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提高锻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自主学习】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补充: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是: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和。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增强、对。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1)内因:。
(2)外因:。
2、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自主探究】探究一:1、探讨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思考:与我们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的文化还有哪些呢?探究二:材料:“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探究三: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教师小结:古代文明中,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有中华文明远远而流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3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及其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到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特有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三、教学方法讲授、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训练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结合课本思考探究一与探究二你的感悟是:2.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自己独特的的辉煌历程殷周(起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消亡,有的衰落,有的融入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史书典籍存传的原因:(阅读课本了解)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原因:汉字的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知道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知道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3.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文化。
预习内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上溯殷周时期,、“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和。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随着中国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的繁荣兴盛。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合作探究探究一:各个朝代留给我们的中华文化你能说一说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吗?探究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1.你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全面、辨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教学难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学习过程】一、引入你知道吗?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二、新授内容【知识体系构建】【基础知识梳理】1.一说到中华文化,有何基本特征?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课堂合作探究】:材料一: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
汉字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并且通过汉字一辈辈传诵下来。
我们中国的幼儿不会写字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武汉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崔颢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教案优秀范文(通用3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范文篇1【】学校:实验高中学科:政治编写人:孙宝民审稿人:徐朝才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教学难点: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四、学情分析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班级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不够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充分利用视频、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主干知识1. 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
3.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4.只有在的领导下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知识归类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误区警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存留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不能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仅仅归为汉字和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的语言.艺术.传统习俗,如音乐.舞蹈.戏曲.祭祀.婚丧礼仪.中医药技术和陶瓷制造,都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课第一框课后练习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年9月28日,中国(曲阜)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字的使用B.史书典籍的传承C.社会制度的更替D.其特有的包容性3.一个小儿醒目地立在象征祖祠的屋顶下,这边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导天地.祖宗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1.1 讨论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包括夏、商、周等古代文明。
1.2 研究中华文化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1.3 分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等。
1.4 介绍古代的文化遗产,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
第二章:文学与艺术2.1 探讨中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2.2 分析中华文学的形式与风格,如律诗、绝句、词等。
2.3 研究中华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与发展。
2.4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的代表作品。
第三章:哲学与宗教3.1 介绍中华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3.2 分析中华哲学的核心观念,如仁爱、忠诚、道德、自然等。
3.3 探讨中华宗教的多样性,如道教、佛教、儒家信仰等。
3.4 讨论中华哲学与宗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饮食文化4.1 研究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4.2 分析中华菜肴的烹饪技巧与风味特色。
4.3 探讨中华饮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
4.4 介绍中华饮食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代表菜肴和食材。
第五章:传统节日与习俗5.1 讨论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5.2 分析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5.3 研究中华文化的婚礼、丧葬等习俗及其意义。
5.4 探讨中华文化的传统礼仪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第六章:科学技术与发明6.1 回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6.2 探讨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贡献。
6.3 分析中华科技在历史上的影响及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启示。
6.4 介绍中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第七章:民间传说与神话7.1 讲述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7.2 分析民间传说和神话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7.3 研究神话传说中的文化象征和道德观念。
7.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神话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历史。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1)上溯到周时期,天命神权、“”,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的地位。
(5)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进入了的全盛时代。
(6)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7)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与是很有说服力的。
(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和近代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的过程。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实现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精讲点拨】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3)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提炼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3)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树立全球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2)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及其价值;(3)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中某些深奥的思想和理念;(2)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及其价值;(2)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5. 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2)学生分享实践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3. 调查身边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存在不足;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能记住:感悟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从而知道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能理解:能分析说明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能总结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原因,从而知道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会运用:结合历史事例,能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习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法指导】
从自身民族情感入手,查阅资料,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注意把政治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通;重点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
【学习过程】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一)中华文化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1.上溯殷周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
3.秦的统一:
4.汉代:
5.隋唐时期:
6.宋元明: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7.明清时期:
(三)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详见《步步高》36页)
练一练: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1.汉字
(1)汉字的地位与作用: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2)文字的地位与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标志着人类进入。
2.史书典籍。
(1)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2)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3)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为世界所罕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传载,②史学典籍存传,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练一练: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
”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一)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和西方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的奋斗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然伴随着的繁荣兴盛。
2.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
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学习反思】
预习后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寄语】
五千年的期盼,五千年的沧桑
五千年成就我中华民族的坚强
五千年的传承,五千年的辉煌
五千年我中华昂首屹立于,盛世东方
——《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