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53.51 KB
- 文档页数:13
学校:班级: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乙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A.②③④⑤⑧B.④⑤⑦⑧C.④⑤⑧D.③④⑤⑦⑧2.下列仪器不可以...加热的是A.B.C.D.3.下列方案的设计或描述及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B.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C.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Ca2++2HCO3-+2OH-=CaCO3↓+CO32-+2H2O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2Mn2++5O2↑+8H2O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B. 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D2O)含有的中子数相等C. 18g D2O和18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D. H3O+、+NH、Na+这三种粒子中所具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不同45.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 )A.2.0g 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B.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C.标准状况下,11.2L CCl4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 N AD.1mol Fe与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 N A6.实验室按如下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7.ZulemaBorjas等设计的一种微生物脱盐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以在高温下工作B. X 、Y 依次为阳离子、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C. 负极反应为CH 3COO -+2H 2O-8e -=2CO 2↑+7H +D. 该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化学能8.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置于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百校联盟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t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Ti48 Zn6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流感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OH I8.乳酸。
电一CH—C0DH )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可降解的聚乳酸塑料C.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珍珠”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水泥是由石灰石、石英砂、纯碱为原料烧制而成的HOH f C—0C Hi CTJH8.有机物G的结构简式为CH.QH ,下列关于有机物G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0H12O58.1mol 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为33.6 LC.在一定条件下,1 mol G与足量的H2反应,最多消耗3 mol H2D.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跋操作宴馨现象结亳A特丙班*人事水中旗水整色井分艇丙烯与界水发生「取代反腐B向FeSO.溶版中清加博版产生蔻色加健FwSO*溶罐未变故C向滴而岫整的NaOU肉液中通入S0:气体溶液红色椅去SOiH有漂白性]D _ 向工mLO. 】的NaCI耐液中清加3濡相同法度的A E NQ,粹后再清加3清相同糖度的K1带港先产生广「色沉淀.然后耍为黄色沉淀10.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原子半径如下表所示:元素X Y2W最高正化合件+ 31+1+ 5 4 7原子半径0.0. 1860. 1100.009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B.ZW 3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e一结构C.Y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供氧剂,Z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X11.一种利用电化学变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在外接电源下,通过在膜材料内部Li 卡定向迁移,实现对器件的光透过率进行多级可逆性调节。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I卷)试题理综化学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梦溪笔谈》中记载:“解州盐泽.....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唯巫咸水入,则盐不复结,故人谓之‘无咸河.....原其理,盖巫咸乃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卤色正赤”的原因为水中含有Fe2+B.“巫咸水乃浊水”指巫咸水是悬浊液C.“巫咸水入卤中”发生了胶体的聚沉.D.解州盐泽带负电荷,巫咸水带正电荷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L的NH4Br溶液中通人适量氨气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的数目为N A B.25 °C时,Ksp (BaCO3)=2.5×10-9 ,则BaCO3饱和溶液中Ba2+ 的浓度为5×10-5 mol/L C.100g 17%双氧水中含有H原子的数目为N AD.28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0.5N A3.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20H18O4B.1mol有机物X最多可以和8molH2加成C.1mol有机物X最多消耗2molNaOHD.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4种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I2+I-A.A B.B C.C D.D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5,X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Y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r(W)>r(Y)> r(Z)B.X分别与Y、Z、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Z和W形成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D.X和Y只能形成一种二元化合物6.合成氨反应12N2(g)+32H2(g) ƒNH3(g) △H 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吸”表示各气态物质在催化剂表面吸附。
大教育全国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质量检测第一次联考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曾记载“凡皂(青)、红、黄矾,皆出一种而成,变化其质……乃即炼皂矾,炉侧土墙……冷静之时,其墙上自然爆出此种……刮取下来,名曰黄矾。
”这里的皂矾是指A. FeSO4·7H2OB. ZnSO4·7H2OC. Fe2(SO4)3·9H2OD. Fe2O3·nH2O【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凡皂(青)……”,说明皂矾颜色为青色,据此分析;【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凡皂(青)……”,说明皂矾颜色为青色,即为绿色,简单来说,皂矾应是绿矾,绿矾为FeSO4·7H2O,故A正确;答案:A。
2.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甜味剂,键线式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阿斯巴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14H20N2O5B.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 其中一种水解产物可被氧化成羧酸D. 分子中苯环上二氯代物有5种【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以及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8N2O5,故A错误;B.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该有机物中含有-CH3、-NH2,该有机物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错误;C. 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水解产物之一是CH3OH,甲醇能被氧化成HCOOH,故C正确;D. 采用“定一移一”,让一个氯原子在取代基的邻位,另一个氯原子在苯环上有4种位置,一个氯原子在取代基的间位,另一个氯原子在苯环上有2种位置,共有6种,故D错误;答案:C。
