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素A2含量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8.51 KB
- 文档页数:5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发表时间:2018-11-08T09:50:25.8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作者:肖婷[导读]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武清 301700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属于人体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近几年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高死亡率、高致病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大量研究显示,炎症是AS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1],AS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2]。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血液炎性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破裂及血栓形成关系密切[3],Lp-PLA2的研究和测定对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一、Lp-PLA2的生物学特征Lp-PLA2又称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由441个氨基酸残疾构成,分子量为45400,是磷脂酶A2超级家族的成员,同时也是一类非钙离子依赖活性的磷脂酶。
Lp-PLA2的活性物质主要由组氨酸、丝氨酸及天冬氨酸等氨基酸组成,在机体中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合成和分泌[4]。
Lp-PLA2通过与脂蛋白颗粒有机结合的方式存在于人体的血浆中,其中80%与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有机结合,另外一部分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5],其浓度分泌受白介素等炎症介质的调控。
二、Lp-PLA2与AS的关系当前大量研究显示AS不单纯是脂质性疾病,更是一种炎症相关性疾病[6-7],炎症反应涉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各个阶段。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分析顾汉沛;王光胜;葛剑青【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检测56例首发梗死,38例复发梗死及未卒中对照者61例的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血Lp-PLA2水平.结果复发梗死组、首发梗死组及对照组Lp-PLA2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三组间FIB及Lp-PLA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G、HDL-C、LDL-C、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复发梗死组比较,首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糖尿病史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控制脑梗死其他各项危险因素后,血浆Lp-PLA2与脑梗死复发呈显著正相关(P=0.001,r =0.283).结论血浆Lp-PLA2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早期重要预测指标.【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3页(P290-292)【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预测指标;脑梗死【作者】顾汉沛;王光胜;葛剑青【作者单位】223600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3600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梗死由于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
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中,炎症反应贯穿其发生发展。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丝氨酸酯酶,为近年新发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性标志物,其能水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使之失去活性,又能水解低密度脂蛋白(LDL)上的氧化卵磷脂,产生促炎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稳定性起着重要性作用[1]。
血栓素A2含量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朱玉萍;傅毅;刘桂冬;陈生弟【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09【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血栓素A2 (TXA2)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脑梗死患者和39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XA2含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评估其脑梗死严重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XA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血清TXA2含量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XA2含量与NHISS评分呈正相关(r=0.753, 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对血清中TXA2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02).结论血清TXA2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梗死患者血清TXA2含量的升高可能与血糖增高有关.【总页数】4页(P1077-1080)【作者】朱玉萍;傅毅;刘桂冬;陈生弟【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通腑化痰活血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抗凝血酶Ⅲ前列环素、血栓素A2的影响[J], 王彩红;史春和;牛兴茹;王玉肖2.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抗凝血酶III的影响 [J], 常焕显;刘丽艳;王以翠;季晓宇3.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J], 郎晓玲4.前列环素血栓素A2对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J], 宋卫民5.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血栓素A2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J], 孙春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行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血白细胞(WBC)等检测,比较两组间上述检测值的差异,同时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作为标准)分为轻、中、重型脑梗死三组,比较三组间Lp-PLA2水平的差异,并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Lp-PLA2与Hcy、LDL-C、Fib、Glu、WBC的相关性。
结果病例组Lp-PLA2、LDL-C、Hcy、Fib、WB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p-PLA2在轻、中、重型脑梗死三组中递增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与Hcy、Fib、Glu、WBC无相关性。
结论Lp-PLA2水平的高低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Lp-PLA2作为脑梗死预后一种新的预测方法,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相关指导。
