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5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与技能:1. 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2.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 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利用栏目和补充实例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兴趣,在“观察思考”先演示在解释现象,更深层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概念。
从前面所学分析平衡问题的思路出发,遵循规律进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引入】已知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羟基磷酸钙[ Ca 5(PO 4)3(OH)],它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使用含氟牙膏能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Ca 5(PO 4)3F]覆盖在牙齿表面,抵抗H+的侵袭 。
另外溶洞的形成是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形成的。
它是难溶性的CaCO 3与溶洞中的CO 2以及地下水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 3)2,后Ca(HCO 3)2在受压或地壳运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又分解成CaCO 3、CO 2和H 2O,这些变化都与难溶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关,即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有关。
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说明】【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探究实验】(1)将少量的PbI 2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分析】PbI 2(s) Pb 2+(aq) + 2I -(aq),溶解就是固体变成水溶液中离子的过程。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寒假统考复习学案编辑人:高二化学组 2013.12.23一、水的电离:精确实验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在25℃时纯水中 ,[H+]=[OH-] = ,Kw = [H+][OH-] = mol-2·L-2[结论] 1、水的电离是个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w。
2、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稀溶液。
即25℃时溶液中[H+][OH-] = 1.0× 10-14mol-2•L-23、在酸溶液中,[H+]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H+浓度,[OH-]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4、在碱溶液中,[OH-]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OH-浓度,而[H+]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练习】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 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3mol/L,,该溶液中溶质可能是()①Al2(SO4)3②NaOH ③NH4Cl ④NaHSO4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水加热,K W增大,溶液的pH增大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加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降低,K W不变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加4. 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1)将水加热煮沸(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3)向水中通CO2 (4)向水中通NH3(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A、(1)(3)(6)(7)B、(1)(3)(6)C、(5)(7)D、(5)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看和的相对大小.在任意温度的溶液中:若c(H+)>c(OH-) c(H+)=c(OH-)c(OH-)>c(H+)溶液的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课时训练13溶液的酸碱性与pH基础夯实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A.溶液pH的大小B.溶液中[H+]与[OH-]的相对大小C.溶液中[H+]D.酸与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解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H+]与[OH-]的相对大小,当[H+]>[OH-],溶液显酸性,当[H+]=[OH-]时,溶液显中性,当[H+]<[OH-]时,溶液显碱性。
答案:B2.能表示人体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像是()解析: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pH小于7,喝水时[H+]减小,pH变大,但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
答案:A3.喷墨打印机墨汁的pH为7.5~9.0。
当墨汁喷在纸上时,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
由此可知()①墨汁偏碱性②墨汁偏酸性③纸张偏酸性④纸张偏碱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常温下pH>7的液体呈碱性,碱性墨汁喷在纸上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由题意可知,纸张偏酸性。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Cl溶液中无OH-B. NaOH溶液中无H+C. KCl溶液中既无H+也无OH-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1×10-14 mol2·L-2解析:无论是酸、碱还是盐类,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只要在水溶液中,都存在H2O H++OH-动态平衡,由勒·夏特列原理知,HCl、NaOH、KCl溶液中都存在一定量的H+和OH-,故A、B、C都不正确。
25 ℃时,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K W=[H+][OH-]=1×10-14 mol2·L-2。
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改变温度,电离平衡必将发生移动,[H+]、[OH-]都将改变,所以K W也将改变,只有在常温下K W=1×10-14 mol2·L-2。
答案:D5.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52160162)A.若x=y,且a+b=14,则pH>7B.若10x=y,且a+b=13,则pH=7C.若ax=by,且a+b=13,则pH=7D.若x=10y,且a+b=14,则pH>7解析:当a+b=14时酸碱浓度相等,a+b<14时酸的浓度大于碱的浓度,a+b>14时碱的浓度大于酸的浓度,A选项浓度相等,体积相等,故pH=7,同理,B选项酸的体积大,浓度也大,pH<7。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引入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的概念以及溶度积的表达式;二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包括沉淀的溶解、转化和生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对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从平衡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以这节课可以自始至终依据涉及生活、生产以及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等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概念,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来带动理论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实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材强调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此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⑵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⑶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⑴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⑵体会综合、分析、归纳、实验设计等方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及其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研究,使学生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点与难点:⑴重点是溶度积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⑵难点是沉淀的转化。
