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盆腔CT
- 格式:ppt
- 大小:40.36 MB
- 文档页数:118
放射科腹部盆腔CT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肝脏二、CT肝动脉造影(CTA)三、CT肝门静脉造影(CTAP)一、肝脏【适应证】1.肝脏良、恶性肿瘤:肝癌、转移瘤、海绩状血管瘤。
2 .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包虫病。
3 .肝脏炎性占位病变:肝脓肿、肝结核。
4 .肝外伤。
5 .肝硬化。
6 .肝脂肪变性。
7.色素沉着症。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训练病人呼吸及屏气。
(3)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检查前4h禁食。
(4)检查前Ih口服1%~2%的含碘对比剂水溶液或水500~800m1.,临上机前再服300m1.o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缘。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扫描机架0°。
⑥扫描野(FOV):体部范围。
⑦扫描层厚:5~IOmm°⑧扫描间隔:5~10mm0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80SIOOm1.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一般为2~4m1.∕So③扫描开始时间:注射60-8Om1.后开始连续扫描(8SIOS扫描周期)。
④延迟扫描:必要时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5-10min作延迟扫描。
⑤其他扫描程序和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以及增强图像。
(2)图像显示采用软组织窗,窗位1.30~60HU,窗宽W200~400HU0(3)测量病灶层面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钢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钢剂残留。
腹盆部CT检查辐射剂量有多大?来源:友谊放射商务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患者因为腹痛到医院就医,医生会开出“腹部平扫”或者“腹盆部平扫”的申请单让其到放射科进行CT检查。
有些患者会因为CT的辐射剂量而担心,那么进行一次腹部或者腹盆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到底有多大呢?CT利用X射线成像,CT检查时患者不可避免的受到X射线辐射。
X射线穿过人体时,产生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很复杂,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对人体细胞DNA的损害,包括致癌性和诱发基因突变。
人体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总的规律是分裂和代谢旺盛的细胞较不旺盛的细胞敏感;胚胎和幼稚的细胞较成熟的细胞敏感。
CT检查的诊断信息量远大于常规X线摄影平片,而其辐射剂量也超过常规X线摄影平片。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剂量长度乘积DLP (Dose Length Product)来评价受检者一次完整CT扫描总的辐射剂量,单位为mGy-cm。
有效剂量ED(Effective Dose)是反映全身照射危险度的剂量参数。
螺旋CT的有效剂量计算公式为ED=k*DLP,k为转换系数(mSv*mGy-1*cm-1),与检查部位有关。
腹部的k值为0.015,盆腔为0.019。
上图为某患者分别进行腹部CT平扫生成的剂量报告。
腹部的DLP 为487.25mGy-cm,换算成有效剂量为487.25*0.015=7.3mSv。
如果病人接受腹盆部CT扫描,扫描长度不仅比腹部扫描增加一倍,而且盆腔的k值比腹部更高,所以进行腹盆部扫描的有效剂量约为腹部平扫的2倍。
如何理解上述剂量是大还是小呢?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可见,接受一次腹盆部的CT扫描辐射剂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但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在就医时尽量对医生清楚的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于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CT检查科普知识发布时间:2023-05-31T11:46:44.8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作者:林颖[导读]CT检查科普知识林颖(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100)CT不仅是医院常用的检查、诊断方式,更是人们认知范围内比较熟悉的一种检查方式,当人们去医院检查疾病时,通常需要利用CT进行相关检查,从而准确的了解到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医生也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过有很多人因为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对CT检查缺乏正确认识,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此,本人特针对CT检查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从而达到普及CT检查相关知识的目的,增强人们对CT检查的认知。
一、何为CTCT也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最早于1967年被英国工程师Huonsfield所研发,并于1972年正式应用于临床中。
CT是以X线束环绕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透过该层面的X线部分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减,穿透人体后未被吸收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
当患者患某些疾病后,可以利用CT对不同密度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测。
总的来说,虽然CT检测的原理比较复杂,但作为临床诊断、检查的重要工具之一,因其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而易于检出病变,特别是能够较早地发现小病变和较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从而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程度,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二、CT检查的工作原理CT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因为其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而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青睐与认可,但很多人因为不了解CT的检查和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所以,很容易在接受检查时出现害怕、担忧和紧张等情绪,甚至还会因为错误的认知而选择直接拒绝配合CT检查,从而延误病情,医生也没办法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普及CT检查的工作原理,让人们更正确的了解与认识CT检查,其实简单来说,CT检查就是利用旋转X射线,穿透人体之后对探测器接收的信号进行断层成像,因为人体组织结构的厚度与密度差异,所以经X线获取的信息也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CT图像。
CT各部位常规扫描方法1.头部CT扫描:头部CT扫描是检查头部颅骨、脑组织和血管等的常规检查方法。
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头部保持稳定位置。
常见的头部CT扫描包括脑部平扫、脑血管CTA(CT血管造影)、颅内脑内压测定等。
2.颈部CT扫描:颈部CT扫描主要用于检查颈椎、颈动脉和甲状腺等组织的情况。
扫描时患者需要保持头颈部位稳定,可以通过口鼻固定装置辅助。
常见的颈部CT扫描包括颈椎平扫、颈动脉造影等。
3.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检查肺部、气道、心脏和纵隔等组织结构的常规检查方法。
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保持呼吸平稳。
常见的胸部CT扫描包括肺部HRCT(高分辨率CT)、肺动脉CTA、胸腔积液检查等。
4.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检查腹腔、腹膜后和器官等结构的常规检查方法。
患者需要空腹或低渣饮食,并且需要口服造影剂。
常见的腹部CT扫描包括腹部平扫、腹部动脉造影、腹腔内脏器检查等。
