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讲义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5
加州中国语言研究中心中文教师培训班2006年1月谢天蔚Tianwei Xietxie@语言学概论讲课提纲第一讲引言:语言学是什么一、语言学是什么语言学不是学语言语言学是对语言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科学必须要有理论,理论要能解释预测二、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神话和传说语文学的开端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Saussure)的学说结构主义Chomsky的革命现代语言学三、语言学的分科语音、词汇、语法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交叉学科等第二讲语音学和音位学一、语音的物理生理特征声波、频率、音强、音长、音高辅音、元音、声调、音节语音的分类: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二、音位音素与音位音段音位与超音段音位音位与音位变体汉语与英语音位比较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以音位为最小单位,以罗马字母为符号)第三讲词汇的构成和语义一、语素:自由语素、黏着语素、二、词根与词缀,前缀、后缀、中缀三、构词法:派生与屈折四、词汇和词义:语义三角、单义、多义、同义、反义、上下义、语义成份(义素)和成分分析、语义场五、汉语词汇结构、熟语第四讲传统语法和现代句法理论一、传统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分析英语词类与汉语词类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主题述题的观念:主题、述题、主题突显与主语突显语言汉语的语法特点二、结构主义直接成分分析法树形图句子的歧义三、转换生成语法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句子的转换第五讲中国的语文学及语言研究一、音韵学古代的注音方法:读若、直音、反切字母、韵书对注音字母的影响:注音符号以声母韵母为基础,以古文字为符号二、文字学汉字结构六书汉字的演变三、中国的方言研究方言分布方言对应关系语音词汇与法的差别方言调查第六讲语言学的分支一、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语言计划、语言态度、语言的社会变体、女书中国的文字改革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注音符号二、心理语言学三、应用语言学四、计算语言学第七讲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一、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TPR、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自然法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说、学习与习得、自动处理与控制处理、社会文化说课程参考书目:徐通镪、叶蜚声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一、什么是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动物的“语言”和人类语言的本质区别:(一)人类语言的功能开放性和动物“语言”的功能相对封闭性(二)人类语言结构的任意性、离散性、层级性和动物语言结构的简单性。
(三)人类的语言是可以学习和传授的,动物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
三、幼儿怎样学会说话1、模仿说2、天赋说3、认知说第二节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和言语在语言学中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行为;二是说话所用的单位(材料)和规则,由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组成,称为语言;三是说出来的话,称为言语作品。
我们也可以把一和三统称为言语,它和二形成言语与语言的对立。
言语可以总结为“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它是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成果。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语言是抽象的系统,言语是其具体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二、语言的符号性(一)符号1、含义符号就是人们约定的,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
2、特点(1)符号都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即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即“所指”;形式是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外在形式,即“能指”。
(2)符号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一般没有天然的联系。
3、分类(1)从符号的形式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可以分为听觉符号、视觉符号、触觉符号等。
(2)从符号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有无联系上,可以把符号分为象征性符号和任意性符号。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1、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是源于索绪尔的观点。
所谓任意性即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任意的。
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即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00字左右)1.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3.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流派二、语音学(200字左右)1.语音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术语2.语音的分类与描述3.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过程4.语音规律与变体现象三、音系学(200字左右)1.音位的定义与分类2.音位的建立与分析3.声音规则与音变规律4.声韵对立与音位的分布四、音系结构与音变规律(200字左右)1.音系结构的概念与分类2.音系结构的构建方法3.音变规律的定义与分类4.音变规律的实例分析与解释五、形态学(200字左右)1.形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2.词汇的构词法与屈折法3.词汇构成规律与形态变化4.词汇的语法功能与意义表达六、句法学(200字左右)1.句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2.句法结构的方式与模型3.语序与句法功能4.句法规则与句法变化七、语义学(200字左右)1.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2.词语与句子的意义结构3.语义关系与语境的影响4.语义变化与词汇意义发展八、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0字左右)1.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语言变体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3.民族语言学与地方方言研究4.应用语言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意义九、语言学的相关学科与交叉领域(200字左右)1.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与研究内容2.语言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与研究内容3.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的关系与研究内容4.语言学在教育及翻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以上为《语言学纲要》的最新复习提纲,总计1200字。
这个提纲涵盖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的相关学科与交叉领域等内容,帮助您系统地回顾和掌握《语言学纲要》的重要知识点。
《语言学理论》讲授提纲必读书目: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叶斯帕森《语法哲学》萨丕尔《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第一讲西方语言学发展概述一.语言研究的萌芽与发展:1.神话传说阶段: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西罗多德(Herodotus)《历史》《旧约全书》中的《创世纪》弗拉塞尔(Frazer)[英国]《旧约全书中的民间传说》《吠陀》(印度最古的文献)中的《教义集》“以通神明之理,以类万物之情”“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叙》2.世界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公元前四、五世纪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录《克拉底洛篇》古印度:《波尼尼经》(又名《八章书》)/ “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布龙)中国:“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荀子《正名篇》)二.西方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见第二页)第二讲古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1.公元前四世纪,关于名称与事物关系的争论。
