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力学第八章(1)
- 格式:pdf
- 大小:575.53 KB
- 文档页数:42
1.最大飞行速度:飞机在某高度上以特定的重量和一定的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等速水平直线飞行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称为飞机在该高度上的最大平飞速度,各个高度上的最大平飞速度中的最大值,称为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
2.最小平飞速度:指飞机在一定高度上能作定直平飞的最小速度3.实用静升限:飞机以特定的重量和给定的发动机工作状态做等速直线平飞时,还具有最大上升率为5(m/s)或0.5(m/s)的飞行高度。
4.理论静升限:飞机以特定的质量和给定的发动机工作状态能够保持等速直线平飞的飞行高度,也就是上升率等于零的飞行高度5.飞机的航程:飞机携带的有效载荷在标准大气及无风情况下,沿预定航线飞行,耗尽其可用燃油所经过的水平距离(包括上升和下滑的水平距离)。
6.飞机的航时:飞机携带的有效载荷在标准大气及无风条件下按照预定航线飞行,耗尽其可用燃油所能持续的飞行时间。
7.飞机的过载:作用在飞机上的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的合力与飞机重力之比,称为过载。
8.上升率:飞机以特定的重量和给定的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等速直线上升时在单位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也称上升垂直速度。
9.定常运动:运动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运动。
10.飞机的平飞需用推力:飞机在某一高度以一定的速度进行等速直线平飞所需要的发动机推力11.铰链力矩:作用在舵面上的气动力对舵面转轴的力矩,称为铰链力矩12.最短上升时间:以最大上升率保持最快上升速度上升到预定高度所需要的时间13.小时耗油率:飞机飞行一小时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质量14.公里耗油率:飞机飞行一公里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质量15.飞机的最大活动半径:飞机由机场出发,飞到目标上空完成一定任务后,再飞回原机场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16.飞机的焦点:当迎角变化时,气动力对该点的力矩始终保持不变,这样的特殊点称为机翼的焦点17.尾旋:当飞机迎角超过临界迎角时,飞机同时绕三个机体轴旋转并沿小半径的螺旋轨迹急剧下降的运动18.升降舵平衡曲线:在满足力矩平衡(Mz=0)条件下,升降舵偏角与飞机升力系数之间的关系19.极曲线:反应飞行器阻力系数与升力系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20.机体坐标系:平行于机身轴线或机翼的平均气动原点,位于飞机的质心;Oxb轴在飞机的对称面内,弦线指向前;Ozb轴也在对称面内,垂直于Oxb轴,指向下;Oyb轴垂直于对称面,指向右。
第一章飞机和大气的一般介绍1、机翼的剖面参数:翼弦:翼型前沿到后沿的连线。
厚度:上翼面到下翼面的距离;最大厚度;最大厚度位置:最大厚度到翼型前沿的距离与弦长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相对厚度:(厚弦比)翼型最大厚度与弦长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中弧线:与翼型上下表面相切的一系列元的圆心的连线(中弧线到上下翼面的距离相等),对称翼面中弧线与翼弦重合。
弧高:中弧线与翼弦的垂直距离;相对弯度:最大弧高与翼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2、机翼的平面形状参数:平直机翼有极好的低速特性,便于制造;椭圆形机翼的阻力最小,但是难以制造,成本高;梯形机翼结合律矩形机翼和椭圆机翼的优缺点,具有适中的升阻特性和较好的低速性能,制造成本也较低;后掠翼和三角翼有很好的高速性能,主要用于高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低速性能较差翼展:机翼翼尖之间的距离;展弦比:机翼翼展与平均弦长的比值(表示机翼平面形状长短和宽窄的程度);梢根比:机翼翼尖弦长玉机翼翼根弦长的比值(表示翼尖道翼根的收缩度);后掠角:机翼1/4弦线玉机身纵轴垂直线之间的夹角(表示机翼的平面形状向后倾斜的程度)第二节大气的一般介绍空气密度减小对飞行的影响:真空速不断增大、发动机效率降低空气压力降低的线性变化规律:高度上升8.25(27ft)米气压降低1hPa;高度上升1000ft 气压降低1inHg;高度上升11米气压降低1mmHg空气温度降低的线性变化规律:高度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5°高度上升1000ft温度降低2°湿度越大,空气的密度越小(水蒸气是干空气重量的62%);相对湿度,露点(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假如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温度降低很少—相对较高的温度就可以达到饱和,露点就高),气温露点差:就是实际气温与露点的差值,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中低空高度每升高1000米真空速比表速约大5%;气温升高5°速度增大1%第二章低速空气动力学第一节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1、飞机的相对气流:相对于飞机运动的空气流,方向与飞行速度方向相反。
