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女性盆腔肿块的CT诊断6页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女性盆腔包块的CT诊断作者:文建荣王敏唐艳芬蒋小龙吴鹏熊永胜刘培俊周菁华刘胜黄康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探究CT对盆腔包块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分析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盆腔包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史、CT结果及病理检查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临床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显示,CT检查准确定位的患者共55例,准确率91.7%;良性包块诊断准确患者38例,准确率92.7%;恶性包块诊断准确患者17例,准确率89.5%。
结论 CT在诊断盆腔卵巢附件包块中,能准确定位包块的位置,同时清晰地显示出包块内部的特征及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盆腔;卵巢;附件;CT;诊断[中图分类号] R714.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76-03盆腔包块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现阶段常用的诊断手法包括B超、CT检查等[1]。
本文旨在对经病理检验及手术确诊的60例盆腔包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以探究CT检查诊断盆腔包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本院妇科收治的60例盆腔包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76岁,平均(40.2±2.3)岁,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感、腹痛、腹部包块、便秘、白带增多、阴道出血、月经紊乱,部分短期出现衰弱、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13例患者CA125水平高于正常值,2例患者CA19-9升高。
1.2 检查方法患者于扫描前2 h口服1.5%对比剂并行保留灌肠,适当憋尿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已婚妇女需将纱布卷(低密度并含气)置入阴道后穹隆,促使阴道膨胀以突出宫颈阴道部。
采用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Ultra 8排螺旋CT仪进行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采取轴位螺旋扫描,起始于耻骨联合上缘,终止到髂嵴上缘,如果疑有肿瘤种植或有腹水患者,则上限扫描范围延伸至膈顶部。
女性盆腔肿物的影像诊断思维申晓俊;解骞;梁宗辉;毕海霞;唐峰【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影像诊断;颗粒细胞瘤;肿瘤;卵巢【作者】申晓俊;解骞;梁宗辉;毕海霞;唐峰【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放射科;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放射科;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放射科;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病理科;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病例资料患者,女,76 岁,因体检发现左侧卵巢肿物3 周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月经量中等,无痛经;近30 年常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暗红,无腹痛腹胀;3 周前查B 超示:子宫增大,肌瘤可能;子宫后方混合性盆腔包块(103 mm×65 mm×80 mm),卵巢来源可能。
自诉10 年前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行诊断性刮宫术(具体不详),病理为良性病变,后未予随访。
入院后肿瘤指标示:CEA 轻度升高(5.60 ng/ml);AFP、CA125、CA199 均阴性。
血清激素水平检测示:促卵泡成熟素降低(1.21 IU/L),黄体生成激素降低(4.20 IU/L),催乳素升高(650.37 mIU/L),雌二醇升高(171.00 pmol/l)。
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如孕3 月大小,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尚可,无压痛。
附件:子宫后方可及一约10 cm×8 cm 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活动欠佳,无压痛。
影像表现:MR 检查示盆腔左后方见囊实性团块灶,最大径约13 cm,分隔厚薄不一,以厚分隔为主,实性成分T1WI 等低信号,T2WI 高信号,DWI 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囊性成分内壁光滑,增强后无强化,考虑卵巢来源的囊腺瘤/癌可能大(图1)。
25例女性盆腔肿块的CT诊断
女性盆腔肿块是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CT检查是继B超之后女性盆腔肿块的主要检查之一,正确诊断盆腔肿块是及时治疗的必要手段。
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CT对25例患者进行诊断,并通过手术或病理对这些患者进行验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中,卵巢肿块15例,子宫平滑肌瘤5例,宫外孕破裂出血1例,子宫颈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双侧附件炎性包快2例,年龄16~77岁,平均38岁,病程7 d~3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腹部不适或疼痛,月经紊乱、阴道流血,自触或医生触诊及其辅助检查发现盆腔肿块等。
1.2方法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已婚患者检查前阴道填塞纱布,扫描前30 min口服1.5%泛影葡胺约800 mL,平卧,自耻骨联合下起10 mm 层厚10 mm层距连续扫描至双侧髂骨上棘联线水平,部分病例向上至肿块扫完为止,在CT影像上,由2位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意见一致者纳入统计。
2结果
本组25例女性盆腔肿块中,CT作出准确定性诊断22例,符合率88%(22/25),误诊率12%(3/25),准确定位率92%(23/25),主要病变CT
作出初步诊断后,再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卵巢囊肿1例,卵巢囊腺瘤4例,卵巢癌2例,卵巢畸胎瘤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子宫肌瘤5例,宫颈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宫外孕破裂出血1例,双侧附件炎性包块2
例。
2.1卵巢肿块①卵巢囊肿1例,圆形密度均一囊性肿块,囊壁薄光滑锐利,囊腔无分隔,②卵巢囊腺瘤4例,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例,表现为盆腹部巨大单房性囊性肿物,壁薄,内未见乳头状物及砂粒体,CT增强无强化,瘤体直径7.2~17 cm,挤压盆腹部及周围组织;卵巢粘液性囊腺瘤2例,表现盆腹部可见巨大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内呈多囊分隔状,囊液呈均匀较低密度,囊腔间密度有差异,囊壁薄而光滑,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大小直径在15~28 cm,肠管受压推移。