标签: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疾病的60%~80%,由于其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梗死发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炎性浸润过程,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始终;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有必要重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Lp-PLA2是一种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标志物[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的Lp-PLA2等指标,探讨Lp-PLA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改善脑梗死预后,减少其复发。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2卷/第1期生命科学㊃医药卫生119作者简介:盛传奕(1987-06-05)男,汉族,江苏南京,本科学历,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凝血方面,邮箱:731182735@q q.c o m ㊂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评价脑梗死患者凝血状态的相关性分析盛传奕 竺宝荣 吴中华(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211500)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行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的对评价凝血状态的价值㊂方法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该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㊂两组均给予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比诊断效能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纤维蛋白原㊁凝血酶时间(与K 呈负相关,与MA ㊁A n g l e 呈正相关)㊁MA 及A n g l e 均较高,K ㊁R 均较低,P <0.001;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对比,P >0.05,但与R 呈正相关,与MA ㊁A n gl e 呈负相关㊂结论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结合试验可提高脑梗死诊断效能,充分反映其凝血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㊂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试验;脑梗死;凝血状态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b e t w e e n T h r o m b o e l a s t o g r a m A n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C o a gu l a t i o n T e s t I n d e x e s t o E v a l u a t e C o a gu l a t i o n S t a t u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S h e n g C h u n y i ,Z h u B a o r o n g ,W u Z h o n gh u 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L i u h e D i s t r i c t H o s p i t a l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N a n j i n g J i a n gs u 2115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v a l u e of t h r o m b o e l a s t og r a ph y a n d r o u ti n e c o a g u l a t i o n t e s t i n e v a l u -a t i n g c o a gu l a t i o n s t a t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100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t r e a t e d i n N a n j i n g L i u h e D i s t r i c t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f r o m M a y 2020t o S e pt e m b e r 2023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100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 i n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B o t h g r o u ps w e r e g i v e n t h r o m b o e l a s t o g r a m a n d r o u t i n e c o a g u l a t i o n t e s t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e f f i c a c y .R e s u l t s :C o m pa r e d 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f ib r i n o g e n ,t h r o m b i n t i m e (n e g a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d w i t h K ,p o s i t i v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MA a n d A n g l e ),MA a n d A n g l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h i g h e r ,w h i l e K a n d R w e r e l o w e r ,P <0.001;C o m pa r e d w i t h t h e a c t i -v a t e d p a r t i a l t h r o mb i n t i m e ,t h e p r o t h r o m b i n t i m e w a s ,P >0.05,b u t i t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d w i t h R a n d ne g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MA a n d A n g l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r o mb o e l a s t o g r a p h yc o m b i n ed w i t h r o u t i ne c o a gu l a t i o n t e s t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n d f u l l y r e f l e c t i t s c o a g u l a t i o n s t a t e ,t h u s p r o v i d i n g an i m -p o r t a n t b a s i s f o r c l i n i c a l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ʌK e y wo r d s ɔT h r o m b o e l a s t o g r a m ;R o u t i n e c o a g u l a t i o n t e s t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C o a g u l a t i o n s t a t e 中图分类号:R 446.11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1967/2024220239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1]㊂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通常会存在异常情况,主要是血液黏稠和血小板比正常人高㊁凝血较快,故需化验凝血机制[2]㊂相对于传统的凝血检测,血栓弹力图更加准确㊁高效[3],能够监测凝血㊁血栓形成㊁血栓溶解的各项指标,可为临床及时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㊂研究发现,将两者结合进行临床检验,可有效提升诊断效能㊂本文进一步探究对脑梗死患者行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的对评价凝血状态的价值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该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㊂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48-81岁,平均(59.49ʃ10.24)岁;体质量指数20.1-29.1k g /m 2,平均(24.10ʃ1.37)k g /m 2㊂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9-82岁,平均(62.22ʃ11.35)岁;体质量指数19.3-29.5k g/m 2,平均(23.95ʃ1.42)k g/m 2㊂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C T /M R I检查确诊;(2)于发病后48h 内化验;(3)存在感觉障碍㊁共济失调;(4)临床资料完整;(5)知情同意㊂生命科学㊃医药卫生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2卷/第1期120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疾病;(2)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3)循环系统疾病;(4)存在恶性病变;(5)免疫功能异常㊂1.3 方法 血栓弹力图(深圳麦科田H a e m aT X )检测方法:取静脉血2m L ,放置于含枸橼酸钠溶液的抗凝管中,15m i n 后检测;实时收集数据,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血栓弹力图图像描绘得出测定值㊂常规凝血(E x c 810迈瑞):采集空腹静脉血2m l ,放置于柠檬酸钠抗凝管中,离心处理10m i n ,转速为3200转/m i n,取血浆后检测㊂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凝血试验㊁血栓弹力图结果及两者间的相关性㊂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㊁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㊁以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凝血试验结果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比对照组长,P<0.001;两组凝血酶原时间㊁凝血酶时间对比,P=0.229㊂见表1㊂2.2 