(柏拉图《克拉底洛篇》)克拉底洛:名称由性质产生,语言自然具有意义。
赫尔摩根:名称指称事物由于惯例,使用者达成的协议可以改变。
苏格拉底:论述两种观点的优缺点。
如:catastrophe(大祸) = cat(猫) + astro(天体) + fee(费用) rho 音表示运动。
但例外由惯例造成。
反映了“自然派”(柏拉图、斯多葛派)与“惯例派”(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的不同看法。
引起探索词源的浓厚兴趣。
1.按时间划分: 2.按每一时期的主要倾向划分: 500B.C.斯多依葛学派(本质派,不规则派)语文学希语法创始人:齐诺(Zeno)上腊特拉克斯(Thrax)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习俗派,类推派)时《语法术》创始人:阿里斯塔库斯(Aristarchus)期齐诺多塔斯(Zenodotus)300B.C.罗语法古马瓦罗(Varro)代表:多纳塔斯(Donatus)时(区分屈折普列希安(Priscian)期和派生)500A.D.“纯理语法”中代表:孔切斯(William of Conches)只研究拉丁语海里阿斯(Peter Helias)古贝肯(Roger Bacon)1400A.D.经验主义:[英] 洛克(Locke)传统语法文培根(Bacon)艺收集语言材料理性主义:[法] 笛卡尔(Descartes)复出现描写语法 [法] 波尔罗瓦雅学派兴历史主义观点“普遍唯理语法”1800A.D.[德] 洪堡特十历史比较法 [丹] 拉斯克历史比较九语音演变规律 [德] 葆朴、格里姆、施莱歇尔语言学世构拟原始语别 [德] 新语法学派纪“谱系树” [法] 社会学派1900A.D.现代语言学诞生 [瑞]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结构主义思潮 [匈] 布拉格功能学派结构语言学二 [丹] 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十 [美] 描写语言学派世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纪转换生成理论 [美]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句法理论》2.传统语法范畴体系的确立。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言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3.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5. 培养科学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语言学导论- 课程介绍- 语言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单元:语音学-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语音的分类和描述方法-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则- 语音变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第三单元:词汇学-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词法变化和语义变化- 词汇的产生与演变- 词汇的记忆和组织第四单元:句法学-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句法结构和句子类型- 词序和短语结构- 句法规则和语法关系- 句法分析和句法理论第五单元:语义学-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义和句义的表示和解释- 语义关系和语义推断- 语义变化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第六单元: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话语的结构和功能- 话语行为和话语援引- 话语规范和话语权力-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语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进行语言学研究和项目实践。
4.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示和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导言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一)语言学的性质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1、研究的领域广2、与多种学科交叉举例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著《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①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
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
《尔雅》今本共19篇。
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
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
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
《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今存13卷。
《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②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
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
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
解说部分共133,441字。
《语言学概论》备课提纲一、教学目的要求本课程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确定音位的基本原则;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常见的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义素分析;语用原则及与会话含义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类型;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文字改革;语言发展的方式;语言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教法灵活多样,辅以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
四、教学课时安排本课程教学安排24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1、语言是什么: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基本意思。
第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第二,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际和思维;第三,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在语言学中是不同的概念。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活动;第二,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就是语言;第三,说出来的话语,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
语言不等于说话,它只是说话这种复合现象中的一个方面。
语言也不同于言语,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善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3、口语和书面语:语言还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口语是对口头言语的抽象概括,书面语是对写出来的言语的抽象概括。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导言一、语言学的性质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通过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寻找语言规律。
语言学的特点:交叉性,边缘性。
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三、语言学的分科1、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又叫“专语语言学”,它是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普通语言学又叫“一般语言学”,它是以人类语言为对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也叫“同时语言学”或“稳态语言学”,即“描写语言学”。
它研究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横的方面)的语言结构和系统。
历时语言学也叫“历史语言学”。
它研究一种或几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变化情况。
3、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从理论角度研究语言现象,概括语言事实,形成科学原理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是结合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语言在各种特定领域里运用的学科。