【点睛】难点是选项D,一般采用“定一移一”方式进行分析,先照对称轴,确定等效氢的个数,,苯环上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将一个氯原子固定在①碳原子上,另一个氯原子可以在②③④⑤位置上,一个氯原子固定在②碳原子上,另一个氯原子在③④位置上,一个氯原子在③位置上,不存在,因此共有6种结构。
百校联盟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Ti48 Zn6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流感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B.乳酸()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可降解的聚乳酸塑料C.“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珍珠”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水泥是由石灰石、石英砂、纯碱为原料烧制而成的8.有机物G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有机物G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0H12O5B.1 mol 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为33.6 LC.在一定条件下,1 mol G与足量的H2反应,最多消耗3 mol H2D.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0.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原子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B.ZW3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e-结构C.Y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供氧剂,Z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X11.一种利用电化学变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在外接电源下,通过在膜材料内部Li+定向迁移,实现对器件的光透过率进行多级可逆性调节。
已知:WO3和Li4Fe4[Fe(CN)6]3均为无色透明晶体,LiWO3和Fe4[Fe(CN)6]3均为蓝色晶体。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a接外接电源负极时,电致变色层、离子储存层都显蓝色,可减小光的透过率B.当b接外接电源负极时,离子储存层发生的反应为Fe4[Fe(CN)6]3+4Li++4e-=Li4Fe4[Fe(CN)6]3C.切换电源正负极使得蓝色变为无色时,Li+通过离子导体层由离子储存层向电致变色层迁移D.该装置可用于汽车的玻璃变色调光12.对于反应2NO(g)+2H2(g)→N2(g)+2H2O(g),科学家根据光谱学研究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2NOƒN2O2快速平衡第二步:N2O2+H2→N2O+H2O慢反应第三步:N2O+H2→N2+H2O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绝密★启用前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折叠柔性屏中的灵魂材料——纳米银与硝酸不会发生化学反应.B. 2022年北京冬奧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乙烯属于高分子材料C. “珠海一号”运载火箭中用到的碳化硅也是制作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D. 建设世界第一高混凝土桥塔用到的水泥和石灰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解析】【详解】A.银可以与硝酸反应,浓硝酸:Ag+2HNO3=AgNO3+NO2↑+H2O,稀硝酸:3Ag+4HNO3=3AgNO3+NO↑+2H2O,故A错误;B. 聚乙烯塑料属于塑料,是一种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C错误;D. 建设世界第一高混凝土桥塔用到的水泥和石灰均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硝酸属于氧化性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所以稀硝酸和浓硝酸在反应时产物不同。
2.化合物丙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可以通过如图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丙的分子式为C10H14 O2B. 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 甲、.乙、丙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甲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答案】D【解析】【详解】A.由丙的结构简式可知,丙的分子式为C10H14O2,故A正确;B.乙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以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正确;C.甲、乙、丙三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甲的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故D错误;故选D。
【点睛】共面问题可以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熟记简单小分子的空间构型:①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其分子中有且只有三个原子共面;②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③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线;④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⑤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化学(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Ti48 Fe56 Ag108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聚乙烯无毒易降解,广泛用于食品包装B.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合而成的C.纳米氧化亚铜能溶解在硝酸中D.华为MateX5G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是用玻璃制成的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将22.4 L SO2通入足量水中,生成H2SO3的分子数为N AB.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仅有0.08 mol NO,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24N AC.15 g乙烷与1 mol氯气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2N AD.20 g D218O中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N A9.下列有关有机物a()、有机物b()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B.b与环已烯()互为同分异构体C.a.b均能与溴水、酸性KMnO4溶液反应D.b的一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Y的单质及其简单氢化物均能在W的单质中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W>XB.X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用铁作电极电解XZ3的饱和溶液,阳极生成黄绿色气体D.由于W的简单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故其稳定性大于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12.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用二甲醚燃料电池电解甲基肼(CH3-NH-NH2)制备H2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X、Y、M、N均为惰性电极。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Cl-35.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黄铜矿(CuFeS2)常用于提炼金属铜。
