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55.25 KB
- 文档页数:6
《旅夜书怀》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解读XXX“旅夜抒怀”的景与情。
2、体会XXX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一、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
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
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
唐朝的那个夜晚,XXX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走进XXX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板书旅夜书怀杜甫我们都知道一直穷困潦倒的XXX,好不容易在成都有了一处安身立命之地,好友严武病死,XXX不得不离开成都,再次开始颠沛流离的漂泊之旅,而这一次的漂泊其实是一条不归路。
《旅夜书怀》就作于离开成都的途中。
那这个“旅”就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旅游,而充满着人在羁旅的辛酸。
二、解读诗歌(一)解读一二两联的景。
1、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2、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
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并投影描述的语言。
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
那只破旧的划子还有那根骄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永夜。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明亮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活动,月光也在活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XXX一色。
3、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历来被称世人称道。
在赏析重点诗句时,我们除了指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要抓住诗句中用得好的字(这些用得好的字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我们刚刚说过了,那大家找找这句诗文中用得好的字是“垂”“涌”,好在哪里呢?这个“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XXX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旅夜书怀”,通过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旅夜书怀”的情感内涵。
2、掌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比喻等。
3、引导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和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阅读诗歌,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情感内涵。
3、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比喻等,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
4、通过比较本诗与其他杜甫诗歌的作品风格,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杜甫的《登高》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旅夜书怀”。
2、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包括唐代社会状况、杜甫的个人经历和心境等。
3、呈现诗歌,让学生阅读并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4、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比喻等,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
5、引导学生比较本诗与其他杜甫诗歌的作品风格,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6、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明确杜甫诗歌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7、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在“旅夜书怀”时的情感内涵,以及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通过比较本诗与其他杜甫诗歌的作品风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六、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时,应注重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分析《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阅读《旅夜书怀》并分享感受。
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旅夜书怀》的诗句和意境。
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怀旧、忧国忧民情怀。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杜甫在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比喻、对偶等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探讨杜甫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手法。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第四章:诗文创作背景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重视。
4.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学生讨论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的联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杜甫诗中的情感。
5.2 教学内容设计一项与《旅夜书怀》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杜甫的诗意。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旅夜书怀》为灵感的现代诗。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诗歌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所体现的杜甫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文的主旨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文主旨的把握。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文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诗人杜甫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主旨。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主旨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诗人简介:介绍杜甫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知识。
2. 诗歌鉴赏:选取与《旅夜书怀》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旅夜书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
(2)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理解。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感受。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
(2)提问:“旅夜”和“书怀”在诗中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登高》等,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请同学们谈谈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三、走进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
(1)诵读(2)预习成果展示A、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中情景交融、以乐写哀、欲扬先抑等手法。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深沉感慨,并汲取其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
2、感受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2、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孤舟”、“独”、“凄冷”等词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诗人简介、诗歌背景、创作风格等内容。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3、安排一次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读全诗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杜甫诗歌,并简要评价其创作风格。
3、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朗读诗歌,感受韵律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并模仿。
2、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技巧,并强调抑扬顿挫的感觉。
3、学生自由朗读,并选取几名同学展示朗读成果。
三、分析诗歌,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
2、探讨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中,诗人用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3、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诗句,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飘飘何所似?”、“一卧沧江惊岁晚”等。
