂直,现调整靠背,把OA绕点O旋转35°到OA′处,求调整后点A′比调整前点A的高度降低了多少厘米(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35°≈0.57,cos35°≈0.82,tan35°≈0.7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答】解:过点B作BE⊥AD于点E,如图所示:在Rt△ABE中,AB=4km,∠CAB=30°,∠AEB=90°,∴BE=AB=2km,AE===2km,∠ABE=180°﹣30°﹣90°=60°,∴∠DBE=∠ABD﹣∠ABE=105°﹣60°=45°.在Rt△BDE中,∠BED=90°,∠DBE=45°,∴DE=BE=2km,∴AD=AE+DE=(2+2)km,∴CD=AD﹣AC=2+2﹣1=(2+1)km.答:隧道CD的长为(2+1)km.2.【解答】解:∵∠2=45°∠3=90°∴∠4=45°∴∠2=∠4即BD=AD设BD=AD=xm,∵AC=50m∴CD=(x+50)m,在Pt△ACD中tan C=,10x=6x+3004x=300x≈75.0.答:AD的长度为75.0m.3.【解答】解:过点B作BF交CD于F,过点F作FE⊥AB于点E,∵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BFE=30°,∵AC=EF=24m,∴BE=EF•tan30°=24×=8(m),∴CD﹣BE=(30﹣8)m.答: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度约为(30﹣8)m.4.【解答】解:在Rt△DAE中,∵∠DAE=45°,∴∠ADE=∠DAE=45°,AE=DE=3.∴AD2=AE2+DE2=(3)2+(3)2=36,∴AD=6,即梯子的总长为6米.∴AB=AD=6.在Rt△ABC中,∵∠BAC=60°,∴∠ABC=30°,∴AC=AB=3,∴BC2=AB2﹣AC2=62﹣32=27,∴BC==3m,∴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3m.5.【解答】解:由题意得:AD=6m,在Rt△ACD中,tan A==∴CD=2(m),又AB=1.6m∴CE=CD+DE=CD+AB=2+1.6≈5.1(m).答:树的高度约为5.1米.6.【解答】解:过C作CE⊥AB于E,设CE=x米,在Rt△AEC中:∠CAE=45°,AE=CE=x在Rt△BCE中:∠CBE=30°,BE=CE=x,∴x=x+60解之得:x=30+30≈81.96.答:河宽约为81.96米.7.【解答】解:设绳子AC的长为x米;在△ABC中,AB=AC•sin60°,过D作DF⊥AB于F,如图:∵∠ADF=45°,∴△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DF=x•sin45°,∵AB﹣AF=BF=1.6,则x•°﹣x•sin45°=1.6,解得:x=10,∴AB=10×sin60°≈8.7(m),EC=EB﹣CB=x•cos45°﹣x•cos60°=10×﹣10×≈2.1(m)答:旗杆AB的高度为8.7m,小明后退的距离为2.1m.8.【解答】解:根据内错角相等可知,∠BDC=α,∠ADC=β.在Rt△BCD中,tanα=.①在Rt△ADC中,tanβ=.②由①、②可得:.把h=2,tan32°≈0.62,tan79°≈5.14代入上式,得BC≈0.3(米),CD≈0.4(米).所以直角遮阳篷BCD中BC与CD的长分别是0.3米和0.4米.9.【解答】解:设秋千链子的上端固定于A处,秋千踏板摆动到最高位置时踏板位于B 处.过点A,B的铅垂线分别为AD,BE,点D,E在地面上,过B作BC⊥AD于点C.在Rt△ABC中,AB=3,∠CAB=53°,∵cos53°=,∴AC=3cos53°≈3×0.6=1.8(),∴CD≈3+0.5﹣1.8=1.7(m),∴BE=CD≈1.7(m),答:秋千摆动时踏板与地面的最大距离约为1.7m.10.【解答】解:过C点作FG⊥AB于F,交DE于G.∵CD与地面DE的夹角∠CDE为12°,∠ACD为80°,∴∠ACF=∠FCD﹣∠ACD=∠CGD+∠CDE﹣∠ACD=90°+12°﹣80°=22°,∴∠CAF=68°,在Rt△ACF中,CF=AC•sin∠CAF≈0.744m,在Rt△CDG中,CG=CD•sin∠CDE≈0.42m,∴h=0.42+0.74=1.156≈1.2(米),答:手柄的一端A离地的高度h约为1.2m.11.【解答】解:∵AB=AC,D为BC的中点,BC=10米,∴DC=BD=5米,∵AB=AC,D为BC的中点,∴AD⊥BC.在Rt△ADB中,∠B=36°,∴tan36°=,即AD=BD•tan36°≈3.7(米).cos36°=,即AB=≈6.2(米).答:中柱AD(D为底边BC的中点)为3.7米和上弦AB的长为6.2米.12.【解答】解:在Rt△ABC中,BC=60米,∠BCA=62°,可得tan∠BCA=,即AB=BC•tan∠BCA=60×1.88≈113(米),则河宽AB为113米.13.【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设CD=x米.∵在直角△ACD中,∠CAD=30°,∴AD==x.同理,在直角△BCD中,BD==x.又∵AB=30米,∴AD+BD=30米,即x+x=10.解得x=13.答:河的宽度的13米.14.【解答】解:过C作CD⊥,设CD=x米,∵∠ABE=45°,∴∠CBD=45°,∴DB=CD=x米,∵∠CAD=30°,∴AD=CD=x米,∵AB相距2米,∴x﹣x=2,解得:x=+1≈2.73,答:命所在点C与探测面的距离2.73米.15.【解答】解:由题可知:如图,BH⊥HE,AE⊥HE,CD=2米,BC=4米,∠BCH=30°,∠ABC=80°,∠ACE=70°∵∠BCH+∠ACB+∠ACE=180°∴∠ACB=80°∵∠ABC=80°∴∠ABC=∠ACB∴AB=AC过点A作AM⊥BC于M,∴CM=BM=2(米),∵在Rt△ACM中,CM=2米,∠ACB=80°∴∠ACB=cos80°≈0.17∴AC==(米),∵在Rt△ACE中,AC=米,∠ACE=70°∴∠ACE=sin70°≈0.94∴AE=×0.94=≈11.1(米),∴AE+CD=13.1(米),故可得点A到地面的距离为13.1米.16.【解答】解:设BM=x米.∵∠CDF=45°,∠CFD=90°,∴CF=DF=x米,∴BF=BC﹣CF=(4﹣x)米.∴EN=DM=BF=(4﹣x)米.∵AB=6米,DE=1米,BM=DF=x米,∴AN=AB﹣MN﹣BM=(5﹣x)米.在△AEN中,∠ANE=90°,∠EAN=31°,∴EN=AN•tan31°.即4﹣x=(5﹣x)×0.6,∴x=2.5,答:DM和BC的水平距离BM的长度为2.5米.17.【解答】解:过E作EG⊥地面于G,过D作DH⊥EG于H,∴DF=HG,在R t△ABC中,AC=AB•sin∠B=1.5×sin43°=1.5×0.682≈1.023米,∵∠CDE=60°,∴∠EDH=30°,∴EH=DE=0.9米,∴DF=GH=EG﹣EH=6﹣0.9=5.1米,∴OF=OA+AC+CD+DF=1.5+1.023+1+5.1=8.623m.答:灯杆OF至少要8.63m.18.【解答】解:作CD⊥AB交AB延长线于D,设CD=x米.Rt△ADC中,∠DAC=25°,所以tan25°==0.5,所以AD==2x.Rt△BDC中,∠DBC=60°,由tan60°==,解得:x≈3.所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约为3米.19.【解答】解:过C作CE⊥AB于E,设CE=x米,在Rt△AEC中:∠CAE=45°,AE=CE=x在Rt△BCE中:∠CBE=30°,BE=CE=x,∴x=x+50解之得:x=25+25≈68.10.答:河宽为68.30米.20.【解答】解:如图,根据题意OA=OA′=80cm,∠AOA′=35°,作A′B⊥AO于B,∴OB=OA′•cos35°=80×0.82≈65.6cm,∴AB=OA﹣OB=80﹣65.6=14.4cm.答:调整后点A′比调整前点A的高度降低了14厘米.。