3.教学分析:⑴教学设想:通过复习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使学生回忆怎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然后通过涉及生活、生产以及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等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实质,使学生很自然地、很高兴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并且很想进一步探讨有关的问题。
⑵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对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从平衡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第1节水与水溶液一、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Kw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温度越高,Kw越大。
注意:(1)Kw是温度函数,一定温度下Kw是一个常数。
25℃时,Kw=1014 mol2•L2(2)Kw只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c(H+) 、c(OH)无关。
(3)Kw适用于一定温度下任何稀的电解质溶液。
(4)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也就是任何水溶液中都是H+、OH 共存的。
Kw= C平(H+) · C平(OH)表达式中,C平(H+)、C平(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总物质的量浓度,但是一般情况下有:①酸性溶液中K W=C平(H+)酸C平(OH)水②碱性性溶液中K W=C平(H+)水C平(OH)碱③不同溶液中的c(H+) 、c(OH-)可能不同,但水电离出的[H+]与水电离出的[OH]一定相等。
④相同温度下,纯水或任何稀水溶液中,C(H+)·C平(OH)相等。
平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溶质存在形态:离子。
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电离方程式用“=”,如:HCl=H++Cl-2.弱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弱碱、水、少数盐、两性氢氧化物溶质存在形态:分子(主要)和离子。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电离方程式用“ ⇌”,如:HAc ⇌H++Ac-(Ac-指CH3COO)3.电离方程式4.溶剂化作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是离子还是分子,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以“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形态存在的。
这种济质离子或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吸引的作用叫作溶剂化作用。
5、证明1mol·L1 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方法(1)溶液的PH=2(PH>0)(2)配制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取相同的一定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置于试管中,测得盐酸的导电性更强。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水溶液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以下电离平衡2H2O H3O++OH-,ΔH>0 简写为:H2O H++OH-;ΔH>0。
25℃时,c(H+)=c(OH-)=10-7mol·L-1水的电离程度: 1.8×10-7%水的离子积:K W=c(H+)·c(OH-)=10-14(25℃)理解K W时要注意:(1)K W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 W增大。
如100℃时,K W=10-12。
(2)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不管哪种溶液均有如酸性溶液中{c(H+)酸+}·=K W碱性溶液中:{c(OH-)碱+} ·=K W(3)K W与c(H+)及c(OH-)的计算对于水溶液,要准确求算c(OH-)、c(H+)的大小,可依赖K W 来计算.对于中性溶液(或纯水),c(H+)=c(OH-)=。
而酸性溶液,若已知c(H+)、c(OH-)其中之一,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即可代入关系:K W=c(H+)c(OH-)求出。
应注意的是:在酸、碱性很弱的溶液中c(H+)和c(OH-)都很小,这时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与酸或碱提供的c(H+)或OH-的浓度较接近,因而不可忽视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应考虑水电离出来的c(H+)和OH-的浓度、并将总的离子浓度代入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式中进行求解.(4)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3)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2、溶液的酸碱性和pH(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2)pH:①水溶液里的H+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即pH=-lgc(H+)。
高中化学说课比赛《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中化学说课比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说课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说课说课提纲: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设计说明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1节,《水溶液》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既是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溶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基础,尤其是为学习盐类的水解奠定基础。
本课时内容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水的电离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2.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并基本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但在认知水平上,部分学生可能认为酸中无OHˉ,碱中无H+,由于知识点与已有经验的冲突和本节理论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含义,并掌握其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培养自己归纳、对比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的离子积和强弱电解质等内容的学习,范文TOP100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电离过程和KW的理解?难点:对KW的理解和应用二、教法学法理论支撑:“3M·HET”高效教学策略和建构主义理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化学测试题I卷(54分) 2008、4、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 = 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2. 0.1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 (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入少量盐酸B. 加水C. 加KOH固体D. 加热3.在60℃时,水的离子积Kw==1×10-13mol2·L-2,下列同体积的各水溶液中所含H+和OH-粒子数之和最小的是:A、pH = 4B、pH = 6C、pH = 8D、pH = 114.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 加热B. 加少量水C. 加少量盐酸D. 加少量醋酸钠晶体5.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
