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3-2 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47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技术测量室编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及目录:实验一、尺寸测量实验1—1、轴的测量实验1—2、孔的测量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实验2—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2—2、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测量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测量实验3—1、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验3—2、螺纹中径、螺距及牙形半角的测量实验四、齿轮测量实验4—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的测量实验4—2、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三、被测零件:四、测量示意图: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八、思考题: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4、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一、实验目的三、被测零件:四、测量示意图:六、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八、思考题:1、用内径千分尺和内径量表测量孔的直径是,各属于哪种测量方法?2、内径量表测量孔时“转折点”意味着什么?一旦“零位”确定,百分表指针超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百分表指针不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3、组合量块组的原则是什么?实验报告: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形状公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四、测量示意图:(要求画出简单的仪器的测量原理图和被测面的测量截面图)六、作图:分别用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求直线度误差值,并作出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1、以本实验为例,试比较按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何者更合理?2、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值时,如前所述,总是按平行于纵坐标计量,而不是按垂直于两条平行包容直线的距离计量,原因何在?实验报告: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四、测量示意图:六、析判断被测平面是否合格?实验报告: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四、测量示意图:六、分析判断被测件平行度是否合格?实验报告:表面粗糙度的测量Array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1、用表面粗糙度电感测微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a值;2、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z值。
目录第一章测试第二章测试第三章测试第四章测试第五章测试第六章测试第七章测试第八章测试第一章测试【判断题】(2分)完全互换一般用于厂际合作的场合。
()A.错√ B.对【判断题】(2分)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生产。
()√ A.错B.对【判断题】(2分)公差比偏差大。
()√ A.错B.对【判断题】(2分)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 A.错B.对【判断题】(2分)传递扭矩的孔和轴的配合一般选用过渡配合。
()A.对√ B.错【判断题】(2分)经常需要拆卸的孔和轴一般选用过盈配合。
()√ A.错B.对【判断题】(2分)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 A.对B.错【判断题】(2分)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A.对√ B.错【单选题】(2分) 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 A.标准化B.大批量生产C.检测技术.D.现代化【单选题】(2分) 轴的公差带由()唯一确定。
A.T和d√ B.es和eiC.T和ei--------------------------------------第二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D.T和es第二章测试【判断题】(2分)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 A.错B.对【判断题】(2分)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
()A.对√ B.错【判断题】(2分)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 A.错B.对【单选题】(2分) 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来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
A.变值系统误差B.定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D.粗大误差【单选题】(2分) 含有下列哪项误差的测得值应该按一定的规则,从一系列测得值中予以剔除()。
绪论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零件不经过挑选和修配,便能装配到机器上,该零件具有互换性。
()2. 厂外协作件要求采用不完全互换生产。
()3. 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尺寸参数必须制成绝对精确。
()4. 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低于国家标准。
()5. 在确定产品的参数系列或参数时,应最大限度地采用优先数系或优先数。
()二、单项选择题1. 符合互换性的零件应是()。
A. 相同规格的零件B. 不同规格的零件C. 相互配合的零件D. 上述三种都不是2. 互换性按产品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A. 互换方法B. 互换性质C. 互换程度D. 互换效果3. 检测是互换性生产的()。
A. 保障B. 措施C. 基础D. 原则4. 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制成绝对精确是()。
A. 有可能的B. 不可能的C. 必要的D. 必须的5. R10优先数系的公比是()。
A. 1.60B. 1.25C. 1.12D. 1.06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普遍原则?列举几种生产和生活实例加以说明。
2. 什么是误差、公差、检测和标准化?它们与互换性有何关系?3.下列四组数据分别属于哪种系列?公比q分别是多少?(1)某机床主轴转速范围(r/min):200;250;315;400;500;630…(2)电动机转速范围(r/min):375;750;1500;3000…(3)表面粗糙度(μm):0.8;1.6;3.15;6.3;12.5;5;25…绪论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二、选择题1. A;2. C;3. A;4. B;5. B三、简答题1.答:略2.答:略3.(1)R10系列,公比q = 1.25(2)R40/12派生系列,公比q = 2(3)R10/3派生系列,公比q = 2习题一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某一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
一、基本内容:1、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框格引出,指向公差带宽度方向)、基准(分清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字母放正,单一基准和组合基准)2、公差带的特点(四要素)大小、方向、形状、位置3、公差原则基本概念作用尺寸:单一要素的作用尺寸简称作用尺寸MS。
是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
作用尺寸:Dms=Da—误差dms=da+误差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效状态:(1)最大和最小实体状态MMC:含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
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轴为最大极限尺寸。
LMC:含有材料量最小的状态。
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轴为最小极限尺寸。
MMS=Dmin;dmaxLMS=Dmax;dmin(2)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尺寸达到最大实体尺寸且形位误差达到给定形位公差值时的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在实效状态时的边界尺寸。
A)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状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形状公差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形状公差B)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与位置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位置公差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 位置公差理想边界理想边界是设计时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边界。