主编:杨俊杨军利叶露第 8 章特殊飞行CONTENTS目录8.1 失速和螺旋8.2 在扰动气流中的飞行8.3 在积冰条件下的飞行8.4 低空风切变8.5 “吃气流”8.6 飞机的操纵限制速度8.7 空中一台发动机失效后的飞行8.1失速和螺旋1. 飞机失速的产生失速是指飞机迎角超过其临界迎角,不能保持正常飞行的现象。
飞机失速的根本原因是飞机的迎角超过其临界迎角。
因此,失速可以出现在任何空速、姿态和功率设置下。
失速⼀般可分为带动力(或无动力)失速和水平(或转弯)失速。
2. 失速警告1 )自然失速(气动)警告飞机接近临界迎角时,由于机翼上表面气流分离严重,会表现出⼀些接近失速的征兆。
主要表现为飞机以及驾驶杆和脚蹬的抖动,飞机有一种操纵失灵的感觉。
2)人工失速警告现在的飞机都安装了人工失速警告。
主要形式为:失速警告喇叭、失速警告灯、振杆器。
飞机刚进入失速时的速度,称为失速速度,用 vs 表示。
可以根据飞机迎角的大小来判断飞机是否接近失速或已经失速。
不管什么飞行状态,其失速速度的大小均应根据载荷因数(ny )来确定。
由上式可知,飞机重量增加,失速速度增大;放下襟翼等增升装置,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增大,失速速度相应减小;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失速速度是平飞失速速度的 倍。
飞机在水平转弯或盘旋中,随着坡度的增大,载荷因数增大,对应的失速速度也增大。
3. 失速速度盘旋失速速度与平飞失速速度的比值在不同坡度时,盘旋失速速度与平飞失速速度的比值:4. 失速的改出飞机失速是由于迎角超过临界迎角。
因此,不论在什么飞行状态,只要判明飞机进入了失速,都要及时向前推杆减小迎角,当飞机迎角减小到小于临界迎角后(一般以飞行速度大于1.3 vs 为准),柔和拉杆改出。
在推杆减小迎角的同时,还应注意蹬平舵,以防止飞机产生倾斜而进入螺旋。
飞机的失速1. 螺旋的原因螺旋是由于飞机超过临界迎角后机翼自转引起的。
在螺旋形成前,一定会出现失速。
失速是协调的机动飞行,因为两个机翼失速程度相同或几乎相同,而螺旋则是两个机翼失速不⼀致的不协调的机动飞行。
飞行动力学内容绪论1.1 作用在飞机上的外力1.3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1.4 飞机质心运动方程小结本章作业1.1;1.2;1.3;1.4;1.5;1.7;1.8;1.9绪论飞行动力学=飞行性能+飞行品质研究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轨迹特性时,可将飞机视为一可控的质点来处理。
可控:是指飞机的飞行轨迹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而轨迹的改变取决于作用于飞机上的外力的改变。
绪论质点运动:通过偏转操纵机构,使飞机的合力矩为零;研究飞机的飞行轨迹和飞行性能时可以把飞机视为质点运动。
力矩平衡作为运动的约束条件。
质点系运动:合力矩不为零。
研究飞机飞行品质时将其视为质点系运动。
1.1.1 升阻特性1.1.2 发动机推力从飞行性能的角度,假设操纵面偏转可使力矩平衡,但将其最大平衡能力作为约束。
实际还常忽略操纵面偏转对力平衡的影响。
外力一般不通过质心,它将引起绕质心转动的力矩L J G D JG W JJ G TJ G 'LJ G 1.1作用在飞机上的外力T J G1.1作用在飞机上的外力在常规飞行性能问题中,假设飞行无侧滑,视侧力为零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侧力系数2L L V SC ρ=2D D V SC ρ=2CC V S C ρ=升力和阻力系数主要取决于马赫数、雷诺数、迎角、侧滑角以及飞机的外形马赫数的物理含义?雷诺数的物理含义?迎角的定义?侧滑角的定义?9马赫数:指空气的压缩性效应;低速空气流场不相互影响,高速时则前后相互影响。
9雷诺数: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¾飞机的尺寸效应;即飞机的尺寸大小会影响飞机的气动特性,一般飞机在真实大气中飞行时,其雷诺数在1000万以上。
这就是研究飞机气动特性时,要建立大尺寸风洞和进行飞行试验研究的原因。
DO1. 升力特性(1)定义升力是飞机上的空气动力的合力在飞机纵向对称平面上垂直于飞行速度方向的分力。
向上为正。
飞机的最大的升力系数约1.2—1.5;采用增升装置后,飞机的最大的升力系数约2.2—3.0。
内容绪言8.1 横侧静稳定性8.5 横侧静操纵性小结本章作业:8.1;8.2 ;8.41.横侧运动的定义飞机的非对称运动,包括飞机质心的侧向移动(侧滑),绕轴的滚转和偏航转动运动。
2.横侧运动与纵向运动的差异(1)纵向运动:只绕一根轴转动(大迎角运动除外);(2)横侧运动:气动力和力矩耦合:即侧滑角、滚转角速度和偏航角速度都同时产生侧力、滚转力矩和偏航力矩。
横航向变量均产生横向和航向的力和力矩! 横侧操纵耦合副翼:主要产生滚转力矩、较大的偏航力矩、所产生的侧力可略去;方向舵:产生侧力、偏航力矩、也产生滚转力矩。
9不能将飞机的横向和航向运动分开考虑,不能仅考虑横向运动或航向运动。
3.配平(1)纵向运动:操纵变量(升降舵和油门)均需操纵,运动变量有配平值;(2)横侧运动:定常直线飞行时,所有的横侧运动变量、力和力矩都为零,不存在基本配平问题。
内容绪言8.1 横侧静稳定性8.5 横侧静操纵性小结8.1.1偏航静稳定力矩及航向静稳定性1.偏航静稳定力矩由侧滑角引起的飞机航向力矩。
