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明细表
- 格式:docx
- 大小:29.24 KB
- 文档页数:10
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在河南省,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经济上的困难可能成为他们追求知识、实现梦想的阻碍。
为了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全面且有力的资助政策,为这些孩子的求学之路点亮希望之灯。
首先,学前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幼儿提供了温暖的保障。
对于在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按照年生均 600 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这笔费用虽然不算多,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能减轻他们的负担,让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有着多重保障。
“两免一补”政策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
小学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1000 元,初中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1250 元。
此外,对于非寄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也按照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的 50%给予资助。
这意味着,无论是寄宿还是非寄宿的贫困家庭学生,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感受到政策的关怀,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是一项重要的资助手段。
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 2000 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同时,对于这些学生,还免除了学费和住宿费。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习,为高考冲刺,为未来拼搏。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同样有着完善的资助体系。
对于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 元。
此外,对于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还免除了学费。
这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掌握一技之长、走向社会的机会。
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更是丰富多样。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认定申请表(2023版)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认定申请表 (2023版)*注意:请在栏目中填写相关信息。
所有填写内容必须属实且准确,请切勿捏造。
*个人信息-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__________________家庭经济情况1. 家庭月总收入:____________________(元)2. 家庭月总支出:____________________(元)3.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_4. 家庭固定资产:____________________(以市场估价计算)5. 家庭拥有的房产情况:(请勾选)- [ ] 无房产- [ ] 有商品房- [ ] 有自建房- [ ]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6. 家庭是否享受低保或特困供养:(请勾选)- [ ] 是- [ ] 否学业情况1. 就读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2. 就读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3. 就读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4. 学制: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本科四年制)5. 综合研究情况简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附件清单请务必提供以下附件:- [ ] 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 [ ] 学籍证明复印件- [ ] 学校成绩单复印件- [ ]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特困供养证等)申请人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填写的以上信息均属实、准确,如有提供虚假信息,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郑州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
以下是对郑州学校资助制度的详细介绍:一、资助类型1. 营养改善计划: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残疾学生、脱贫家庭学生、致贫风险未消除的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致贫风险未消除的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致贫风险未消除的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每生每年800元的营养补助。
2. 生活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孤儿、特困救助供养、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家庭近亲属有重特大疾病或有常年需治疗的疾病花费较大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突发事故造成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三年疫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资助标准为:寄宿生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625元;非寄宿生每生每学期25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312.5元。
3. 临时困难补助:针对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
4. 奖学金:针对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
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二、资助对象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包括残疾学生、脱贫家庭学生、致贫风险未消除的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致贫风险未消除的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致贫风险未消除的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等。
2. 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等。
3. 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等。
4. 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等。
三、资助流程1. 申请:学生向所在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核与公示:学校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公示资助名单。
3. 发放:学校将资助资金发放给学生。
4. 管理与监督:学校建立健全资助管理制度,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10.10•【字号】教资助〔2017〕845号•【施行日期】2017.10.10•【效力等级】党内其他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的通知教资助〔2017〕84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是推进教育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为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资助,根据省教育厅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我厅制订了《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2017年)》模板(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即日起组织印刷,并发放给建档立卡学生、家长和相关人员。
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完善内容“明白卡”要统一全面告知学生和家长所有建档立卡资助政策,做到“一卡明白”,避免出现不同层次的多个“明白卡”。
本次下发的“明白卡”模板主要介绍了省级层面出台的政策内容,市县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可在“其它资助政策”栏补充介绍,如地方未出台政策,该栏取消。
市、县、区最终发放的“明白卡”模板要逐级上报到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
二、统一印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不含省属学校)的“明白卡”由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统一印制,学校负责统一发放;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和省属中小学、幼儿园的“明白卡”由各学校负责统一印制并发放。
