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上册月考辅导复习资料1.八年级上册月考辅导复习资料(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八年级上册月考辅导复习资料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课外文言文阅读1.标段落2.粗读课文,大概翻译全文3.先做最后一题4.细读,翻译全文5.做第一题(把ABCD四个选项,在文本中划出来,重点翻译前后两句,用代入法和结合语境的方法)6.作题诗歌鉴赏1.看诗歌题目2.看作者3.看背景4.读两遍诗5.看注解,用笔划起来6.看题目做题,问什么答什么(一)意象类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借以表达或寄托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意境:意象所构成什么样的画面(二)人物形象诗歌刻画了一个(人物性格)(人物身份)(三)炼字首选动词,再选形容词副词等步骤1.先解释这个词2.把这个词放到句中进行解释,这个字的表达效果,表达怎样的情感(四)手法题论述类文本的答题步骤1.标段落2.粗读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划关键词句,比如每段的开头,中间,结尾,带转折性的句子)4.看题目作题(把ABCD四个选项的位置在文中划出来,每项内容半句半句进行比较。
绝对性的句子往往是错误的选项,要在心中打个问号)小说阅读的步骤1.看题目2.看作者3.标段落4.通读课文5.划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形容词或者议论性,抒情性的句子)6.归纳段意7.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问题设置(一)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和转换场景4.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二)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等来刻画人物性格(三)细节描写的作用1.埋下伏笔2.前后照应3.推动情节发展4.表现人物性格5.凸显小说主题(四)这段话的作用可以从修辞手法或者所在位置进行回答,开头,中间。
结尾.。
第二次月考复习重点:八上一、二、三单元1.“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地点、意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在位皇帝,侵略者,影响,败因,启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时间、内容)2.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性质、过程、影响、败因、启示、新特点)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根本原因,在位皇帝,侵略者,影响。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火烧圆明园(时间)签订《北京条约》:时间、内容(奕䜣: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最多的是《瑷珲条约》(1858),其次是《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然后是中俄《北京条约》(1860)。
4.学习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时间、派别(阶级?)、代表人物、主张、根本目的、内容、败因(不足)、性质、评价、地位)洋务企业举例: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分清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的企业)洋务企业兴办与洋商争利,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
5.近代日本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第一次战役,败因,影响)首先爆发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战役: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致远舰管带)。
日军攻陷辽东半岛,制造旅顺大屠杀。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签订《马关条约》:时间、代表、内容(瓜分中国狂潮?加重人民负担?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危害最深,打击中国民族工业?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6.“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公车上书(时间、影响)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学习西方的制度:维新变法运动(目的、派别、代表人物、性质、影响、败因、启示)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内容)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九年级月考必考知识点在九年级的月考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
这些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以下内容中,将介绍九年级月考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1. 数学知识点1.1 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代数式和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2 几何知识- 线段、角度和面积的计算-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圆的相关概念及计算1.3 数据和图表的应用-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概率的计算和应用2. 英语知识点2.1 语法- 时态的应用和变换-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 从句的构成和转换- 主谓一致、虚拟语气等语法规则2.2 阅读理解- 根据语境猜测词义- 快速阅读和细节理解- 推理和归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阅读策略和技巧2.3 写作能力- 句子的连接和衔接- 前后文的连贯和逻辑- 文章结构和段落划分- 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3. 物理知识点3.1 力学基础-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的力学性质和力的合成 - 质量、密度和压力的计算- 力的平衡和动力学问题的解决3.2 光学基础- 光的传播和反射- 物体的形成和成像- 镜片和透镜的使用和原理 -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3.3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 - 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压-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计算 - 电能和电功的转化和计算4. 化学知识点4.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 - 化合物的构成和命名规则 - 反应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2 酸碱与盐- 酸碱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 盐的构成和盐的应用- 中和反应和酸碱反应的计算- 酸碱溶液的浓度和PH值的计算4.3 化学实验与应用- 常见实验操作和实验室安全-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化学反应的应用和燃烧反应原理- 化学能的转化和化学能的利用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和掌握,同学们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月考复习重点,认真做一、古诗文默写1.________,以观沧海。
2.水()澹澹,________。
3.________,洪波涌起。
4.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6.潮平两岸阔,________。
7.________,江春入旧年。
8.乡书何处达,________。
9.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10.夕阳西下,________。
1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1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13.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14.________,无人送酒来。
15.________,应傍战场开。
16.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17.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18.学而时习之,________。
19.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0.__________,不逾()。
21.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
23.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2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
25.________,不舍昼夜。
博学而()志,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6.________________,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7.________________,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唱出()转的曲子,___________。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
29.密密()斜织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
31.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_______,_______。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___________。
初一第一次月考复习资料初一第一次月考复习资料初中生活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初一第一次月考则是这个新开始中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我整理了一些初一第一次月考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篇1. 课文复习:回顾课本中的重点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
2. 语法复习:复习词性和词义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句型和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语序等。
3. 阅读理解:多读一些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短篇小说、科普文章等,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数学篇1. 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等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 代数与方程:复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如代数式、方程式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几何与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直线、角、三角形等,掌握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英语篇1. 单词和短语复习:复习课本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掌握它们的拼写和用法。
2. 语法复习:复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被动语态等,掌握基本的句型结构。
3. 阅读理解:多读一些英语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英语故事、新闻报道等,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英语理解能力。
科学篇1. 生物:复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生物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
2. 物理:复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力、能量、电磁波等。
3. 化学:复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物质的变化等。
历史篇1. 重要事件复习:复习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古代文明的兴衰、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等。
2. 名人故事: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贡献,如孔子、李白、毛泽东等。
3. 地理知识:复习一些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构造、自然资源的分布等。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第一次月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初一月考语文复习资料一、名句默写。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1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19.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2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1.从诗的体裁来看,它是五言律诗,表达方式来看,是抒情诗。
2.这首诗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色,从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可以看出。
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能体现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4.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画面。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和风平顺,一艘小舟的帆高高悬挂,在大江中平稳航行。
5.请你说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好在哪儿?生:孕育而出。
入:闯入。
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情思运用到海日和江春之上,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政治第一次月考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
1. 1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时间从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 21世纪50年代中期。
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党的基本路线是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制定的。
7、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1、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 2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1、我国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月考复习资料
1.公共生活的范围有哪些?