2、学生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品味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品味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强调诗歌语言的精炼和优美。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文中所表达的孤独、忧国忧民的情感;(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古典诗词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2.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所表达的孤独、忧国忧民的情感的理解;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课件和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旅夜书怀》的诗文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旅夜书怀》诗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教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中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欣赏与借鉴(1)学生欣赏其他杜甫的诗作,了解其文学风格;(2)学生借鉴杜甫的写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旅夜书怀》,确保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2)学生选择一首杜甫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3. 采用分组合作探讨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4. 利用欣赏与借鉴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旅夜书怀》说课稿一、说教材《旅夜书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的第二首诗。
本单元的鉴赏指导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羁旅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而杜甫又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这一题材扩展和深化,写出了新的意味、创造了新的形象,因此,把握这些意象和语词就可以对羁旅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综上所述,构成本堂课的知识建构是:杜少陵漂泊西南天地间,曾写下许多羁旅诗,《旅夜书怀》是这些诗歌中的精品,情感深邃,语词尤工,特别是“飘飘”这一肺腑之语和“沙鸥”这一典型意象所抒发的强烈感情,更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羁旅”是少陵诗歌的重要题材,这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乱世飘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的失意、壮志难酬的心灵的漂泊。
本节课将对这些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能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诗歌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漂泊情感的语词表达2.漂泊情感的意象表现3.漂泊情感的内容表述;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要求,结合单元指导与提示,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升把握意象、品味语言的诗歌鉴赏能力2.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提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能够深刻理解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境遇。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的内在情思。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理解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积极面对人生的困境。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旅夜书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杜甫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下周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正确表达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通过引导,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旅夜书怀》的内容,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2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旅夜书怀》的兴趣。
5.2 新课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5.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5 课后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讨论环节,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给予反馈。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个人的感悟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旅夜书怀》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7.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诗人杜甫的生平等,可通过PPT或视频形式展示。
7.3 网络资源如有必要,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学术讨论或诗歌解读,以丰富教学内容。
第八章: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教学时间为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8.1 导入:5分钟8.2 新课展示:15分钟8.3 合作探讨:20分钟8.4 课堂小结:5分钟8.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第九章:教学拓展9.1 诗人生平介绍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课程篇杜甫《旅夜书怀》说课稿李树堂(甘肃省永靖中学)一、说教材《旅夜书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的第二首诗。
本单元诗歌鉴赏的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学情我教的是两个普通理科班,学生不爱学语文,好多时间用于学习数理化,学习语文成了业余兴趣爱好,所以注重教法,讲究学法尤显迫切。
2.说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依据高考考试说明:“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能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诗歌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结合单元指导与提示,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体现杜甫漂泊情感的意象及所运用的反语、比喻,乐景写哀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方法,提高品味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2)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提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境遇,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身世感慨及家国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意境来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在阅读和训练中理解表现杜甫漂泊情感的具体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提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能力。
3.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这课的教学,重视诵读,通过诵读、研读、赏读、美读、背诵等一系列步骤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课前准备:我补充印发相关的材料,让所有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辅导资料,按照“七环节”(题目、作者、内容、思路、感情、写作技巧、语言)对杜甫《旅夜书怀》提前一周进行个性化解读,以备课形式准备好书面交流材料。
旅夜书怀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为“旅夜书怀”。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旅夜书怀》出自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鉴赏的是唐诗,通过一些列唐诗的讲解,意在让学生感受唐诗的意境,了解唐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羁旅”是杜甫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而《旅夜书怀》则是重点表达自己漂泊无依的羁旅之苦。
二、说学情。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杜甫的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内容以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了以上目标更符合学生实际。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意境(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设计意图: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上重、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
学习诗歌,要在诵读中理解和鉴赏。
并且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从而体验杜甫诗歌中表达的漂泊无依的愁苦。
2学法。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杜甫的人生经历,并且根据课下注释预习诗歌,整体把握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实际,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及自我探究能力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杜甫这个诗人,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谁会背杜甫的的诗?找一个学生背一两句杜甫的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好,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唐朝,寻找杜甫,感受杜甫的喜怒哀乐。
