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重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11
食品分析与检验期末总结一、前言食品分析与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食品分析与检验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1.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在课程中,我学习了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我了解到了食品分析的方法原理,例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并学会了如何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2. 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在课程中,我学习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我了解到了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危害因素。
通过学习与案例分析,我了解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见污染问题,如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等,并学会了食品安全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3. 食品检验法规与标准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国内外食品检验法规与标准,了解了食品检验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
我了解到了食品检验的法规要求和操作规范,并学会了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进行食品检验。
三、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在本学期的实验中,我参与了多项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操作,包括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食品质量检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源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1.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食品样品,如牛奶、豆腐、面包等,来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成分含量。
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我们成功地测定了不同食品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通过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食品样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这与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有关。
2. 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其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通过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和方法,我们成功地检测到了一些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评估了其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危害程度。
(1)化学分析法方法:重量分析、容量分析(2)仪器分析法方法: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核磁共振、比色分析(3)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经典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法、液体培养基发酵法等。
2样品的预处理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沉析法磺化法和皂化法色层分离法3密度计4海砂有两个目的:防止表面硬皮的形成;使样品分散,减少样品中水分蒸发的障碍。
(常压干燥法)适用于100℃不易挥发,不易分解的物质。
不适用于胶体、高脂肪、高糖食品以(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在100~105℃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味精、麦乳精。
2.适用于脂肪食品和除水分外还含有大量挥发物的食品如香辛料等。
对于香料,。
本法对谷类、干果等样品的检验结果也较为准确。
3. 滴定法固体和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在很多场合,此法也常被作为水分特别是痕量水分(低至ppm级)的标准分析方法,用以校正其他测定方法。
在食品分析中,用于食品中糖果、巧克力、油脂、乳粉和脱水蔬菜类等样品的水分测定。
试验表明含有强还原性的物料(包括维生素C)的样品不能测定。
3 偏高偏低?:(1)样品颗粒过大(2)测水蒸发不完全(3)烘干时间过长导致样品分解产生水,样品的氧化等一系列反应。
(偏低)(4)蒸馏法中,冷凝管上结成水滴。
(5)蒸馏法中,冷凝管和水没有完全接触到刻度管里去。
(6)卡尔费休滴定法中,里面还含有还原性物质。
(7)没有加海砂。
食品的灰分按其溶解性还可分为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炭化①防止高温灼烧时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②防止易发泡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③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①原理样品在500~600℃的马福炉中。
❖水分、挥发成分蒸发;❖有机物→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大部分的矿物质→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一些元素如铁、硒、铅和汞可被部分挥发。
一般以灼烧至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无碳粒存在并达到恒重为止。
1.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性质、目的2.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3.水分测定中常压、减压的影响4.灰化过程中550℃处理后的物质为矿物质错5.聚酰胺分离不属于凝胶色谱方法对6.难灰化的物质的处理方法7.酸度测定的方法8.脂肪测定中巴布克氏法、索式抽提法适应的样品、操作事项9.原始样品的定义10.系统误差的定义11.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注意事项、预滴定的作用12.采样原则13.干法灰化的优点:防止有机物的破坏是否需要试剂14.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15.香料中的水分如何测定16.索式抽提测定脂肪的适应范围17.果汁中葡萄糖测定方法:碘量法、酶比色法18.还原糖的种类:葡萄糖。
乳糖、麦芽糖等19.防止高糖炭化膨胀的方法20.抽样,哪些可储存,哪些不可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糖常用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22.乳酸菌引起的牛乳酸度23.牛乳中的含酸量》2% ,不新鲜24.凯氏定氮用的吸收剂25.测定铜时如何排除干扰26.索式抽提27.炭化28.干法灰化湿法消化优缺点29.有机酸在什么催化下变为丁酸气象色谱30.索式抽提的是什么状态的脂肪31.测定微量水分卡费休法的误差来源32.灰化时如何测定瓷坩埚33.酸碱滴定事为什么不能CO234.样品预处理的原则35.测定乳脂肪的影响因素36.总灰分测定中样品炭化处理的原因37.索式抽提法测定香肠脂肪、如何提高准确度,有机态怎么办38.测定游离脂肪时,结合脂肪如何去除3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的机理40.薄层色谱法测定色素的原理、方法41.凯氏定氮法的注意事项42.ILAC是什么组织43.随机抽样的特点原则44.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则45.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计算题.1 亚硝酸的测定①标准曲线的应用②计算方法实验过程③有效数字和单位2. 双硫腙法测铅设计题食品(面包、蔬菜)的成分分析:1 测定方案(不用写步骤)2 预处理3各个指标(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重金属、膳食纤维、色素等)的测定方法(根据样品特点选择经典方法)46.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性质、目的通常要考虑到样品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如专一性、准确度、精密度、分析速度、设备条件、成本费用、操作要求、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第一章食品分析的容是什么?(简答或选择)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项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产生原因固定的因素不定的因素分类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性质重现性、单向性(或周期性)、可测性服从概率统计规律、不可测性影响准确度精密度消除或减小的方法校正增加测定的次数3、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一)正确选取样品量(二)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三)对照试验(四)空白试验(五)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样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混匀,代表性)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