印制规格为:纸品使用白宝星(250g),A4幅面对折,正反双面黑白印刷,内容、字体、版式等参照附件,电子样板可通过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下载。
“明白卡”的发放范围为:学生和家长,各市、县、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各相关科(股)室有关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有关领导、相关部门人员、辅导员、班主任。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2.10.22•【字号】教资助[2012]763号•【施行日期】2012.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教资助〔2012〕76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财政局,各高等学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自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出台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起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国家及我省提出的“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庄严承诺,有力地维护了教育和社会公平。
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推动我省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好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强省,促进我省教育公平及改革稳定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资助工作的领导,狠抓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
各地要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来抓,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一加以解决;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完善资助工作校(院)长负责制,切实加强资助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和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附件3: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内容2016年,我省出台《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豫政办〔2016〕120号),实施了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1.学前教育。
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2.义务教育。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
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3.普通高中教育。
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4.中等职业教育。
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
5.高等教育。
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1 —元、1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
根据《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工作程序和补助额度的通知》(豫扶贫办【2018】21号),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各地扶贫部门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资金通过支农惠农“一卡(折)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家庭。
从高校事业收入中提取的学生资助经费,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对完成学业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各高校通过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特殊困难补贴等措施解决。
对考入省外高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鼓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勤奋学习,争取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2 —。
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亲爱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根据《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豫政办〔2016〕120号)等有关政策规定,我省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为使你们充分了解有关资助政策,我们汇编了《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供你们参考。
——学前教育。
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建安区执行的标准年生均600元)。
——义务教育。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
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
——普通高中教育。
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中等职业教育。
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由当地扶贫部门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金。
——高等教育。
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元、1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由扶贫部门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金。
优先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为:普通本专科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
对完成学业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各高校通过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特殊困难补贴等措施解决。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认定申请表(2023版)请填写以下信息,申请认定为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个人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家庭情况1. 家庭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 家庭成员情况:3. 家庭经济情况:请提供以下材料作为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 家庭收入证明(如工资、退休金等)- 低保户或特困户认定证书-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家庭成员失业证明、残疾证明等)请在下方简要描述家庭经济困难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情况1.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2. 学生性别:__________________3. 学生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4. 学生所在学校:______________5. 学生所在班级:______________6. 学生就读年级:______________残疾情况请提供以下材料作为学生残疾情况的证明:- 残疾证明(由相关医院或机构出具)- 相关医疗报告或诊断证明请在下方简要描述学生的残疾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人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真实有效,如有不实,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
写模板)
个人信息
- 姓名:[填写姓名]
- 性别:[填写性别]
- 出生日期:[填写出生日期]
- 身份证号码:[填写身份证号码]
- 民族:[填写民族]
- 所在院校:[填写所在院校]
- 专业:[填写专业]
- 年级:[填写年级]
- 联系[填写联系电话]
- 邮箱:[填写邮箱]
家庭情况
- 家庭地址:[填写家庭地址]
- 家庭人口:[填写家庭人口]
- 家庭经济状况:[填写家庭经济状况,例如:低收入、无固定收入等]
- 父亲姓名:[填写父亲姓名]
- 年龄:[填写父亲年龄]
- 职业:[填写父亲职业]
- 母亲姓名:[填写母亲姓名]
- 年龄:[填写母亲年龄]
- 职业:[填写母亲职业]
- 是否有其他经济来源:[填写是否有其他经济来源,例如:兄弟姐妹工作、亲戚经济支持等]
研究情况
- 研究表现:[填写研究表现,例如: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等]
- 是否获得奖学金:[填写是否获得奖学金]
- 是否享受学费减免政策:[填写是否享受学费减免政策]
申请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您需要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陈述您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对您研究和生活的影响。
[填写申请原因]
申请材料清单
- [填写所需申请材料清单]
请如实填写以上内容,并携带相关证明材料提交申请。
感谢您的配合!