血栓弹力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 ㊁A n g l e 值较高,P<0.001;K ㊁R 值较低,P<0.001㊂见表2㊂2.3 两组监测结果相关性 凝血指标与下列指标均存在内在联系㊂见表3㊂表1 两组凝血试验结果对比(x ʃs)组别例数纤维蛋白原(g /L )凝血酶时间(s )凝血酶原时间(s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s)观察组1002.18ʃ0.5910.23ʃ0.6025.14ʃ1.5920.13ʃ0.42对照组1001.43ʃ0.2610.26ʃ0.7925.44ʃ1.9117.60ʃ1.52t -11.6320.3021.20716.044P -<0.0010.7630.229<0.001表2 血栓弹力图结果对比(x ʃs)组别例数K (m i n)MA (mm )R (m i n)A n gl e (ʎ)观察组1000.90ʃ0.1675.38ʃ3.164.14ʃ0.2875.30ʃ1.74对照组1002.02ʃ0.2462.84ʃ3.596.73ʃ0.7066.30ʃ2.97t -38.82926.22034.35426.146P-<0.001<0.001<0.001<0.001表3 两组监测结果相关性(x ʃs)项目A n gl e 值R 值MA 值K 值rPrPrPrP纤维蛋白原0.6320.001-3.240.0210.7620.001-5.2360.001凝血酶原时间-3.6540.0010.1250.001-0.2350.0210.2690.327凝血酶时间0.7620.001-0.2350.0630.8630.001-0.533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0.3020.0010.4680.001-0.1690.0290.2580.2693 讨论脑梗死的治疗涉及抗凝或抗栓,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避免因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时引发出血,从而危及生命[4]㊂因此,进一步探究更加有效的检验方式对临床诊断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㊂凝血四项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A p t t ㊁T T ㊁P T 以及F I B ㊂A pt t 可详细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情况,P T 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通过T T ㊁F I B ,可以看出纤维蛋白原的水平[5-6]㊂但采用单一方式检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血栓弹力图进行结合,可进一步提升检验灵敏度㊂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全血凝血功能检测技术,通过测量血液在凝血过程中的弹性反应,可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㊁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等情况[7-8]㊂与常规的凝血试验相比,血栓弹力图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动态监测,尤其是对于即将手术的患者,可全面评估其凝血水平[9]㊂该技术还可对各种因素引发的异常出血进行鉴别,为输血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实时跟踪评价㊂本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比对照组长,P<0.001;两组凝血酶原时间㊁凝血酶时间对比,P=0.229㊂于修文等[10]曾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述检查,结果表明,脑梗死组的纤维蛋白原㊁凝血酶时间均大于健康组,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㊂这是由于,纤维蛋白原与凝血功能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该指标出现异常升高现象,往往提示患者血流速度较慢,血液较黏滞,整个机体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时发生血栓的风险较高,给脑梗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2卷/第1期生命科学㊃医药卫生121死㊁心梗等患者带来一定的生命危险,需立即进行积极治疗㊂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 ㊁A n gl e 值较高,P<0.001;K ㊁R 值较低,P<0.001,与王曦薇等[11]的试验结果一致㊂在血栓弹力图检测中,MA 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可反映血凝块的硬度㊁强度及稳定性,比传统的凝血试验更加精细化㊁全面化㊂相关研究指出,当MA 值超过68mm 时,患者发生术后血栓的风险较高,故而假如MA 在69mm 及以上时,可确定为血栓弹力图高凝㊂该指标的波动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㊂如果MA 异常升高,也代表血小板的激活㊁聚集性同步升高,是血栓疾病当中最为有效的检测手段㊂本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㊁凝血酶时间与MA ㊁A n g l e 呈正相关㊂阮荣明[12]的研究证实,MA ㊁A n g l e 与纤维蛋白原㊁凝血酶时间的关系呈正比,与本研究结果一致㊂正常情况下,凝血酶时间为16-18s,如凝血酶时间比正常范围短,提示与高凝状态㊁脑梗死等原因密切联系㊂A n g l e 角可详细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A n g l e 角偏高,提示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㊂本研究最后得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㊁凝血酶原时间与R (凝血反应时间)呈正相关,纤维蛋白原㊁凝血酶时间与K (凝血形成时间)呈负相关㊂表明,同时结合上述两项检测可充分发挥互补作用,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㊂综上所述,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结合试验可提高脑梗死诊断效能,充分反映其凝血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㊂参考文献[1]夏娜.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评价脑梗塞患者凝血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5):143-146.[2]辛奕,周胜利,周芯羽,等.F L A I R 血管高信号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预后及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7):1141-1146.[3]何俊.C T 与M R I 影像技术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价值的比较[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184.[4]邵玉红,刘晶,杨柳.血清S -100B 蛋白在急性脑梗塞的动态变化相关性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80.[5]李磊.N T F 和N G F 水平检测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3):508-510.[6]吴金隆,杨堃,柳侠平,等.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58-60.[7]郭平安,洪亚明,马银丽.脑梗塞患者部分生化指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4):466-468.[8]谢思,刘丽燕,石玉玲,等.T G F-β1509基因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易感性的关联研究[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2):189-192,196.[9]杨子林,陈键,伍树芝.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㊁髓过氧化物酶㊁α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3):261-263,268.[10]于修文,徐建华.同型半胱氨酸㊁血栓弹力图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2019,25(3):383-385.[11]王曦薇,滕凯.血栓弹力图试验在脑梗塞患者凝血状态中的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160,213.[12]阮荣明.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脑梗塞患者凝血状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2019,38(36):191-193.(上接第118页) 节功能和舒适度㊂(3)下肢康复训练仪可提供适合的运动模式,刺激患者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连接性,促使神经元再生和重塑,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㊂(4)下肢康复训练仪可提供适时的运动反馈,刺激患者感觉系统和认知系统,增加其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其动作记忆和习惯形成,从而提高患者运动技能和效率㊂不过,本研究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㊁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长期效果㊂综上所述,下肢康复训练仪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曹明聪,贾汝福,王芝静,等.智能康复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9):2587-2592.[2]刘勇,沈一吉,金振华,等.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22,21(7):23-25,28.[3]曾莉,刘珍玲,黄金华,等.电脑中频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2,46(8):996-998.[4]罗红英,黄丹.偏瘫治疗仪联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9,32(15):190-191.[5]齐珊珊.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运动控制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对其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的作用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7(3):63-65,68.[6]王兆伟,沈聪,陈军,等.全身振动训练仪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弹性和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3,20(9):103-106.[7]饶从柏.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6):145-148.[8]彭莉群.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2023,30(6):12-14.。