2.航向静稳定性飞机在平衡状态下受到外界非对称瞬时扰动,产生小的侧滑,则飞机产生右偏航力矩,使飞机机头向右偏,以减小的趋势,称飞机在原平衡状态具有航向静稳定性。
否则,则为航向静不稳定。
设:如果:则:故:0n C β>飞机能自动改变机头指向消除侧滑,称为航向静稳定性或风标静稳定性V Δβ>00n C Δ>航向静稳定性判据用平衡点处的偏航力矩系数的导数作为判据:偏航静稳定;偏航静不稳定;偏航中立静稳定。
3.影响航向静稳定性的飞机部件:机身作用β>0:C<0N < 0—机身为航向静不稳定部件小RCS和航向静不稳定性。
垂尾作用β>0:C< 0L< 0N>0β>0主要的航向静稳定部件;一般通过调节垂尾容积(必要时加背鳍、腹鳍)改变;运输机改装预警机时增加二片腹鳍。
4.影响因素分析—大迎角气动特性限制:机翼和机身涡流对飞机尾部的影响,的值会减小。
飞行力学课后答案
1、飞行力学课后答案:
(1) 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动力学是航空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流体属性、空气动力学原理、流体动力学原理及它
们在航空器设计、性能参数计算、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其数学
模型包括满足伯努利方程的表示空气动力学原理的非定常流体动力学
的基本方程组。
(2) 机翼和机身的空气动力特性:机翼和机身的空气动力特性是
理解机体行为运动的重要基础,它们包括机翼和机身各种不同空气动
力特性,如流场形态、抗风滑移特性、控制面特性和控制杆特性,以
及机翼和机身抵御气动力的特性。
(3) 机翼的结构和材料:机翼的结构对机翼的外形、几何尺寸和
气动力特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空气动力学课程中重点讲述的
是机翼的结构设计和选择材料的方法及其在飞机结构中的作用。
(4) 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是飞机安全和正确飞行的关键,控制系统包括机膜控制系统、机载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力学模型、控
制算法和状态构型等,其中包括机身姿态控制和机翼滑移控制两个重
要组成部分,而这两部分要求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也不尽相同。
(5) 动力学突变:动力学突变广泛存在于飞行力学中,与之对应
的是控制理论,以帮助提高机体的运动精度、控制特性和灵敏度,减
少空气动力学中的不确定性。
为了更好地掌握动力学突变的表现,空
气动力学课程中还介绍了动力学突变的持久型滑移控制、瞬变型控制、机身滑移控制、跟踪控制等内容。
理论力学第8章习题解答第八章质点系动力学:矢量方法习题解答8-1 一个质量为5 kg 弹头M 以水平速度v = 60 m/s 飞行,在D 处爆炸成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如图示速度方向的两块碎片A 和B 。
已知碎片A 的速度大小v A = 90 m/s 。
试求:(1) 碎片A 的质量m A ;(2) 碎片B 的速度大小v B 。
解:取弹头M 为研究对象,弹头爆炸前后动量守恒 () 30cos B A v m M Mv -= () 30sin 0B A A A v m M v m --=解得M v vm A A 33=,AA B v v vv v 32--=,代入数据得:kg 92.1=A m ,m/s 64.112=B v .8-2 一个质量为m 1的人手里拿着质量为m 2的物体,以仰角θ,速度v 0向前跳起。
当他到达最高点时将物体以相对速度u 水平地向后抛出。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问由于物体的抛出,跳远距离增加了多少?解:取m 1和m 2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人跳至最高点时只有水平速度 ?c o s 01v v =,所费时间 gv t ?sin 0=。
抛物前后系统水平动量守恒,即 ()()u v m v m v m m -+=+1211021c o s ?,式中1v 为抛物后人的速度。
解得21201c o s m m um v v ++=?,可见,人的速度增量为2121Δm m um v +=,从而跳远距离增加()gm m uv m v t s 21021sin ΔΔ+==?.8-3质量为m 1的平台AB 放在水平面上,平台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f 。
质量为m 2的小车D 由绞车拖动,相对平台的运动规律为221bt s =,其中b 为已知常数。
不计绞车质量,求平台的加速度。
解:1)设平台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比较小,当小车D 相对平台运动时,平台AB 的有速度1v (向左),小车D 的相对速度bt sv == r ,(向右),小车D 的绝对速度bt v v v v +-=+-=1r e a ,(向右),滑动摩擦力为 N fF F = 题8-3图题8-3受力图题8-1图由动量定理,()[]F v bt m v m t=-+-1211d d()021=++-N F g m m解得()212121m m g m m f b m a ++-=, ()g m m bm f 212+≤.当()gm m bm f 212+>时,01=a .8-4 质量为m 1的矩形板可在如图所示的光滑水平面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