注:本表格仅用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之用,申请人需提供真实有效的相关证明材料。
豫教资〔2017〕79号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下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属各学校:为了深入贯彻精准资助的理念,我中心去年出台了《河南省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将困难学生划分为三类并从定性的角度提出了分类的办法。
为了使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时能够更加精准、公平、公正,我省借鉴部分外省的经验和做法,中心拟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详见附件),现下发给你们,供各地各中职、普高、义教、学前等四个学段学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时参考。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这套指—1 —标体系的推出目的就是从量化的角度给各地、各学校提供一个精准认定的思路,希望各有关单位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充实这套指标体系,努力践行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
附件:1.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调查表(试行)2.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调查表填写须知3.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2017年9月26日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7年9月26日印发—2 —附件1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调查表(试行)备注:表中第一项至七项为单选,由学生本人勾选;第八项和第九项为单选,由班主任组织评审小组评审后勾选;第十项为多选,由学生本人勾选。
—3 —附件2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调查表填写须知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行困难生认定时,需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认定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并提交与调查表内容相关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证明材料,如:家庭成员户口薄、低保证、残疾证、重大疾病诊断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申请人属于建档立卡学生的,无须填写调查表。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不受理其申请:(1)超过规定受理时间的;(2)未提供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证明材料的;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申请人当年度资助资格:(1)当年度受到学校记过(含记过)及以上处分的;(2)申请人有弄虚作假行为经查证属实。
河南省贫困生资助申请表个人信息
- 姓名:[姓名]
- 性别:[性别]
-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
- 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 籍贯:[籍贯]
- 家庭住址:[家庭住址]
- 联系[联系电话]
- 邮箱:[邮箱]
家庭情况
- 父亲姓名:[父亲姓名]
- 父亲工作单位:[父亲工作单位]
- 父亲职务:[父亲职务]
- 母亲姓名:[母亲姓名]
- 母亲工作单位:[母亲工作单位]
- 母亲职务:[母亲职务]
- 家庭人口总数:[家庭人口总数]
- 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收入]
教育情况
- 所在学校:[所在学校]
- 年级:[年级]
- 研究成绩:[研究成绩]
- 学校鉴定情况:[学校鉴定情况]
- 是否享受其他资助:[是否享受其他资助] 申请原因
请简要说明您申请贫困生资助的原因:[申请原因]
相关证明材料
请提供以下材料的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注明页码和文件名称:
- 身份证复印件
- 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证明
- 家庭人口户口簿复印件
- 学校鉴定证明复印件
-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请在下面签名确认申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签名)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提交至教育局办公室。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以下
联系人:[联系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河南省低收入家庭学生认定申请表个人信息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身份证号码:
- 所在城市:
- 联系方式:
家庭成员信息
父亲/监护人信息
- 姓名:
- 年龄:
- 职业:
- 收入来源:
- 月收入:
母亲/监护人信息
- 姓名:
- 年龄:
- 职业:
- 收入来源:
- 月收入:
其他家庭成员信息(如果适用)
- 姓名:
- 年龄:
- 与申请人的关系:
- 收入来源:
- 月收入:
家庭住房情况
- 住房类型(自有、租赁、借住等):
- 月租金/按揭还款金额:
- 是否享受低保或公租房政策:
学校情况
- 就读学校名称:
- 年级:
- 学费金额:
- 是否获得学费减免或奖学金:
情况说明
请简要描述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以及申请人获得低收入家庭学生认定的原因。
附件清单
请列举所有提供的附件,例如家庭成员收入证明、住房证明、学校证明等。
注意事项
请确保填写的信息真实准确,如有虚假填写,将导致认定结果无效。
请务必按要求提交所有附件,缺少必要的附件将影响申请的进程。
在填写完成后,请将申请表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认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提交申请不代表一定能获得认定,请了解相关政策规定以及认定标准。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相关部门或学校进行咨询。
声明
本人确认所填写的信息真实准确,并承诺如有任何虚假填写,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签名日期: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认定和资助资金发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0.25•【字号】豫教财〔2019〕143号•【施行日期】2019.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认定和资助资金发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豫教财〔2019〕14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扶贫开发办公室,各高等学校,省属中职学校,厅直属学校:为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认定和资助资金发放工作,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现就各地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明确以下处理意见:一、关于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范围的问题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教财〔2017〕441号)精神,各学段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在认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对象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受资助学生必须是扶贫部门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二是受资助学生要具有学校的正式学籍。
各地对非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兜底保障的,资助范围按各地出台政策执行,但其资助的人数和金额不作为中央和省级建档立卡资助政策落实和统计范围。
二、关于建档立卡学生在一个学年内认定和发放次数的问题因受助学生数量众多,组织一次认定和发放工作所需时间周期较长,同时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资金申请拨付等方面也有规定的时间要求,我省各学段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每个学期组织认定一次,按现行发放办法发放。
每个学期学校认定工作完成后新增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下一个学期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三、关于学籍发生变动的建档立卡学生如何实施资助的问题学期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籍发生变动的,从学籍变动的下一个学期开始由变动后学籍所在学校负责认定和发放资助资金,本学期继续由原学校负责认定和发放资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