5.盆腔CT扫描:盆腔CT扫描是检查盆腔、肾脏、膀胱等结构的常规检查方法。
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并且需要充盈膀胱。
常见的盆腔CT扫描包括盆腔平扫、膀胱造影、肾脏CT等。
除了以上部位的常规CT扫描,还有一些其他部位的CT扫描方法,如肢体CT、脊柱CT等。
每种部位的CT扫描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操作。
总的来说,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和损伤,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在接受CT扫描时,患者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保持安静和稳定,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备孕前需要做哪些CT检查?备孕前需要进行的CT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盆腔CT检查:盆腔CT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等。
通过盆腔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疾病,以及是否存在输卵管堵塞等问题。
2. 甲状腺CT检查:甲状腺功能特别可能对备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备孕前进行甲状腺CT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甲状腺CT检查可以评估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检测是否存在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问题。
3. 乳腺CT检查:乳腺CT检查是评估女性乳腺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乳腺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乳腺结节、乳腺增生等问题,关心女性了解自身乳腺状况,准时发觉并处理特别状况。
4. 腹部CT检查:腹部CT检查可以评估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肝脏、肾脏、胰腺等。
通过腹部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肝脏脂肪肝、肾脏结石、胰腺炎等问题,确保备孕时腹部器官的健康状态。
5. 血管CT检查:血管CT检查可以评估血管的通畅程度和血液供应状况,包括颈动脉、冠状动脉等。
通过血管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保证备孕时身体的血液循环正常。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CT检查,下面给出相应的解答:1. 盆腔CT检查:备孕前需要进行盆腔CT检查,以评估女性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该检查可以及早发觉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问题,提高怀孕的胜利率。
2. 甲状腺CT检查:备孕前进行甲状腺CT检查可以了解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准时发觉并处理甲状腺结节、肿大等问题,确保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备孕供应良好的基础。
3. 乳腺CT检查:备孕前进行乳腺CT检查可以关心女性了解自身乳腺的健康状况,准时发觉和处理乳腺结节、增生等问题,保证乳腺的正常功能,削减备孕期间的不适。
4. 腹部CT检查:备孕前进行腹部CT检查可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包括肝脏、肾脏、胰腺等。
通过该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脂肪肝、结石、炎症等问题,确保备孕时腹部器官的正常功能。
CT检查的须知有哪些?CT检查属于放射性检查方式,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接受安全剂量范围内的电离射线,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依据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不同,检查要求不尽相同。
(1)头部、胸部CT平扫:检查不需要进行特殊准备,检查前只要嘱患者去除检查部位的高密度或金属物品,检查时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即可。
检查过程中呼吸平稳,听指令,保持摆放体位即可。
(2)腹部、盆腔CT检查:包括肾、膀胱、输尿管区域、腹膜后、腹部包块、子宫附件、盆腔及下腹部盆腔。
检查前需要憋尿,主要目的是充盈膀胱,以利于良好显示膀胱以及与其他组织相鉴别。
①检查前喝水注意事项:a.检查前6h不要进食(准备500 mL 矿泉水4瓶或等量白开水);b.检查前45 min喝水500 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c.检查前30 min再一次喝水500 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d.检查前15 min再次喝水500 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e.CT检查前,立即再次喝水500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
②腹部、盆腔CT检查注意事项:a.膀胱、输尿管区域、子宫附件、盆腔及下腹部盆腔CT检查前需要憋尿。
b.检查前喝水禁忌证:重症胰腺炎及肠梗阻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大量腹水患者。
c.扫描前1周内不要做上消化道造影是为了避免高密度钡剂产生伪影而掩盖病变。
(3)增强CT及CTA检查:需要进行增强CT以及CT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含有机碘对比剂(显影好、毒副反应少),有少数人使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所以检查前需做碘过敏试验。
因为造影剂会经过肾代谢排出,所以检查前还需要抽血检验肾功能,结果正常方能接受检查。
增强CT及CTA检查注意事项:①有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有肾衰竭、甲亢等疾病患者,注射造影剂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碘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应避免增强CT及CTA 检查;②检查前请确认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结果正常。
放射科腹部和盆腔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胃(一)适应证1.胃恶性肿瘤。
2.卵巢恶性肿瘤(寻找来源于胃的原发肿瘤)。
3.胃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定位。
4.胃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复查,了解其治疗疗效及复发情况。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开始禁食。
(2)检查当天清晨应空腹。
(3)检查前30min 内口服1000ml水使胃充盈扩张,在上机前再口服 300ml水。
(4)如需要行对比增强扫描者,检查前4h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根据需要,采用仰卧位、仰卧右后斜位和左侧位或右侧位。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上界为胸骨剑突,下界至脐孔(包括膈上食管下段至胃大弯)。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扫描机架0°。
6)扫描野:35~45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参数:120~140kV,120~250mAs。
11)重建算法: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2.5~3.5ml/s。
3)扫描开始时间:注射 50~70ml 后开始连续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平扫以及增强图像。
2)测量病灶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3)疑胃穿孔患者,需采用纵隔窗拍摄(W350~500,L35~50),以鉴别脂肪与游离气体。
(四)注意事项1.检查前一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一周内曾做过胃肠道钡餐造影时,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2.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非检查部位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