答:校园、街道、小山村、社区和城市,还可以是整个地球。
2.为什么要积极融入公共生活?
答:○1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在公共生活中成长。
○2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3.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1融入公共生活,我们既要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自卑的阴影,又要克服自傲的心态,不过高地估价自己而过低地估价别人。
○2在公共生活中,摆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坦诚相处,我们就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学校保安的责任:○1保护师生安全。
○2维护校园秩序。
○3保护学校财产安全。
5.自卑、自傲、自负的心理有什么危害?
答:○1不利于融入公共生活,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2不能摆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
○3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
6.我们怎样在公共生活中克服自卑的心理呢?
答:○1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优势。
○2正视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切实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增强自信心。
○3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地表现自己,敢于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7.在公共生活中,与他人交往,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答:○1平等待人,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2谦逊宽容,即便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也要给他以应有的尊重,这也就等于给了他一次改过自信的机会。
○3遵守规则,和谐相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相处。
8.平等待人的意思:人格上的平等和法律上的平等。
9.“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材料说明了:在我们周围,有富有者也有贫弱者,有我们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的路人。
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个人素质等,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10.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答:○1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尚。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如爱心捐献、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等。
○3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
○4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学会谦让等。
11.人与人交往,为什么要谦逊宽容?
答:谦逊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得为人谦逊,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即便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也要给
他以应有的尊重,这也就等于给了他一次改过自信的机会。
12.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规则?
答: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3.面对各种文化差异,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答:面对各种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
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文化,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14.“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个材料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5.礼貌和礼仪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公共生活中,讲究文明礼貌,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使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
16.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和不符合礼仪的行为:○1上课时说悄悄话;○2上课时睡觉;○3见到老师或长辈时不问好;○4说粗口话;○5误撞到别人时,不会说“对不起”。
17.不文明和不符合礼仪的行为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危害:
答:○1不文明的行为不利于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人际和谐;
○2不利于团队和集体的发展;
○3不利于个人性格和身心健康发展;
○4不利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18.文明标语:○1礼貌用语你我他,文明天使人人夸。
○2说文明话,办文明事。
19.改掉不良习惯的建议:○1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2坚持不懈,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3对不文明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
○4加大宣传力度,用舆论营造文明的氛围。
20.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答:○1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不仅能“走遍天下”,还能造就幸福的人生。
○2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认清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找出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并努力加以克服。
21.对公共生活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公共生活空间也扩展到了整个“地球村”。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在公共生活中成长,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22.为什么说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礼仪有哪些种类)?
答: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礼仪,在学校生活中有校园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有社交礼仪。
不同行业之间也都有各自的礼仪,如宾馆礼仪、商务礼仪、护士礼仪、外事礼仪等。
场合不同,其礼仪也就不同,如餐饮礼仪、服饰礼仪、办公室礼仪、庆贺礼仪等。
23.礼仪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增添我们个人的风采和魅力,还传递着对他人的尊敬。
24.对所有人的礼仪要求(对良好礼仪的要求):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互敬互让.
25.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分别有哪些具体的礼仪规范?
答:家庭礼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学校礼仪: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同学之间不打架,互敬互让
公共场所礼仪: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用设施26.启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需要讲究礼仪,还需要有一定的交往技巧。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
27.我们应怎样提升自我,适应社会?
答:○1做一个有自信的人,善于发现自我,悦纳自我,不断追求成功。
○2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知荣辱,讲自爱,树立自尊,尊重他人,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3成功演绎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把握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8.自信的重要性:自信,会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不自信,则会使可能成为不可能,使不可能变得毫无希望。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成功。
29.纠正自卑和自负心理的办法有:○1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对自己心理进行分析。
○3从成功的回忆中建立成功后的自我形象,从失败的回忆中认识自己也有弱点。
○4看看自己满意的照片,和别人对比,进行联想,提醒自己,让自己有自信,看看别人满意的照片,从中了解别人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30.怎样做一个有自信的人?
答:○1善于发现自我,不仅要发现外界的美、他人的美,更要学会发现自身的美。
○2悦纳自己,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多肯定自己,欣然接受自己。
○3追求成功,制定适当的目标,创造成功的记录。
31.启示:在比较中,不要总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相比,否则会自卑;也不要总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否则会自负。
每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要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32.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答:○1知荣辱,讲自爱。
能够用积极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做有损于自己人格尊严的事情。
○2自尊自强,守护尊严。
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卑,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不亢,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才能守护自己的尊严。
○3尊重他人,赢得尊重。
尊重他人,先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还要学会欣赏他人,从内心接纳他人。
○4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不做损害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事,努力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增光添彩。
3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答:因为一个人的自尊心一旦受损,就会在心里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34.怎样尊重他人?
答:尊重他人,先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还要学会欣赏他人,从内心接纳他人。
35.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答:因为个人的尊严与国家、民族的尊严紧密相关,只有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才能守护自己的尊严。
36.我们中学生可以为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做些什么?
答:○1努力学习,立志报国。
○2不做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事,努力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增光添彩。
○3敢于同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事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