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142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一、形位公差的概念图样上给出的零件是没有误差的理想几何体,但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本身存在各种误差,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受变形、振动、磨损等各种干扰,使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以及线、面相互位置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相互位置之间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它们统称为形状和位置的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仅有尺寸误差,而且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
形位误差对机构、仪器的使用功能影响很大。
因此,仅控制尺寸误差尺寸误有时仍难以保证零件的工作精度、联结强度、密封性、运动平衡性、耐磨性和可装配性等方面的要求,特别在高温、高压、高速重载等条件下工作的精密机械影响很大。
零件的形位误差对其使用性能会产生以下影响:(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例如,机床导轨的形状误差会影响结构件(如刀架)的动精度;车床主轴两支承轴颈的形位误差会影响主轴的回转精;齿轮箱上各轴承孔的位置误差将影响齿面承载能力和齿轮副的侧隙。
有结合要求的平面形状误差将影响结合的密封性,并因接触的减小面降低承载能力等。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例如,对于圆柱结合的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会使间隙大小分布不均,当配合件发生相对转动时,磨损加快,降低零件的工作寿命和运动精度。
(3)影响零件的自同装配性。
例如,花键轴各键的位置误差将影响与花键孔的联结;箱盖、法兰盘等零件上各螺栓孔出现位置误差将难以自由装配。
因此,设计零件时必须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并考虑制造时的经济性,对其形位误差加以必要且合理的限制,即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形位误差。
形状公差标准是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
我国参照国际准,重新修订并以颁布实施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有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4249-1996》《公差原则》、GB/T16671-1996《形状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等。
目录一、形位公差作用二、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1、形位公差定义与特性2、形位公差标注三、形位误差检测1、形状误差检测与比较2、定位误差检测与比较3、跳动检测与比较4、圆度和圆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5、圆柱度和全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四、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与精度等级确定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2、形位公差精度等级确定五、公差原则的选择与作用六、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制造工艺之间关系及应用形位公差检测方法与应用一、形位公差作用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臵精度是该零件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它与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为同一目的,即:对零件加工制造精度的控制。
尺寸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实际尺寸的变动量,根据精度等级控制尺寸的极限范围,表面粗糙度根据精度等级控制加工表面粗糙程度,影响零件接触表面的摩擦磨损和使用寿命。
而形位公差控制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形状和方向位臵的变动量,这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以及安装精度,影响到组装后设备能否最后达到设计功能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另外,机械零件图样形位公差的标注也提示了被测要素作用的重要性,从而对工艺制造提出特别要求,起到指导工艺制造的作用。
标注不同的特征项目和不同的精度等级,也影响着不同的加工工艺手段,同时也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
能够灵活的、合理的应用尺寸公差、表面粗造度和形位公差将直接影响设计质量,这也是一个设计者综合设计能力的体现和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1、形位公差定义与特性定义: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臵的允许变动量。
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不涉及基准。
形状公差包括圆度、圆柱度、直线平面度公差。
位臵公差:是指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臵所允许的变动量。
它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以及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臵公差)特性: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它具有形状、大小和方位等,它是按几何概念定义的(但跳动公差带除外),与测量方法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