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最全食品安全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1.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 食品安全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
2. 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机构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3.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各行各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4. 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
- 微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真菌等)
- 化学物质污染(农药、化肥、添加剂、重金属等)- 物理污染(异物、金属碎屑、玻璃碎片等)
5. 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
- 常规检测技术
- 检测新技术的进展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6. 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
- HACCP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GMP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7. 食品安全的应对措施
- 食品安全事件的危机公关
- 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以上是最全的食品安全分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整理,旨在帮助
大家更好的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了解相关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确保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
食品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一季度分析总结本文旨在对一季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品质量指标分析首先,我们对食品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 在一季度内,食品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
- 蔬菜类食品的质量指标表现最佳,无任何质量问题的产品比例较高。
- 肉类和水产品的质量指标略有波动,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 部分加工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控制。
分析结果表明,在食品质量方面,我国的整体表现良好,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
2. 食品安全指标分析除了食品质量,我们还对食品安全指标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 一季度内,食品安全状况整体良好。
-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
- 部分地区存在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总体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指标表现较好,但仍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3. 对策建议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 提升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使用的监控和管理,防止超标问题的发生。
- 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 支持科技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结论一季度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量化指标表现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测和管理,通过各项对策的落实,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
食品分析学知识点总结一、食品分析学的概念和作用食品分析学是研究和掌握各种食品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是食品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食品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技术保障。
食品分析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劣质成分、毒性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1. 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对食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和测定的过程。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2. 食品分析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食品分析可分为营养分析、生物学分析、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等。
其中,化学分析是食品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等进行分析和检测。
3. 食品分析的方法:食品分析主要采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测定。
化学方法包括酶法、光度法、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比色法等;物理方法包括显微镜、热力学方法、流变学方法等;生物方法包括酶反应、细菌培养等;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4. 食品分析的流程:食品分析一般包括样品的准备、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离、分离物的测定和结果的分析等基本步骤。
其中,样品的准备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它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测定。
样品的预处理是为了降低或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使得后续的分析和测定更加准确。
三、食品成分的分析1. 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和品质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2. 食品的添加剂和污染物分析:食品的添加剂包括合法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合法添加剂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营养强化剂、甘苷酸钠和硝酸盐等。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第一章食品分析的容是什么?(简答或选择)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项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产生原因固定的因素不定的因素分类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性质重现性、单向性(或周期性)、可测性服从概率统计规律、不可测性影响准确度精密度消除或减小的方法校正增加测定的次数(一)正确选取样品量(二)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三)对照试验(四)空白试验(五)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样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混匀,代表性)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