黄铜矿焙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2FeS+SO2(已配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方框中的物质应为Cu2SB、该反应的部分产物可用于硫酸工业C、反应中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反应中若有1 mol SO2生成,则一定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9、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X不可能是金属元素B、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元素X一定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D、工业上制取X的单质时一定采用氧化还原反应10、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B.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18 g H2O所含的电子数均为10N AC.一定温度下,l L l mol·L-1的CH3COONa溶液含N A个CH3COO—离子D.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N A个电子11、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12、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
第-次高三大联考试卷化学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Al-27 S-32 Fe-56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其主要成分是青铜合金B.战国时期最大铁器——长方形铁炉,其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C.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其外壳主要成分是硬铝合金D.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关键的部件——钛合金耐压球壳,其属于稀土合金2.铝、铁两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A.Fe3+B.AlO2-C.Al3+D.Fe2+3.工业纯碱中常含有NaCl、Na2SO4等杂质。
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获取纯碱与酸反应生成的m(CO2),测定质量为m g某工业纯碱的纯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获取m(CO2)B.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获取m(CO2)C.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和D的质量,获取m(CO2)D.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获取m(CO2)4.下列观察目的与实验操作-致的是5.高锰酸钾溶液沾到皮肤上形成黑斑,可以用草酸H2C2O4洗除,原理如下:MnO4-+H2C2O4+H+→CO2↑+Mn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C2O4发生还原反应B.MnO4-氧化产物为Mn2+C.右侧方框内的物质为H2OD.生成22.4 L CO2,则转移5 mol电子6.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所指定的现象变化的是A.把盛装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敞口容器靠近,空气中出现“白烟”:NH3+H+=NH4+B.把石灰浆涂抹在墙面上,第二天墙面上“更潮湿”:Ca(OH)2+CO2=CaCO3↓+H2OC.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Fe3++3SCN-=Fe(SCN)3D.向AlCl3溶液中投入CuO粉末,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3H2O+3CuO+2AlCl3=2Al(OH)3+3CuCl27.向蔗糖固体中滴加浓硫酸,观察到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气体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过程中温度升高B.体积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固体碳受热膨胀所致C.蔗糖生成碳,再生成二氧化碳D.放出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可能得到5种盐8.下列有关分离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适时搅拌漏斗器B.蒸发时,蒸发皿可以放置于铁架台上加热C.萃取分液时,密度小的物质从分液漏斗的下端口放出D.蒸馏时,温度计浸入蒸馏烧瓶的液体混合物之中9.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I 卷.理科综合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Cu- 647.《梦溪笔谈》中记载:“解州盐泽.....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唯巫咸水人,则盐不复结,故人谓之‘无咸河.....原其理,盖巫咸乃浊水,人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卤色正赤”的原因为水中含有Fe 2+B.“巫威水乃浊水”指巫咸水是悬浊液C.“巫咸水入卤中”发生了胶体的聚沉.D.解州盐泽带负电荷,巫咸水带正电荷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L -1的NH Br 溶液中通人适量氨气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N AB.25 °C 时,Ksp (BaCO 3)=2.5×10-9 ,则BaCO 3饱和溶液中Ba 2+ 的浓度为5×10-5 mol. L -1C.100g 17%双氧水中含有H 原子的数目为N AD.28g N 2和CO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0.5N A9.有机物X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物X 的分子式为C 20H 18O 4B.1mol 有机物X 最多可以和8molH 2加成C.1mol 有机物X 最多消耗2molNaOHD.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4种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11.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5,X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Y 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X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r(W)>r(Y)> r(Z)B.X 分别与Y 、Z 、W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Z 和W 形成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D.X 和Y 只能形成一种二元化合物12.合成氨反应12N 2(g)+ 12H 2(g) NH 3(g) △H 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吸”表示 各气态物质在催化剂表面吸附。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M:C 12 H 1 S 32 O 16 Na 23 K 39 Fe 56 Mn55 N14一、单选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A B.B C.C D.D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 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乙烯、油脂、纤维素、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D.纯碱、氨水、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在生产、生活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炭粉、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不能将它们区别开B.(NH4)2SO4、K2SO4、NH4Cl三种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C.可以用NaOH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Cl2D.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4.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