③卵巢癌2例,1例表现为盆腔右侧可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影,密度不均匀,部分呈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实性区明显强化,形态不规则,腹部可见大量腹水,1例表现盆腔内见一巨大囊性肿物,左右相连,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呈分隔样改变,壁强化明显,病灶中央有强化结节影,子宫直肠窝内可见积液,误诊为卵巢囊腺瘤。
④卵巢畸胎瘤5例,瘤体内有软组织密度、脂类密度伴斑片状高密度钙化1例,1例可见随体位改变的浮球征,有2例可见脂液平面,1例仅见单纯水样囊性密度,误诊为囊肿。
⑤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囊性肿块,增强后囊壁可见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
2.2子宫肌瘤5例,2例肌壁间或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普遍性增大,2例浆膜下多发肌瘤,引起子宫呈角状突出,1例肌瘤囊性变,误诊为巨大巧克力囊肿。
2.3宫颈癌1例,表现为子宫颈体积增大,宫颈不均匀增厚,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可见强化。
2.4子宫内膜癌1例,平扫子宫体明显增大,中央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子宫肌层强化均匀,子宫中央低密度肿块强化不明显,盆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
2.5宫外孕破裂出血1例,表现盆腔左侧可见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及高密度出血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子宫体积增大。
2.6双侧附件炎性包块2例,表现为多房囊性包块,囊壁较厚,但内壁光滑,囊液密度较高,增强后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与周围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
3讨论
3.1大部分病例表现典型,可以定性定位,本组病例,CT对女性盆腔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8%(22/25)。
①卵巢囊肿:卵巢囊肿为子宫两侧圆形或椭圆形单房水样密度影,其大小不定,边界清楚,增强后囊肿显示更清晰,囊液不强化。
②卵巢囊腺瘤:常表现为低密度的囊性肿块,边界比较清楚,腔内分隔比较多见,边缘较规则、光整,肿瘤内乳头状突出的密度常呈软组织密度,浆液性囊腺瘤单房比较常见,有部分可以呈多房状改变,囊内液体的密度比较均匀,大约10%的病例囊壁或间隔可以见到钙化影,而粘液性囊腺瘤,囊壁及其分隔的厚薄往往不均匀,多房较为多见,各房囊内液体的密度可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囊液密度比软组织密度低,但比水密度高,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和实性成分可以强化,密度较平扫时明显增高[1]。
③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约80%发生在卵巢,约50%为双侧性,因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周期性出血、纤维化及粘连逐渐形成囊肿,内含陈旧性血液称巧克力囊肿,CT表现为子宫附件及直肠陷窝处可
见圆形或椭圆形囊肿,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具有典型囊肿的CT特征[2]。
④宫颈癌:居妇女的恶性肿瘤首位(35%~72%),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占58%~93%,患者平均年龄50岁,CT表现宫颈浸润性癌可使宫颈增大,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可局限于宫颈或蔓延及子宫和宫旁,约半数病例肿块内有低密度区,提示肿瘤坏死,肿瘤向外蔓延表现为向子宫外伸出的不规则、三角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影[3]。
⑤子宫内膜癌:表现为子宫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大,宫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坏死区。
⑥宫外孕破裂出血:属于急腹症,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闭经、阴道点滴出血、腹痛,持续性隐痛或突然下腹疼痛,妇科检查可扪及腹部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CT表现为子宫底后方附件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整或不光整、实性或低密度混合性肿块,增强后中心部位强化不明显,而外围包膜强化明显[4]。
⑦双侧附件炎性包块:临床病程中多有腹痛、发热等炎性疾病体征,CT表现为多房或单房囊性包块,囊壁较厚,内壁光滑,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与周围器官有明显粘连。
3.2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定性或定位有困难,①卵巢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是生殖系统所有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多数患者在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就诊时往往已有盆腔外广泛转移[5],诊断CT表现典型的卵巢癌容易,但诊断不典型的卵巢癌仍有困难,卵巢癌可表现为囊性肿块,壁结节小或实性成分不明显,表现与囊腺瘤相似,此时易误诊为囊腺瘤,本组有1例误诊为囊腺瘤,误诊原因,卵巢癌CT表现似囊腺瘤[6],对壁结节认识不足,因为囊腺瘤也可有壁结节,但强化程度不如囊腺癌程度高。
据报道,恶性肿瘤强化时,CT值增强前后相差22HU以上,而良性CT值强化在22 HU
以下[7]。
②卵巢畸胎瘤:占卵巢肿瘤的10%~15%,主要见于育龄妇女,CT表现瘤体内脂肪密度组织是最常见的CT征象,也是特征性表现,肿瘤的钙化、牙齿或骨骼是本病的重要征象,本组4例具有以上表现。
少见CT 表现,浮球征是一种相对特异性征象,脂样小球漂浮于囊液内,形成所谓浮球征,这种小球体可移动,由脂肪聚集于小片碎屑、鳞屑或细毛发团周围形成,小球以一定的形状分散于瘤体内。
单纯水样囊性密度,伴或不伴有囊壁钙化,其中1例误诊为囊肿,脂肪成分的定位错误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即把囊内边缘的脂肪影定位于囊外或囊外脂肪影归于囊内[8]。
③子宫肌瘤:CT扫描可见子宫外形成分叶状增大或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性肿块,境界清楚,宫旁脂肪层存在,肌瘤如继发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和坏死则CT表现有所不同,可分别表现为低密度的坏死囊变或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肌瘤常和正常子宫肌层一样明显强化,坏死囊变的低密度区更为清楚,其中1例子宫肌瘤囊性变误诊为巨大巧克力囊肿,误诊原因是患者病史较长,与月经关系密切,CT囊性肿物与子宫膀胱分界不清内有条片状高密度影。
因此大部分女性盆腔肿块表现典型,可采用CT诊断得到证实,但部分病例的定性或定位诊断尚有困难。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