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研究张满意【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病程3 d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LP-PLA2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LP-PLA2>175 ng/mL,45例)和对照组(LP-PLA2≤175 ng/mL,45例).治疗后随访,以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两组认知功能,统计两组VCI发病率.结果实验组MoCA评分(22.1±2.7)分,VCI发病率5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高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VCI不良预后的临床标志物,加强LP-PLA2观察对VCI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23【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管性认知障碍【作者】张满意【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宜兴 2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脑梗死是脑局部血氧供应障碍所引起的脑组织变性坏死及相关神经功能缺失,又称缺血性卒中,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1]。
LP-PLA2为非钙离子依赖型磷酸酯酶,有血管特异性,是近年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因子和独立危险因素[2]。
VCI是血管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以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三高症、脑梗死、脑出血、慢性脑缺血等。
文章现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例,对LP-PLA2与VCI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血中LP—PLA2水平在评估脑梗塞危险因素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水平,确定其在评估脑梗塞危险因素中的价值和应用。
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00例不同程度脑梗塞患者,50例相应正常对照标本检测LP-PLA2表达水平。
结果:脑梗塞患者组血清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重度脑梗塞患者组血清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脑梗塞病变患者组(P<0.05)。
结论:脑梗塞患者血中LP-PLA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估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生化指标之一,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脑梗塞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脑梗塞疾病的预防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标签:LP-PLA2;Hcy;冠心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其中,脑梗塞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目前已知一些危险因素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生化指标众多,其中,LP-PLA2被认为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加速脑梗塞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2]。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脑梗塞患者血中LP-PLA2表达情况,确定其表达水平与脑梗塞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为脑梗塞的早期预防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检测标本来自宜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脑梗塞患者血浆共100例,选取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用作正常对照。
年龄在42-78岁之间。
其中轻度缺血病变患者50例,重度脑梗塞患者50例。
1.2 LP-PLA2水平检测应用ELISA方法对150例脑梗塞病例及相应对照病例标本检测LP-PLA2表达水平,仪器分别采用瑞士帝肯FREED全自动酶免一体机。
试剂选自上海西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采用X2检验分析。
2 结果2.1 脑梗塞患者组、正常对照组LP-PLA2表达水平上的比较脑梗塞组血中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胱抑素C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分析Lp-PLA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Lp-PLA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往往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从而对患者的溶栓预后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Lp-PLA2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高水平的Lp-PLA2往往伴随着较严重的脑梗死和不良的溶栓预后,而低水平的Lp-PLA2往往与较轻的脑梗死和较好的溶栓预后相关联。
通过监测Lp-PLA2的水平,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的预后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二、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中的作用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由肾脏滤过、近端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代谢。
与肌酐不同的是,胱抑素C的水平不受年龄、性别和肌肉量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胱抑素C在预测肾功能和多种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胱抑素C的水平往往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并且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表明,胱抑素C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高水平的胱抑素C往往伴随着较差的溶栓预后,而低水平的胱抑素C往往与较好的溶栓预后相关联。
通过监测胱抑素C的水平,也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的预后分析,指导临床治疗决策,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胱抑素C往往是联合应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的。