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如在食品厂、仓库或商店采样时,应了解商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厂方检验记录及现场卫生情况,同时注意食品的运、保存条件、外观、包装容器等情况。
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总结•相关推荐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总结(精选6篇)时间飞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想必我们需要写好工作总结了。
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总结(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总结1为了做好我县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作,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我局于6月13日启动了以“共建诚信家园,共建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
这些活动概述如下:第一、组织大型宣传活动。
结合当前打击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滥用的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以“共建诚信家园,共建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
在这个宣传周,全县出动宣传人员103人,宣传车辆15辆,设立6个宣传点,现场接待咨询人员1600余人,电视报道3次,发放宣传资料2950余份,悬挂横幅20条。
通过广泛宣传,公众对食品消费的信心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生产者守法责任意识增强,监管责任意识和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提高,社会氛围良好。
二、开展重点领域检查。
我局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同时,结合当前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对重点地区的肉类安全组织进行了专项检查。
一是对长期肉类屠宰经营户、肉类中转经营户、屠宰企业执行《食品安全法》、《定点屠宰管理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检查其生猪采购原产地证明、运输卫生防疫条件、运输过程中的消毒设施设备、屠宰厂账目是否健全。
二是对城乡屠宰厂和农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
共查处畜禽及畜禽产品销售点16个,整改违规经营户3户,全部限期整改。
三、坚持对屠宰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
这个宣传周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宣传周计划周密,组织有序。
为了做好宣传周工作,我局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宣传活动。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总结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防止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在这个背景下,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已经成为了食品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需要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的检测。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致病菌等。
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安全。
其次,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需要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食品的营养成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因此需要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饮食建议,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饮食。
此外,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还需要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食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通过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营养成分和质量的检测,可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促进人们的健康饮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工作能够得到更加重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第一章食品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简答或选择)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内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份试样处理时不一致产生的。
项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产生原因固定的因素不定的因素分类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性质重现性、单向性(或周期性)、可测性服从概率统计规律、不可测性影响准确度精密度消除或减小的方法校正增加测定的次数3、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一)正确选取样品量(二)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三)对照试验(四)空白试验(五)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样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混匀,代表性)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
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如在食品厂、仓库或商店采样时,应了解商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厂方检验记录及现场卫生情况,同时注意食品的运、保存条件、外观、包装容器等情况。
4. 液体、半流体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样品分别盛放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
5.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得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6.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7.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不得少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8. 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要具有典型性。
9. 检验后样品的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
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
检验取样一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10. 感官不合格出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2、样品预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及应用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处理方法:①粉碎法②灭菌法③有机物破坏法④蒸馏法⑤溶剂抽提法⑥色层分离法⑦化学分离法⑧浓缩法四分法采样及操作: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的预处理目的: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一、有机物破坏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二、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蒸馏方式。