《旅夜书怀》说课材料临猗三中毕娜群说课材料(一)说教材本节课所讲的《旅夜书怀》是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上的一篇诗文,写于杜甫去世前5年形象地表现了杜甫晚年的孤苦无依之状。
在高考中对应考点为诗歌鉴赏,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一个环节。
(二)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完成三个知识点。
目标:1、掌握抓住诗歌情感的六种方法。
2、掌握诗歌鉴赏中景象画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3、掌握并理解本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手法。
(三)说重点、难点同学们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诗歌鉴赏的最大障碍就是看不懂诗。
所以本节课我把“把握诗歌的主旨”放在教学重点这个位置,从具体的课堂分析中,让学生归纳出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例如,本节课的一开始就是从题目入手,对这首诗从内容到题材做了一个大致分析,从而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形象,把握诗歌的主旨,首先要从题目入手,接下来分析了作者的处境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明确此诗中作者的情感方向。
又让同学们明白了诗歌鉴赏中知人论诗,从作者入手解读主旨的重要性。
在诗歌鉴赏中,近几年一个热门的考点是鉴赏诗歌中的景象、画面,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总是找出意象、答出意境,缺乏具体的语言描绘,为此失去一些不应当失去的分数。
所以本节课将其作为一个难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示范分析,总结做题方法,学生当堂练习的方法。
例如,教师先设疑问,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带领同学们从题干入手,找出题干落脚点,然后分析题干,做出正确解答并归纳出类型题的做题方法,然后用下一联当即练习。
(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理念,对学生从方法上加以引导,有不成熟的见解,请给位老师批评指正。
《旅夜书怀》教案临猗三中毕娜群目标:1、掌握抓住诗歌情感的六种方法。
2、掌握诗歌鉴赏中景象画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3、掌握并理解本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抓住诗歌情感的六种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鉴赏中景象画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教案:《旅夜书怀》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旅夜书怀》,文章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字词理解、句意解析、意象分析、情感抒发以及写作技巧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句意解析、意象分析、情感抒发。
难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宁静的学习氛围,然后提问:“你们曾经有过旅行的经历吗?旅行中你们有何感受?”2.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与情感。
3. 字词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意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5. 情感抒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等,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6. 写作技巧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写作技巧,如对仗、排比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修辞美。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夜书怀》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旅夜书怀》。
2.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旅夜书怀》的讲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旅夜书怀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夜书怀
杜甫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旅夜书怀”。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旅夜书怀》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杜甫诗四首。
这一单元主要鉴赏的是唐诗,通过一些列唐诗的讲解,编者意在让学生感受唐诗的意境,了解唐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羁旅”是杜甫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而《旅夜书怀》则是这类题材的精品。
二、说学情。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旅夜书怀》,加深对杜甫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
1、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
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2)启发教学法。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分析、提出见解,
并恰当地表达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合作探究发。
新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等。
在授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体到课本中,分组讨论人物的情感,通过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教师的点拨下,对李白这首诗的美感有所把握。
(4)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学习方法,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提问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欣赏等方法,总之一切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杜甫这个诗人,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谁会背杜甫的的诗?找一个学生背一两句杜甫的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好,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唐朝,寻找杜甫,感受杜甫的喜怒哀乐。
接着引出今天的课文题目《旅夜书怀》。
然后借助多媒体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
让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感情的变化。
第一次诵读的时候,借助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3诵读课文,把握意境,这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把重点和难点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把握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通过注释和课前预习扫清生字词,顺读全诗。
我会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供越来越丰富详实的材料,来填充诗歌留下的审美空白。
同时会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
(1)首联和颔联有哪些意象?
答案: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
(2)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同学们这句诗,哪两个字用的最好,小组讨论。
这个“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
(3)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想抒发怎样的情感?怎么体现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我适当在给点提示。
①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
从首联的“独夜舟”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杜甫在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呈现出画面是雄浑开阔了,而这里的雄浑开阔正好反衬危樯孤舟的孤寂和渺小。
而陪伴自己的恰是这只破旧的小船。
杜甫心中充满孤寂凄苦之感
②颈联,直抒胸臆。
通过“名岂文章着”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可见这句话其实是反话,这在修辞角度上叫反语,那接
下来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做官应该到老了病了的时候才退休。
但是诗人这次辞官,离开成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老了病了,而是被挤出严武幕府的,此时杜甫心中的不甘和激愤之情可想而知。
③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天地之大而自己却如此的渺小。
④总结,综上所述,诗人此时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有着浓郁的悲凉深沉之感。
4、艺术鉴赏。
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认为本诗好在哪里?一人评论一句。
这样安排,让学生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样,由枯燥变生动,由灌输到感悟。
最后我会做出总结,诗人用对比和反语的方法,使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充分表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5、新课结束。
放一些多媒体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诗境。
七、布置作业背诵《旅夜书怀》。
八、板书旅夜书怀杜甫板书:意境雄浑开阔板书:感情悲凉深沉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板书: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