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40mL 水B.10mL 0.2mol/LNa2CO3溶液C.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D.100mL 0.01mol/L盐酸6. 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A. ①③②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⑥C. ②③①④⑤⑥D. ④⑤①②③⑥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 OH—+NH4++HCO3— = BaCO3↓ +NH3·H2O +H2O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 Ca 2++2ClO -+ SO 2+ H 2O === CaSO 3↓+2HClOC .(稀)硝酸除银镜 O H NO Ag NO H Ag 2232+↑+=+++-+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 3++4NH 3·H 2O = [Al(OH)4]—+4NH 4+ 8.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 pH=1的溶液中:Fe 2+、Cl -、Na +、NO 3-B.水电离出的[H +]=1×10-3mol/L ,的溶液中Na +、CO 32-、Cl -、K +、C.pH=1的溶液中NH 4+、Cl -、Mg 2+、SO 42-D.Al 3+、HCO 3-、I -、Ca 2+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无法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 .HCl 、CuSO 4、Mg(NO 3)2、KOHB .NaBr 、AgNO 3、HCl 、Na 2CO 3C .H 2SO 4、NaCl 、Na 2SO 4、Na 2CO 3D .NaOH 、MgSO 4、Na 2CO 3、KHSO 410.实验测得常温下11.0-⋅L mol 某一元酸(HA )溶液的pH 不等于1,11.0-⋅L mol 某一元碱(BOH )溶液里1210)()(--+=OH c H c ,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 .)()()()(+--+>>>H c OH c A cB c B .)()()()(-++->>>OH c H c B c A cC .)()()()(-+-+=>=OH c H c A c B cD .)()()()(-+-+>>>OH c H c A c B c 11.在一定体积pH=a 的B a (O H )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 4溶液,当溶液中的Ba 2+ 恰好完全沉淀时,用去B a (O H )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比为1:4,所得溶液pH 为11,则a 值等于A.10B.11C.12D.1312.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 的Ba(OH)2、NaOH 和NH 3·H 2O 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A.V 3>V 2>V 1B.V 3=V 2>V 1C.V 3>V 2=V 1D.V 1=V 2>V 313.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 )A .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B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C.强酸与弱碱溶液反应D.一元强酸溶液与一元强碱溶液反应14.在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其[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b=c B a>b>c C a>c>b D c>a>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AgCl的K sp=1.8×10-10 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Ag+]=[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 mol2·L-2;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16.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pH=7的氯化铵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l-]>[NH4+]>[H+]=[OH-]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比,Na2S溶液的pH大17.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SO42-C.H2SO3D.NH4+18.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A (V2-V1)/V1B V1/V2C V1/(V2-V1)D V2/V1化学测试题Ⅱ卷(46分) 2008、4、2 19.(4分)、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a ,强碱溶液pH=b ,已知a +b =12,酸碱溶液混合pH=7,求酸溶液体积V (酸)和碱溶液体积V (碱)的关系。
20.(4分)为了除去KNO 3溶液中少量的CuSO 4杂质,如果只能用一种试剂,则可滴加 __ __,离子方程式为 ___ _,21.(8分)25℃时,若体积为a V 、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b V 、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b a V V 和a=0.5b ,请填写下列空白:(1)a 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普通泡沫灭火器的铁桶里装着一只小玻璃桶,玻璃桶内盛装硫酸铝溶液,铁桶里盛装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使用时,倒置灭火器,两种药液相混合就会喷出含二氧化碳的白色泡沫。
(1)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_.(2)不能把硫酸铝溶液装在铁桶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
(3)一般不用碳酸钠代替碳酸氢钠,是因为_____ _____________。
23.(12分)常温下,如果取0.1mol ·L -1HA 溶液与0.1mol ·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不计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液的pH =8,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后溶液的pH =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填<、>、=)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3)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Na+]-[A-]=mol·L-1,[OH-]-[HA]=mol·L-1。
(4)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 7(填<、>、=);将同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盐溶液:A.NH4HCO3B.NH4AC.(NH4)2CO3D.NH4Cl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填序号)。
24.(6分)在氯化铜(CuCl2·2H2O)中含有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1)下列物质都可以作为氧化剂,其中最适合于本实验的是()A.H2O2 B.KMnO4 C.NaClO D.K2Cr2O7(2)物质Y是,沉淀E是。
三.计算题(共6分)25.已知在室温时,Mg (OH)2的溶度积Ksp=5.6×10-12mol3·L-3,求室温下Mg (OH)2饱和溶液中Mg 2+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