4、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律的科学。
宏观语言学:将语言学的原则和理论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的研究结合起来.解决有关学科以及语言科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学科。
描写语言学:采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对某个历史阶段的某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全面、客观地观察、分析和研究。
历时语言学:采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一种或几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变化情况。
比较语言学:采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不同的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对应关系或变化情况,发现它门的异同,找出其中的规律。
历史比较语言学: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或方言之间的亲属关系,重建它们过去的历史,揭示它们从基础语时期直到以后各个时期的发展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语言和说话区别: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表达的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因此具有个人性;语言是词汇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它是全社会的人共同理解、约定俗成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Lecture Outline of General Linguistics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1.1 Why study language? (p. 1)Five senses of language:1.2 What is language?Definition: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Definition: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Arbitrariness:Duality:Creativity:Displacement:Cultural transmission:Interchangeability:Origin of language(1) The divine-origin theory:(2) The invention theory:(3) The evolution theory:(4) The “Bow-wow” theory(5) The “Pooh-pooh” theory(6) The “Ye-he-ho” theory1.5 Functions of language(1) I nformative:(2) I nterpersonal:(3) P erformative:(4) E motive function:(5) P hatic communion:(6) R ecreational function:(7) M etalingual function:1.6 What is linguistics?Linguistics: a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Four principles for studying linguistics:(1) Exhaustiveness(2)Consistency(3)Economy(4) Objectiveness1.7 Main branches of linguisticsPhonetics:Phonology:Morphology:Syntax:Semantics:Pragmatics:1.8 Macr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Neurolinguistics:1.9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Synchronic vs. diachronicLangue and parole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Chapter 2 Speech Sounds 2.0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2.1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2.1.1 Speech organs2.1.2 The IPASegmentsDivergence2.2 Consonants and vowels2. 2.1 ConsonantsManners of articulation(1)Stop (or plosive)(2)Fricative (擦音)(3)(Median) Approximant:(4)Affricates, trill and tap:Places of articulation(1)Bilabial:(2)Labiodental:(2)Dental:(3)Alveolar(齿龈音)(4)Postal veolar:(5)Retroflex:(6)Palatal:(7)Velar:(8)Uvular, pharyngeal and glottalThe consonants of English2.2.2 VowelsThe theory of cardinal vowelsThe criteria of vowel descriptionVowel GlidesThe vowel of RP2.3 From phonetics to phonology2.3.1 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CoarticulationBroad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2.3.2 PhonemesMinimal pairsPhoneme2.3.3 Allophones2.4 Phonological processes, phonological rul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2.4.1 Assimilation2.4.2 Epenthesis, rule ordering and the elsewhere condition2.4.3 Distinctive features2.5 Suprasegmentals2.5.1 The syllable structurerp lS + t + jK wSonority scaleSyllabification and the maximal onset principle 2.5.2 StressChapter 3 Lexicon 3.1 What is word?3.1.1 Three senses of word3.1.1.1 A physically definable unit3.1.1.2 The common factor underlying a set of forms 3.1.1.3 A grammatical unitMorpheme:3.1.2 Identification of words(1) Stability(2) Relative uninterruptibility(3) A minimum free form3.1. 3 Classification of words(1) Variable and invariable words(2)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words(3) Closed-class words and open-class words(4) Word classa. Particlesb. Auxiliariesc. Pro-formd. DeterminersPredeterminers:Central determiners:Postdeterminers:3.2 The formation of word3.2.1 Morpheme and morphology MorphologyLexeme:3.2.2 Types of morphemes(1) Free morpheme and bound morpheme(2) Root, affix and stem(3) Inflectional affix and derivational affix3.2.3 Inflection and word formation1. Inflection:2. Word formation:i.Compoundii. Derivation3.2.4 The counterpoint of phonology and morpheme1. Morpheme and phoneme2. Morphemic structure and phonological structure3. Allomorph4. Morphophonology or morphophonemicsi. Phonologically conditionedii. Morphologically conditioned3.3 Lexical change1. Invention2. BlendingA. the first part of the first word plus the last part of the second one.B. the first part of the first word plus the first part of the second word:C. whole form of the first word plus last part of the second wordD. first part of the first word plus whole form of the second word3. AbbreviationA. Back clippingsB. Front clippingsC. Front and back clippingsD. Phrase clippings:4. Acronym5. Back-formation6. Analogical creation7. Borrowing(1) Loanwords:(2) Loanblending(3) Loanshift.(4) Loan translation 3.3.2 Phonological change(1) Loss(2) Addition(3) Metathesis(4) Assimi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