)三、溶剂提取法四、色层分离法五、化学分离法六、浓缩法磺化和皂化:除去油脂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农药分析中样品的净化。
1.硫酸磺化法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特点:简单、快速、净化效果好。
适用范围:农药分析时,仅限于在强酸介质中稳定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中六六六、DDT)提取液的净化,其回收率在80%以上。
2.皂化法:原理利用KOH-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的。
适用对碱稳定的农药提取液的净化。
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提取液的净化。
①用于白酒中总酯的测定,用过量的NaOH将酯皂化,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最后由用碱量来计算总酯。
②用于植物油的皂化价的测定。
(皂化价高表示含游离脂肪酸量大。
)第三章1、水分、3种水分测定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2、水分活度定义及其测定的定义①定义:溶液中睡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
②测定的意义(了解):测定食品水分活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水分活度值对食品的色、香、味组织结构一级食品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利用食品的水分活度原理,从而控制其水分活度,就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食品保藏期。
③扩散法原理及其操作方法1、灰分的定义和分类定义:食品组成除含有大量有机物外,还含有丰富的无机成分,这些无机成分包括人体必需的无机盐,此外还有少量的微量元素。
当这些组分经高温灼烧时,将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成为灰分。
分类:灰分一般指总灰分,在总灰分中,按其溶解性还可分为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2、总灰分的测定原理、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的选择原理:将食品经炭化后置于500~600℃高温炉内灼烧,食品中的水分及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放出,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氮等元素与有机物质本身的氧及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分二散失;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灰分,称量残留物的重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的选择:灰化温度一般为525~600℃,其中只有黄油规定在500℃以下,其他食品全是525、550、600及700℃。
700℃仅适合于添加醋酸镁的快速法。
灰化时间一般以灼烧至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无碳粒存在并达到恒重为止。
灰化达到恒重时间因试样不同而异,一般需要2~5h,实验中应根据样品组成、残灰颜色正确判断灰化程度。
3、炭化的作用及加速灰化的方法是什么?炭化的作用: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加速灰化的方法:①水洗法:样品经初步灼烧后,取出冷却,从灰化容器边缘慢慢加入少量无离子水,使水溶性盐类溶解,被包住的炭粒暴露出来,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涸,置于120~130℃烘箱中充分干燥再灼烧至恒重。
②氧化剂法:添加硝酸、乙醇、碳酸铵、双氧水。
这些物质经灼烧后完全消失不至于增加残灰的重量。
利用它们的氧化作用来加速炭粒灰化。
③硫酸灰化法:对于以钾等为主的阳离子过剩,灰化后的残灰为碳酸盐,通过添加硫酸使阳离子全部以硫酸盐形式成为一定组分的方法。
④镁盐法:加入醋酸镁、硝酸镁等助灰化剂,这些镁盐随着灰化进行而分解,与过剩的磷酸结合,残灰不熔融呈松散状态,避免炭粒被包裹,可大大缩短灰化时间。
4、钙、铁和砷的主要测定方法钙的测定①高锰酸钾法(原理:样品经灰化后,用盐酸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钙与草酸生成草酸钙沉淀,沉淀经洗涤后,加入硫酸溶解,把草酸游离出来,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与钙等量结合的草酸,稍过量一点的高锰酸钾使溶液呈微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的量,可计算出样品中钙的含量。
)②EDTA络合滴定法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铁的测定 ①硫氰酸盐比色法②磺基水杨酸比色法 ③邻菲罗啉比色法 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铁的测定①古蔡氏砷斑法 ②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 碘:(一)氯仿萃取比色法(二)硫酸铈接触法(三)溴水氧化法法(四)催化分光光度法第五章1、几种酸度的概念。
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离解的酸和已离解的算的浓度,其大小可借滴定法来确定。
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准确地说应是溶液中H +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那部分的酸,常用pH 来表示,其大小可用酸度计来测定。
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外表酸度:是指刚挤出来的新鲜牛乳本身所具有的酸度。
真实酸度:是指牛乳放置过程中,在乳酸菌作用下乳糖发酵产生了乳酸而升高的那部分酸度。
牛乳酸度:外表酸度(固有酸度)和真实酸度(发酵酸度)之和 2、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及注意事项。
原理:食品中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乙酸等其电离常数均大于10-8,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当滴定至终点时,根据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计算出样品中总酸度值。
注意事项:①食品中的酸是多种有机弱酸的混合物,滴定终点一般在pH8.2左右,故可选用酚酞作终点指示剂;②对于颜色较深的食品,应通过加水稀释、用活性炭脱色等方法处理后再滴定; ③样品浸渍、稀释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CO 2; 3、pH 计法的测定原理及注意事项。
原理:利用电极在不同溶液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来测定溶液的pH 。
将一个测试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同浸于一个溶液中组成一个原电池。
玻璃电极所显示的电位可因溶液氢离子浓度不同而改变,甘汞电极的电位保持不变,因此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利用酸度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直接以pH 表示,故可从酸度计表头上读出样品液的pH 。
注意事项:①新电级或久未用的干燥电极,必须预先浸于蒸馏水或0.1mol/L 盐酸溶液中24h 以上; ②玻璃电极易碎,使用时应小心;③使用甘汞电极时,要把电极上部的小橡皮塞拔出,并使甘汞电极内氯化钾溶液的液面高于被测样液的液面; 水蒸气蒸馏测挥发酸含量(一)原理:样品经适当的处理后,加适量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游离出来,用水蒸气蒸馏分离出总挥发酸,经冷却、收集后,以酚酞做指示剂,用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为终点,根据标准碱的消耗量计算出样品总挥发酸含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发酵制品、酒等中总挥发酸含量的测定。
第六章1, 总脂的测定式中:c------标准NaOH 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消耗标准NaOH 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或体积,g 或ml10010⨯⨯•=V V m VK c 总酸度(%)◆索氏提取法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碘价:指100g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为碘的质量(g)过氧化值:滴定1g油脂所需某种规定浓度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皂化价:指中和1g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碳基价:是指油脂酸败时产生的含有醛基和酮基的脂肪酸或甘油酯及其聚合物的总量乙酰化值:1g乙酰化的油脂水解放出的醋酸所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mg)1、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