(1)最大实体边界(MMC边界)当理想边界的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
(2)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C边界)当理想边界尺寸等于实效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实效边界。
包容原则(遵守MMC边界)○E(1)定义:要求被测实际要素的任意一点,都必须在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内,该理想形状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
即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为零,具有理想形状。
(2)包容原则的特点A、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尺寸MMS。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绪论0-1 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优越性有哪些?0-2 互换性的分类有哪些?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0-3 误差、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0-4 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0-5 为何要采用优先数系?R5、R10、R20、R40系列各代表什么?第二章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装配精度高的配合,若为过渡配合,其值应减小;若为间隙配合,其值应增大。
()mm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
()2.图样标注φ30 +0.033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4.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5.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6.配合H7/g6比H7/s6要紧。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8.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0.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 11.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1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13.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14.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__。
A.φ30H7/f6和φ30H8/p7B.φ30P8/h7和φ30H8/p7C.φ30M8/h7和φ30H8/m7D.φ30H8/m7和φ30H7/f62.下列配合代号标注正确的有__。
A.φ60H7/r6B.φ60H8/k7C.φ60h7/D8D.φ60H9/f93.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不当的有__。
三、填空题1.公差标准是对__的限制性措施,__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2.不完全互换是指__。
3.完全互换是指__。
4.实际偏差是指__,极限偏差是指__。
5.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决定大小,由__决定位置。
6.轴φ50js8,其上偏差为__mm ,下偏差为__mm 。
7.孔φ65 -0.042 -0.072mm 的公差等级为__,基本偏差代号为__。
8.尺寸φ80JS8,已知IT8=46μm ,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__mm ,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
9.孔尺寸φ48P7,其基本偏差是__μm ,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
10.φ50H10的孔和φ50js10的轴,已知IT10=0.100mm ,其ES=__mm ,EI=__mm ,es=__mm ,ei=__mm 。
11.已知基本尺寸为φ50mm 的轴,其最小极限尺寸为φ49.98mm ,公差为0.01mm ,则它的上偏差是__mm ,下偏差是__mm 。
12.常用尺寸段的标准公差的大小,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__,随公差等级的提高而__。
13.φ45+0.005 0mm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为__,φ50-0.050 -0.112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为__mm 。
14.国家标准对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规定为__。
某一正方形轴,边长为25mm ,今若按IT14确定其公差,则其上偏差为__mm ,下偏差为__mm 。
15.属于较高和中等精度的公差等级有__,用于精密配合或重要配合处。
16.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__,不同点是__。
17.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之间的区域。
若给定任意时,其公差带是_区域。
18.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
19.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
20.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时是__。
21.由于__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__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高教版)习题答案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3-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答:⑴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⑵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⑶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高。
(√)⑷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⑸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过盈配合。
(×)3-2 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答: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的一种配合制度称为基孔制配合。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代号为H,并规定基准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为零。
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的一种配合制度称为基轴制配合。
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代号为h,并规定基准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为零。
按以下原则选用配合制:1)一般情况下,设计时优先选用基孔制。
2)有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零件采用外径不需加工的、具有一定精度等级的型材时,如型材直接用作轴;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装配几个具有不同性质的零件时,应选用基轴制配合;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应以标准件为基准来确定配合制。
如滚动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即属于基轴制配合,又如定位销与孔的配合为基轴制的配合等。
3)非基准配合:在实际生产中的某些配合,如有充分的理由或特殊需要,允许采用非基准配合,即非基准孔和非基准轴的配合。
如G8/m7,F7/n6等。
3-3 更正下列标注的错误:答:⑴φ80121.0091.0--⇒φ80091.0121.0--⑵30021.000-⇒3000021.0-⑶φ6000⇒???-.0019⑷ 120011.0011.0+- ⇒ 120±0.011 ⑸ φ5087H f ⇒ φ5078f H ⑹ φ50f H 78 ⇒ φ5078f H ⑺ φ50H8039.00 ⇒ φ50H8(039.000+)3-4 下面三根轴哪根精度最高?哪根精度最低? 答:⑴ φ70105.0075.0++ T s1 = es - ei = 0.105-0.075 = 0.03 查表3-2 精度为IT7⑵ φ250015.0044.0-- T s2 = es - ei = -0.015-(-0.044)= 0.029 查表3-2 精度为IT6 ⑶ φ100022.0- T s3 = es - ei = 0-(-0.022)= 0.022 查表3-2 精度为IT8 轴φ250015.0044.0--精度最高 ,轴φ100022.0-精度最低。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补充复习题一、标注题:1、试将下列各项几何公差要求标注在标注图7上:①曲拐圆柱φ1轴线对两个曲轴主轴颈φ2的公共轴线平行度公差为φ;μ;②曲拐圆柱φ1的圆柱度公差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上限值m③曲轴左端锥体φ3对两个曲轴主轴颈的公共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④曲轴左端键槽对左端锥体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μ;⑤左、右两个曲轴主轴颈的圆柱度公差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上限值m⑥左、右两个曲轴主轴颈对曲轴两端中心孔的锥面部分(定位部分)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标注图72、试将下列各项几何公差要求标注在标注图8上:(标注不规范扣分)①φ60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②φ40右端面对φ60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③φ25 H8和φ40js6遵守包容要求,φ60外圆柱按h8遵守独立原则;④φ40轴线对φ25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⑤φ60外圆柱对φ25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φ60圆柱度公差;⑥φ60外圆柱右端面对φ25孔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⑦φ16H9孔轴线对φ25孔轴线和φ60外圆柱右端面的位置度公差为φ,而且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基准中心要素分别与位置度公差关系应用最大实体要求。
