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594.20 KB
- 文档页数:17
晚期癌痛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体会陈晓萍,冯丽钦(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摘 要]目的:减轻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及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随机抽取62例不同类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RNS方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心理辅导护理并给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
结果:结合以上治疗方法和心理关怀,癌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结论:癌痛晚期患者迫切需要更高超的治疗技术和心理护理。
[关键词]晚期癌症;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522071202 据WHO发表的资料分析[1],国内外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中30%~7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疼痛,中、晚期癌症患者确诊时疼痛发生率达30%~70%,约有30%的患者临终前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2],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3]。
为更好开展“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现将我院62例晚期癌痛患者,使用三阶梯止痛方案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后缓解疼痛的情况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20岁~74岁,平均年龄47岁。
按国际抗癌联盟1989年分期为Ⅲ期~Ⅳ期,均为复发或转移癌,其中原发病:乳腺癌9例、肺癌14例、胃癌5例、食道癌2例、胆囊癌4例、肝癌13例、卵巢癌2例、宫颈癌3例、膀胱癌1例、胰腺癌3例、不明癌2例、胸腺癌2例,多原发癌1例,前列腺癌1例。
1.2 疼痛调查方法 根据(MD AM I)ER S ON癌症中心倡议的“简明疼痛调查表(BP I)”。
记录患者疼痛出现时间、原因、部位,24h内疼痛变化,经过药物治疗后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受疼痛影响的情况。
评估工具是0~10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RNS方法[4]。
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由0~10个数字等份标出的线性标尺中指出最能代表他当前感受的疼痛强度的数字,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
如何有效护理癌痛患者疼痛是肿瘤患者最为多见的症状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还有100万以上的癌症患者受到疼痛的困扰。
专家表示,癌痛是无法治愈的,这是一种误解,只要科学规范的干预,90%以上癌症患者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
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癌痛的护理方法。
1、什么是癌痛癌痛通常指因肿瘤而直接导致疼痛,肿瘤对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者神经的侵害或者压迫,侵犯大脑、脊髓、肿瘤,侵害骨膜或者骨骼;侵犯实质性和空腔性脏器;侵害或阻塞脉管系统,肿瘤造成的局部坏死、溃疡和炎症都会造成剧烈疼痛。
治疗肿瘤时产生的疼痛亦视为癌痛。
疼痛现已成为仅次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4个生命体征的第5个生命体征。
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在50%~60%之间,其中30%是难以忍受的严重疼痛。
但癌痛并不仅仅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身上,癌痛患者可存活几个月或几年,由于癌痛未得到镇痛治疗,患者及家属可因此而寻求非正规治疗,甚至安乐死。
2、癌痛的护理(1)病情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是可以缓解的;向患者讲解医、护、患共用疼痛评估工具以,患者当前疼痛程度和期望舒适目标;当疼痛评分超过3分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措施止痛。
(2)三阶梯药物治疗的护理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三阶梯原则等”仍然是癌痛药物治疗中最基本的原则,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
按阶梯用药中,根据疼痛程度按照阶梯选用止痛药。
按时服药中,癌痛常呈持续的慢性过程,定时按时服用止痛药能使体内血药浓度平稳,并能有效减轻基础性疼痛。
多选用持续镇痛持续时间较久的控缓释型药物。
如果有爆发痛,也要根据需要服用快速止痛药。
往往选用起效迅速即释型药物。
个体化用药中,在用药前综合评价病人的具体情况,并依据病人对麻醉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差异采取止痛治疗。
对于用止痛药物治疗的病人应重视治疗效果的监测,并观察用药后至第二天的治疗情况,初始所用镇痛药几乎不能消除疼痛,往往需要不断地重复转换药物种类与用量直至找到合适的用药与用量。
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住院89例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癌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四周hamd评分与治疗组第八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症状的缓解以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癌痛癌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可伴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严重者有自杀观念。
初症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p的患者为中度疼痛[1]。
随着肿瘤患者的就医人数的提高,全医疗界还没有可以测试疼痛强弱的仪器。
因此,对于癌痛领域的有关问题逐渐成为了关注焦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癌痛患者的治疗的意义和作用,选取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癌症患者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结果统计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癌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
选取实施心理护理89例癌症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组癌症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相关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30mg/片)初始剂量30mg/次。
q12h口服,以后根据病情调节患者基本无痛剂量为30mg-240mg/次,或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片)初始剂量10mg/次,q12h口服,以后根据病情调节患者基本无痛剂量为20mg-140mg/次。
恶性肿瘤疼痛病人的护理目前,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医疗手段尚难攻克癌症,患者死亡率占很大比例,每死亡3-4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1]。
疼痛是癌痛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且重要的症状之一,疼痛对机体的躯体方面、精神方面、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全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做好癌痛患者的护理能够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要求,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癌痛的概述1.1癌痛的概念国际疼痛协会(IASP)所下的定义可作为研究癌痛的依据,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1.2癌痛发生的原因(1)源自肿瘤本身的疼痛:肿瘤侵犯骨组织,神经组织导致的疼痛。
(2)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如与手术损伤有关的慢性疼痛,放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等导致的疼痛,各种化疗药物引起的全身部位的疼痛。
(3)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质增生等可使肿瘤患者出现疼痛。
1.3常用疼痛的评价方法口头叙述法、数字评估法、视觉比量表,其中最常见的是口头叙述法(VRS),VRS0级即无痛,VRS1级即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VRS2级即中度疼痛,不能忍受疼痛,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VRS3级即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休息,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须用镇痛剂。
1.4疼痛对全身的影响在我国,2000年新发展的癌症患者180万,癌痛发生率约为40-65%,早期患者为15-30%,中期患者为40-55%,晚期患者为50-75%。
由此可见,控制癌痛是极其重要的。
另一方面,疼痛将对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最终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慢性疼痛则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需要及早治疗。
因此,癌痛对患者的躯体、心里、社会人际关系及总体感觉等各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全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