这是因为,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胱抑素C分别反映了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肾功能状态,而这两者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8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血浆LP-PLA2的浓度,计算其异常率进行比较,并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不同浓度的LP-PLA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梗死组的LP-PLA2浓度为ng/ml,异常率为4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ng/ml、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P-PLA2异常组有效率明显低于LP-PLA2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浓度普遍升高,测定LP-PLA2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急性脑梗死;预后DOI:10.14163/ki.11-5547/r.2017.15.019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脑梗死患者逐年呈上升趋势,且大多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都非常不理想,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贯穿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环节,而LP-PLA2作为炎性反应的一个标志,则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1-3]。
本文将详细研究LP-PLA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并分析LP-PLA2的浓度与患者预后的联系。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选取8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上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梗死组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在本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80例患者均为首次病发梗死,发病48 h内送至本院,均错过溶栓时间窗;过往病史中均无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前列地尔、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列地尔联合给药。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后,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6.67%,对照组仅获得66.67%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虽略高于对照组(11.11%),但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氯吡格雷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前列地尔;氯吡格雷;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30-02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急危重疾病,具有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复杂、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1]。
本文为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特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前列地尔、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51至83岁、平均(68.92±2.11)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4至46h、平均(8.92±1.03)h。
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号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45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内容包括低流量吸氧(补充机体氧容量)、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如胞二磷胆碱(由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静脉滴注0.5g(每日给药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口服100mg(每日1次);有效监测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机体代谢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使其处于安全值范围。
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急诊治疗现状与趋势摘要: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具有阶梯式加重表现,且致残致死率高于急性脑梗死。
本病早期并无严重症状表现,但病情进展快,能否及时开展治疗干预将对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就其急诊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希望为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急诊治疗;现状;趋势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因为脑部供血突然中断造成,本病发病机制通常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而引起急性脑供血匮乏问题。
根据文献报道,在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中,急性脑梗死所占比重达到了75%左右,其中10%的患者因此死亡,另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残疾,且治疗后复发率极高[1]。
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严重亚型,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为26%~43%[2]。
患者发病后具有阶梯式加重表现,病情持续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可达数天。
动脉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血小板则被认为是始动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随着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内斑块破裂后可导致内皮下胶原组织大量暴露,受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刺激,血小板大量黏附在破裂部位,继而活化并将二磷酸腺苷、凝血酶以及血栓素A2等物质释放入血,血小板聚集率提升,并且和纤维蛋白交联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
血管狭窄影响正常血流速度,进一步导致管腔狭窄加重,梗死部分慢慢增加[3]。
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限性脑缺血持续进展,患者神经功能持续减退,有较大几率导致残疾且加重残疾程度。
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通常与血管壁、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成分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存在相关性,而糖尿病、高龄、高血压、肥胖、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高血脂均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4]。
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果:68例患者治愈35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5例。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下降。
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标签: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治疗;脑血管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1]。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其发病率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
由于疾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之一,为寻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6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男45例,女23例;年龄58-82岁,平均64.5岁;发病时间>6h,<72h,不宜或拒绝行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除外有内源性出血倾向、对本药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1.2治疗在脱水降颅压、调整血脂、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上。
给予0.9%氯化钠150ml+银杏达莫30ml,1次∕日,0.9%氯化钠150ml+奥扎格雷钠80mg 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14天。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标准。
基本治愈:NDS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NDS减少18%~45%;无效:NDS减少或增加<18%;死亡。
2结果临床治愈35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有效率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