《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实录石狮二中朱文泽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条件和方法,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或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情境问题的训练,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数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所以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的主线进行学习,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并指导生活实践,从而体会探索,发现科学奥秘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能选用适当的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决,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利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将实际问题建模为数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师:同学们,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你们积累了哪些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呢?谁来说说看?(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用符号板书)。
生1:勾股定理(学生七嘴八舌,互相补充)。
生2:四个锐角三角函数。
生3:解直角三角形有二种类型:已知两边或是已知一边一角。
师:还有吗?生:对了,我们还学了一些概念:如方位角,俯角和仰角,坡度和坡比等。
师:很好,那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去探索更广阔的数学空间,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多媒体课件辅助演示生活情景:放风筝)师: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的时候,同学们总喜欢比一比,看看谁的风筝飞的高?生:飞得好高啊!师:大家来猜想一下,风筝飞行的高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生1:线长,当然是线越长飞得越高哟。
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解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测量距离、测量高度、航海模型、物理问题等都与这些定理有关。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测量距离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测量出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
假设你想知道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但你不能直接测量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你可以站在其中一个建筑物旁边,用一个工具测量你与另一个建筑物之间的角度和高度差,然后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两个建筑物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测量高度
同样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量出无法直接测量的高度。
假设你想知道一个树的高度,但你只能在地面附近测量树的影子长度。
你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树的高度。
3. 航海模型
在航海中,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船只的位置。
假设你知道船只在某个时间点的位置和朝向,以及它的速度和方向,你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船只在任何其他时间点的位置和朝向。
这对于导航非常重要。
4. 物理问题
在物理学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在振
动、波动等问题中。
例如,当一个弹簧上放置一个小球时,小球会以一定的频率来回摆动。
通过测量小球的振幅、周期等参数,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前言解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已知三角形中的某些元素(如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
虽然这个知识点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三角形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解三角形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测量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距离、高度、倾斜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计算得出。
例如,在设计一座桥梁时,需要测量桥梁两端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差。
如果只是简单地使用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
而通过解三角形来计算,则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三、导航导航也是解三角形的应用之一。
在旅行或驾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地图或导航软件来确定行进方向和距离。