⑧将φ25H8、φ40js6、φ60h8、φ16H9上、下极限偏差(>10~18,IT9=)注出。
标注图83、试将下列各项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标注图9上:① φ轴线对φ22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要求。
② φ10轴线对ф22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要求。
③ φ10公差带f7,标出极限偏差,它遵守包容要求。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④ φ为基准轴,公差等级10,注出极限偏差。
⑤ φ22圆度误差不大于。
⑥ φ22左、右两端面对φ22轴线的圆跳动误差不大于。
⑦ φ圆柱面最大轮廓高度不超过m μ,φ22圆柱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m μ,φ22圆柱两端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m μ,下限值m 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互换性是指产品在()方面的特性。
A. 功能B. 结构C. 尺寸D. 性能A. 最大极限尺寸B. 最小极限尺寸C. 基本尺寸D. 实际尺寸A. 机械测量B. 电磁测量C. 光学测量D. 声波测量A. 卡尺B. 千分尺C. 百分表D. 量规5. 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C.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消除D.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减小6. 在尺寸链计算中,封闭环是指?()A. 起始环B. 中间环C. 最终环D. 任意环A. RaB. RzC. RkD. Rp8. 下列关于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形状公差仅限于线性尺寸B. 位置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C.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可以同时标注D.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是相互独立的A. 螺距公差带B. 牙型公差带C. 螺纹直径公差带D. 螺纹长度公差带A. 齿轮压力角B. 齿轮模数C. 齿轮齿数D. 齿轮齿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互换性按其范围可分为______互换性和______互换性。
2. 尺寸公差带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 技术测量按测量方法可分为______测量、______测量和______测量。
4. 测量误差分为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
5.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______法和______法。
6.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 形状公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 位置公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 螺纹的公差带包括______公差带、______公差带和______公差带。
10. 齿轮的互换性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参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意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绪言1. 试写出R10从250到3150的优先数系。
2. 试写出R10/3从0.012 到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3. 试写出R10/5从0.08到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Chap1圆柱公差与配合1.计算出表中的极限尺寸,上、下偏差和公差,并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标注基本尺2.已知下列三对孔、轴相配合。
要求:(1) 分别计算三对配合的最大与最小间隙(X max ,X min )或过盈(Y max ,Y min )及配合公差。
(2) 分别绘出公差带图,并说明它们的类别。
a) 孔:033.0020+φ轴:065.0098.020--φ b) 孔:007.0018.035+-φ 轴:0016.035-φ c) 孔:030.0055+φ轴:060.0041.055++φ3.下列配合中,查表1-8,表1-10,表1-11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 (1)7850f H φ (2)101080h G φ (3)6730h K φ (4)88140r H φ (5)67180u H φ (6)5618h M φ 4.将下列基孔(轴)制配合,改换成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孔)制配合,并查表1-7,表1-10,表1-11,确定改换后的极限偏差。
(1)9960d H φ (2)7830f H φ (3)6750h K φ (4)6730h S φ (5)6750u H φ 5.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 配合的基本尺寸=25mm,X max =+0.086mm,X min =+0.020mm. (2) 配合的基本尺寸=40mm,Y max =-0.076mm,Y min =-0.035mm. (3) 配合的基本尺寸=60mm,Y max =-0.032mm,X max =+0.046mm.chap2长度测量基础1. 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同时组合下列尺寸(单位为mm ):29.875,48.98,40.79,10.56.2. 仪器读数在20mm 处的示值误差为+0.002mm ,当用它测量工件时,读数正好为20mm ,问工件的实际尺寸是多少?3. 用某测量方法在等精度的情况下对某一试件测量了15次,各次的测得值如下(单位为mm ): 30.742, 30.743, 30.740, 30.741, 30.739, 30.740, 30.739, 30.741, 30.742, 30.743, 30.739, 30.740, 30.743, 30.742, 30.741, 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和极限误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资料库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不完全互换性是指一批零件中,一部分零件具有互换性,而另一部分零件必须经过修配才有互换性。
√3.只要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便能装配到机器上去,则该零件具有互换性。
×4.机器制造业中的互换性生产必定是大量或成批生产,但大量或成批生产不一定是互换性生产,小批生产不是互换性生产。
×5.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6.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7. 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8.图样标注φ200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0.021×9.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10.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0.046-0.067×11.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12.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相对零线的位置。
√13.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14. 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15. 某一个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此尺寸必定合格。
×16. 间隙配合中,孔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17. 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18. 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
×19 . 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20. 对某一尺寸进行多次测量,他们的平均值就是真值。
×21. 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可以减小系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