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5.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聚乙烯能使溴水退色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6、下列对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与KC1固体B.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Fe2+C.用氨水和稀盐酸分离溶液中的Mg2+和Al3+D.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7.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消耗0.1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2N AB.15g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标准状况下,0.5mol氦气含有的电子数为N AD.0.1L 2mol·L1-的(NH4)2S溶液中含有的S2-数目为0.2 N A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0.1 N A个水分子②常温常压下,32g SO2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③2 mol NaOH的摩尔质量为80g/mol④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⑤标况下,22.4L由N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⑥2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数目为4N A⑦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⑧11.2 L氯气中含有N A个氯原子A.①③④⑥⑧B.①④⑤⑥⑧C.①②④⑥⑧D.②③④⑤⑦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关于离子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25℃时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Na+、Ca2+、Cl-、SO42-B.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一定共存:Mg2+、Cu2+、SO42-、NO3-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Na+、K+、Cl‾、HCO3‾D.0.1mol/LFeCl3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Fe2+、NH4+、SCN-、SO42-10.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A.配制0.1mol/L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mol/L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验证NH3的溶解性B.分离提纯碘C.检验SO2和CO2D制取SO212.下列用于分离提纯物质的装置正确的是()A.灼烧固体B.过滤C.分液D.蒸馏13.关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2H2S+SO2 ═ 3S↓+2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 ═ 2K2S+K2SO3+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元素质量之比为2:1C.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8D.在氧化还原反应5NH4NO3 ═ 4N2↑+2HNO3+9H2O中,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31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Mg在化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而Al在化学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因此还原性Al>Mg;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③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2Fe+3Cl22FeCl3;Fe+S FeS,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⑤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⑤D.②④15.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N2O5B.可用排水法收集NO、NO2气体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D.由NH3→N2,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16.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粉与硫粉混合均匀加热以制取CuSB.向Cu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以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C.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充分灼烧以制取CuO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H2SO4微热,再加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17.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传统食品,其做法是将明矾,碱,食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达到柔顺,放置过程发生反应:3Na2CO3+2KAl(SO4)2·12H2O=3Na2SO4+K2SO4+3CO2↑+2A1(OH)3↓+21 H2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明矾、碱”均属于盐B.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O32-+2KAl(SO4)2·12H2O=3Na2SO4+2K++4SO42-+3CO2↑+2Al(OH)3↓+21 H2O 18.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19.下列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评价均正确的是()20.某溶液只含下表离子中的几种,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
CO、SO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沉淀A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B.原溶液中只含有NH、Fe2+、Cl-、SOC.滤液A中可能含有K+D.沉淀B中一定含有Mg(OH)221.200 mL硝酸与一定量铝铁合金反应生成3.36 L NO(标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5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使铝铁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的浓度是()A.3 mol·L-1B.2.25 mol·L-1C.1. 5 mol·L-1D.无法计算2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矿,其主要成分是MnO2。
1991年由Allen等人研究,用硫酸淋洗后使用不同的方法可制备纯净的MnO2,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化学析出时用NaClO3作析出试剂,每生成0.05 mol MnO2时消耗0.02 mol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Ⅰ中的试剂甲必须具有较强的还原性B.步骤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5Mn2++4H2O=5MnO2+Cl2+8H+C.若用电解法,则MnO2将在阳极产生,电极反应式为Mn2+-2e-+2H2O=MnO2+4H+ D.测定步骤Ⅰ所得溶液中Mn2+的含量可采用先将Mn2+转化为Mn,然后再用0.1 mol·L-1 HCl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第II卷(非选择题,4大题,共56分)23.(14分)三氧化铬(CrO3)又叫铬酸酐,是一种暗红色固体,溶于水会生成铬酸(H2CrO4),200℃以上会部分分解生成氧化铬(Cr2O3)。
I.下图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Cr2O4,含A12O3、SiO2等杂质)生产CrO3的传统工艺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沉淀X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2)高温煅烧时FeCr2O4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某工厂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CrO3的工艺流程,与传统工艺流程主要区别如下图所示(中间过程省略)。
(3)液相转化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可得到价值更高的副产品;传统工艺的缺点:。
(写两点)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新工艺也存在某种缺点,该缺点是。
24、(15分)钛有“生物金属”和“未来金属”之称,钛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人(1)基态钛原子外围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