而这些软件所依据的原理就是通过解三角形来计算出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例如,当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它会根据我们当前的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坐标来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这个计算过程就是通过解三角形来实现的。
四、天文学天文学也是解三角形的应用之一。
在观测天体时,需要测量其位置、距离、速度等信息。
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计算得出。
例如,在观测恒星时,需要测量其视差和视差变化,以确定其距离和速度。
而这个计算过程就是通过解三角形来实现的。
五、摄影摄影也是解三角形的应用之一。
在拍摄照片时,需要考虑拍摄角度、焦距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计算得出。
例如,在拍摄远景风景照片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和拍摄角度,以保证整张照片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
而这个计算过程就是通过解三角形来实现的。
六、总结综上所述,解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建筑工程到导航、天文学再到摄影,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学好解三角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三角形的应用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的应用三角形的应用——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的应用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三角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而今天,它仍然是设计、工程和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1.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 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三角形应用之一。
交通信号灯通常由三个颜色的灯组成:红色、黄色和绿色。
这三个灯光的排列形式为一个垂直排列的等腰三角形,红灯在上方,黄灯在中间,绿灯在下方。
这种排列方式使得驾车人员可以快速有效地理解交通信号灯的意义,确保交通的安全顺畅。
1.2 地图导航地图导航软件和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工具中的地图标志和指示物常常使用三角形的形状。
例如,导航指示箭头、旅游地图上的标示以及道路交叉口的表示等都采用了三角形的设计,使用户可以方便地理解和识别地理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导航和定位。
1.3 告示牌和标识牌在我们的城市、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中,各种告示牌和标识牌经常使用三角形形状。
比如,紧急出口的指示牌、危险区域的标志、道路警示牌等。
这些标识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用三角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迅速传递相关信息,以保护公众的安全。
2. 三角形在建筑中的应用2.1 三角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三角形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比如,桥梁、塔楼、摩天大楼等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设计。
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坚固的性质,它能够分散和承担压力,达到最大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2.2 屋顶和屋架设计三角形在屋顶和屋架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屋顶的三角形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和抵抗风力、雪负荷等外力的作用,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耐久。
例如,传统的木制屋架结构常使用三角形的形状,使整个屋架能够均匀而稳定地承受楼房的重量和力量。
第3节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小红为了测量某一树身的高度,他站在A 处看树梢,测得此时的仰角为45°,前进200m
到达B 处,测得此时的仰角为60°,小红身高1.8m,试计算树身的高度是多少米?
2、 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出CD 的长为2
3km ,∠ADB=∠CDB=30°,∠ACD=60°,∠ACB=45°,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3、(2009宁夏、海南)为了测量两山顶M ,N 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A ,B 两点进行测量。
A ,B ,M ,N 在同一铅垂平面内(如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 ,B 间的距离。
请设计一个方案。
包括:(1)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2)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 ,N 间的距离的步骤。
4、已知海岛A 四周8海里内有暗礁。
今有一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岛A 在北偏东75°,航行202海里后,望见此岛在北偏东30°。
如果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有无触礁的危险?
5、甲船在A 处发现乙船在方位角45°与A 相距10海里的C 处正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南偏东75°方向航行。
已知甲船的速度是203海里/小时,问:甲船沿什么方向航行,需多长时间才能与已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